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无尘车间卫生管理标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259086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公司无尘车间卫生管理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某公司无尘车间卫生管理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某公司无尘车间卫生管理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某公司无尘车间卫生管理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某公司无尘车间卫生管理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公司无尘车间卫生管理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公司无尘车间卫生管理标准.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某公司无尘车间卫生管理标准第一章目的严格按化妆品行业要求作业,确保我厂产品的质量达到化妆品卫生规范的要求。第二章范围全厂所有员工及本厂的生产过程第三章职责第一各生产车间贯彻执行相关的卫生操作规程;第二行政人事部负责员工卫生健康的控制;第三品管部负责监督有关卫生标准操作程序的执行情况。第四章工作第一与化妆品接触或与化妆品接触物表面接触的水的安全一水源:本公司使用的水源为自来水,自来水经过砂滤、活性炭吸附、滤芯粗滤、树脂吸附过滤处理,各项指标均符合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二供水设施:供水设施完好,一旦损坏后立即维修。1公司内部保存有详细的供水网络图(见附图),以便对生产供水

2、系统的管理和维护。2车间内的各个供水管按顺序编号,避免与非生产用水的交叉污染。3车间内使用的软水管为无毒的材料制成,不拖在地面上使用,用后放置在专用架上。4水管离水面距离2倍于水管直径,以避免水倒吸。5洗手消毒水笼头为非手动开关。三供水设施的监控1公司生产部负责对供水设施的维护和日常维修。2生产前生产部负责对供水设备进行检查,对于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要立即维修,使供水设施处于完好状态。3频率:车间生产之前。四纠正措施:当水处理系统损坏或受到污染情况下则立即停水,判定何时损坏的,将本时间内生产的产品进行安全评估,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卫生,当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时,才可重新生产。五水质检测1依据国家饮用

3、水标准GB5749-2006第35项(执行标准)桶装纯净水标准GB17323-2003o2监测项目、方法和频率A每年委托经过认可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对GB5749规定的水质指标进行2次全项目检测,并保存报告正本。B在生产期间,实验室生产前分别采集纯水出水口和用水点水样进行电导率和PH检测(每周需覆盖所有的用水点,电导率指标、PH指标),每周对水的微生物指标进行一次检测(一年对所有的水笼头都检测到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100个/mL,总大肠菌群、致病菌不得检出)。3预防措施:当电导率指标、PH指标达到标准极限时,品质部通知生产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纯水设备维护。4纠正措施当水质检测不合格时,立即停止生产

4、,品控部协同生产设备管理人员制定处理方案,并进行连续监控,只有当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时,才重新生产。5废水的排放(1)包装区与配料区废水的排放严格分开,单独排向车间外部。(2)下水道每日冲洗,保持排水畅通,无淤积现象。(3)车间内地沟加不锈钢算子。六质量记录实验室提供的生产用水检测记录第二与化妆品接触的表面(包括设备.手套.工作服)的清洁度-与产品接触的表面包括1加工设备:乳化机、灌装机,封口机等。2案面、工器具:工作台、盘子、电子称及不锈钢架、塑料桶等。3包装物料、工作服、手套等。二设备的使用与管理1制作要求:车间内使用的各种金属加工设备和工器具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易清洗,不用黄铜制品及含

5、锌、含铅材料。2正确设计安装和维护,保持完好的维护状态。3制作精细,无粗糙焊接、凹陷、破裂等。三与产品接触面的清洗毒程序1加工设备的清洗消毒程序:参照机器设备清洁、消毒和保养规定执行。2工作服清洗消毒程序:清水一手工揉洗一加入洗涤剂机洗一消毒液浸泡一清水冲洗一干燥一紫外线消毒不少于30分钟。配料区和内包装区工作服每天更换清洗1次,如果工作服被污染,随时更换。3包装物料按照包装材料检3佥标准进行控制。包装物料库保持清洁卫生、防霉、防潮,内外包装要严格分开,且要对其进行合理的防护,做到上有遮盖,下有垫板。包装物料库设有防鼠防虫设施。内包装物料按照批号管理,先进先出。每次内包装袋使用前,由组长将内包

