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师法规基础知识.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280216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PT 页数:275 大小:6.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评价师法规基础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5页
安全评价师法规基础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5页
安全评价师法规基础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5页
安全评价师法规基础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5页
安全评价师法规基础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评价师法规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评价师法规基础知识.ppt(2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 容,大纲要求,理论知识-基础知识,总结,(一)职业道德(二)基础知识(三)相关知识,1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2安全评价技术基础知识3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4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理论知识-基础知识鉴定内容,基础知识 1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安全评价法律基础知识安全生产相关法律安全评价相关行政法规安全生产评价相关部门规章安全评价相关文件安全评价相关标准、导则,第1章 安全评价法律基础知识,第 1 节 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基本内容第2节 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第3节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础知识 1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1节 法的概念、特征

2、、分类和基本内容,一、法的概念、特征、分类1.法的概念和特征,法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法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者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狭义的法是指具体的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习惯法等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法的目的,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法的制定,依照立法法的规定,我国制定法的程序主要包括法的草案的提出、讨论审议、表决通过和公布施行。国务院提出的法律草案需要提请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审议,须经3次常委会审议后方能付诸表决是否通过。,第1节 法

3、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基本内容,2.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国家机关制定或者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一般行为规则,它反映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规范实际上是一种“人”与“人”关系的行,为规则。,第1节 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基本内容,3.法的本质,法的最本质的属性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在于它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意志以国家意志形式的法律体现。社会主义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广泛的人民性,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法作为统治阶级的意志可以体现在3个方面:意,志内容的一般性、客观性、社会性。,第1节 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基本内容,4.法的效力,法的效力即

4、法的生效范围,是指法律规范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发生效力。关于人 的 效力,法律对什么人发生效力,各国立法原则不同,,大体有三种情况:以国籍为主,只对本国人适用,不适用于外国人;以地域为主,法律范围在该国主权控制下的陆地、水域及其底床、底土和领空的领域内有绝对效力;属人原则和属地原则相结合。,第1节 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基本内容,关于地 域 的效 力,法在什么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大体有三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生效,即在国家主权管辖的全部领域有效;在局部地区有效,一般指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有的法律不但在国内有效,在一定条件下其效力还可以超出国境。,关于时 间 的效 力,法

5、律何时生效和何时终止效力。,第1节 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基本内容,第1章 安全评价法律基础知识第1节 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基本内容第 2 节 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第3节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础知识1,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一、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它是依法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各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需要。,它是依法规范安全生产的需要。,它是制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需要。,它是建立健全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需要。,第2节 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二、安全生产立法的重要意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全面加强我国安全生产

6、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有利于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第2节 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行政,加强监督管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增强全,体公民的安全生产法律意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制裁各,种安全违法行为。,第2节 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第1章 安全

7、评价法律基础知识,第1节 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基本内容第2节 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第 3 节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础知识 1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一、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概念,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是指我国全部现行的、不同的安全生产法律规范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第3节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2.从同一层级的法的效力上,可以分为普通法与特殊法。,法律,法规,规章,法定安全生产标准,第3节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二、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1.从法的不同层级上,可以分为上位法与下位法:,基础知识 1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

8、章,安全评价法律基础知识安全生产相关法律安全评价相关行政法规安全生产评价相关部门规章安全评价相关文件安全评价相关标准、导则,第2章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第5节第6节第7节第8节第9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一、总则,1.安全生产法的适用范围,安全生产法是对所有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普遍适用的基本法律。,安全生产法第97条的规定,自2002年11月1

9、日起,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海域和领空的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违法者必将受到法律制裁。,2.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安全生产法第3条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法律形式加以固定和实施的安全生产基本方针,是安全生产法的灵魂。,注:“综合治理”出自国务院关于第十一,五规划的纲要,第1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责任,法律所称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是直接领导、指挥生产经营单位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承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主要领导责任的决策人。,地位和

10、职责:生产经 营单 位主要 负责人 是本 单,位 安 全 生 产 工作 的第一 责任 者。,第1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法律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不履行法定义务,构成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据有 责必究、有 罪必罚的原则追究责任。(P29),4.工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地位和权力,工会是安全生产工作中代表从业人员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维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群众性组织,是协助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管理的助手,是政府监督管理的重要补充。,第1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5.各级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法第8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

11、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予以协调、解决。”,第1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6.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与专项监管部门的,职责,安全生产法第9条规定:“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第1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7.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规定,安全生产中介服务的性质及 特征:独立性、,服务性、客观性、有偿性、专业性。,安全中介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

