《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培养模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培养模式.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加强顶层设计 创新培养模式 丁 德 全 Tell:0314-215 6006 2012年7月10日,研 讨 目 录,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二、高等学校的“顶层设计”三、专业顶层设计要研究的四个问题四、高职教育专业顶层设计的现代教育理念五、高职教育专业顶层设计的建设目标六、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方案,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1、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给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出新思考国际产业发展趋势:从“高碳”到“低碳”、经济从失衡到协调、产业转移从“浅层”到“深度”。各国都把教育作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的关键,纷纷颁布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国家战略。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发达国家引领世界经济
2、重要驱动力,成为教育改革的新亮点。2、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对高职教育的新期望经济大国变经济强国,低端制造到高端制造,粗放发展到集约发展,传统产业到现代产业3、国家纲要给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出新课题国家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科技规划纲要都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给教育提出新课题,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结构调整和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背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1、改造提升制造业。2、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4、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5、全面提高信息
3、化水平。6、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赋予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新任务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赋予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新使命,(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四十)扩大社会合作。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等学
4、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教育规划纲要 第三部分 体制改革第十一章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系统培养观念。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探索多种培养方式。(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教育规划纲要 第三部分 体制改革第十三章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社会合作。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
5、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教育规划纲要确立教育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赋予高等职业教育新要求。,(三)教育规划纲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赋予高等职业教育新内涵,(四)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文件,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
6、政20121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122号),(五)教育部最近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按照“到 2020 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必须坚
7、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在行业的指导下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8.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依照全面发
8、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等新的人才培养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指导职业学校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企业积极接受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有效途径。紧贴实际生产过程,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科学定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
9、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必须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坚持学校教育与各类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必须树立系统培养的理念,坚持就业导向,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梯次和结构;必须明确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定位,在各自层面上办出特色、提高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完善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应用本科教育对口培养的制度,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
10、展能力,9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要按照生源特点,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人才培养过程。要将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
11、内容,增强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教职成201111号文件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目标与内容,1、推进校企对接: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2、探索系统培养: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3、强化实践育人: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4、转变培养方式: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
12、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5、建设教学团队: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和树立行业影响力,促进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6、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六)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行动计划,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计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专项规划编制(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高职学校建设标准编制高等职业教育科研引领2、中高职业协调
13、发展推进计划(9号文件)3、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升计划服务产业发展专业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示范性技术应用与服务中心建设技术研发服务能力建设4、教产对接体制机制创新计划推进教产合作机制建设、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职业教育行业指导,5、教师队伍“双师”能力提升计划完善教师培养使用机制提升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加快领军人才队伍建设6、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能力提高计划推动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共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提高职业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7、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计划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培训与社区教育积极促进文化传承创新传播8、高等
