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变证痞证上热下寒证火逆证.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67209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病变证痞证上热下寒证火逆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太阳病变证痞证上热下寒证火逆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太阳病变证痞证上热下寒证火逆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太阳病变证痞证上热下寒证火逆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太阳病变证痞证上热下寒证火逆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阳病变证痞证上热下寒证火逆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病变证痞证上热下寒证火逆证.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1,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上热下寒证火逆证,【目的与要求】1掌握五泻心汤证、黄连汤的病机、证候、治法方药.2熟悉痞证的概念及五泻心汤证的鉴别。3了解痞证、火逆证的成因及学习火逆证的意义背诵第151、154、157、158、173条。计划学时:4学时,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2,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一)成因及证候特点【原文】151条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入裏,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提要】表证误下致痞及痞证的特点。,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3,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解析】151条,脉浮而紧,以脉代证原

2、发病为太阳伤寒,本当汗解,而復下之,误下,緊反入裏,表邪乘势内陷中焦,徒伤脾胃,则作痞,自觉心下胃脘部堵塞不适满闷不舒,按之柔软不硬不痛,按之自濡,但氣痞耳,无形寒热邪气内陷中焦气机壅塞,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4,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二)痞证证治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原文】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提要】热痞的证治。,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5,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解析】154条,无形之邪热炽盛于中焦,热壅气滞,病因病机:,心下痞按之濡,自觉心下胃脘堵塞不适满闷不舒但按之柔软、不硬不痛,其脉关上浮数,无形邪热炽盛

3、,伴见心烦、口渴,或吐衄出血、小便短赤、口舌生疮、口臭、舌红苔黄等,中焦热壅气滞,证候,治疗:大黄黄连泻心汤泄热消痞,药物:方中当有黄芩一两,煎服法:麻沸汤渍须臾,即开水浸泡,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6,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火热内盛之热痞、胃脘痛、癫狂、便秘、以及外科疔疖疮疡等;其二火热上炎之头痛、眩晕、牙痛、口舌生疮等;其三热盛迫血妄行之各种出血证,如吐血、衄血、咯血、便血等证。临证使用本方可根据所治病证而采用开水浸泡或水煎法,并随症加味:如热盛者加石膏、知母、栀子等,毒热盛者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血热出血者加生地、丹皮、白茅

4、根、柏叶、三七、蒲黄等。,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7,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2附子泻心汤证【原文】155条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黃芩一兩 附子一枚 炮 去皮 破 別煮取汁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內附子汁。分溫再服。【提要】热痞兼表阳虚的证治。,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8,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解析】155条,无形之邪热炽盛于中焦,热壅气滞兼表阳虚,病因病机:,心下痞,自觉心下胃脘堵塞不适满闷不舒但按之柔软、不硬不痛,而復惡寒汗出,表阳亏虚,伴见心烦、口渴、小便短赤等,热壅气滞表阳亏虚,证候,

5、治疗:附子泻心汤泄热消痞,扶阳固表,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9,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3半夏泻心汤证【原文】149条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它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爲逆,必蒸蒸而振,却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鞕痛者,此爲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爲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提要】辨柴胡汤证误下后的三种转归及证治。,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10,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解析】,傷寒五六日,嘔,發熱,寒热往来,心烦喜呕,柴胡湯證具,而以它藥下之,宜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不爲

6、逆必蒸蒸而振却發熱汗出而解,心下滿而鞕痛,此爲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寒热错杂痞证,但滿而不痛者,心下痞满按之柔软不硬不痛;伴恶心呕吐肠鸣下利,心烦口苦舌淡苔滑或黄腻等,诊断:此爲痞,治禁:,治疗:,宜半夏瀉心湯,柴胡不中與之,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11,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方义分析,君 半夏,辛开散结除痞苦降和胃止呕温燥以散寒,臣,干姜,辛温散寒降逆止呕,黄芩黄连,苦寒降泄清肠止利,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佐使,人参大枣,炙甘草,健脾益气补虚扶正,调和诸药,甘补“塞因塞用”,寒温并调消补兼施和胃消痞,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枣人参,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1

7、2,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4生姜泻心汤证【原文】157条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鞕,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提要】论寒热错杂水气食滞痞的证治。,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13,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解析】157条,寒热错杂于中焦,脾胃不和,升降紊乱,气机壅塞,水气食滞内停,病因病机:,心下痞鞕,自觉心下胃脘堵塞不适满闷不舒,但按之稍硬,乾噫食臭腹中雷鳴下利者,胃中不和胁下有水气,(伴心烦口苦或泛酸小便不利,下肢浮肿),中焦寒热错杂水气食滞内停,证候,治疗:生姜泻心汤和中降逆,散水消痞,即半夏泻心汤减少干姜用量另加生姜而成,2023

