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福路(森林防火通道)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257967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堰福路(森林防火通道)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堰福路(森林防火通道)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堰福路(森林防火通道)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堰福路(森林防火通道)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堰福路(森林防火通道)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堰福路(森林防火通道)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堰福路(森林防火通道)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年6月,将璧山区青杠街道堰福路(森林防火通道)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的编制任务委托我单位执行。我单位接受任务后,将该项目下达给项目工作组,并立即开展工作。2022年6月,我单位项目组即开始进入现场进行现场踏勘。1.3.2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绘该项目工程测量工作由我公司勘测大队承担,测量阶段主要完成了全线的控制测量、1:500测量成图、路线中线测量、工点测量及结构物的勘测调查等工作。路中线测量:在主要路线方案确定后,中枢测量组随即进场开展中线放线工作。按照公路勘测规范第9.2(921、9.2.2、9.2.3),9.3(9.3.1、9.3.2)条规定,并结合确定的路线走向,进行了逐桩实地中桩放线

2、测量。放线中桩帆距一般为20米,在地形变化较明显、地方道路等特殊位置均加测了中桩。外业记录均按专业记录薄现场填写。质量控制和成果精度:在外业测绘的各个阶段,严格按我公司CCRDI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公司总工办领导对各个环节进行了多次不定期现场旁站质量检查,检查过程中对提出的问题及时作了改正和完善。通过逐级检查和验收,勘测成果资料齐全、精度可靠,满足规范要求,可提交相关资料供设计使用。(1)平面控制本次控测目的在于作为以后原路恢复测量和设计线路的放样基准点使用。本次平面控制测量等级按规要求为二级,施测按二级GNSS控制点施测。本次控制点测量使用中海达HD-AlOGNSSRTK接收机,采

3、用网络RTK方式依据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CORS服务进行测量作业,先采集控制点的WG84经纬度和椭球高,然后发送给地理信息中心进行解算,解算成果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本次在测区范围布设了两个二级GPS控制点,作为测区平面控制点。二级点以“G”冠头,阿拉伯数字流水编号,本次布设8个控制点为:Gl,G2G8oGPS测量技术要求测量等级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a(mmkm)二等51三等52四等53一级WloW3二级10W5平面控制精度要求第一篇说明书1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1.1 项目概述1.2 任务依据编制主要依据有: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通部公路发

4、2007358号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l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0112019)公路勘测规范JTGCIO-200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O-2O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公路坛工

5、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17)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38302018)壁山区青杠街道堰福路(森林防火通道)公路工程项目合同书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省市的相关规范、标准、法则1.3 测设经过1.3.1 准备工作五等30I45Z40I选埋GNSSRTK点的选埋时,每对点互相通视,分布合理,点位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高度均小于15,远离高压线和无线电发射源,保证了点位观测精度

6、和接测,标识埋设铁钉,喷涂油漆标记。观测采用中海达HD-AlOGNSSRTK接收机观测,连接城市CORS网络-重庆市全球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网络RTK.GNSSRTK接收机设置的平面收敛阈值为2cm,垂直收敛阈值为3cm;观测前对GNSSRTK接收机进行了初始化,观测值在得到RTK固定解且收敛稳定后开始记泉: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到0.0001m,测回间的时间间隔均大于60秒;各点分别初始化测量24测回,每测回设置为自动连续测量10组数据取中数:当测量显示点位的平面、高程精度小于2cm,PDOP值小于3,数据链显示值W2.为“固定解”时才开始进行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完成后,对测量的WGS84坐标进行对比

7、检查,当测量互差值22Cm时,剔除离异值较大数据,聿新补测并比对合格后取平均值。地形图1)地形图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1:500比例尺。2)图面整洁,综合取舍合理,1:500地形图图式符号运用正确。图面内容完整,经抽查地形图高程点精度可靠。3)外业数据采集,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方法进行数据采集。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按照“草图法”进行外业数据采集,采用GPS(RTK)按照“编码法”进行外业数据采集。结论该项目控制点布设覆盖全线,控制点布设合理,控制点平面及高程均满足规范要求。地形图美观整洁,内容完整,精度满足规范要求。1.3.4外业踏勘、调查6月15日全体测设人员进驻现