6、装袋放置于紫外线消毒室中进行消毒不少于30分钟。四监控1每天工作前或工作完毕后,由质检员负责对设备和工器具的清洗、消毒状况进行检查。2除质检人员对已清洗、消毒过的设备和工器具进行外观检查外,实验室每月对其进行微生物检验不少于2次。3每批内包装进厂后都要进行微生物检验,细菌总数100个/平方厘米,无致病菌。实验室每个月抽取消毒后内包装材料进行检验确认消毒效果,细菌总数100个/平方厘米,无致病菌。4化验室对工作服清洗消毒的检测,每周不少于1次。五纠正措施1对于检查不干净的产品接触面要重新进行消毒或立即更换。2微生物检测不合格要连续检测,并对此时间内产品重新检验评估,必要时更改消毒方案。3加强员工

7、培训,增强卫生质量意识。六与产品接触表面的清洗消毒执行记录微生物检验表第三防止交叉污染-控制与监测1对新进厂员工进行基本的卫生知识培训,由行政部安排。监测频率:雇用新员工时。2员工的操作不能导致交叉污染(包括头发、使用手套、手的清洁、个人物品存放、饮食、靴子消毒等)。员工出现伤病情况后应及时报告给主管,由主管安排与车间无关的工作。3洁净车间人员的个人卫生要求A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从事化妆品的生产活动。B凡患有手癣、指甲癣、手部湿疹,发生于手部的银屑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患有痢疾、伤寒、流感、传染性疾病、外伤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化妆品生产活动,不得进入生

8、产现场。C生产操作人员严禁在生产现场吸烟,进食,喝水等,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物品,不得带入车间,车间内不得随意走动,谈笑,打闹,不得有不卫生的动作和习惯(如挖鼻子、挠头、对着产品打喷嚏、随地吐痰等),生产车间不得有其他有碍化妆品卫生的活动。D禁止佩戴各种首饰,手表,禁止化妆后进入车间,不得留胡须,长发,长指甲等。E员工进入车间前必须洗净双手,穿戴好整洁的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工作帽(应罩住全部头发)、工作鞋(必须是密闭的,不得露出脚趾),带好口罩(口罩要遮住鼻梁,紧贴面部),禁止穿出洁净车间外,任何员工无论有何种理由,出洁净车间时必须脱工作服于更衣室,返回时穿上,然后用75%的酒精对双手进行消毒。

9、F.员工必须勤洗澡、勤换衣服、勤理发、勤剪指甲(指甲不得超过1毫米)、勤洗头,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原则上应一日一洗。G.工作期间不得随意进出各自的工作现场,因生理需要而离开生产车间,再重新进入工作现场工作前,应作必要的清洁消毒。H.凡有可能与原料、半成品、包装配件直接接触的作业人员必须戴消毒手套。I.工作前必须对双手进行清洗,并用75%的酒精对双手消毒;工作过程中,每隔两小时左右应再次用75%的酒精对双手进行消毒。J.操作人员手部如有外伤,应及时离开岗位,不得从事与原料,半成品和包材直接接触的工作。K.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如将手部弄脏,应及时对双手洗净并重新消毒。1.操作人员应随时注意保持

10、个人卫生,并接受QC与上司的纠正。4洁净车间的环境卫生要求A.每天晚上定时开启45分钟臭氧消毒。B.每天工作前后应搞好车间卫生工作,对地面、柜台、门、窗、天花板、灯管、管线,机器设备全面清洁,地面应无积水,无污垢,车间内不得有蛛网、积尘,上班时应开启排气系统,确保车间干燥。C为杜绝苍蝇、蚊虫出现,生产车间必须采取灭蝇措施,装灭蝇灯。D实验室定期(一星期)对生产车间环境进行检测微生物检测。E洁净车间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包括地面、柜台、门、窗、天花板、灯管、管线,机器设备角落等死角卫生),同时进行一次全面消毒。F生产用料、设备、工器具、半成品、包材等应定点定位摆放整齐,废弃材料应及时用袋、桶等装好