8、/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14,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5甘草泻心汤证【原文】158条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鞕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鞕也。甘草瀉心湯主之。【提要】寒热错杂,脾胃重虚,痞利俱甚的证治。,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15,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解析】158条,脾胃重虚,寒热错杂于中焦,升降紊乱,气机壅塞,因机:,心下痞鞕而满,自觉心下胃脘堵塞胀满按之坚硬,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泻利频繁,日数十行且泻下物稀薄、完谷不化,腹中漉漉有声,

9、伴口苦,乏困无力,舌淡苔黄白腻,脉沉虚数,中焦寒热错杂脾胃重虚痞利俱甚,证候,治疗:甘草泻心汤和中消痞,补虚止利,即半夏泻心汤重用炙甘草而成,干呕心烦不得安,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16,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鉴别】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皆属寒热错杂痞证。三者病机、证候、治法、用药均相似,应注意同中求异。【临床应用】半夏泻心汤类方适用于痞证、呕吐、泄泻、胃脘痛、关格、狐蜮病等,证属寒热错杂,虚实并见者。现代临床用其化裁治疗急慢性胃炎、胃窦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肠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症、放疗化疗致消化道反应、慢性肝炎、慢性胆囊

10、炎、白塞氏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具备寒热错杂,升降逆乱,虚实兼见病机者。,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17,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半夏用量宜稍大915g;人参可用党参,1012g;黄连用量宜小,36g。【随症化裁】热甚者,重用芩连而减少干姜,加栀子、连翘、蒲公英;寒甚者,重用干姜而减少芩连,并加吴茱萸、附子;脾虚甚者,重用参、草,并加黄芪、白术、山药;呕逆甚者,重用半夏、生姜,酌加代赭石、旋复花;水湿甚者,酌加生姜、茯苓、薏苡仁;湿浊蒙蔽者,酌加藿香、佩兰、菖蒲;气滞甚者,加枳实、枳壳、陈皮、木香;反酸者,加瓦楞子、乌贼骨;脘腹疼痛者,加川芎、赤白芍、元胡等;食滞者,加莱

11、菔子、鸡内金、焦三味。本方以水煎内服为主,原方要求“去滓再煎”,不必拘泥。,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18,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七、上热下寒证(黄连汤证)【原文】173条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提要】上热下寒,腹中痛、欲呕吐的证治。,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19,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解析】173条,因机,证候,治疗,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上热下寒,寒热格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疼痛,欲呕吐,泛泛欲呕或呕吐频剧烈,胸胃有热胃热气逆,伴心烦口苦,嘈杂吞酸纳差腹胀,便溏泄利等,脾虚肠寒,寒凝气滞,黄连汤清上温下

12、,和胃降逆,上热下寒,即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而成,喜得温按,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20,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鉴别】1.与半夏泻心汤证的鉴别 2.与栀子干姜汤证的鉴别【临床应用】适用于呕吐、胃脘痛、腹痛、泄泻等病,证属上热下寒者。现代临床化裁多用于急性胃炎、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复发性口疮性口炎等疾病具备本证病机者。,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21,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痞证,复习思考题1何谓痞证?试述伤寒论对痞证的分类及辨治。2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与附子泻心汤证有何异同?3比较说明寒热错杂痞证三方证治的异同。4痞证诸方的煎药法有何特殊

13、之处?说明其机理。5.试述黄连汤证的病机、证候、治法及方药。6.比较说明黄连汤证与半夏泻心汤证的异同。,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22,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火逆证,八、火逆证【原文】111条太陽病中風,以火劫發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讝語,甚者至噦,手足躁擾,捻衣摸牀。小便利者,其人可治。【提要】太阳中风误用火劫发汗后的变证及预后。,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23,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火逆证,【原文】113条形作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

14、。弱者必渴,被火必讝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提要】太阳温病的治法及误用火法的变证结合太阳病篇第6条理解。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24,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火逆证,【原文】114条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清血,名爲火邪。【提要】太阳病火法使用不当而发生便血。【原文】115条脈浮熱甚,而反灸之,此爲實,實以虛治

15、,因火而動,必咽燥吐血。【提要】表热实证误用灸法而致变证。,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25,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火逆证,【原文】116条微數之脈,慎不可灸,因火爲邪,則爲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脈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當先煩,煩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知汗出解。【提要】阴虚内热证及表证误用灸法所致的变证。,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26,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火逆证,八、火逆证概念:火逆证是指火法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变证。火法是我国古代以火为治疗手段的一种物理疗