8、场,开始外业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全面收集了沿线地形、地质、水文、道路、桥梁、土地、规划、经济、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等方面的详细资料。对重大方案问题和涉及本项目实施的关键问题及时向业主汇报、提请业主协调,并多次征求了各级有关部门的意见。7月5日完成施工图设计的外业调查工作,7月9日7月10日院测量等级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二等1/100000三等1/70000四等1/35000一级1/20000二级1/100001.3.3高程控IW本测区高程基准测量按五等水准要求施测。即沿公路前进方向,每隔Ikm左右设置1个。点位选在导线点上,与导线点共用桩位,共设点位8个。由于沿线国家水准点较少,且破坏严重,

9、后依据地理信息中心进行解算成果按闭合导线往返测量,闭合差限差按fV40i(Li为检测段长度,单位为km、f单位为mm)计。及大闭合差限差f=2mm,满足精度要求。高程控制测量技术控制要求测量等级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mm)附合或环线水准路线长度(KM)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Mw路线、隧道桥梁二等12600100三等366010四等+5+10254五等8+16101.6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等级(mm)(mm)平原微丘区重丘、山岭区二等4I4l611三等123.5S或W15L20L四等20LW6.011或W2530I苗圃、丛林)降低技术指标处理,设计速度1

10、5公里/小时,路基宽度采用7.5米。表3.1.1主要技术指标表1道路名称采用值规范值备注2公路等级四级公路I类/3公路长度(m)1.842/4设计速度(Km/h)15155路基宽度(m)7.56.56行车道数量227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5(12)30“()”为困难路段降低指标8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159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20020010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最小值(m)10011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般值(m)20020012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最小值(m)10013会车视距5)303014最大纵坡%121215最短坡长(m454516小桥及涵洞设计洪水频率1/251/2517路面

11、设计轴载BZZ-100/18路面结构型式沥青混凝土路面/4路线主要控制点、走向及工程概况4.1 路线起讫点、主要控制点壁山区青杠街道堰福路(森林防火通道)公路工程,全线总长1.842km。路线起点位于堰塘坎,与白福路相交;终点位于福荫寺。主要控制点:路线起终点、既有道路交叉口。4.2 工程概述路线总长l842km,计价路基土石方3.726万立方米:沥青混凝土2.767万平方米:防护工程1603.1立方米,排水工程383.4立方米;涵洞9道;平面交叉7处。5沿线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咨询审核部对外业勘测工作进行了验收,并提出初测验收意见。项目组根据验收意见进行相应的修改,转入内业设计阶

12、段。2既有道路现状及利用情况2.1 路线平面:现状道路平面线型总体为南北走向,大部分可利用老路线型,但局部存在小半径与连续弯道线型组合,最小半径为5m,需进行线型优化。纵面:现状道路纵面高差较大,纵断线形较差,局部凹凸路段需调整线型设计。2.2 路基原有道路路基宽度较窄,大部分在4.0-6.0米左右,傍山侧一般设置有边沟,部分临崖、临水侧设置有路肩墙或护肩,大部分防护结构的材料为浆砌块石,破损严重。原路路基存在的主耍缺陷为:(1)原有道路等级低,挡护工程设置过少,公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影响公路行车安全和畅通。(2)边沟不规整,质量较差,部分路段淤积严重,排水不畅,影响路基稔定和安全。2.3

13、路面原路面为泥结碎石路面,路基宽度4.0-6.0m,经现场实际调查,路面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病害,对原路面已不满足本次设计要求的路段,考虑挖除后重新铺沥青混凝土。2.4 桥涵原路有涵洞共计8道,为圆管涵。由于本次改建道路标准提高路,路线平纵调整较大,故既有涵洞均无法利用。2.5 安全设施沿线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及护栏设施等交安设施,严有不足且不规范,不能保障行车及行人安全。波形护栏、混凝土防撞墩和警示标志破损厉害且设置严重不足,整体防护能力不足。本路段设置的交通标志数量较少,已经不能向司乘人员提供信息。其他主动性的安全保障措施几乎没有。3技术标准根据业主单位要求,结合本项目在整个区域路网的地位、使用

