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一第三章第一节.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50234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5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选修一第三章第一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选修一第三章第一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选修一第三章第一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史选修一第三章第一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史选修一第三章第一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选修一第三章第一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选修一第三章第一节.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北魏孝文帝改革,本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第二节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第三节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中国古代历史纪年(BC21世纪1840年),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春秋战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秦汉:封建大一统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隋唐:封建社会繁荣,先秦,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东汉,隋朝,东汉后的政权更替情况,第一节 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背景一: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提供前提,1 北魏的崛起,背景:,过程:,386年拓拔珪建北魏,后迁都平城,影响:,

2、前秦瓦解,为北方统一提供条件,2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间:,影响:,A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B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C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创造条件,439年,背景二:早期北魏统治者(拓跋珪、明元帝、太武帝)汉化改革奠定基础,1、措施政治:解散部落组织,分土定民,实行编户;仿汉制 设官;重用汉族儒生,笼络世家大族,完备国 家机构经济:计口授田,劝课农桑文化:兴办太学,学习汉族先进文化2、影响加速北魏封建化,促进民族融合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背景三:社会矛盾的尖锐,威胁北魏统治,改革迫在眉睫(必要性),1、阶级矛盾尖锐,原因:一是在政治上实

3、行宗主督护制(影响)二是在赋税制度“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影响)根源:,2、民族矛盾激化,3、社会矛盾激化的影响:社会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社会改革迫在眉睫,原因: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由北魏政权制度建设的欠缺所造成,宗主是十六国时期未南逃豪强大族。依附其下的农民有数百家、上千家,乃至万家,均为其私家人口。这些豪强被称为宗主,依附其的农民则是宗主的包荫户。宗主与包荫户是主人与佃客的关系。佃客形同于农奴。北魏统一初,为稳定统治,便于征徭征税,就采取妥协政策,承认宗主控制和奴役包荫户,并以宗主对包荫户统治为地方政权,以世家大族为宗主,督护百姓,于是形成宗主督护制。宗主政治上

4、都是大大小小割据势力,宗主控制的包荫户多数没有户籍,他们只是宗主的私家人口,任凭宗主剥削和奴役,国家不得征调亦不能干预。,是北魏前期地方基层组织的一种形式.世家大族担任宗主,督护百姓,拓拔贵族不直接干预各地宗主对百姓的管理,宗主对鲜卑贵族和朝廷负责.在宗主督户制下,各地宗主实际分割了国家大量的劳动力,构成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阅读材料:北魏统治者为掠夺土地、人口、牲畜和财富,热衷于发动战争。他们强迫其他各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骑兵践踏致死。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

5、对我们有利无害。,请思考:你认为太武帝的言论反映了北魏统治者的什么问题?,答:不能较好处理民族关系,对其他各族人民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背景四:冯太后掌权,孝文帝学习汉族文化,认识到 民族政权的落后性,成改革的推动者,背景四:冯太后掌权,孝文帝学习汉族文化,认识到 民族政权的落后性,成改革的推动者,背景三:社会矛盾的尖锐,威胁北魏统治,改革迫在眉 睫(必要性),背景二:早期北魏统治者(拓跋珪)汉化改革为改 革奠定基础,背景一: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为改革提供 前提保障;,课堂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根据背景总结出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经济上:与汉族经济文化相比,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社会矛盾上:由于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及鲜卑族对各族百姓的巧 取豪夺,使北魏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导致人民起义,社会动荡。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导致地方宗主与中央政权的矛盾。,可能性: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多年来的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社会相对安定。统治阶级时期实行的部分汉化措施和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积极推动北魏学习汉文化的冯太后掌握实权,孝文帝受良好的汉文化的教 育,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