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的测定.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59938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3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的测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的测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的测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的测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的测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的测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的测定.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的测定本章要点:1、熟悉土壤微量元素测定的特点及在测试上 的特殊要求。2、掌握土壤有效硼的测定方法(原理及测定 条件)。3、熟悉土壤有效钼的测定方法。4、掌握石灰性土壤有效铁、锰、铜、锌测定 的方法原理及测定条件。,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的测定 第一节 概述 一、含义:泛指:一般指土壤中含量很低的化学元素,含量 0.0X-XX mg/kg。特指:例如对生物有意义的微量元素,动、植物 不同。对植物而言,Fe、Mn、Cu、Zn、B、Mo、(Cl)。二、测定意义:,三、测试上的特殊要求:特点:含量低、组成复杂。要求分析方法灵敏度 高,操作上要防止污染。要求:(1)方法灵敏度高:仪器分析、比

2、色法(2)防止污染:含量少,易污染 A、环境:最好有专用实验室 B、试剂:优级纯或分析纯 C、水:重蒸馏水、高纯水,D、器皿:玻璃仪器:配方不同,成分不一 硬质玻璃:硼硅酸玻璃,常含B 软质玻璃:含B少 石英玻璃:SiO2含量大于99.8%,不含其它元素,耐高温(1050C),膨胀系数小,但贵!塑料:试剂瓶、烧杯、漏斗等 聚乙烯:耐酸碱,但不抗高温 聚四氟乙烯(塑料王):抗温达240C,E、洗涤要求:一般需用1mol L-1HCl或HNO3浸泡,然后洗净酸 液,以除去被吸附的离子。也有用EDTA螯合剂 洗涤的。,第二节 土壤有效硼的测定 一、土壤中的B及其有效性:土壤全B:0-500mg/kg

3、 有效B:0-5.0mg/kg(多数0.2-1mg/kg)存在状态:无机B:矿物结构B(电气石):无效,大量 硼盐:少数,有效 吸附态B:以H3BO3或B(OH)4-被矿物吸附,有效 有机B:含B化合物-有效性不高 被有机物吸附的B:有效,B的有效形态:溶液中的B:H3BO3或B(OH)3,pH7时有B(OH)4-被有机物吸附的B(有机和无机吸附剂)*吸附B的解吸不用交换剂,用水即可浸出,但与溶 液中B不同,具有一定的吸附能。,二、有效B的测定:(一)浸提-最常用的是沸水浸提(hws-B)包括:溶液中的B;吸附B;可溶B盐 浸提条件:土液比1:2,沸腾5min 澄清:CaCl2、MgSO4等,

4、评价指数(等级):轻壤土 粘重土不足 0-0.25 0-0.4 mg kg-1适度 0.25-0.50 0.4-0.8 mg kg-1充足 0.50 0.8 mg kg-1不同作物也不同,豆科0.1mg kg-1,甜菜0.75-1mg kg-1。,(二)浸出液中B的定量:1、方法简介:(1)仪器分析:ICP(2)化学方法:A、四羟蒽醌法:在浓H2SO4作用下,H3BO3与四羟蒽醌反应形成 兰色络合物。条件:浓H2SO4;温度,2、甲亚胺-H吸光光度法:方法原理:在微酸性介质中,甲亚胺与H3BO3形成 黄色络合物,其水溶液的黄色强度与B浓度成正比,可用吸光光度法定量(415nm)。甲亚胺的合成:

5、H酸(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水杨醛 甲亚胺-H 或用H酸和水杨醛在显色时加入。,显色条件:(1)酸度:要求微酸性,用缓冲液NH4OAc-HAc或 NH4H2PO4-(NH4)2HPO4控制,但具体酸度说法不一。pH低(5.5),一般pH 5.1-5.8,显色慢,稳定时间长。pH高(6.5),一般pH 6.0-6.7,显色快,稳定时间短。(2)显色和稳定时间:pH低(5.5)显色 2h 稳定 4h pH低(6.5)显色 0.3-1h 稳定 2-3h(实验中 显色30min),(3)显色剂浓度:甲亚胺为黄色,与络合物同,因此要准确加入。甲亚胺浓度高,灵敏度也高,最高0.27%,我国

6、常用0.18%。过高时易线性不好。(4)温度:一般认为灵敏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通常是在室温下反应,样品应与工作曲线在 相同温度下测定。,(5)干扰物:A、Al3+、Fe3+、Ca2+等:用EDTA掩蔽,但对Fe3+不好;也可加氨三乙醇(NTA)。B、NH4+:可使结果偏高。NH4+少时有正干扰,多 时干扰固定,因此加入氨缓冲液,使其干扰恒定。C、H2O2:加热除去,D、有机质黄色的干扰:a活性C脱色:有时会吸附一部分B bKMnO4氧化:加入KMnO4氧化有机质,多余的 KMnO4可用Vc除去。c灼烧除去(碱化后灼烧)d扣除本底,3、姜黄素吸光光度法:方法原理:姜黄素与H3BO3在脱水过程中形

