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禹治水名师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628134 上传时间:2021-05-23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3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鲧禹治水名师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鲧禹治水名师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鲧禹治水名师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鲧禹治水名师教学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鲧禹治水名师教学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鲧禹治水名师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鲧禹治水名师教学实录.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Life is a mirror. Whatever your heart is, your life will be like that.勤学乐观天天向上(页眉可删)鲧禹治水名师教学实录 鲧禹治水名师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习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教学重点: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教学难点

2、: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教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对*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教会孩子们在遇到“谁,干什么”这类课题时归纳全文大意的小窍门)2.勾画课文如何评价大禹的句子。3.发现课文分总的结构。(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思考题及观察勾画句子的位置,来初步掌握*结构)二、精读指导:(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为什么治水?2.抓“淹没”、“倒塌”、“冲走”、“冲毁”、“四处逃荒”来理解洪水的凶猛、无情。3.齐读第一自然段。(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

3、让孩子抓感受洪水凶猛的词语,教师渲染,学生再读从而深刻体会洪水无情而凶猛)(二)学习二自然段1.面对无情的洪水,禹在想什么?2.除了大禹心系百姓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他更坚定地投入治水之中?理解:父亲鲧临死时叮嘱儿子:“一定要把洪水治好。”(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初步树立人物形象,从理解鲧的心系百姓转为大禹的心想百姓;重点理解“叮嘱”,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把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志向。)(三)学习三自然段1.勾画大禹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句子,并与父亲鲧的治水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大禹科学治水。2.抓“常常”、“天蒙蒙亮”、“长年”、“脚跟都烂了”、“只好”等词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设计意

4、图:着重由学生自读自悟,圈出重点词语,自己说说体会这样的方式来理解课文,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让人物形象逐渐高大、丰满)(四)学习四自然段1.两个句子对比,自己体会“才”、“仅仅”、“就”、“却顾不得”的意思。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汇报,练读(设计意图:力图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体会副词的作用,从中感受禹为了治水,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并学会一些简单的朗读批注。)(四)学习五自然段1.通过和第一自然段洪水来时的场景对照,想象洪水退去的景象。2.理解“欣欣向荣”。三、归纳小结:1.为什么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回答问题)2.全文都是称呼“禹”,为什么题

5、目是“大禹”?(设计意图:力图成功塑造大禹这一英雄形象。)鲧禹治水名师教学实录2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

6、字中受到熏陶。课前准备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设计意图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二、自主读文,独立识字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

7、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指导:“丘、禹、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妻、凿、雄的部首、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读文,练习独立识字,再通过小组互学,教师点拨,学会生字,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

8、里。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了大禹为什么要之水?那些地方写了大禹怎样治水的?那些地方又写了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解决问题。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的层次,第一部分(1)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5)些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设计意图围绕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字,通过默读思考、解决问题,理清*的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四、回归整体,朗读检测1.请同学们分段读文,熟读课文。2.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

9、字词,学生交流、改错。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熟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读中培养语感。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理清*层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品味语言创设条件。二、自主读文,捕捉信息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

10、渎情况:(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5)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设计意图给学生时空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出示抢答题,既检测学生自渎情况,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三、走进文字,自主学习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

11、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学会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三、讨论探究,升华情感1.孩子们,

12、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发端,引导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1.请同学们自读补充的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2.读后交流体会。设计意图树立大语文观,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养。(板书设计洪水肆虐大禹治水治水过程智慧超群无私奉献洪水退却设计意图提炼*的重点,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理解*的内涵。鲧禹治水名师教学实录3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细读第一自然段。教学目标

13、: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4、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

14、有()。三、细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2、指导朗读。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指名试读。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莲山课件)地址是:5ykj学生自由练读。集体齐读。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_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五、课堂小结。六

15、、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难点: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二、继续细读课文。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

16、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3、指导朗读。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3、指导朗读。上述数量词要重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学习第四自然段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17、?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三、练习背诵课文。1、引导背诵。2、自由练背。3、指名背诵。4、齐背课文。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生字词,课堂练习。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给多音字组词。没倒2、扩词。治久理伟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1、教学生字字形。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2、指导书写。3、学生练习描红。三、课堂练习。1、读一读,再抄写。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2、按要求填空。洪:有

18、()画,第七画是()。父:有()画,第五画是()。理:有()画,第六画是()。姓:有()画,第四画是()。四、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鲧禹治水名师教学实录4第一课时1.课文小结: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时代,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2.板书课题:鲧禹治水。3.齐读课题,理解课题,认识人物。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