14、功能、远景交通量、沿线地形、地貌、地质等自然条件、以及相邻公路技术等级,确定本项目参照四级公路I类标准建设,部分曲线半径小于15的困难路段(KO+85OKO+89O段回头弯,左侧靠山体,右侧为度梯次及丘陵形态可分为坪状高丘、桌状高丘、山麓状深丘、单斜深丘、桌状中丘、馒头状中丘、单斜中丘。丘陵占璧山区总面积的43.6%。宽谷海拔240米左右,分布于壁南河、璧北河、梅江河流域广大地区,宽谷占璧山区总面积38.8%。5.3 地质构造勘察区岩层产状很缓,勘察区斜坡整体稳定,勘察区主要发育两组裂隙,勘察区揭示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J2s沙漠庙组紫红、红褐色泥岩及灰白色砂岩为主。岩层稳定,场地稳定较好。据地

15、面调查,勘察区无泥石流、危岩、崩塌、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现象。5.4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图A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15图B,路线所经区域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l度。应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I3)及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的相关规定进行设防。5.5 地层岩性根据本次野外工程地质测绘表明:本项目涉及区域的地层包括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层(Q4ml)、残坡积层(Q4el+dD粉质粘土,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4.7级的

16、破坏性地震。外围中、强地震对工程区的最大影响烈度不超过Vl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本项目场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特征周期0.35,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项目区域构造稳定性好。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O2-2013线路区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l度,水平地震系数为OJOg0抗震设计建议按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执行。6路段区主要建筑材料1)块石璧山区砂石厂的块片石储量丰富,可供本项目使用;上路距离约20km。2)砂、碎石壁山区砂石厂的砂、碎石储量丰富,可供本项目使用:上路距离约30km。3)水泥、钢材璧山区水泥

17、厂、钢材厂的水泥与钢材储量丰富,足够本项目使用;上路距离约30km。4)其他材料本工程所需钢材、木材、沥青等其他材料可就近购买,通过公路运输至工地。5)水电沿线施工用电用水可就近解决。7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圆砾土:杂色,松散,含有大量生物碎屑,泥沙充填,砾石直径0.2至3cm,含量40%至60%,磨圆般,呈次圆状、圆状,分布于漱溪河内,厚0.71.7m,饱和。(2)侏罗系(J)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C:红色、紫红色泥岩局部夹细砂岩。该层主要分布于全线。局部基岩露头,表面风化沔重,局部已形成岩腔.钻探揭示厚度4.312.7m(ZK13)。5.6 水文地质条件线路走廊区内第四系松散层,厚

18、度分布不均,农田及斜坡低洼地段土层较厚,斜坡顶部地段土层较薄。出露地层为侏罗上统遂宁组地层,岩性主要为泥岩,局部夹有薄层砂岩等,为隔水层。路线区地下水主要以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的形式赋存。由于含水层广泛分布,沟槽成为各段地表水、地下水的局部排泄基准面。根据区内地层岩性组合及地下水赋存条件,路线走廊带内地下水含水介质类型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5.7 不良地质现象和特殊性岩土5.7.1 特殊性岩土(1)软土地基场地第四系广布与软基密切联系的地层为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主要分布于沟谷、平坝地段,地表一般为水田或鱼塘,还有零星分布溪沟等,由于排

19、水不畅,形成由饱和粘性土组成的软基。具有含水量高,承载力低,抗剪强度小的特性,易产生过大工后沉降或引起填方路堤的失稳。根据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场地内的特殊土主要为软塑状粉质粘土,多分布在水田、鱼塘地段,过湿土路基段主要为水ID和鱼塘表层,农田区域上部软塑粉质粘.土层源溪河左岸厚度一般厚度0.804.80m,鱼塘区域上部淤泥层国度17.6m。建议设计结合软弱地基特性及场地条件建议进行如下地基处理:1)水田土路段,采用挖淤换填的方式处理,处理深度为1.2m,材料为合格的块石:2)耦田鱼塘路段,采用抛石挤淤的方式处理,处理深度为3m,材料为合格的块石;3)尽量避免在沟谷软弱土路基路段设置涵洞构造物,

20、实在无法避免时,涵基一定范围须采用振冲碎石桩进行加固处理。详见特殊路基处理工程数量表和特殊路基处理工程设计图。(2)填土地基(3)施工前应对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测,满足规定精度者方可采用。(4)挡墙、涵洞等结构物基础施工前应进一步核实基底地质组成,查明是否满足构造物基础承载力的要求,若施工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提出,以便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5)施工时所用的砂石料、块片石、水泥、钢筋等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要求。8.3 施工组织(1)施工组织安排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降低造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进行公开招标。施工单位必须具备与所投标项目相应的资质信用等级。根据合同和承接项目的技术水平选配