11、及时清理出车间,保持车间地面与工作台整洁。G车间内不得有存放与生产无关或是易脱落(如纸质材料,木卡板,刀片等)的物品,扫把、拖把等清洁用具应放置于清洗间,不得放置于生产现场。H更衣室,缓冲间,消防设施、通道内不得堆放任何物料。I车间内温度应保持在25度左右,温度应在40%-60%之间,并作好车间温湿度记录。J车间人流和物流出入应尽量避免交叉污染。K下班前应断水、断电,关闭门窗呆持车间干净、干燥整洁。5设备及容器的卫生要求A所有设备(包括配料锅、贮料桶、管道、灌装机、工作台面、不锈钢桶以及与产品基质接触的搅拌机及其它生产工具等物品)在使用前后应彻底清洗和消毒。B每班生产前必须做好设备的清洗和消毒

12、工作,并作好相关记录。C机器设备维修后要重新清洗,消毒后才能生产。D生产结束或更换产品时,要将机器设备拆开全面清洗,洗净后再用75%的酒精冲洗消毒,如果当时不用,要用保鲜膜将各管口封好。E生产过程中机器设备各部件(如出料管,灌装头等)被污染,应立即清洗并消毒。F车间负责人或QC检查设备卫生状况合格后方可生产。G清洁工作必须在生产结束后完成消毒工作则必须在下次生产之前完成。6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A进入卫生厂房的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按工作程序执行。B上班前、下班后必须将机器设备、操作台、容器、工具、场所等彻底清洁消毒(用消毒水拖地)经车间负责人认可合格后方可下班或工作。C严禁用手直接接触半成品、容器内

13、壁、灌装头,瓶口等,生产过程中不得随意开启已灌装好的成品盖子。D贮料桶应盖严,必要时需用食品袋或保鲜膜辅助存料,严禁暴露于空气中;消毒好的包材应立即进入贮瓶间或是进入灌装使用,严禁随意摆放在地面。未经消毒的包材不得进入贮瓶间和灌装间。E掉地上的包材,用具等须消毒后才能使用,撤落在地面上的半成品在及时清理,作报废处理,不得使用。F车间使用的毛巾应做到专用,擦机器设备、使用工具、包材、台面等的毛巾与擦容器内壁、灌装头、瓶品的毛巾要分开使用,严禁混用。G一种产品做完后,如有余料,应对料桶口和桶盖清理干净并用75%的酒精消毒并盖好,放回贮膏间;剩余的包材应包好后退回贮包材间,严禁敞开随意放置地面。H车

14、间所产生的废料、废品立即处理清除。7配料、配制车间卫生要求A工作人员进入车间内,必须要洗净双手并用75%酒精消毒。B配料、配制车间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帽、鞋(头发不许露出帽外)。C作业人员在接触危险物品时必须系围裙、戴防护镜、长手套等防护用品。D所有与产品基质接触的工具必须经过消毒处理。E配制操作参照操作规范书。F出入车间,要随手关门,保持车间密闭,不能随意打开门窗。8灌装车间卫生要求A非灌装间人员未经批准不得随便进入灌装车间。B进入灌装车间所有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工作鞋、戴口罩和工作帽(头发不许露出帽外)。C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必须戴消毒后的工业手套。D非正常生产物品的进出必须经主管同意方可进出。

15、E进出静置间要随手关门保持密闭。F消毒灌装机时,应先用自来水清洗,再用反渗透水清洗,最后用75%酒精消毒。G灌装机的灌装嘴下班时必须用保鲜膜封好,每天开始工作前必须用75%酒精消毒。H装料桶或与物料直接接触的用具必须消毒后方可使用。I下班时,灌装机内不允许有半成品遗留,灌装机清洗干净后方可离开。J凡灌装机超过16小时不用时,必须套好防护罩。K下班前要搞好卫生,物品摆放整齐,经主管认可后方可离开。9包装车间卫生要求A作业人员必须着工作服、工作鞋及帽,并保持清洁。B人员进入车间必须洗手。C包装人员不得打开产品,严禁用手触摸产品基质。B工作台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用75%酒精)。D产品要实时包装,待检

