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综合防突措施.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76353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综合防突措施.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工作面防突措施 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安全防护措施,防突流程图,两个“四位一体”,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四位一体”(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二)区域防突措施;(三)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四)区域验证。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的“四位一体”(一)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二)工作面防突措施;(三)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四)安全防护措施。,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一)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二)工作面防突措施;(三)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四)安全防护措施。,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工作面突出危险

2、性预测(以下简称工作面预测)是预测工作面煤体的突出危险性。工作面预测应当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进行。采掘工作面经工作面预测后划分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和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未进行工作面预测的采掘工作面,应当视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采取工作面防突措施,并进行措施效果检验。经检验证实措施有效后,即判定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当措施无效时,仍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采取补充防突措施,并再次进行措施效果检验,直到措施有效。,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保留足够的突出预测超前距或防突措施超前距的条件下进行采掘作业。,局部综合防突措

3、施基本程序和要求,煤巷掘进和回采工作面应保留的最小预测超前距均为2m。工作面应保留的最小防突措施超前距为:煤巷掘进工作面5m,回采工作面3m;在地质构造破坏严重地带应适当增加超前距,但煤巷掘进工作面不小于7m,回采工作面不小于5m。每次工作面防突措施施工完成后,应当绘制工作面防突措施竣工图。,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突出煤层的每个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都应当编制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报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实施过程中当煤层赋存条件变化较大或巷道设计发生变化时,还应当作出补充或修改设计。,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在实施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的煤巷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若预测指标为无突出

4、危险,则只有当上一循环的预测指标也是无突出危险时,方可确定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并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保留足够的预测超前距的条件下进行采掘作业;否则,仍要执行一次工作面防突措施和措施效果检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在我矿,采掘工作面预测方法采用“三参数”指标法。掘进工作面三参数法具体操作程序:在掘进工作面向前方煤体施工3个直径42mm、孔深810m的钻孔,测定钻屑瓦斯解吸指标h2、钻屑量S和瓦斯涌出初速度q。,掘进工作面三参数法具体操作程序,在掘进工作面向前方煤体施工3个直径42mm、孔深810m的钻孔,测定钻屑瓦斯解吸指标h2、钻屑量S和瓦斯涌出初速度q。钻孔在掘进工作面中间和两侧分别布置,

5、应尽量布置在软分层中;中间孔平行于掘进工作面巷道方向,两侧孔距巷帮0.30.5m,终孔应控制巷帮轮廓线外24m,三参数法钻孔布置示意图,掘进工作面三参数法具体操作程序,钻孔每钻进1m测定该1m段的全部钻屑量S,并在暂停钻进后2min内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时,测量室的长度为1.0m;每钻进2m至少测定一次钻屑瓦斯解吸指标h2 突出危险性临界值指标为:S 6Kg/m h2200Pa,q5L/min,如果实测得到的S、h2和q的所有测定值均小于临界值,并且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则该工作面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否则,为突出危险工作面。,钻屑量S,钻屑量的大小综合反映了煤层

6、应力、瓦斯压力和煤的物理力学性质。在打钻工艺相同的条件下,应力越大,瓦斯压力越大,煤层的强度越小,所产生的钻屑量越大。测量方法:打钻前预先量出钻杆长度,标上记号,当钻孔深度达到预测位置前1米时,开始在规定钻进速度情况下接收1米孔深的钻粉量,然后用弹簧称称重,单位为kg。,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反映了煤层的破坏程度、地应力状态、瓦斯含量、煤层透气性等多方面的变化。且预测方法简单,使用广泛。当预测深度达到预定测定孔深位置后,停止钻进,并迅速来回推拉钻杆,将孔内煤粉排净,将胶襄充气压力达到0.2Mpa时连接流量计测定钻孔内瓦斯涌出初速度,单位为L/min。测量时,从停止钻进至安装好

7、封孔器的时间要控制在2分钟以内。,胶襄封孔器的原理和构造,钻屑瓦斯解吸指标h2,它反映了煤层瓦斯压力和煤质两个因素。突出煤有两个特点:初始解吸速度较大,衰减较快。测定方法:它与钻屑量的测定同时进行,当钻孔达到预定测定孔深位置时,用13mm粒度的煤样10克,装入解吸仪的煤样瓶中,同时按下秒表记时,控制钻屑筛粉在大气暴露时间为3分钟,转动三通阀,使煤样瓶与大气隔离,秒表走到5分钟时读数,该值即为h2,单位为pa。,MD2型解吸仪结构示意图,采煤工作面三参数法操作程序,采煤工作面三参数法预测的操作程序,同煤巷掘进工作面预测方法进行。但应沿采煤工作面每隔1015m布置一个预测钻孔,深度510m,除此之

