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残疾的评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力残疾的评定.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听力残疾的评定,国家残疾标准,起草单位1、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牵头单位)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视力残疾)3、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听力、言语残疾)4、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言语、肢体残疾)5、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三医院(肢体残疾)6、首都师范大学(智力残疾)7、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精神残疾)8、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智力残疾)9、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标准化),分类和分级1、残疾分类 按不同程度分为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和多重残疾,7类。2、残疾分级 按残疾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残疾一级为极重度,残疾二级为重度,残疾三级为中度,残疾四级为轻度。,一、听力残疾的定义,
2、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二、残疾的分级原则,按平均听力损失及听觉系统的结构、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和支持等因素分级(不佩戴助听放大装置)注:3岁以内儿童,残疾程度一、二、三级的定为残疾人。,四岁及以上听力残疾测试指标,听力测试频率:500、1000、2000、4000Hz测试音:纯音平均听力损失的计算方法:500、1000、2000、4000Hz四个频率听力损失分贝数的均值;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最大输出无听觉反应,则以最大输出值与其他频率的阈值相加后取均值。听力残疾评定要求测听室本底噪音40db(A),
3、3岁以内儿童听力残疾分级,听力残疾分级主要是将行为测听获得得500-4000Hz频率纯音 听阈值的平均值作为评定指标,而行为测听结果与被试者的配合度密切相关,尤其对于3岁以内儿童,影响行为测听的因素较多、可变性较大,所以,对这部分人群的评定方法有别于4岁以上人群。0-1岁儿童只评定听力残疾一级和二级。2-3岁儿童只评定听力残疾一级、二级和三级。4岁以上依据成人评定指标。,0-3岁儿童残疾评定指标,不同年龄段健听儿童对声音的反应,测听方法,三、听力残疾评定工具,1、便携式听力评估仪,2、纯音听力计及声场,3、其他客观测听设备 对于0-3岁及其他年龄段不配合纯音测听(伪聋)或疑似患有听神经病者,要
4、采用综合听力学评估方法。测听设备除了纯音听力计外,还需要听性脑干诱发反应仪、耳声发射仪和声导抗仪。,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ABR测试是通过从头皮处电极上记录到来源于脑干的一组具有一定潜伏期的反应波,根据波幅的反应阈值来了解受试者的听力情况,主要参考V波的阈值。多数研究认为,ABR反应阈值与纯音测听结果的2000-4000Hz的结果最接近,因此ABR测试结果可以反应受试者的高频听力损失。ABR测试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是客观测听中的最佳方法。,耳声发射,耳声发射以机械振动的形式起源于耳蜗。现在普遍认为这些振动能量来自外毛细胞的主动运动。外毛细胞的这种运动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对外来刺激的
5、反应,其运动通过Corti器中与其相邻结构的机械联系使基底膜发生机械振动,这种振动在内耳淋巴中以压力变化的形式传导,并通过卵圆窗推动听骨链及鼓膜振动,最终引起外耳道内空气振动。顾名思义,是由耳内发出的声音,其实质是耳蜗内产生的音频能量经过中耳传至外耳道的逆过程,以空气振动的形式释放出来。虽然耳声发射测试并不完善,但它仍然能够有效的检出听力损失,对中频听力损失最敏感。,声导抗,声导抗测试是检查中耳功能状态的一种客观测试。探测音为226Hz.该测试结果正常标准为鼓室图A型,可排查中耳疾病。如果结果为B型或者C型,提示中耳疾病,首选治疗。结合其他听力检查进行综合评定。,四、听力残疾致残原因,老年性耳
6、聋:年龄增长因素使听觉器官衰老、退变而出现的双耳对称性、缓慢进行性的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中耳炎:可发生在全年龄段人群中,在青少年及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传导性耳聋的主要病因。包括化脓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两种。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炎、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药物中毒: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阿司匹林、顺铂、氨甲嘌呤等。噪音和爆震:长期接触高强度噪音会导致听力损害、耳鸣、耳部不适。噪音性聋多表现对称性、进行性的听力下降。遗传:遗传性聋并不一定都表现为先天性聋。如家族性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耳硬化症。,五、听力残疾的预防,儿童听力残疾预防减少新生儿听力出生缺陷:建立并完善新生儿出生监控体系,能够早发现、早诊断听力障碍儿童,做到早期预防。做好孕前、孕期耳聋预防:运用基因检测等先进技术开展新生儿耳聋预防和筛查工作。注意耳部卫生保健,预防中耳炎发生:洗澡游泳时要防止污水进入外耳道,不随意挖耳,注意耳部卫生。预防噪音致聋:要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暴露于噪音环境。,老年人听力残疾预防,保持乐观平和的精神状态。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经常按摩耳朵促进血液循环。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禁用耳毒性药物。远离噪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