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水土保持.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83207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项目水土保持.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水土保持,1 前言,1991年颁布、2010年12月25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照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2 水土保持基本知识,2.1 水土流失,水土流失(soil and water losses):是在陆地表面由外营力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损失和破坏。水土流失包括水的损失和土的损失土壤侵蚀(Soil Erosion):是指在陆地表面,水力、风、

2、冻融和重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土壤侵蚀类型:水力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等(详细划分参见下图),我国水土流失分类,2.2 水土流失形式,2.2.1 以水的损失为主的水土流失形式空气干旱和旱风坡地干旱坡地土体渗漏损失垂直侵蚀肥力侵蚀2.2.2 以降水为主要营力的水土流失形式土壤结构的破坏土壤养分的流失,以坡面径流为主要营力的水土流失形式层状面蚀(片蚀)sheet erosion细沟状面蚀rill erosion鳞片状面蚀squamose erosion沙砾化面蚀以集中股流营力为主的水土流失形式沟蚀gully erosion山

3、洪侵蚀mountain torrent erosion,torrent erosion,以重力为主要营力的水土流失形式坠石rock fall陷穴sink hole_黄土湿陷山剥皮坐塌1and slump_黄土区滑坡land slide山崩mountain slump堰塞侵蚀bassier erosion,以水力和重力共同形成的水土流失形式石洪debris flow(固体物质的含量40,容重1.6t/m3)泥流mud flow泥石流mud-rock flow以空气流动为主要营力的水土流失形式害风风蚀 wind abrasion风沙流积沙和流动沙丘(sand dune),2.3 水土流失强度及其等

4、级,水土流失强度水土流失模数: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土壤流失的量,一般用t/km2.a表示。水力侵蚀等级,风力侵蚀等级重力侵蚀分级其它侵蚀分级“参考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2.4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水土流失的自然规律是当外营力破坏力大于土体的抵抗力就引起水土流失。外营力(水、风、重力、温度)的变化是形成破坏力的根源;而土体(土壤、母质及浅层基岩)是在水土流失过程中被破坏的对象;土地所处的位置则是形成外营力破坏力和土体抵抗力的关键。生物、尤其是绿色植物,是固持土体、形成和改善土壤,对水土流失起到缓冲和控制的作用。所以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气候、土壤和地质、地形、生物和人类活动

5、,气候因素所有的气候因素都对水土流失有相应的影响,其中降水的影响最大。降水是陆生生物、尤其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淡水来源;也是干旱、水力侵蚀的物质基础,也间接制约着风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包括融雪)的发生和发展,降雨雨滴的击溅直接产生溅蚀。降水量对水土流失影响的规律不明显。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大。,R=EI30(1),式中,R降雨的侵蚀力;I3030min 降雨强度(mm);E每一个雨滴的动能;m每个雨滴的质量(g);v雨滴落到地表时的速度(m/s)。,降雨强度与水土流失 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前期降雨过程亦称雨型,也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常以各时段的雨强动态陡度(tan)表示研究表明

6、,雨强动态陡度(tan)愈大则水土流失也愈严重;雨强动态陡度比1说明有潜在危险。2.4.2 土壤、地质因素土壤:土壤是母质(或基岩)、气候、地形、生物和成土年龄的相互作用、影响和制约的综合产物。由坚实的地壳转变为具有腐殖质化和风化的疏松表层,形成具有可以满足于植物生长发育条件的自然综合体。土壤有很多类型,如粘土、壤土、沙土、石灰质土、水稻土、紫色土等等。,土壤的可蚀性:土壤对水土流失的抵抗力常因土壤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耕作栽培管理等)的不同而异,常用土壤的可蚀性(soil erodibilty)来表示土壤的透水性、抗蚀性和抗冲性。成土母质:硅质风化物、长石质风化物、铁镁质风化物、钙质风化物岩石的

7、性质和地质构造2.4.3 地形因素地形坡度坡长沟壑密度沟系结构,2.4.4 生物因素植被类型(乔木、灌木、草本)及植物种类农作物植被覆盖度2.4.5 人类活动耕作工程建设(交通、水利、矿山、开发区、电力、能源等)其它(森林砍伐、森林火灾、诱发地震等),2.5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的涵义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维持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水保法中的定义:本法所称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通过各种工程措