16、法,具体有灸法、熨法、熏法、温针、烧针、火针等多种。火法具有温阳散寒,温经止痛,活血通痹,温通气血,回阳固脱,升阳举陷等功效。主要适用于虚寒阴证,诸如寒湿痹证、脘腹冷痛、虚寒泄利、遗尿脱肛、亡阳虚脱以及阴证痈疡等等。一切阳热证及阴虚内热证皆当禁之。,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27,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火逆证,太阳病表证是否能用火法?当视具体病证而定,表寒证者可用,表热证则不宜用。伤寒论中太阳病因火法造成变证的原因?一是医者失察,将火法误用于表热证而致变,如第6条、113条、115条等;二是火法虽可发汗散寒解表,但某些火法因其发汗力量过于峻猛,以致火迫劫汗,损伤机体正气而致变,如1

17、12条、117条、118条等。,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28,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火逆证,学习火逆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一些原始火疗方法正逐步被淘汰和改革,似乎仲景所述的各种火逆变证已不多见,但并不因此就失去了学习火逆诸证的意义和价值。如随着火疗法的改革和运用,现今的电热褥、电温针、电热、红外线等理疗方法,实际也发挥着火疗的作用,若用之不当,也有火逆之害。因此学习火逆内容,不要就事论事而拘泥于原文的字面意思,应该在掌握仲景基本精神的前提下,积极地扩大辨证思维,灵活地理解运用。,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29,第三节 太阳病病案讨论,病案分析:1

18、李某,男,13岁,2003年10月7日初诊。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每于冬春季或受凉感冒后发病。一周前洗澡受凉,哮喘发作,咳嗽气喘,咳少量白色稀痰,夜间喘促尤甚,某医院给予青霉素、氨茶碱、强的松治疗后,白天喘息减轻,但夜间仍有喘鸣。现症见:精神差,食欲不振,面色少华,多自汗,形体偏瘦,恶寒怕风发热,喘鸣气促,胸闷,咳白色稀痰,双肺闻及散在哮鸣音,舌淡红、苔白滑,脉浮缓。,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30,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2郭某,男,63岁,工人,2007年1月12日初诊。素体壮实,3天前劳动出汗后脱衣受凉,而病发热恶寒,浑身疼痛,自服感冒通等药未效,遂来就诊。诊见:形体壮实,

19、面色微红,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周身骨节疼痛,鼻塞声重,心烦口渴,尿黄。舌尖红、苔薄白,脉浮紧数。,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31,附:如何分析病案?,一搜集资料:通过四诊,获得患者的临床资料怎么了?,要求这些资料,全面、详尽、充实 真实、准确、客观 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主要解决怎么了?,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32,如何分析病案?,一般在病案分析时,所给病案资料都比较全面,省去了自己收集资料的过程。可以按照病案所述做一简要的摘要:,原发病,素体因素,发病诱因,本次发病情况,治疗情况,演变过程,现证,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33,如何分

20、析病案?,二辨证分析 是什么?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一系列的 思维加工即辨证分析、诊断的过程。1、首先应用中医学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对所获得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34,如何分析病案?,二辨证分析 是什么?2、采用各种辨证方法(如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去归纳,明确其病因、病位、病性,概括出病机,从而掌握该疾病的本质,并作出诊断:一级诊断病名;二级诊断证候;这里主要解决这是什么?,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35,如何分析病案?,三确立治法怎么办?

21、根据上述疾病本质的认识,确立相应的处理法则。按照中医治法的一般原则(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高者因而越之等等),和病机的需要,提出相应的处理法则。主要解决怎么办?,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36,如何分析病案?,四提出方剂、开出处方 根据治则治法的要求,提出改变疾病病理状况的具体措施:内治?外治?用药剂型?用药途径?选出合适的基础方剂,并根据具体的病情开出处方,确定数量,说明用法、禁忌等。,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37,病案分析,例2:郭某,男,63岁,工人,2007年1月12日初诊。素体壮实,3天前劳动出汗后脱衣受凉

22、,而病发热恶寒,浑身疼痛,自服感冒通等药未效,遂来就诊。诊见:形体壮实,面色微红,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周身骨节疼痛,鼻塞声重,心烦口渴,尿黄。舌尖红、苔薄白,脉浮紧数。,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38,病案分析,问题:1、两天前的诊断,治疗;2、通过分析,说明其病情演变;3、现在诊断(病证)、治法,方剂。辨证分析:1、两天前显然是风寒感冒。服用“感冒通”等药,药不对证?病重药轻,治疗无效。2、现证见:形体壮实,面色微红,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周身骨节疼痛,鼻塞声重,心烦口渴,尿黄。舌尖红、苔薄白,脉浮紧数。属风寒表实,阳郁里热。,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39,如何分析病案?,3、诊断:感冒,表寒里热证治法:辛温发汗解表,兼清里热方用 大青龙汤处方:麻黄l2克 桂枝9克 杏仁 9克 炙甘草6克 生石膏(先煎)30克 大枣3枚 生姜3 二剂,水煎服。得汗停服。患者仅服药3次,即全身出汗,热退痛止而愈。,2023/10/11,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40,第三节太阳病变证火逆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