16、产品应放在指定区域,检验合格后马上入库。E尽可能使包装现场只有一种产品所须配套,生产线附近及生产在线不可以有两种产品及配套,每条生产线不允许同时包装两个品种。F保持车间卫生,废料和垃圾实时清扫。G要随时接受QC检查,上班前、下班前要清扫车间,保持干净整齐。10消毒室卫生要求A作业人员必须着工作服、鞋、帽进入车间,并戴上口罩,清洗双手,用75%酒精消毒。B消毒后的物品须经QC员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C消毒过程中的废胶袋、周转筐及垃圾要及时清理,不能随意摆放;D做好各种物品的消毒记录。11仓库卫生要求A凡进入仓库的原料、包装配件、成品由相应的IQC、QC、QA和实验室人员检测卫生状况(感观指标)和理

17、化指标(必要时做微检)合格后方能入库。B仓库内环境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要保持仓库内干燥通风。C仓内所有物品必需离地面、墙壁存放,需特殊保存的一定要按规定存放。D所有原料、配件、成品一定要按进料日期先后顺序使用,严格遵守先进先出原则。E当原料贮存期较长(超过半年)须经实验室微生物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F班前班后必须整理仓库,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G实时清除垃圾、积水,避免地面潮湿及卫生死角,保持地面干净。H各类物品必需严格按要求分区存放,严防污染及混用。12饭堂卫生要求A随时保持良好卫生状态。B保持整个空间卫生,不准有油污出现。C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给人以洁净舒适感。D煮食用具一定要保持卫生,并

18、定期消毒。E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且不可说笑。F下班前搞好卫生,清洗好餐具、炉具,整理完毕方可下班。13厂区外围(包括楼梯)的卫生要求A整个厂区不许有积水、垃圾,每天打扫一次卫生。B厕所需经常打扫卫生,用水清洗并消毒。C厂区应每月喷洒消毒一次。D厕所每月用强酸洗涤一次。E所有垃圾应堆放在指定区域。F整个厂区内严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G定期对储水池进行消毒处理。H定期对厂房设备进行维护。二车间布局合理,内外包装两区严格分开,两区人员、物品、空气严格分开。1由内包装区进入外包装区的物品只能通过可关闭的窗口。2废弃物料、残渣排放与原料预处理部分严格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由质检员负责监督废弃

19、物料、残渣清理情况和容器的卫生情况。监测频率:每天开工前。三污水的排放(原则:不能积存水,地漏足够,下水道要有孤度,清洁区与非清洁区有各自的污水排放系统)。1废水直接流入下水道,防止溢溅,不倒流。2车间排水沟管口径与污水处理设施相连,并有防止有害动物侵入之装置。上述设施每天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监测频率:班前班后质检员负责监测。四纠正措施1对新来的员工进行卫生培训。2在头发束缚、手饰的佩戴、手套的使用、手的清洗、个人物品的存放,质检员按规定对工人加以纠正,如有必要则进行卫生培训。3如有必要质检员对能造成产品污染的情况加以纠正。4排水不畅的地面会阻塞排水系统,如有必要请维修人对排水问题加以解决。5

20、质检员对可能造成产品污染的情况加以纠正,并且要评估产品质量。五文件及记录1培训记录第四手的清洗、消毒及卫生间设施与卫生保持-控制与监测1建有与生产车间相连的更衣室,在更衣室与加工车间之间设有缓冲带;更衣室的门不是直接开向生产加工车间,并且维护保养状况良好,每班次后由更衣室管理人员进行清洗和消毒并保持地面干燥,厕所通风良好并有防蚊蝇设施,每日由质检员对更衣室的清洗消毒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测频率:每日。2卫生间设施齐全,通风良好、干燥,方便清洁,水冲厕所,污水排放畅通,进卫生间必须遵守良好的入厕程序:更换工作服一换鞋一入厕一冲厕一皂液洗手清水冲洗一干手一消毒一换工作服一换鞋一洗手消毒一进入工作区域

21、,每日由质检员对入厕所的设施及工人的入厕洗手消毒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测频率:每日3进入车间的工作人员都穿戴整齐洁净的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工作人员严禁染指甲和化妆,并严格执行洗手消毒程序,确保下列情况下彻底洗手消毒:A.工作以前;B.上厕所以后;C.吃饭后、抽烟后或者接触嘴或任可在嘴里的东西后;D,接触头发、耳朵或鼻子以后;E,接触废物、垃圾、脏的器皿之后;F.对着手打喷嚏或咳嗽后;G.任何原因离开工作区返回后。每次进入加工车间时由质检员负责对工人的洗手消毒程序进行监督检查,并每日对车间的洗手消毒设施进行监督检查,由化验室对员工洗手消毒后手的卫生状况进行微生物检测。4洗手消毒设施设于车间入口