8、施来改变小地形,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防止地面再度侵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充分利用光温水土资源,建立良好生态环境,达到减少或防止土壤侵蚀,合理开发和利用水土资源。分为四类。1、坡面治理工程主要有坡改梯工程(如修水平梯田、条田、隔坡梯田、坡式梯田、软埝、引水拉沙造田等)、蓄水工程、涝池、坡面截流和排水工程(截水沟、鱼鳞坑、水簸箕、水平阶、水平断续沟、水平沟埂、山边沟等)和坡面道路工程等。,2、沟道治理工程主要布设在干、支、毛沟的沟头及沟床中,包括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淤地坝工程、山塘水库等小型蓄水工程、引洪漫地工程、山洪及泥石流排导工程,以及沟堑水资源利用工程等。3、河流护岸工程是防治山

9、区河道(沟道)、河岸冲刷及塌岸扩张的重要措施,它分护岸堤及导流堤两类。护岸提起防止山洪横向侵蚀的作用,导流堤起改变洪水流向排导作用4、水力综综合治沙是以水为动力改造利用沙漠、开发土地资源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沙区河流、海子(湖泊)、水库水源,自流引水或机械抽水冲拉沙丘,将沙挟带到需要的位置的措施,叫引水拉沙。用这种方法造田,叫引水拉沙造田,用来筑坝,叫引水拉沙筑坝;用来修渠,叫引水拉沙修渠;用来筑堤,叫引水拉沙筑堤治河造田。,3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1 基本内容,水土保持法中的规定水土保持方案应当包括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范围、目标、措施和投资等内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

10、33-2008)规定报告书的内容综合说明 编制总则 项目概况 项目区概况,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水土流失预测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水土保持监测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实施保障措施 结论,3.2 主要技术要求,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地理位置、项目组成及工程特性、工程总占地及土石方总量、施工工艺,进度安排、总投资及土建投资,征地、搬迁、移民情况。工程占地:明确占地性质(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占地面积和土地类型 土石方平衡:挖方、填方、利用、调入、调出、弃方。明确弃渣堆放点。施工组织、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土建),项目区概况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土壤、植被。明确地貌

11、类型(山区、丘陵区、平原)、降水量(包括暴雨)、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及其覆盖率土地利用现状: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等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类型与形式、流失强度、水土流失成因、水土保持状况、同地区类似工程的水土保持经验。估算占地区水土流失背景值。,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选址、选线和工程布局是否符合规范GB50433-2008中水土保持规定例如:避开生态脆弱区、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固定半固定沙丘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地区;尽量避开大江大河,以免影响行洪安全或导致淤积;不得征占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确定的和已建的水土保持重点试验区、监测站点;取料场严禁设置

12、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内;弃土(石、渣)场不得影响周边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的安全,应选在堤外或防洪设计水位以上,不得设置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 内。等等。,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评价控制施工场地 占地,避开植被良好区合理安排施工,减少开挖量和废弃量,防止重复开挖和土(石、渣)的多次倒运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与时序,减少裸露面积和缩短裸露时间,减少施工过程中因降水和风等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施工开挖、填筑、堆置等裸露面应采取临时拦挡、排水、沉沙、覆盖等措施建设期间外购的土、砂、石等主要工程材料,应从合法建材企业集中采购,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文件、施工合同

13、等应明确水土流失的防治责任。,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分析与评价重视施工工艺设计,尽量避免深挖高填。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土石方挖填与调运高峰应尽量避开雨季。并考虑施工期间临时性防护措施的方法,可将永久性防护和临时性防护措施结合起来。料场宜分台阶开采,控制开挖深度。爆破开挖应控制装药量和爆破范围。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界定处于主体工程安全需要的措施不作为水保措施,如挡土墙、锚索、稳定墩等处于环保、美化等目的的措施可界定为水保措施,如路堑护坡、护面、截水沟、行道树、边坡绿化等,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与防治分区项目建设单位依法应承担水土流失防治义务的区域,由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组成。项目建设区:开