19、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可同桌或小组共同完成。3.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交流解疑。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自学反馈,交流互动1.分段指名轮读课文。2.集体评议,及时纠错正音。3.强调字词难点。字音:“壤”声母是r,读第三声。 字形:“壤”右半部分笔画多,书写时各个笔画要对齐写紧凑,注意有下方有三个横。形近字:禹( ) 旺( ) 壤( ) 汤( ) 陕( ) 寓( ) 汪( ) 嚷( ) 烫( ) 浃( )词义: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息壤:是传说中天帝的一件宝物,是一块几尺见方的黄土块儿,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一声“长”,它便会迅速扩大,驱走

20、洪水,露出陆地。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害。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领。形容汗出得很多。4.齐读课后“读读写写”及“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加以识记。5.提出小组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疑点,全班交流。6.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上古时代,鲧与禹父子两代人为了消除水灾,让人们免受洪灾之苦,想尽办法,历尽艰辛治理洪水。鲧借助神力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用以赶退洪水,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大禹继承父亲鲧的遗志,率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最终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治服了洪水。)四、理清脉络,练习概括 1.快速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

21、概括段意。2.指名反馈分段情况,概括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交代故事的起因,上古时代的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人们受尽洪水的折磨,苦苦诉求天帝,可天帝毫不理会。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鲧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偷息壤驱赶洪水,被天帝派火神杀死。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大禹继承你志,带领人们疏通河道,经过十三年的苦战治服了洪水。五、学习课文,了解鲧治水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人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a.理解“哀求”与“祈求”,想象

22、人们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体会人们遭受洪水灾害时的悲惨与无助。哀求:哀告请求。祈求:诚恳地、恳切地希望或请求。b.理解“毫不理会”,感受天帝的冷酷、无情。“理会”在词典中有五种含义:懂得,领会,如:“这段话的意思不难理会。”注意(多用于否定),如:“人家说了半天,他也没有理会。”理睬,过问(多用于否定)。如:“他在旁边站了半天,谁也没有理会他。”理论,交涉;照料,处理。在文中应该选第几项?(第项)小结:面对遭受苦难的人们,面对无情的天帝,善良的天神鲧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强烈的同情心驱使着他要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2.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鲧治水的方法与结果。3.指名反馈,集体交流。鲧治水

23、的方法。探听秘藏息壤的地方。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息壤便伸展开来,赶退了洪水,露出了地面,人们回到陆地上重建家园。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再次了解鲧治水的方法与过程。小结、过渡:鲧怀着一颗同情心,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借助神力赶退了洪水,但最终的结果又是如何呢?鲧治水的结果。天帝发现息壤被偷走,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洪水重新泛滥,人们再次陷入灾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再次体会天帝的冷酷无情。六、课堂小结1.学生自由交流对天神鲧的认识与了解,感受其精神品质。2.小结:面对人们身陷洪灾的悲惨遭遇,天神鲧毅然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想借助神力驱赶洪

24、水,但最终惨遭杀害,但他的善良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身的精神却为世人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七、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看拼音。写词语。d y x rng wng yng gn tng hn li ji bi ( ) ( ) ( ) ( ) ( )3.形近字组词。禹( ) 旺( ) 壤( ) 汤( ) 陕( )寓( ) 汪( ) 嚷( ) 烫( ) 浃( )4.抄写课后词语。第二课时1. 大禹描述:这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 2.介绍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为了

25、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哇哇”的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长到10多岁了,跑出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觉悟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感动了老百姓,人们都踊跃参加治水工程,大禹带领治水大军相继疏通了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汉水、颍水等大小几百条河流,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使水有水道,陆有大路,老百姓都回到自己家乡,重建家

26、园,男耕女织,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时,大禹才回到嵩山和亲人团聚。涂山氏一手搀着老婆婆,一手拉着小夏启,迎接大禹,乡亲们也敲锣打鼓地欢迎大禹这位治水英雄。二、继续学文,了解禹治水1.认真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大禹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最后结果如何。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治水方法: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治水结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3.导言:治服洪水谈何容易,十三年的苦战中,大禹付出多少的努力啊。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三部分内容,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4.学生独立阅