12、和业务范围:安全生产法第12条规定:“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执业准则,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全生产提 供技术 服务。”,第1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8.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生产安全事故分为:自然灾害事故和人为责任事,故。,事故责任主体是指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人员。,法律责任追究: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等。,第1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2章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第5节第6节第7节第8节第9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13、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安全生产领域犯罪的罪名和刑罚的规定,安全生产刑事责任是指责任主体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定构成犯罪,由司法机关依照刑事法律处以刑罚的一种法律责任。,第2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二、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危险物品肇事罪,重大工程安全事故罪,重大教育设施安全事故罪消防责任事故罪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交通肇事罪,第2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三、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及其有关人员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刑

14、事责任,刑法第229条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前款规定的人员,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一款规定的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第2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章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第5节第6节第7节第8节第9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

15、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一、单位劳动安全卫生的规定1.安全卫生的基本要求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享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第3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者的义务,劳动法第3条在劳动卫生方面设定了劳动者,需要履行的四项义务:,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劳动者应当提高职业技能。,劳动者应当

16、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用人单位的义务,劳动法第52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第3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女职工保护,禁止用人单位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紧急从事的劳动。,禁止用人单位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禁止用人单位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活动。,第3节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未成年工保护,禁止用人单位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要求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第3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二、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检查的规定,1.劳动监察,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有关部门的监督,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3.工会的监督,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

18、有权检举和控告。,第3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三、劳动安全卫生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依照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的规定,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负责履行劳动法赋予劳动行政部门负责的劳动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责,行使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照法律和本级人民政府的规定,行使劳动安全卫生以外的其他劳动活动的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权。,第3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章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第5节第6节第7节第8节第9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

19、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1992年11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一、矿山安全法的适用范围,1.矿山安全法是我国唯一的矿山安全专门法。2.矿山安全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必须遵守本法。”,第4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二、矿山建设的安全保障的规定,1.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三同时”,第七条规定:矿山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20、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2.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和竣工验收第九条规定:矿山设计下列项目必须符合矿山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一)矿井的通风系统和供风量、风质、风速;(二)露天矿的边坡角和台阶的宽度、高度;(三)供电系统;,第4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四)提升、运输系统;,(五)防水、排水系统和防火、灭火系统;(六)防瓦斯系统和防尘系统;(七)有关矿山安全的其他项目。3.矿井安全出口和运输通信设施,第十条规定:每个矿井必须有两个以上能行人的安全出口,出口之间的直线水平距离必须符合矿山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第十一条规定:矿山必须有与外界相通的、,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输和通讯设施。

21、,第4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4.矿山开采的安全保障的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矿山开采必须具备保障安全生产的条件,执行开采不同矿种的矿山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第十四条规定:矿山设计规定保留的矿柱、岩柱,在规定的期限内,应当予以保护,不得开采或者毁坏。,第十五条规定:矿山使用的有特殊安全要求的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和安全检测仪器,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或者行业安全标准;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或者行业安全标准的,不得使用。,第4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第十六条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对机电设备及其防护装置、安全检测仪器,定期检查、维修,保证使用安全。,第十七条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对作业场所中的有毒有害

22、物质和井下空气含氧量进行检测,保证符合安全要求。,第十八条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对下列危害安全,的事故隐患采取预防措施:,(一)冒顶、片帮、边坡滑落和地表塌陷;(二)瓦斯爆炸、煤尘爆炸;,(三)冲击地压、瓦斯突出、井喷;,第4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四)地面和井下的火灾、水害;,(五)爆破器材和爆破作业发生的危害;(六)粉尘、有毒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引起的危害;,(七)其他危害。,第十九条规定:矿山企业对使用机械、电气设备,排土场、矸石山、尾矿库和矿山闭坑后可能引起的危害,应当采取预防措施。,第4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四、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的规定,1.矿山安全法第2

23、0条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矿长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2.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和企业内部监督,法律通过授权职代会、职工和工会的监督来形成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内部管理机制。,第4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3.安全培训:全员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矿长培训,4.矿山安全法第29条规定:“矿山企业不得录用未成年人从事矿山井下劳动。矿山企业对女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实行特殊保护,不得分配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劳动。”,第4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五、矿山安全的监督与管理的规定,矿山安全法规定的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主体是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现在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法律、

24、法规和各级人民政府授权负责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履行矿山安全法规定的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的矿山安全管理职责。,第4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第2章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第5节第6节第7节第8节第9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一、职业病的范围,职业病

25、防治法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第5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二、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职责和职业病的前期预防的规定,1.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职责,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职业病防治法第5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第5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第6条规定:“用人单位必

26、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2.职业病的前期预防,职业病防治法第13条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六项职业卫生要求。,第5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第5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第14条规定:“在卫生行

27、政部门中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用人单位设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第5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三、劳动过程中职业病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的规定1.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措施,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制订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5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