8、外的各项操作等均与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相同。,采掘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一)煤层、瓦斯、地质构造及邻近区域巷道布置的基本情况;(二)建立安全可靠的独立通风系统及加强控制通风风流设施的措施;(三)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及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的方法、指标以及预测、效果检验钻孔布置等;(四)防突措施的选取及施工设计;(五)安全防护措施;(六)组织管理措施。,工作面防突措施,有突出危险的煤巷掘进工作面应当优先选用超前钻孔(包括超前预抽瓦斯钻孔、超前排放钻孔)防突措施。如果采用松动爆破、水力冲孔、水力疏松或其他工作面防突措施时,必须经试验考察确认防突效果有效后方可使用。前探支架措施应当配合其他措施一起

9、使用。,工作面防突措施,超前钻孔防突措施:(一)巷道两侧轮廓线外钻孔的最小控制范围:近水平、缓倾斜煤层5m,当煤层厚度大于巷道高度时,在垂直煤层方向上的巷道上部煤层控制范围不小于7m,巷道下部煤层控制范围不小于3m。(二)钻孔直径应当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和瓦斯情况确定,一般为75120mm。若钻孔直径超过120mm时,必须采用专门的钻进设备和制定专门的施工安全措施;,工作面防突措施,采煤工作面浅孔注水湿润煤体措施:可用于煤质较硬的突出煤层。注水孔间距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孔深不小于4m,向煤体注水压力不得低于8MPa。当发现水由煤壁或相邻注水钻孔中流出时,即可停止注水。,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10、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方法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但效果检验孔要打在措施孔中间。,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压风自救系统、避难硐室、防突反向风门、防逆风装置、远距离爆破等。,压风自救系统,(一)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掘进工作面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巷道内的压缩空气管道上;(二)压风自救装置应在距工作面2540m范围内和反向风门外各安装一组,每组数量都必须满足一班工作的最多人数使用;在反向风门以里的小绞车房、小水泵房、运输机头,中转车场等有人固定工作地点也要安设压风自救装置,数量按各地点人数确定;在反向风门以里的巷道内每隔50m也要安设58个压风自救装置,以供流动人员使用。(三)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应可

11、供58个人使用,平均每人的压缩空气供给量不得少于0.1m3/min。,避难硐室,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采区避难所。突出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应设置工作面避难所或压风自救系统。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其中之一或混合设置,但掘进距离超过500m的巷道内必须设置工作面避难所。,避难硐室的要求,(一)避难所设置向外开启的隔离门,隔离门设置标准按照反向风门标准安设。室内净高不得低于2m,深度满足扩散通风的要求,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可能同时避难的人数确定,但至少能满足15人避难,且每人使用面积不得少于0.5m2。避难所内支护保持良好,并设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的电话;(二)避难所内放置足量的饮用水、安设供给空气的设施,

12、每人供风量不得少于0.3m3/min。如果用压缩空气供风时,设有减压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三)避难所内应根据设计的最多避难人数配备足够数量的隔离式自救器。,防突反向风门,在突出煤层的石门揭煤和煤巷掘进工作面进风侧,必须设置至少2道牢固可靠的反向风门。风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4m。反向风门距工作面的距离和反向风门的组数,应当根据掘进工作面的通风系统和预计的突出强度确定,但反向风门距工作面回风巷不得小于10m。,防突反向风门,反向风门墙垛可用砖、料石或混凝土砌筑,嵌入巷道周边岩石的深度可根据岩石的性质确定,但不得小于0.2m;墙垛厚度不得小于0.8m。在煤巷构筑反向风门时,风门墙体四周必须掏

13、槽,掏槽深度见硬帮硬底后再进入实体煤不小于0.5m。通过反向风门墙垛的风筒、水沟、刮板输送机道等,必须设有逆向隔断装置。人员进入工作面时必须把反向风门打开、顶牢。工作面放炮和无人时,反向风门必须关闭。主要进回风巷之间的反向风门必须连锁关闭。,远距离爆破,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用远距离爆破时,放炮地点必须设在进风侧反向风门之外的全风压通风的新鲜风流中或避难所内,放炮地点距工作面的距离由矿技术负责人根据曾经发生的最大突出强度等具体情况确定,但不得小于300m;采煤工作面放炮地点到工作面的距离由矿技术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不得小于100m。远距离爆破时,回风系统必须停电、撤人。放炮后进入工作面检查的时间由矿技术负责人根据情况确定,但不得少于30m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