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与环境-总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71850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理论与环境-总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审计理论与环境-总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审计理论与环境-总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审计理论与环境-总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审计理论与环境-总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理论与环境-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理论与环境-总论.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程表,审计学原理,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会计学系陈明旻邮箱:QQ群:72879420,审计学原理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1必修课(1)思政课;(2)公共基础课;(3)专业基础课;(4)专业主干课: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原理、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2选修课。审计学原理:专业主干课之一,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学习及考核要求,学习要求:1、认真听讲,认真思考,做好笔记,认真完 成作业。2、保证出勤,不旷课。3、上好每一堂课,力争在课堂上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考核标准:平时40%,期末60%。,第一章 总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

2、,应理解审计的产生于发展,审计的对象、职能和作用,以及审计分类。应掌握审计产生的基础,审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审计的概念和属性,审计的基本分类。课时数:8学时,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与本质,一、审计的概念 二、审计的本质,一、审计的概念,对审计概念的理解不同观点查账论;系统过程论;经济监督论;经济控制论;,对审计的定义举例:,(一)中国审计学会1989年定义:“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对审计的定义举例:(二)中国审计学会19

3、95年定义:“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1.审计本质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2.审计基本职能监督(经济监督、第三者监督)3.审计主体独立的第三者 4.审计客体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及其他经济活动 5.审计方式审查、评价、报告和传达,6.审计目标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会计资料,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有关经济活动,效益性,对审计的定义举例:,(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6年对审计概念描述为:“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4、(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1)“依法”是依据注册会计师法和审计准则;(2)这里的“注册会计师”指的是会计师事务所。(3)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其中,“被审计单位”是审计的客体,“财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是审计的内容;(4)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中心环节是审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实质是独立性;(5)“发表审计意见”是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对审计的定义举例:,(四)美国会计学会1972年定义审计是为了查明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表现与所定目标之间的一致程序与客观地收集和评价有关证据,并将其结果传达给有利害关系使用者的有组织过程

5、。1.审计目的查明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表现与 所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序。2.行为方式收集和评价证据;传达审计结果。(五)美国审计总局的定义审计一语,包括审查会计记录、帐务事项和财务报表,但就审计总局的全部工作来说,还包括:审核各项工作是否遵守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查核各项工作是否经济有效率 查核各项工作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包括立法 机构规定的目标)1.审计对象会计记录、财务事项和财务报表。2.审计目的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对审计的定义举例:,(六)日本三泽一教授认为审计是具有公正不伪立场的第三者就一定的对象的必须查明的事项进行批评性的调查行为,还包括报告调查结果。1.审计主体独立

6、的第三者 2.审计客体必须查明的事项 3.行为过程调查与报告 4.审计性质批评性的调查行为,二、审计的本质,(一)审计与会计的联系审计的主要对象是会计资料及其所 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 1.会计资料是审计的前提和基础 2.会计活动是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二)审计与会计的区别 1.产生的前提不同 会计 因加强经济管理 适应核算与分析需要 审计 因经济监督 确定经济责任需要 2.两者性质不同 会计经营管理组成部分,对经营管理反映与监督 审计经济监督组成部分,管理过程外的独立监督,3.两者对象不同 会计资金运动过程,经济活动的价值方面 审计会计资料、其他经济信息;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其他经济活动4.方

7、法程序不同 会计方法体系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 会计方法内容记帐、算帐、报帐、用帐、查帐 会计核算方法设置帐户、复式记帐、填制凭证、登记帐簿、成本 计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 审计方法体系规划方法、实施方法、管理方法 实施方法资料检查法、实物检查法、审计检查法、审计分析法等5.职能不同 会计基本职能记录、计算、反映、监督 审计基本职能监督(评价、公证)会计检查检查帐目(针对会计业本身);审计既包含了检查会计帐目,又包含了审核稽查计算之。,审计与会计检查的区别,二、审计的本质,审计的本质:“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1、独立性-本质特征独立性的含义 实质上的独立(精神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

8、(审计主体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一种独立于委托人的身份。),独立性的具体表现,审计组织独立,财务独立,机构独立,人事独立,审计人员独立,形象独立,精神独立,审计过程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审计结果独立,报告独立,行政监督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管理活动;执行主体 本身具有管理权和处罚权 法律监督客体是法律关系,依据是法律,主体是法院和检察院,按法律程序进行,审计监督与其它经济监督比较,2.权威性-有效行使审计权的必要条件,1.审计组织具有法律的权威性 2.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受法保护,不得打击报复,不得随意撤换。3.审计机关有要求报送资料权,检查权,调查取证权,采取临时强制措施权,建议纠