14、职业学校科学管理能力提升计划9、院士引领科学发展机制建设计划10、高等职业教育影响力培育计划,二、高等学校的“顶层设计”,1、“顶层设计”概念顶层设计(Topdown):从最高端向最低端、从一般到特殊展开系统推进的设计方法。从工程学角度来讲,顶层设计是一项工程“整体理念”的具体化。例如,要完成某一项工程,就要实现理念一致、功能协调、结构统一、资源共享、部件标准化等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出发,对项目的各个层次、要素进行系统的统筹考虑。广泛应用于军事与社会管理领域,是政府统筹内外政策和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顶层设计”成为中国政治学领域的新名词,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改革要“
15、顶层设计”2011年3月,“顶层设计”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顶层设计”更多地被赋予一种自上而下的系统谋划与总体构想的涵义。“顶层设计”的提出,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完善,要求政府在改革与发展中必须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谋划新的发展蓝图。中国的发展取向结束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历史。,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16、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顶层设计”就是从全局出发,探究解决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加快落实。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寄希望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党的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组织“顶层设计”的核心在顶层,顶层决定底层。顶层定位的关键: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学校“顶层设计”的关键在于核心理念的提炼。学校核心理念即教育思想理念。通过健全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规划决策程序来确定。中国大学制度需要完善,体现在章程、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公办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治理结构应
17、是“党委领导、校长负责、社会合作、教授治学、民主管理”。,2、加强学校顶层设计,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是根本,高等学校顶层设计的依据,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性本科学校顶层设计的依据:一是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二是学校所服务的区域和行业对学校的要求,三是学生培养的需求。高等学校三大职能中居首位的是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建设是首要的。教育思想理念影响一切。确定核心理念后,要设计学校发展的主体架构:机构设置、管理制度、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模式、教学模式等进行系统梳理和重构,使之与顶层对接起来。,3、创新学校管理,发挥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是关键,顶层设计出一系列实现整体框架性规划的手段学校管理部门(
18、包括系部)根据规划细化并制定严格而周密的工作要点,设定各项工作的目标、内容、起始节点、责任部门、责任人等,逐步完善目标考核以及问责等制度。依托学校各部门各单位的协同作用,构建加强联动、互相补位的机制,各司其职、各尽所能,遇到责任边界不清的区域,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承担,确保学校管理体系无盲区、无漏洞。坚持以人为本,加大部门单位和个人参与管理的力度,重视和强调师生员工的自我管理,才能从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上保证改革的成果为全体师生员工所共有。各构件的实践方案必须突出重点。可操作可检测!,4、顶层设计需要师生参与,管理创新需要底层实践,管理创新不仅需要顶层设计,完善制度,而且需要底层实践,需要底层技术
19、创新!“顶层设计”是系统工程的方法论概念,可以在各个领域当中运用,各个地方各个时段都要讲究顶层设计。一个部门、一个专业,一个人发展都可搞“顶层设计”,“顶层设计”要自上而下,也必须有自下而上的动力。要通过学校的利益相关方都参与进来,激发起来自基层的动力,来自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动力。子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二级,三级,一直到底层。底层设计一直贯通到顶层设计。各个部门之间协调。主流价值观不能游离。,三、专业顶层设计要研究的四个问题,溯源性思维必须清楚的四个问题1、培养哪些人?生源基础和特点2、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3、如何培养?学习何种课程?培养过程和方法4、培养保障条件?师资 设施 环
20、境 经费从事任何层次任何类型的教育都必须研究这四个问题!,1、高职教育学生的基础和特点,我们大多数学生在学科教育中不够成功,他们的特点:对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性课程的学习不太适应;学科性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够高。具有适应形象思维的特点,适于“在做中学”。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学习类型和方法,都是具有自己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如何使我们的学生更聪明?怎样促进每一个人实现其自己最好的发展?,2、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某行业或职业领域)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
21、展的,具有从事本专业或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某类具体职业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首先会“怎么做”(经验),“怎样做得更好”(策略),然后知道“是什么”(概念),“为什么”(原理)。首先是实践能力和实践知识(经验),然后是理论知识。,3、目前大多高等职业院校课程现状基本是学科中心的学问导向课程模式为主,按照学科分类确定课程门类,以理论知识为课程内容主体,以理论知识为课程学习起点,按照学科知识逻辑组织教学内容,以课堂学习为课程主要学习方式,以书面形式评价学生学习结果。,4、传统高职专业课程必须改革,传统课
22、程的严重不足:1)只关注教学内容本身,基本没有岗位任务内容。直接叙述知识、人为分割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 2)教学方法主要是基于符号的讲授,符号化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载体。以语言、文字等符号为媒介,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以记忆和理解为个体获取新知识的主要途径3)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而非职业工作实用性。迷信系统地讲述知识的作用,轻视实践教学,5、高职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基本思路,1)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局部调整?根本变革?多年来,一直在进行局部调整: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和课时、增删教学内容、增设课程等。改革主流思路:降低理论深度,加大实践学时。以“数量”变化为主,仍遵循传统学科思路。应
23、准确定位课程目标和分析学生状况决定如何设置课程。2)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性。引进国外有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国际劳工组织MES模块课程模式、北美的CBE模式、澳大利亚TAFE课程模式、德国双元制的课程模式,向实践导向课程模式发展。,抽象的岗位职责任务不是实际的职业岗位任务,3)能力本位课程实际是任务本位课程。从CBE课程开发DACUM表看,并不是从“具备什么能力”入手,而是用“会做什么”入手。依据的是岗位工作任务。特点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重组了原有的学科知识。4)任务本位课程所确定的工作任务往往是岗位职责任务。是对具体任务进行抽象和概括的结果。课程存在严重缺陷:依据抽象的任务选择知识,