14、发建设项目建设征地、占地、使用及管辖的地域直接影响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对项目建设区以外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地域。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依据主体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水土流失影响等进行分区防治分区原则:各区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各分区内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相近或相似;一级分区应具有控制性、整体性、全局性,线型工程应按地貌类型划分一级防治区;二级及以下按工程布局和功能进行划分;各级分区应层次分明,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例:某输变电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水土流失预测预测内容:扰动土地面积、弃土(石、渣)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危害预测范围与预测时段预测

15、范围:工程扰动的所有土地,包括永久占地区和临时占地区预测时段: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预测方法扰动土地面积、弃土(石、渣)量根据前述工程概况的占地和土石方平衡进行统计;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根据各省(市、区)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查、统计,水土流失量的预测方法采用类比法(需要类比工程水土流失监测资料)采用侵蚀模数法预测,土壤流失量:,新增土壤流失量:,W扰动地表土壤流失量,t;W扰动地表新增土壤流失量,t;i预测单元(1,2,3n);Fi第i个预测单元的面积,km2;k预测时段,1,2,3,指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Mik扰动后不同预测单元不同时段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Mik不同

16、单元各时段新增土壤侵蚀模数,t/(km2a);Mi0扰动前不同预测单元土壤侵蚀模数,t/(km2a);Tik预测时段,a。,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确定防治标准一级、二级、三级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指标: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防治目标值,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建设生产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临时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总体设计、全面布局、科学配置.并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工程、防风固沙等措施为主,辅之 以必要的植物措施 在半湿

17、润区采用以植物措施、土地整治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在湿润区应有挡护、坡面排水工程、植被恢复等措施 减少对原地貌和植被的破坏面积,合理布设弃土(石、渣)场、取料场,弃土(石、渣)应分类集中堆放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设置临时性防护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扰动及产生的废弃土(石、渣)宜吸收当地水土保持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在分区布设防护措施时,应结合各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治重点和要求,保证各防治分区的关联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植物措施应在对立地条件的分析基础上,推荐多树种、多草种,供设计时进一步优化 对拟定的重要防护工程进行方

18、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防治措施比选的重点地段应为大型弃渣(土、石)场、取料(土、石)场、高路堑、大型开挖面等。防治措施比选的内容应包括防护措施类型、防护效果、投资等。给出水土保持措施布局表和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框图,绘制防治措施布局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一览表,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框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临时措施:表土剥离、裸露面苫盖、土袋墙防护、木板(栅栏、铁丝网)防护、临时排水沟、临时沉沙池、草皮移植、临时种草等工程措施:浆(干)砌石挡渣(土)墙、拦渣坝、拦渣堤、围渣堰、护脚;削坡开级、砌石(混凝土)护坡、抛石护坡、护面墙、喷浆固坡、框架梁护坡、喷锚支护、喷锚加筋支护、锚杆支护、SNS防护网、

19、砌石草皮护坡、抗滑桩(墙);浆砌石排水沟、截水沟、沉沙池;土地整治(覆土、坑凹回填、土壤改良、改田、改地、改林、蓄水等);拦洪坝、护岸护滩、泥石流排导槽或渡槽、停淤场、格栅坝、桩林、拦沙坝(谷坊);降水蓄渗措施(水平沟、鱼鳞坑、涝池、水窖、蓄水池、沉沙池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植物措施:种草护坡、造林(灌木林、乔木林)护坡、砌石草皮护坡、格状框条护坡、种植草皮、草坪、绿篱、行道树、防风林、防沙林、防浪林、护滩林、护岸林、水源涵养林、风景林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分区防治措施:根据总体布局,按防治分区设计水土保持措施(包括临时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估算工程量,提出施工管理要求对主要措施和重点防治

20、部位(如弃渣场)进行典型设计,提供设计图和大样图。给出备选植物种类及特性,说明种植规格,提出养护要求,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组织、施工条件、施工材料来源及施工方法与质量要求应先工程措施再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应安排在非主汛期,大的土方工程宜避开汛期。植物措施应以春季、秋季为主。施工建设中,应按“先拦后弃”的原则,先期安排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分期实施应与主体工程协调一致。根据工程量组织劳动力,使其相互协调,避免窝工浪费。遵循“三同时”制度,按照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工期、工艺流程,以水土保持分区进行措施布设。给出与主体工程进度配合的施工进度计划图(“双横道线图”),水土保持监测方案基本要求 按照水

