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劳动供给理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73354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3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劳动供给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家庭劳动供给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家庭劳动供给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家庭劳动供给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家庭劳动供给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劳动供给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劳动供给理论.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四章 家庭劳动供给理论,家庭时间约束下的劳动决策模型家庭的联合劳动供给决策分析家庭劳动供给的生命周期理论家庭劳动供给与生育决策劳动力供给的实证研究家庭劳动供给理论的最新演进,2,专栏,加里贝克尔经济分析与非经济问题家庭劳动社会化,3,分析家庭的原因:劳动闲暇模型存在不足不足之一:略去了家庭背景,即劳动供给决策常常是丈夫和妻子在家庭联合做出的。不足之二:实际上没有完全分析人们对时间资源使用上的分配决策。家庭生产的实质: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唯一的区别是物品和时间通过家庭生产商品而间接提供效用。,4,第一节 家庭时间约束下的劳动决策模型,时间分配的家庭生产理论建立在加里贝克尔的新家庭经济

2、学的基础之上。经济学的传统看法是生产活动只是在企业进行,而消费活动在家庭进行。新家庭经济学认为,家庭起着双重作用,它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5,Garry Becker 从两个方面扩展了工作闲暇模型:家庭视野、时间的多种用途。家庭视野:把家庭看作既是消费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家庭成员在进行劳动供给决策时,要同其他成员协商,并相互影响。妻子是否去工作依赖于丈夫是否已工作。考虑自身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6,家庭利用市场商品和时间生产出有效用的商品。时间的三种用途。市场工作时间(获得收入去购买市场商品)。家庭生产时间(家务劳动)。闲暇时间(包括消费时间)。吃饭的例子每顿饭首先需要用工作时间获得是 收入

3、从市场上购买原料,然后在厨房结合一定的家庭生产时间进行加工,最后还要一定的时间消费。利用比较优势进行家庭内部分工。目的追求家庭总效用最大。,7,一、家庭等产量曲线,家庭等产量曲线:,在生产同样家庭商品产量的家庭生产时间和购买物品的不同要素组合的轨迹。,8,(一)基本假设在劳动闲暇模型中,个人的目标是选择效用最大化的物品和闲暇的组合。家庭生产的实质也是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唯一的区别是物品和时间通过家庭生产商品而间接提供效用。虽然效用最大化的解释发生了变化,但基本逻辑思想没有变。,二、贝克尔的家庭生产理论,9,假定:只有一种家庭商品Z,它可以用不同数量的物品G和家庭时间T生产出来。物品的市场

4、价格为P,时间的价格为个人的工资率W。工资是已知的,并且个人在该工资下可以工作愿意的任意工作时数。如果一个人多工作意味着将减少用于家庭生产的时间,同时采取一个更为物品密集的生产技术。,10,(二)家庭生产时间的决策,首先,考虑增加一单位家庭生产时间对家庭效用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两个方面的:第一,家庭生产商品Z将会增加;第二,由于Z的消费增加,故总效用增加。表达式:式中,,时间的边际价值,MVT,生产中的边际时间产量,MPT,家庭商品Z的边际效用,MUZ,11,其次,考虑增加一单位家庭生产物品投入对家庭效用的影响。同理,可以得到如下等式:其中MVG表示物品的边际价值,MPG表示物品的边际产量。,1

5、2,结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时间的边际价值MVT等于工资率W,物品的边际价值MVG应等于其在商品市场上的价格P。若工资率和商品价格相等,即WP,则家庭总可以通过选择T和G,使MVTMVG。一般情况下:MVT/W=MVG/P,13,三、家庭生产的劳动供给曲线,工资对家庭所用时间和物品的影响:,高工资的人选择A点生产,使用较少的时间和较多的物品;低工资的人选择B点生产,即使用较为时间密集的技术生产家庭商品;高工资能使人们接受更多的时间和物品,因而高工资的人们会进入一条更高的等产量曲线,但仍使用更为物品密集的生产技术,如在C点生产。,14,家庭生产的劳动供给曲线,家庭生产时间,市场生产时间,市场商品

6、总数,A,B,A,C,C,可能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15,四、与劳动闲暇模型的区别,家庭生产模型与劳动闲暇模型的区别:P113结论:家庭生产模型把时间视为一种生产性投入得到了两个结论:其一是时间的生产率随不同的人和它本身的变化而变化;其二是技术变化可能影响家庭生产过程。如家用电器改变了家庭的生产过程,这对理解20世纪妇女劳动参与率上升有意义。,16,第二节 家庭的联合劳动供给决策分析,一、交叉替代效应非劳动收入变化对家庭时间配置的影响:如果闲暇被假定是正常商品,家庭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将会导致负的收入效应,对于所有的或者部分家庭成员的工作时数下降。,17,家庭成员的工资率变化对每个家庭成员时间配置