27、读,品析语句。 5.四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阅读理解与感受。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针对重、难点处引导深人品折,从中了解大禹所作的努力,体会其精神品质。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理解“走遍”“山南海北”,体会大禹在当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为了摸清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付出了艰辛和努力。理解“摸清”,体会大禹之所“走遍山南海北是为了弄清洪水形成的原因,并从中寻求清理的办法。理解“引洪水入大海”,出示地形图,了解要想消除水灾,只能将洪水引流进大海,从中体会大禹的智慧。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

28、通河道。理解“亲自”一词,体会大禹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理解“成千上万”,体会受灾百姓之多,他们积极响应大禹的号召,投身于治洪行动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在百姓心中的威望。理解“挖槊开山,疏通柯道”,观看地形图,了解要想让洪水流入大海,就应当在洪水与大海之间挖出水渠,打通挡住洪水的山峰,从而疏通河道让洪水流走。从中再次体会大禹的智慧。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下,又干了起来。为了

29、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展开想象,理解“汗流浃背”“磨出了血泡”“毒虫猛兽的袭击”“冻得坚硬的土地”,体会环境的恶劣,以及大禹为开凿龙门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理解“仍然不停地干着”“毫不在乎”“三过家门而不人”,体会大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有感情地朗读以上句子。体会作者选取典型事例围绕一个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理解“由南到北,由西到东”,体会大禹带领人们所疏通的河道之长,治理水灾的地域之广。理解“十三年”,体会治理水灾的时间长。理解“苦战”,体会治洪工程犹如一场艰苦的战役,体会治理洪

30、水之艰辛。理解“终于”,体会疏通河道、治服洪水是多么不易,多么艰辛。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7.小结: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战,凶猛肆虐的洪水终于被治服了,顺着河道乖乖地流人大海,天下太平了,一心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大禹也被推举为治理天下的君王。8.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三、对比鲧禹治水,再悟精神品质1.鲧禹治水的原因: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同情身陷洪灾的人们的悲惨遭遇,一心想拯救人类,让他他们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2.鲧禹治水所用的不同方法:鲧是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借助神力治水;大禹则通过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人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3.鲧禹共同的精神: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地与大自然作斗争

31、的伟大精神。鲧为治水付出生命的代价;大禹为治水不怕辛苦,不畏艰险,三过家门而不入。四、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抓住像“鲧的出现”“神龟和神鸟帮助鲧偷取息壤”“息壤的神奇”“大禹的出世”“神龟运送土石”“应龙在地上划出深沟”等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寄寓了他们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鲧禹治水名师教学实录5教材简析: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_海内经。课文讲的是在上古时代,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那时,大地一片汪洋,民不聊生。一位叫鲧的天神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们治理洪水,于是他偷出了天帝的宝物

32、息壤,赶退了洪水。天帝知道鲧偷走息壤后,派火神杀死了鲧。鲧死后,尸体三年都没腐烂。一天,从鲧的肚子里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大禹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经过十三年的苦战,大禹终于将洪水彻底治服。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远古先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体会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设计理念: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内容并不深奥,学生容易读懂。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时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朗读、品读;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查阅有关鲧禹

33、治水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感受古代神话的魅力。教学时不仅让学生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还要让学生体会到神话故事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4.认识“壤”字,会写“汪、壤、烫”3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滚烫”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

34、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交流,导入课文1.让学生说说读过哪些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说说读后的感受。2.总结学生的感受。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4.齐读课题。5.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说说鲧禹治水的相关故事。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介绍山海经(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_海内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原来是有图的,叫山海图经,魏晋以后已失传。山海经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长期被认为是一部荒诞不经的书。有些学者则认

35、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山海经的了解,如果学生说的不全,老师出示资料补充。】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3.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壤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比较字形:壤嚷攘 4.理解词语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哀求苦苦请求。祈求请求;恳切地希望得到。 斥逐排斥,驱逐。息壤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 拯救挽救;救济。 滚烫滚热。遗志死者生前的志愿。后多指生前没有实现的志愿。 大

36、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难。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汗出得很多。 【根据学生的要求理解词语,注意不要孤立得解释,要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5.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课文较长,要多找几个学生来读,注意读后的评价与反馈,养成认真读书,认真倾听的好习惯。】6.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语言简练、完整。应多找几个学生来概括,最后教师总结。】三、再读课文,加深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鲧和禹是怎么治水的,找到相关的内容认真的读一读。四、积累词语,布置作业1.让学生找找喜欢的词语,抄写在词语积累卡上。2.作业:通读课