28、病防治法,2.用人单位职业病管理,职业病防治法第22条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制订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病防治法第30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诉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第5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第三十四条规定: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卫生行

29、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调查处理;必要时,可以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第5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2章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第5节第6节第7节第8节第9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30、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一、火灾预防、消防组织、灭火救援的法律规定1.消防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第6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安全设置: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不得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3.建设工程的消防安全: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负责。,4.公众聚集场所和群众

31、性活动的消防安全: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向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第6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5.有关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的消防安全职责如下:,(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三)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第6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四)保障疏散通

32、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五)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六)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第6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6.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安全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将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单位,确定为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并由公安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第6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当履行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一)确定

33、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二)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三)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四)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第6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1.建筑工程和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违反消防法的规定,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者停产停业,并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依法应当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未经依法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擅自施工的;,第6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设计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

34、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施工的;,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或者消防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建设工程投入使用后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使用的;,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擅自投入使用、营业的。,第6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不符合标准的法律责任,(1)违反消防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或者停止施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建设单位要求建筑设计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降低消防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建筑设计单位不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施工企业不按照消防设计文件和

35、消防技,术标准施工,降低消防施工质量的;,工程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串通,弄虚作假,降低消防施工质量的。,第6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的;,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第6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

36、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对火灾隐患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知后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第6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不符合标准的法律责任,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或者未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4.作业场所及公共场所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违反消防法的规定,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下拘留。,第6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5.公安消防机构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有下列行为之一

37、,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消防设计文件、,建设工程、场所准予审核合格、消防验收合格、消防安全检查合格的;,无故拖延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消防安全检查,不在法定期限内履行审批职责的;,第6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整改的;,利用职务为用户、建设单位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消防产品的品牌、销售单位或者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设施施工单位的;,将消防车、消防艇以及消防器材、装备和设,施用于与消防和应急救援无关的事项的;,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第6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三、消防安全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裁决机关,1.公安

38、消防机构,消防法所规定的行政处罚,除其另有规定的外,均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决定;其中拘留处罚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决定。2.公安机关,违反消防法的相关规定的,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作出处罚。,第6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2章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第5节第6节第7节第8节第9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2月29日

39、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一、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规定,1.交通事故现场处理,2.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解决: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第7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二、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有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机动车驾驶人有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章的有关

40、规定追究法律责任。,第7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三、道路通行的规定1.机动车通行规定,同车道行驶;,交叉路口行驶;,机动车载物行驶;机动车载人行驶;拖拉机行驶。,2.非机动车通行规定,驾驶非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应当遵守有关交通安全的规定。非机动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应当靠车行道的右侧行驶。,第7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3.高速公路的特别规定,高速公路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20公里。,四、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道路安全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第7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

41、路交通安全法,第2章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第5节第6节第7节第8节第9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一、就业促进法颁布的重要意义,1.就业促进法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部重要法律。,2.就业促进法为我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了法律保障。,3.就业促进法

42、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劳动保障法律体系。,第8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二、发展职业教育和开展职业培训的规定,1.提出了促进就业的总方针:明确了国家依法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总方针。2.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在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相应职责。,3.规定了企业在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职,责: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第8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4.规定了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在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职责: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应当与企业密切联系,实行产教结合,为经济建设服务,

43、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5.规定了对特殊工种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按照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中对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规定,并针对目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规定了国家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8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2章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第5节第6节第7节第8节第9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44、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一、突发事件的分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第9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二、突发事件的应对,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

45、责。,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第9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三、预防与应急准备,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掌握并及时处理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第9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四、监测与预警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灾

46、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和特点,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明确监测项目,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第9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五、应急处置与救援措施,1.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

47、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2.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公安机关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第9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救援措施,受到自然灾害危害或者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六、事后恢复与重建,第9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48、,基础知识,1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安全评价法律基础知识安全生产相关法律安全评价相关行政法规安全生产评价相关部门规章安全评价相关文件安全评价相关标准、导则,第3章 安全评价相关行政法规,第1节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第2节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3节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4节 工伤保险条例,第5节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6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7节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8节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第9节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10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1节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2000年11月7日国务院第

49、296号令发布,煤矿安全监察条例,自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立法目的:是了保障煤矿安全,规范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保护煤矿职工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一、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职责1.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设置,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是指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地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在大中型矿区设立的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煤矿安全监察条例所称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是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管理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地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是指地区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第1节 煤矿

50、安全监察条例,2.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法律地位,国务院决定设立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依照规定实施安全监察。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支持和协助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对煤矿实施安全监察。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及时向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通报煤矿安全监察的有关情况,并可以提出加强和改善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煤矿安全监察应当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有效纠正影响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实行安全监察与促进安全管理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行使职权,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第1节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3.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职责,依照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