9、正权,通报、公布审计结果权,处理、处罚权,处分建议权等。4.审计人员应具备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应当执行回避制度和负有保密义务,应当保证执业的独立性、准确性和科学性。5.被审计单位应当坚决执行审计决定,否则应责令执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6.社会审计报告对外具有法律效力。7.内审机构是根据法律规定设置的,应具一定的权威性。3.公正性-源于独立性,是对权威性的补充,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审计人员站在第三者立场上,实事求是检查,客观判断,公正评价和公正处理。,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二、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三、民间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四、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为什么最

10、早产生的审计都是国家审计?,一.审计产生的基础,回忆会计的产生:结绳记事、刻木为记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之一:私有制的出现。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之二: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审计产生的基础:受托经济责任,所有权,管理或经营权,受托经济责任,财产所有者,财产管理者、经营者,四.审计产生的基础,两权分离后,当财产所有者因种种原因无法亲自核查时,必然需要一个具有独立性的第三方来实施审核,以证实受托方所提供的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这个活动过程就是:,审计,审计关系的形成是审计存在的必要条件 审计关系人 审计主体(审计人 第一关系人)注意:我国任何个人均不能构成独立的审计主体 审计客体(被审计人 第二关系人)

11、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财产所有者 第三关系人),审计三要素关系 审计主体执行者 第一关系人(中间人)审计客体接受者 第二关系人(财产经营者)审计委托人授权或委托者 第三关系人(财产所有者),第一关系人,第三关系人,第二关系人,审计关系,二、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西周国家审计的形成时期.专题拓展1.1国家审计起源.doc 小宰(掌管财物)宰夫(外部监督)天官(冢宰)(财政支出)司会(掌管会计,内部监督)地官(司徒)(财政收入)周王 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标志:“宰夫”国家审计产生的标志“司会”内部审计的萌芽著名的美国会计学者查特菲尔德在其

12、所著会计思想史中指出:“在内部管理、预知和审计程序方面,西周时代在古代社会是无与伦比的。”,2、秦、汉确立时期标志(1)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 太尉 皇帝 丞相 御史大夫(行使监督之职)(2)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3)“上计”制度,小贴士上计制度:定期报表审计审核制度,(一)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3、隋、唐、宋日臻健全阶段 隋唐:比部(隶属刑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独立审计机构的设置 宋:除比部外,还专设“审计司”,隶属太府寺。“审计”一词出现。4、元、明、清停滞不前阶段 元:取消比部,户部兼管审计 独立的审计机构消失 明清:设都察院,行使综合监督职能。,(一)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5

13、、民初至1949年近代审计的演进阶段 民国政府审计 民国初年,中央政府设“中央审计处”,各省设“审计分处”,并颁布了有关审计法规。民国三年改为“审计院”,并颁布了审计法及实施规则 民国十七年公布审计院组织法 民国二十年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 民国时期审计特点:审计法规完备,形成了体系:1914年审计法的颁布 1914年审计院的设立,国家审计逐步完善,,(一)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6.新中国现代审计的恢复和发展时期(1)解放后学习苏联财审合一制度(2)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中规定我国建立审计机构,实行审计监督制度(3)1983年9月在国务院设立了审计署,县以上各级人

14、民政府相继成立了审计局(4)1984年12月17日,中国审计学会成立(5)1985年8月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10月公布了审计工作试行程序(6)1994年八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7)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8)2006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进行了修订。,(一)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二)西方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公元前5世纪:Audit一词出现。中世纪:审计法院 据考证,早在奴隶制度下的古罗马、古埃及和古希腊时代,已有官厅审计机构。审计人员以“听证”(audit)方式,对掌管国家财物和赋税的官吏进行审查和考核,成为具有审计性质的经济监

15、督工作。近代审计 资本主义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完善,国家审计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西方国家大多在议会下设有专门的审计机构,由议会或国会授权,对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独立的审计监督。美国于1921年成立的总审计局(GAO),总审计长由国会提名,经参议院同意,由总统任命。总审计局和总审计长置于总统管辖以外,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限。另外,加拿大的审计公署、英国的审计署(NAO)等。,二、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西方国家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起源于16世纪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发展和完善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1.形成民间审计形成的标志:查尔斯