21、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班子,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控制有效”的质量自检体系,认真按施工组织设计和阶段施工计划安排施工,禁止转包和违规分包,严格执行监理指令。(2)施工工期本标段全长l842km,计划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2023年4月竣工,总工期暂定为6月。合理安排、组织好施工,对在规定工期内完成本项目是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的。本项目主要工程是挡土墙、桩板墙、路基土石方、防护排水及桥涵工程。因此,要求施工单位进场后根据实际工程条件和工程数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计划,精心组织、认真施工。8.4 安全文明施工(1)施工前请施工单位核对整个道路的放线,确保各结构物放线准确,衔接顺畅。(2)施

22、工前,必须调查清楚地下管网等各种设施的种类、尺寸、位置和埋深,并请相关单位派人现场监护和指导施工。(3)路基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开挖中发现有未曾查明的地下管涵以及地质情况有变化时,应通知设计单位处理。临近现状桥涵、房屋等建(构)筑物的开挖应注意观测和防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机械开挖或人工开挖,确保建(构)筑物及施工安全。路基施工过程如发现其它不良地质现象,应及时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研究解决。(4)基坑严禁放大炮开挖,以免地下管线损坏。施工时应采取临时支挡措施以确保边坡和其上建筑物的安全。开挖应分段分层进行,并及时做好护面结构,以免造成边坡风化剥蚀甚至垮塌。(5)施工时应做好临时排

23、水,应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汇入施工场区后积成水坑,以免影响路基的强度及安全性。7.1 景观协调设计中充分重视公路自身线形协调设计、公路线形与结构物协调设计和公路线形与环境协调设计,不片面追求高标准。路线部分路段地形夏杂、控制因素较多,平面选线过程中灵活运用技术标准,作到平面依山而设充分利用既有道路,降低对山体大面积开挖破坏。7.2 路基边坡、防护景观根据沿线气候、地质、水文条件等,结合当地经验,路基防护以经济实用、与周围环境协调且施工方便为原则。项目区植被茂盛、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为了使边坡状况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应优先选用植物防护,采取工程防护、植物防护和配合打造景观相结合的防护措施。挖方

24、路基设计主要考虑岩石的类别、稳定性、裂隙的发育程度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尽可能的减少深挖路段,最大限度的增加边坡绿化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开阔行车视野空间、方便绿化,在地形、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放缓路堑边坡,路堑边坡坡率原则采用1:0.5-1:LOO08工程施工的总体实施步骤、有关工序衔接等技术问题及注意事项8.1 工程施工的总体实施步骤及有关工序衔接全段施工组织应结合区域气象、水文条件,项目区干湿季节分明,汛期与雨季基本致的特点,路基工程、排水工程、涵洞工程,应根据所在区域气候及降雨特点,宜安排在蓄水低位或旱季施工,以避开雨季由于地下水位的上升及农濯用水期间所造成的地基土过湿和干扰,减少对

25、过湿路段地基土的特殊处理和降低桥梁基础工程施工难度,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对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如中桥、长大段落的高路堤、深路望,应提前进场施工,以确保全段同步完工,及时发挥效益。各分项工程必须遵循从准备工作一复校设计文件T认可施工报告-实施T检测合格一转入下道工序的原则,并做好各工序间的衔接配合,使之有条不紊。8.2 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中一旦发现古墓或其他历史文物,应立即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并报请当地文物部门,以便进行妥善处理。(2)施工中,应加强地质监测及监理工作,及时发现和掌握地质异常,以便及时采取相应工程措施。(6)道路施工时应注意与两侧拟建建筑之间平面位置及标高的衔接.(

26、7)施工区域应进行封闭做到文明安全施工,采取措施确保行人及居民安全。(8)若现场情况与设计图有不致之处,请及时联系设计单位,以便及时研究处理,切忌盲目施工。9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采用情况导线测量采用GPS进行平面控制测量,水准测量采用全自动安平水平仪进行高程控制测量,精度高于公路勘测规范要求。采用GPS放测中桩。横断面测量采用红外仪任意置镜法进行地形控制测量,精度满足公路勘测规范要求。10与有关部门的协商情况本项目外业勘察结束后,我公司就本项目外业勘察情况、路线方案、技术指标的运用及各方案主要工程数量向业主进行了汇报,同时与沿线场镇段路线方案进行了协调,并针对技术标准的采用达成了一致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