22、处及加工区域内,洗手消毒设施设有充足的非手动式开关,并设有皂液、干手器、消毒剂等,良好的进车间洗手消毒程序:更换工作服一戴帽一换鞋一清水洗手一皂液洗手一清水冲洗一干手一75%酒精消毒。5更衣室内设不锈钢衣架,每班工作结束后,将工作服、帽拿到车间更衣室放入专用篓子内,由洗衣房人员统一清洗、消毒,干净的工作服由更衣室管理人员在工作服分发室统一发放。监测:每班次前后由质检员负责对工作人员的卫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纠正措施:质检员负责对更衣室、厕所设施的清洁进行监督,纠正任何可能会造成污染的情况。1若卫生间设施损坏由质检员报请及时维修,并对工人不正确的入厕所洗手程序进行及时纠正。2工人的不良卫生习惯及

23、时纠正。3若车间洗手消毒设施损坏由质检员报请及时维修,并对工人不正确的洗手消毒程序进行及时纠正,并根据化验室微生物抽检结果对员工洗手消毒程序进行纠偏,直至符合卫生要求。纠正可能因工作服造成交叉污染的行为。对污染产品隔离并评估污染情况,以便重新加工或废弃。第五防止产品被污染物的污染-污染物的来源与控制二空气中的灰尘与颗粒A.工厂道路经过水泥硬化处理,且保持道路的清洁,以减少尘土。B.厂区及厂区周围大面积绿化(种植草坪、冬青)。C.公司质检员每天对厂区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对于卫生清扫不彻底的地方要及时清扫。三外来危险品1外来危险品均由专人负责储存,并远离生产场所及仓库。2车间内设有储存消毒用品的消

24、毒柜,柜内用品标识明确,并加锁储存。3无保护装置的照明设备和其它易碎物质4玻璃器具分类:照明灯、灭蝇灯、钟表等。A.车间、仓库安置防爆灯。B.定期检查玻璃器具的完好状况。5润滑剂:在生产车间内机器设备使用的润滑剂。6残留清洁剂和消毒剂等化学物品7严格按照规定比例对各种化学物品进行配制。8设备和工器具清洗消毒严格按程序进行。9害虫害鼠器材的放置不会污染原料、产品及其包装材料。四监控1厂区道路每天由专人清扫。2车间负责人每天都要视车间内玻璃器具的完好状况作两次检查。五纠正措施1对可能造成产品污染的情况加以纠正,并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估。2对清洁消毒用品实施正确的管理。第六化学物质的标记、贮存和使用:

25、本厂使用的化学药品有消毒剂.清洁剂.杀虫剂.化验室用化学药品。-化学药品的分类1清洁消毒剂:75%酒精、洗洁精等。2杀虫剂:灭蚊灵。3检验用化学药品4润滑油:产品级润滑油。二购买要求所使用的化学药品必须具有主管部门批准生产、销售、使用的证明,列明主要成分、毒性、使用剂量和注意事项。监测频率:接收化学品时。三贮存要求1清洁消毒用品要做到专库存放于消毒柜中,柜内物品要标识明确,并且要加锁贮存。2由专人负责管理,并设有领用记录。四使用要求1公司由专人负责配制各生产环节的消毒剂,消毒剂配制的浓度要与不同工序要求相一致。员工洗手消毒:75%酒精溶液。2负责化学物品的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五

26、监控1车间内负责人每天都要对使用的物品及消毒用品进行检查,检查其标识是否明确,配制是否符合要求。2工作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监控频率:接收化学物品时。六纠正措施1无产品合格证明的化学药品拒收,对于资料不全的先单独存放,获得所需资料后方可接收。2标识不清或存放不当,要对其重新标识或纠正。3对于配制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重新配制,必要时对产品评估。七各种记录化学药品取用记录表消毒液浓度配制记录第七生产人员的健康卫生控制-健康检查行政人事部组织生产人员(检验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持证上岗,必要时要做临时的健康检查。新员工进厂时由行政人事部负责组织到医院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健康证由行政人事部统一保管