16、.斯内尔负责审查的“南海公司事件”.案例解读1.1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doc 查账报告书(比我国早200年)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诞生的标志:1853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成立了“爱丁堡会计师协会”。,2.发展(1)详细审计 英国式审计(1844年至20世纪初)特点:1)由任意审计转为法定审计 2)审计的目的是查错防弊 3)审计的方法是详细审计 4)审计报告使用人是企业股东,(一)西方国家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2)资产负债表审计 美国式审计(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初)特点:1)审计目的:信用2)审计方法:由详细审计逐步转向抽 样审计3)审计报告使用人:股东、债权人,(一)西方国家民间审计的产

17、生与发展,(3)财务报表审计(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特点:1)审计的目的: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2)审计报告使用人:股东、债权人、证券机构、税务、及潜在的投资者。3)审计准则开始拟订,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一)西方国家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4)20世纪40年代后 审计跨国界发展(现代审计)特点:1)审计准则进一步完善,审计理论体系建立起来(审计无理论、有理论)蒙哥马利审计学原理 2)审计方法:制度基础审计方法推广,3)审计内容:扩大到代理纳税、代理记账,(一)西方国家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5)20世纪60年代后,科学技术在审计中的运用审计技术上,开发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审计和计算机

18、辅助审计技术 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业务范围:向管理咨询领域扩展,(一)西方国家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二)我国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中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20世纪初)1918年: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 我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著名会计学家谢霖先生1921年:我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谢霖先生创办的“正则会计 师事务所”。发展:80年代对外开放的需要1980年 会计顾问处1981年 上海会计师事务所1988年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1994年注册会计师法,2006年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48项),三、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西方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产生:几乎与国家审计

19、同步。发展:中世纪和近代后,内部审计有了进一步发展,其标志是出现了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1941年美国学者维克多出版第一部内部审计专著,宣告了内部审计学原理科的诞生,同年,成立了“内部审计师协会”。,三、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二)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古代的皇室审计与寺院审计 2.民国时期铁路、银行系统的内部稽核 3.解放初期大、中型企业中的内审部门与专职内审人员 4.社会主义内部审计1983年才开始建立,1985年12月公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若干规定,1995年7月14日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后来又作了修改于2003年3月发布,2000年至2003年4月,中国内部

20、审计协会组织了对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及十个具体准则进行制订,并予发布。,第三节 审计的对象、职能和作用,一、审计的对象二、审计的职能三、审计的作用,一、审计的对象,审计对象是对被审计单位和审计的范围所作的理论概述。从其定义可知,审计对象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外延上的审计实体,即被审计单位;其二是内涵的审计内容或审计内容在范围上的限定。,审计的对象(外延),审计的对象(内涵),即审计的一般对象,审计的具体对象,一、审计的对象,审计的一般对象 概括起来,审计的一般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有关资料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资料。(一)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有关经济资料 1.会计

21、报表 2.会计帐簿 3.会计凭证 4.其他相关经济资料(二)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 1.财政收支 2.财务收支,一、审计的对象,审计的具体对象 1.国家审计对象: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遵守财经法纪的情况;经济活动的效益情况。2.民间审计对象:被审计单位的的财务状况、经营效果和现金流量状况。3.内部审计的对象: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二、审计的职能,职能(function):人和事物以及机构所具有的功能。观点:单职能论 多职能论(三职能论)1、经济监督 国家审计机关 2、经济评价 内部审计机构 3、经济签证 民间审计组织,作用(affect

22、):人和事物以及机构的功能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一)审计的制约作用 1.揭露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经营行为 2.揭露资料中错误和舞弊行为 3.揭露各种不正之风 4.打击各种经济犯罪(二)审计的促进作用 1.促进管理水平和效益的提高 2.促进内控完善 3.促进经济秩序健康运行 4.促进经济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三、审计的作用,第四节 审计的基本假设,一、审计假设的概念 二、国外审计假设的三种观点 三、我国审计假设,一、审计假设的概念,我国学者:审计假设一般是指对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中产生的一些尚未确知的事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和发展趋势所作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和假设说明,它是建立审计制度的前提,也是审计推理的