37、文,能讲述这个故事。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认读词语(课件)一片汪洋苦苦哀求斥逐洪水毫不理会悲惨遭遇大发雷霆山南海北成千上万挖渠开山四处横溢泛滥成灾不畏艰险 汗流浃背毫不在乎冬去春来欢呼雀跃兴奋不已天寒地冻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二、研读课文1.自学提示(课件)。默读课文,思考: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把自己的体会做出批注。想一想鲧禹父子共同的精神是什么? 【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学习小组指导。】 2.交流体会。交流一:鲧禹治水的理由(上古时代的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人们受尽了洪水的折磨,便

38、苦苦的哀求天帝驱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鲧禹父子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们治理洪水。)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洪水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灾难。播放洪水的资料片。 理解“哀求”“祈求”的含义,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读出人们的苦难。交流二:鲧是怎样治理洪水的。指名读课文的34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息壤”是怎样宝物,神奇在什么地方?天帝为什么要大发雷霆?你对天帝有什么看法? 你怎么评价鲧?【对于鲧的评价,鼓励学生多元的理解,既要看到他的善良,不惧危险,又要看到他投机取巧的错误。】交流三: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指名读5-10自然段。说说课文是怎么写禹治理洪水过程的?(板书:治洪前治洪开始治洪过

39、程治洪后) 依据描写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最感动的地方。 A.治洪前:句子: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抓住“走遍”“摸清”“引洪水入大海”等词语,理解禹治水讲究方法,非常有头脑。】 B.治水开始::句子: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体会“亲自”一词,说明大禹以身作则,不畏艰难,才赢得人们的相应,因此也感动了神龟和应龙。】 C.治水过程:a.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让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以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b.参考资料:三过家门而不入古时候,洪水泛滥,为了让人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舜帝派大禹去整治洪水。

40、大禹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是在四年后的一个早晨。大禹走近家门,听见母亲的骂声和儿子的哭声,大禹想进去劝解,又怕更惹恼了母亲,唠叨起来没完,耽搁了治水的时辰,于是就悄悄地走开了。治水六七年后,大禹第二次经过家门。那天中午,大禹刚登上家门口的小丘,就看见家里烟囱冒出的袅袅炊烟,又听见母亲与儿子的笑声,大禹放心了。为了治水大业,他还是饶过家门,赶紧向工地奔去。又过了三四年,一天傍晚,大禹因治水来到家的附近。突然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大禹来到自己家的屋檐下避雨,只听见屋里母亲在对儿子说:“你爹爹治平了洪水就回家。”大禹听得非常感动,更坚定了治水的决心,立刻又转身上路了。c.指导朗读,读出大

41、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D.治水后:句子: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由南到北”“由东到西”说明大禹带领人们治水的地域广。“十三年”说明治理水灾的时间长,从“终于”一词可以看出疏通河道、治服洪水是多么的不易,多么艰辛。】 E.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小结: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公而忘私、把个人的一切献身于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之中的崇高精神。尤其可贵的是,大禹在治水中

42、积极组织大家去治理洪水,一心一意地降服水患,这种执着的精神,坚定的信念是伟大的,人民在大禹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战胜了灾难。 交流四:讨论鲧禹治水的共同精神。(善良,同情人们的遭遇,都有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决心。有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有勇敢、奉献的崇高的精神。)三、拓展升华1.你想对鲧禹父子说点什么?2.总结:这个传说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勇敢、奉献、坚毅不屈、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民族精神。第三课时一、领悟写法 1.引言: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是它的主要特点。那么课文中哪些情节使你感受到是离奇的想象? 2.交流。(让学生抓住主要情节谈出感受,例如:

43、像“鲧的出现”“神龟和神鸟帮助鲧偷取息壤”“息壤的神奇”“大禹出事”神龟运送土石“应龙在地上划出深沟”等) 3.小结: 神话是古代人民驰骋他们奇特想像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样化的特色。表面看起来很荒诞,实质朴素、真实、生动。二、讲述故事。分小组进行讲故事比赛。【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讲好故事,然后学生自己练习,在小组推荐代表讲述,注意讲述后的评价与鼓励。】三、课外作业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鲧王治水禹王锁蛟三过家门的故事。板书设计:1.鲧禹治水鲧偷宝物治水前:走遍摸清 禹治水开始:亲自率领治水过程:大山横当烈日当空 毒虫猛兽天寒地冻治水后:安定幸福勤劳 智慧勇敢奉献坚毅不屈万众一心课后练习: 1.读写词语。一片汪洋苦苦哀求斥逐洪水毫不理会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