24、则所获得的只是具有普遍性的原理知识和工艺知识,学生真实职业能力未得到有效培养。,要让学生完成真实的或贴近实际的工作任务,5)任务本位课程往往对职业岗位的任务进行逐层分解。只会完成一个个割裂的工作任务的人,能够“做事”,却不易“做成事”。从整体意义上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对于培养现代企业组织模式的员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6)为何学生对实践动手也不感兴趣?问题的关键是给学生提供的是什么样的实践,能否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把经过抽象的工作任务进行回归加入体现任务的学习载体:项目。,高等职业教育如何真正“做中学”?,7)如何“做中学”?做什么?学什么?把“做”仅作为使技能更加娴熟的途径是十分肤浅的,“做”也不
25、仅仅是通往“学问”的阶梯,“做”是按照工作的要求进行实践性学习,学生自己设计及实施工作过程,学习工作本身的知识。确定“做什么,取得什么工作成果”的问题需要载体:项目。做项目工作,学习如何工作。这是目前阻碍一体化教学得以实施的障碍。,高职课程体现较为复杂的职业情境,8)从学习情境的角度设计课程。情境学习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职业教育课程的“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设计的,用于学习的工作任务。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从在“什么条件下”转向在“什么场合下”思考课程知识的整合。9)本科和高、中职课程如何区分?高职
26、课程在内容层次上如何高于中职课程?增加理论难度?如何避免本科压缩型?增强职业性、实践性,与中职课程趋同?高职的“高”体现在项目任务的复杂程度。,四、高职教育专业顶层设计的现代教育理念,(专业顶层设计的关键:核心理念和建设目标)(一)终身 学习的教育观(二)多元智能的学生观(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知识观(四)现代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的理念1、“设计导向”的职教观2、能力本位的质量观 3、过程导向的课程观4、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一)树立终身 学习的教育观,终身学习不能是一种终极性学习方式,而应该是一种终身性的学习方式,是持续人一生的学习方式。终身学习必须要求打破某一种教育机构垄断教育的局面,实
27、现社会处处是教育、社会无处无教育的学习化情景。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的自己的教育。要求由传统教育中重视人的“受教育权”向重视人的“学习权”转变,以确立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终身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做事、共同生活、生存。教师必须改变旧的教育理念,转变角色,实行新的功能定位(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使“教学”向“学习”转换,“让青年为进行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而有所准备”。,(二)多元智能理论冲击传统智能理论和IQ方法,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智能不是一
28、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人的智能包括: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智能,存在智能。各种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而是相对独立的,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表明:1、智能需要有具体的生活情境才能表现;2、智能的核心能力是个体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虽然人的先天素质对智力的类型起决定性作用,但智力的发展水平高低更取决于个体后天的历史文化教育活动。其中,开启经历和关闭经历就是两个重要的变化过程,是个体智力发展的转折点。前者起到开启智慧的作用,激励人
29、争取成功的欲望;后者起到扼杀智慧的作用,通常与耻辱、内疚、恐惧等消极经历有关,它会中断一个人某种智力发展的路程。不要让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再次遭遇智慧关闭的经历,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享受智慧开启经历。要把我们的教育从制造失败者的教育变成塑造成功者的教育。把学生造就成自信、有创造性和奉献精神的公民。,(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1、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
30、,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学习者先前的知识经验是至关重要的。2、学习必须处于丰富的情境中。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学习,可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3、学习是一个协作的过程。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建构知识的过程中须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4、学习是一个个人活动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制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四)当代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设计导向”的职教观: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各个社会领域工作和技术设计、创造的潜在参与
31、者,学习内容不局限在技术的功能方面,一般是职业实践中开放的没有固定答案的学习任务。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课程目标是培养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从初学者到实践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导向的课程观:专业核心课程回归社会职业,课程方案是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导向或学习领域)课程模式,课程内容(任务陈述)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学生是的行动主体,通过师生及生生之间互动合作,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1、课程开发遵循“设
32、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设计导向”的职教观),设计导向(或称创新导向、构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技术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力“本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负责的态度,参与设计和创造未来的技术和劳动世界”。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内容不能简单地适应技术的发展及职业工作任务一时的要求,必须关注工作、技术与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不再仅仅是未来作为“工具”的技术工人,而是在各个社会领域里技术设计和创造的潜在参与者。学习内容不再局限在技术的功能方面,而是涉及技术发展的社会过程,一般是职业实践中开放的没有固定答案的学习任务。,2、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
33、力开发(能力本位的质量观),社会需要“岗位人才”、“职业人”、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经济全球化要求的“国际人”。要突破“知识、技能”取向,课程目标是培养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从初学者到实践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职业技能:注重实用;职业资格:注重资质;职业能力:注重内化。培养的从业者应该能够依靠自身内化的职业能力在变动的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职业能力从内容角度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从性质角度可分为基本职业能力(专业和职业特有的能力)和关键能力(跨行业、跨职业、跨专业的能力)。职业能力的发展始于
34、个人经验,最终还要回归到个人经验。在个人经验基础上建构系统的专业知识,才能达到专家的技术水平。,3、课程方案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课程模式(过程导向的课程观),专业核心课程回归社会职业,课程方案是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项目课程(或学习领域)的方案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对有关数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内容以及安全技术、经济、法律规章、企业管理和生态观点的教学,是采用一体化方式进行的。目前,多数专业课程适宜建设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课程方案,师生通过共同实施完整的“项目”工作来进行教学活动。课程内容(任务陈述)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顺序组织每一个知识点