23、依据。,一、假设与审计假设,(一)假设 1.涵义 2.特征(二)审计假设 1.涵义 2.假设与推理、惯例、准则、观点的区别 3.审计假设特点 4.审计假设存在的原因 5.审计假设的作用,二、审计假设的三种观点,(一)莫茨和夏拉夫的审计假设(二)托马斯李的审计假设(三)弗林特的审计假设,(一)莫茨和夏拉夫的审计假设,罗伯特K莫茨和侯赛因A夏拉夫在审计理论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八条审计假设。即:(1)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是可验证的;(2)审计人员和被审单位管理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利害冲突;(3)送作验证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信息中不包括串通作弊或其他舞弊行为;(4)令人满意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存在能排除舞弊行为的或然

24、性;(5)通过一贯地使用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6)缺乏确凿的相反证据时,被审单位过去被认为是真实的事物将仍然是真实的;(7)审计人员会尽职尽力地检查财务资料以发表独立的审计意见;(8)独立审计师的职业地位赋予其相称的职业责任。,(二)托马斯李的审计假设,托马斯A李公司审计、概念与实务一书中对审计假设提出了新的观点。1.合理假设(1)一般说来,股东们所使用的法定年度决算表其可信性不够。(2)强化可信性,是法定审计的主要要求。(3)法定审计是强化可信性的最好手段。(4)股东们无法亲自增强决策信息的可信性,以满足自己的需要。2.行为假设(5)审计人员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利

25、害冲突并不妨碍审计实施。(6)法律并不限制审计人员的行为。(7)审计人员在精神上与地位上都是独立的。(8)审计人员有承担任务的充分技能。(9)审计人员对其工作和意见的质量负责。3.功能假设(10)审计可以获取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并以适当的形式在合理的时间与成本范围内进行。(11)存在一个令人满意的内部控制制度,它能消除可能发生的非法事件。(12)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弱与非法事件的发生成反比。(13)公认会计概念与基础的适当和一致地运用,可导致财务报表的公允表达。,(三)弗林特的审计假设,戴维弗林特教授在审计理论导论中,围绕经济受托责任提出七项假设;(1)审计是以经济责任关系或公共责任环境存在为首要

26、前提的。(2)经济责任的内涵太微妙、太重要,以致没有审计,该种责任的解除就无法说清楚。(3)审计的本质特征在于其地位的独立和摆脱调查与报告方面的约束。(4)审计对象的内容,如行为、业绩、成果业绩记录、财务状况或与此有关事项,都可以通过证据予以证实。(5)可以分行为、业绩、成果和信息质量等确立责任标准,可以对上述因素的实际状况进行计量并与标准进行比较,计量与比较过程需要特殊的技能并做出判断。(6)被审财务报表和其他报表以及资料的含义、重要性和目的是充分清晰的,通过审计可对其可信性做出清楚明确的表示与传达。(7)审计可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我国审计基本假设 1.必要性假设 2.可证实性假设 3

27、.错弊存在假设 4.衡量标准假设 5.无反证判定假设 其他假设:1.审计主体假设 2.审计方法假设 3.审计证据假设 4.其他假设,国际审计界目前对审计假设的重要性已达到共识。但是,由于以上三套假设还没有与审计程序、审计技术和方法构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因此还没有得到国际权威组织的认可和支持。审计假设至今仍处于理论探讨阶段。,第五节 审计的种类,审计的分类,是对审计概念的进一步认识一、审计的基本分类二、审计的其他分类三、按审计的导向性目标不同分类,一.审计基本分类,(一)按审计主体的性质,1.国家审计:国家专设的审计机关所进行的审计2.部门和单位内部审计:由本部门和本单位内部专职的审计机构,对系统

28、内和单位内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实施的审计3.社会审计:由注册会计师所进行的审计,(二)按审计执行主体与被审计单位关系,1.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实施的内部监督,是依法检查资产、负债及损益,监督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活动2.外部审计:独立与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国家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所进行的审计。由于外部审计是由本部门、本单位以外的审计组织以第三者身份独立进行的,所以具有公正和客观的性质。,国家审计与民间审计比较:相同点: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均是外部审计,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不同点:从我国来看,两者在许多方面存在区别:1、两者的审计目标不同。2、两者的审计依据不同。3、两者的经费

29、或收入来源不同。4、两者的取证权限不同。5、两者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民间审计与内部审计比较:相同点:民间审计与内部审计同属于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点:二者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区别:1、两者的审计目标不同。2、两者的独立性不同。3、两者接受审计的自愿度不同。4、两者遵循的审计标准不同。5、两者审计的时间不同。,一.审计基本分类,(三)按审计的 内容和目标分类,1.财政财务审计:也称为传统审计,在西方国家叫做财务审计或依法审计。它是指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查,其目的是检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2.经济效益审计:以审查评价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