7、成红色 的玫瑰花青苷,其乙醇溶液的红色与B的浓度成正 比,可利用工作曲线定量(550nm)。,显色条件:(1)水分:脱水过程中形成络合物 残余水 颜色 0.3%(V/V)正常 0.5%(V/V)下降20%1.0%(V/V)下降70%,(2)脱水方法:络合物是在脱水过程中形成的,因 此脱水的温度、蒸发速度都会影响显色。(3)反应介质:酸性介质中显色(草酸)(4)干扰离子:氧化剂:可使姜黄素氧化,显棕色。土壤中主 要为NO3-,大于20 mg L-1有干扰,可碱化后灼烧 除去。(5)稳定时间:95%酒精中稳定3小时,4、方法评述:甲亚胺法:优点:快速、简便,在水溶液中显色,适用于自动 化分析。缺点

8、:灵敏度不太高(0.8610-4 mg L-1)。姜黄素法:土壤有效B测定的国家标准方法优点:灵敏度高(1.810-5 mg L-1),比甲亚胺法约 高20倍。缺点:要求蒸干,反应条件严格,不易自动化。,四羟蒽醌法:优点:快速、灵敏度较高。缺点:在浓H2SO4中显色,条件要求严,操作不便。次甲基蓝法:优点:灵敏度高。缺点:用有机溶剂(二氯乙烷)萃取,手续繁琐。土壤有效B的测定:国标方法-沸水浸提-姜黄素法,第三节 土壤有效Mo的测定 一、土壤中的Mo及其有效性:土壤全Mo:我国0.1-6 mg kg-1,平均1.7 mg kg-1 世界平均2.3 mg kg-1土壤中的Mo可为+4、+5、+6

9、价,以+6价为有效Mo。形态:有机态Mo 无机态Mo 矿物态:Ca-Mo,Fe-Mo,Al-Mo(部分有效)交换Mo:有效 水溶Mo:有效,二、土壤有效Mo的测定方法:(一)浸提方法:1、沸水浸提法:常用沸水,但浸出量少,与植物 相关性高。2、草酸-草酸铵(pH 3.3)-Tamm溶液 具有弱酸性、还原性、阴离子的交换性和络合作用 浸出:水溶性Mo 交换性Mo Ca-Mo、Fe-Mo、Al-Mo可部分浸出(因为弱 酸性下的还原作用(Fe)、络合作用(Al、Ca、Fe))临界值:0.15-0.20 mg kg-1,(二)定量方法:1、极谱法:应用最广 2、吸光光度法:硫氰酸盐吸光光度法 方法原理

10、:在酸性介质中,在一定条件下硫氰酸 盐可与待测液中+6价成络,经SnCl2还原成+5价 Mo的络合物后,可用吸光光度法定量。硫氰酸盐(SCN-)可与Mo形成络合物,其中以+5价Mo的络合物的橙黄色颜色最深,可用于比 色定量。土壤有效Mo的测定,因含量低需用异戊醇或乙醚萃取浓缩后再比色。,第四节 土壤有效Fe、Mn、Cu、Zn的测定一、土壤中的Fe、Mn、Cu、Zn及其有效性:Fe Mn Cu Zn全量:0.7-4.2%42-5000mg/kg 3-300 3-719 平均:3%710 22 100有效态:水溶态 交换态 少部分矿物态 少部分有机态Fe、Mn有不同价态,Fe:Fe2+、Fe3+,

11、以Fe2+有效Mn:Mn2+、Mn3+、Mn4+,以Mn2+有效,二、有效Fe、Mn、Cu、Zn的测定:(一)浸提方法:1、中性盐(交换态):不常用 Fe、Mn-1 mol L-1 NH4OAc(Fe:pH 4.8;Mn:pH 7.0)Zn-1 mol L-1 KCl Cu-交换态不易解吸(有机吸附)2、稀HCl(0.1 mol L-1):1:5,90min(常用)Cu、Zn-中性、酸性土壤适用,3、还原剂:对Mn(常用)易还原性Mn:指高价Mn中易还原的部分 浸提剂:NH4OAc中加入对苯二酚 活性Mn:包括水溶性Mn、交换性Mn、易还原性Mn 石灰性土壤中主要为易还原性Mn。4、DTPA法

12、:(常用)-DTPA-CaCl2-TEA法 二乙三胺五乙酸 三乙醇胺适用于Zn、Cu、Fe、Mn的浸提,对Zn Fe Mn、Cu0.05mol L-1DTPA-0.01mol L-1CaCl2-0.1mol L-1TEA(pH 7.3),浸提原理:(1)DTPA具有螯合作用,在高pH下仍存在螯合能 力,是通用浸提剂。(2)TEA为pH缓冲剂,具有交换作用,维持pH7.3(用HCl调节)。(3)CaCl2用于中性或石灰性土壤,防止CaCO3溶解。DTPA为非平衡体系,非平衡法是指未达到平衡的浸提(未达最大值),因此条件要标准化:土液比1:2;振荡2h;25C;土粒1mm(或2mm)。,评价标准(临界值):(mg kg-1)Fe Mn Cu ZnDTPA0.1mol L-1HCl(酸性土)/1.9 1-1.5NH4OAc 5 2-3/活性Mn/100/,(二)定量方法:1、化学方法:Fe-邻菲罗啉法 Mn-KMnO4比色法 Cu-DDTC比色法(铜试剂:二乙基二硫代氨 基甲酸钠)Zn-双硫腙比色法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