27、。工厂所有员工生病时要主动向各自的上级领导报告,如有必要时各车间负责人要对生病员工进行必要的岗位调动。二员工进入车间时的卫生控制1严格洗手、消毒程序:清水一皂液洗一清水冲洗一干手-75%酒精喷淋。2接受检查:工作服是否干净、整齐,是否身上粘有异物,指甲是否过长,手是否有伤或化脓现象。3与生产无关物品严禁带入车间,员工不得戴首饰,不得化妆,涂指甲油等。4非生产人员进入车间。卫生消毒程序同4.721一样。三生产过程中的控制1生产车间严禁吸烟,吃东西,喝饮料。2员工进入卫生间前要脱下工作服,从卫生间出来必须重新洗手、消毒。3工作人员不得乱串岗。4工作过程中每个环节按要求定时洗手、消毒。四加强员工卫生

28、意识的培训:公司制订年度培训计划,行政人事部负责组织实施,并记录存档。五监控频率: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车间负责人每天对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都要进行了解。六纠正措施1调离工作岗位直至痊愈。2加强员工的卫生知识培训。七各种记录:年度培训计划、健康证明。八进出洁净区人、物流,废弃物流的管理1进入一般生产区的人、物料应分别按规定的人流出入口及物流出入口进入一般生产区。2人员应经人流专用出入口,在入口处换鞋、更衣后进入本岗位工作问。3洁净区工作人员沿洁净区人流通道经更衣室更换洁净区工作服进入洁净区。4物料应经物流通道进入一般生产区指定的物料放置处。5特殊情况下人、物须从同一通道进入生产车间时,则人与物在

29、不同的时间进入,且运物后需要清洁。6一般生产区、洁净区应用各自专用的物料车。7人员退出一般生产区按原路线返回。8不同洁净区来源的废弃物料经物流通道按原路线返回,将废弃物料运出至指定地点。9包装后成品由包装间转入成品仓库。第八清洁工具的管理般生活区四清洁工具的更换周期1一般生产区:拖布、毛巾及刷子至少每三个月更换一次。2洁净区:洁净拖布、毛巾每一个月更换一次。第九参观服的管理规定-参观服在每次使用后都应立即清洗,洗涤前检查参观服的磨损、破损情况,按需要进行更换。二参观服根据其洁净级别分别清洗、干燥后放入洁净的专用衣袋内保存,分别放入指定更衣柜或由行政部统一管理。三参观服的洗涤、保管、发放应专人负

30、责。四参观服不得混穿,不得穿越区域,更不得将其穿离生产车间。第十工作台的清洁般生产区域1每天上班后、下班前应用经自来水清洗的毛巾清洁工作台的台面及其它部位,擦试方式为先横擦一遍再纵擦一遍。2每次使用工作台后应立即擦拭清洁。二洁净区域1每天上班后,下班前应用经去离子水清洗的毛巾擦拭后,另取一块毛巾浸消毒液进行消毒。2每次使用工作台后应及时用去离子水擦拭至清洁,再用消毒液消毒。3洁净区地漏清洁每周生产结束后,打开地漏盖,拆下筛网及内罩,清除地漏中的污物。用洗洁精及反渗透水刷洗地漏内壁,顺时针刷洗三遍后,逆时针刷洗三遍再用反渗透水冲洗地漏三遍(每遍用IL纯净水)o将地漏盖、筛网及内罩放在塑料清洁桶内用洗洁精及反渗透水刷洗干净后用反渗透水冲洗三遍,安装筛网及内罩,用500ml消毒液注入地漏内,并盖地漏盖,用干毛巾将地漏周围擦干。第十一车间准入制度-进出车间人员范围1除本工厂经培训的车间操作及管理人员外,其余人员不得进入车间。2本工厂维修、工程人员进入车间必须经管理人员批准。3外来工厂维修、工程人员、参观审核人员进入车间必须获得工厂领导批准并填写访客证明单,在工厂领导陪同下放可进入。二进入车间人员工求必须符合各车间卫生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