30、为内容,以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为目的所实施的审计3.财经法纪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严重侵占国家资财、严重损失浪费以及其他严重损害国家经济利益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所进行的审计。,我国的经济效益审计,类似于西方国家的绩效审计或“三E”审计(“三E”审计,是指经济性审计、效果性审计和效率性审计的总称),且包括经营审计或管理审计的部分内容。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有些部门和单位还提出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也即是指以审查经营者应负经济责任为主要目的的审计。,二.审计的其他分类(一)按审计范围分类,(1)按审计范围大小,1.全部审计:对被审计单位被审期间全部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进行审核检查2.局部审计:对被审期

31、间部分经济活动和部分经济核算资料进行审计,(2)按被审计项目 的范围,1.综合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若干项目综合起来进行审计2.专项审计:也叫专题审计,指对被审计单位某一特定项 目进行的审计,(1)按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发生以前所进行的审计,1.事前审计:在经济业务发生以前所进行的审计。实际上是对计划和预算进行的审计2.事中审计:指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审计,或者说是对计划、预算执行过程的审计3.事后审计:指对经济业务发生以后所进行的审计,也即是对计划、预算完成情况所进行的审计,(2)按被审计单位会计报告期,1.期中审计:指在会计报告期间所进行的审计2.期末审计:指在会计报告期终结时进行的审计,(3)按

32、审计是否定期进行,1.定期审计:一般是指按照预定的时间所进行的审计2.不定期审计:是指审计组织根据特定目的需要而临时组织的审计,或称为临时审计,(二)按审计的时间分类,(三)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按审计执行地点不同,1.报送审计:即送达审计,是指审计组织按照审计法规的规定和要求,通知被审单位将应该审计的全部资料,如期报送到审计机关进行审计2.就地审计:指审计组织派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进行现场审计,按审计组织方式不同,1.授权审计:上级审计机关将其职责范围内的一些审计事项,授权下级审计机关进行的审计2.委托审计:审计机关将其审计范围内的审计事项委托给另一审计机构办理的行为3.联合审计:由两个以上的

33、审计组织共同进行的审计,(四)按审计组织方式分类,按是否预告,1.预告审计:指审计组织在进行审计前通知被审计单位单位或被审计者的审计2.突击审计:指在进行审计前不预先通知被审单位的一种审计,(五)按审计动机分类,按审计动机,1.强制审计:依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的审计2.任意审计:根据被审计单位自身需要对其进行的审计,(六)按审计是否预告分类,三、按审计的导向性目标不同分类,1、账表导向审计2、制度导向审计3、风险导向审计,作业与练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审计的定义?2、如何理解注册会计审计、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关系?3、为什么说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4、什么是审计关系?什么

34、是审计关系人?如何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责任关系?5、民间审计是怎样产生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6、如何理解我国现阶段民间审计目标?7、为什么说“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审计如何保持独立性?8、审计按其内容和目的分为哪几类?说明它们的内容和目的。9、审计人员的社会角色是如何转变的?现今应如何理解审计人员的角色?10、有人认为,会计是审计的分支,你如何理解审计和会计的关系?11、审计假设在审计理论建设中有什么重要意义?,作业与练习:,案例分析题1、小张手中有一笔多余的闲散资金,计人民币1万元。听说最近股票市场回报率比银行存款利率高得多,于是决定运用这笔资金去购买股票。他翻开证券报后,看到那么多的上市公司

35、,不知购买哪家的股票为好。朋友小王告诉他,查一下上市公司公布的利润表,挑一家赢利最好的公司股票进行投资,不会有错。于是,他准备购买A公司的股票,因为A公司的每股盈利最高。而另一位朋友小李提醒他,最好再看看A公司公布的审计报告,看看注册会计师是怎样说的。小张查到了A公司该年度的审计报告是保留意见。小张不懂,去问小李,小李告诉他,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有一些问题,最好不要立即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果然,没过多久,A公司股票的价格就开始大跌。小张觉得非常庆幸。要求:请分析注册会计师是干什么的?审计有哪些作用?2、在中国台湾,只有从事民间审计业务的才被叫做“会计师”,在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按期岗位称呼,例如财务经理等。请你向1个台湾同胞解释在大陆什么人被叫做“会计师”,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由哪些不同。,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