7、的影响:1、成员i的工资率(Wi)变化将导致当事人自己工作时数i(Hi)的正的替代效应。工作时数增加。2、Wi的变化也将通过负的收入效应部分抵消了替代效应从而影响Hi。工作时数减少。3、“交叉替代效应”衡量家庭成员i的工资率变化对家庭成员j的影响大小。,18,妻子工资的增加会导致对其劳动供给的交叉替代效应交叉替代效应是指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成员i的工资率变化所引起的家庭成员j的工作时数的变化。交叉替代弹性/,19,关于交叉替代效应的经验分析 研究发现:对于没有孩子的丈夫妻子家庭而言,交叉替代效应为零;而对于有孩子的家庭而言,交叉替代效应为负,即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丈夫(或者

8、妻子)的工资和劳动供给增加将会导致妻子(或者丈夫)的市场工作时间减少。,20,二、家庭联合决策的简单分析,夫妻分工如何改善效用 家庭分工要考虑的问题时,结婚之后,夫妻双方谁参与市场劳动(或谁增加市场劳动时间)对家庭更有利;谁承担家庭劳动(增加家庭劳动时间)对家庭更有利。假设:结婚之后双方共同预算,共有家庭效用曲线。,21,22,23,由杨翁结合而引发的经济学思考.doc当代女大学生为什么喜欢嫁给黄世仁.doc,24,第三节 家庭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理论,人们在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内,从事市场工作的生产率与从事家庭工作的生产率不同,因此人们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劳动市场供给的工作时数也不同。,一、动态

9、的劳动供给模型,25,生命周期理论与劳动力供给决策,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原理:人在其一生的不同阶段劳动生产力产生变化(青年、中年、退休、老年);劳动者将从预期的收入变化模式中做有关个人劳动、消费和储蓄的决策;为此劳动者以持久收入和终生预算约束为决策依据。,26,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劳动力供给量不同已婚妇女的劳动力参与模式一生中工作时间的相互替代,O,年龄,劳动力供给,男性,女性,27,对“超过65岁以后人们很少从事市场工作?”的分析角度一:1、人们实际工资率的生命周期模式是一个典型的倒U形,实际工资率从生命周期的中期到后期迅速上升然后下降,因为在生命周期的中期市场工作报酬是最

10、大的,而在生命周期的后期闲暇的机会成本最低。2、实际工资因为经济增长在长期是上升的,假定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那么增加一单位闲暇的最优时间是一个人市场工作年限结束的时候,因为那时的机会成本是最低的。,28,角度二:1、由于一个人年轻,因此将时间资源用来投资教育的机会成本是最低的。2、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其投资于教育的时间越早,则教育投资的收益就越大。,29,二、工资变化的两种类型,进化工资变化参量工资变化,30,第四节 家庭劳动供给与生育决策,一、养育子女的经济分析养育孩子多少钱才算够.doc二、生育模型三、母亲就业与生育孩子的相互影响,31,孩子较大时,孩子较小时,市场工作,家务

11、劳动,O,O,O,年龄,年龄,生产率与工资率,收入,时间,终生市场生产率,有酬工作时间,(1),(2),(1)已婚妇女劳动力参与模式(2)生命周期中的时间分配,32,第五节 劳动力供给的实证研究,中国城镇已婚妇女劳动力参与率的实证分析.doc,33,我们经常看见商场的打折柜台前排着长队,人们愿意花费很多的时间去节约一点点钱,能说明为什么吗?在什么情况下,他们的做法又是不理性的?,思考题:,34,第六节 家庭劳动供给理论的最新演进,一、已婚夫妇家庭内部决策的三种模型二、影响威胁点和效用分配的因素三、关于家庭内部时间分配的三人模型,35,专栏,考虑离婚的动态家庭分工理论及一个提高分工效率的保险机制.doc家庭内部分工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文献综述1.doc,36,复习思考题,什么是贝克尔的家庭生产模型?比较家庭生产模型与劳动闲暇模型的异同。什么是家庭联合劳动供给?为什么要分析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利用家庭生产的专门化模型分析现实中的家庭联合劳动供给现象。什么是劳动供给的生命周期理论?为什么要进行养育子女的经济分析?什么是生育模型?,37,课后作业,课程短文(共3次,第2次)如何从劳动供给的角度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路径选择基于劳动供给的视角要求:500字以上。11月9日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