35、,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学与做融为一体。,对职业教育和工程教育的真知灼见,温家宝总理:“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桥梁建筑学家、工程教育家茅以升先生:学的对象是理论,习的对象是实践,因此在学习里应求其统一。一个阶段里不能不有一定的次序,于是发生学和习的先后问题。这里主张的,是先习实践课程,后学理论课程,由“知其然”达到“知其所以然”,是“学而时习之”的大翻身。欲避免空而且泛的毛病,惟一方法即是先习而后学,所学的以所习的为依据。,5、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行动导向的教学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包括六个工作和学习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行动导
36、向的教学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在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师生及生生之间互动的合作,学生经历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自己“做”的实践中,习得职业技能、掌握实践知识,从而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在解决职业实际问题时具有独立地计划、实施和评估的能力。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学习舞台的导演。有优质的教师资源,才能有优质的高等职业教育!,五、高职教育专业顶层设计的建设目标,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目标: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核心内容: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社会服务能力
37、等目标表述不能只采用文件化、理论性、普适性语言,目标要有量化指标和质量描述,须可实施、可检测。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方案参考模板),具有工作过程特征的项目课程将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主体,本科教育课程改革:回归工程;探索“做中学”的CDIO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Conceive designimplement operate 把产品、过程或系统的生产周期(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作为工程教育的环境。与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过程(重点是实施、运行)导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项目课程、任务本位课程、学科课程、技能训练课程都是需要的,任何一类或一级教育的课程模式都是多元的。切忌不分课程门类
38、、课程类型都牵强地搞成一种模式。,六、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建设基础1行业和区域背景分析 主要是本区域相关行业的发展背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本专业高职教育的要求。2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含数量需求,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3专业建设基础 校企合作基础、师资力量、实践条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现状、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二)专业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可以融合在一起,也可分别撰写;包括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教学团队、实践条件、社会服务等。,(三)专业建设内容(附相关建设进度表)1、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组织与运行机制建设完善
39、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要成员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组织和运行机制。2、学生培养规模和专业方向设计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1)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模式描述:三年的培养过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4、专业核心课程建设1)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含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教学模式应是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多学科知识一体化的;课程评价体系要有企业评价内容。)2)教学管理改革(刚性管理与柔性化管理),5、“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制订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标准,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请在行业有较强影响力的
40、企业专家作专业带头人。2)“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的结构,对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阅历、相适应的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及建设措施。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标准,对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学时比例逐步增加的措施。师资队伍建设预期目标和监测点要具体。,6、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要有新机制、新模式。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设计应当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教学场所的布局要做根本性调整,按照空间结构与工作现场相吻合的原则设计实训室,实训室不仅仅是技能训练的场所,应
41、能构建职业与学习集成的情境。生产性实训基地及环境建设;实物模拟仿真(物理仿真,费用很高)实训基地建设;混合仿真(半物理仿真,费用中等)实训基地建设;计算机仿真(费用不高)实训基地建设;计算机仿真系统与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新型教学媒体,可以改善传统教学,创设探索性学习情境。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有名称、数量、功能、生产性或仿真模拟性质等(包括新建实训室主要设备计划)。,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对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布点合理(成本费用),功能明确,能够实施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主要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有具体名称、实习内容和学生人数等。3)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模
42、式改革能够提供相应的保障作用。在课程的实施中,应把实践过程设计成为学习过程,并在工作实践情境中展开学习过程(工作即课程,课程即工作)。职业教育实践性学习的目的是学习工作。按照工作的要求进行实践性学习,学生自己设计及实施工作过程,在学会工作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和技能。,7、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校企联合、共建共享;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建设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包括专业介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环境、网络课程、培训项目,以及测评系统等内容。通过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持续更新等方式,为高职院校师生、企业和社会学习者提供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就业支持、人员培训等服务。网络课程具备跨时空、对象广、资源丰富、多媒体、教学情境多样、学习方式多样、师生角色多样、信息更新发布迅速等特点,优点是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信息化教学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共享化、教学个别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等显著特点。信息化教学设计主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8、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社会服务要明确具体服务内容(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及效益。四、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简要介绍专业建设的组织领导、运行管理、建设资金等保障措施。对专业教学改革和特色建设的支持政策措施。五、专业建设经费预算包括建设项目所需经费预算的说明,欢迎批评指导!感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