21、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 277-2002的规定,确定监测的内容、项目、方法、时段、频次,初步确定定点监测点位,估算所需的人工和物耗。监测时段应从施工准备期前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建设生产类项目还应对运行期进行监测。重点监测内容 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监测 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监测 监测区域 应以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为重点,采矿类工程应为露天采矿的排土(石)场、地下采矿的弃土(渣)场和地面塌陷区,以及铁路和公路专用线,集中排水区下游。交通铁路工程应为施工过程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大型开挖破坏面和土石料临时转运场,集中排水区下游和施工道路。电力工程应为电厂施工中弃

22、土(渣)场、取土(石)场、临时堆土场、施工道路和火力发电厂运行期贮灰场。冶炼工程应为施工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和运行期添加料场、尾矿(渣)场,施工和生产道路。水工程应为施工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大型开挖面、排水泄洪区下游、施工期临时堆土(渣)场。其他工程应为施工或运行中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部位和工作面。,测站点的布设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扰动地表的面积、涉及的不同水土流失类型、扰动开挖和堆积形态、植被状况、水土保持设施及其布局,以及交通、通信等条件综合确定 每个监测点都应有较强的代表性,对所在水土流失类型区和监测重点要有代表意义,原地表与扰动地表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建设类项目施工期宜布设

23、临时监测点;建设生产类项目施工期宜布设临时监测点,生产运行期可布设长期监测点。工程规模大、环境影响范围广、建设周期长的大型建设项目应布没长期监测点。对铁路、公路、输油(气)管道、输电等线型工程,还应在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布设平行监测点。,监测方法 小型工程宜采取调查监测或场地巡查的监测方法 大中型工程应采取地面监测、调查监测和场地巡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规模大、影响范围广、有条件的特大型工程除地面监测、调查监测和场地巡查监测外。还可采用遥感监测的方法。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和水土流失量的监测应采用地面监测法。扰动面积、弃渣量、地表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情况等项目监测应采用调查法和实测法。施工过程中时空变

24、化多、定位监测困难的项目可采用场地巡查法监测。,2.4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2.1 临时防护措施,一般规定 施工建设中,临时堆土(石、渣),须设置专门堆放地,集中堆放,并采取拦挡、覆盖等措施。施工开挖、剥离的地表熟土,应安排场地集中堆放。用于工程施工结束后场地的覆土利用。施工中的裸露地,在遇暴雨、大风时应布设防护措施。施工建设场地应布设临时拦护、排水、沉沙等设施,防止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裸露时间超过一个生长季节的,应进行临时种草。,适用条件 临时防护工程适用于工程项目的施工准备期和基建施工期 临时防护工程宜布设在项目工程的施工场地及其周边。防护对象为施工场地的扰动面、占压区等。设计要求 施工

25、场地开挖:(1)施工场地的地表熟土层,剥离后应集中存放于专门堆放场地,并采取措施防止其流失;(2)对植被稀少、生长缓慢地区的林草、草皮等,应将地表植被连同其下熟土层一起移植至其他地方,工程结束后回植于施工场地。(3)施工中,临时堆土(石、渣)及建材应分类集中堆放,并建临时性挡渣、排水、沉沙等工程,对堆放时间长的土、石、渣体,还应临时种草。,表面覆盖(苫盖等):(1)对临时堆放的渣土,用土工布、塑料布、抑尘网等覆盖,避免水土流失。(2)风沙区部分场地可用草、树枝等临时覆盖。临时挡土(石)工程(土袋挡墙、木板或栅栏等):(1)宜在施工场地的边坡下侧修建。(2)平地区应在临时弃渣体周边布设。(3)临

26、时挡土(石)工程的规模应根据渣体的规模、地而坡度、降雨等情况分析确定。(4)防洪标准可根据确定的工程规模,相应的弃渣防治工程的防洪标准确定。临时排水(排水沟、截水沟等)设施:(1)建在施工场地的周边。(2)可采用排水沟(渠)、暗涵(洞)、临时土(石)方挖沟等,也可利用抽排水管。(3)根据工程规模、施一场地、集水面积、气象等情况分析确定排水设施的规模和标准。(4)根据确定的工程规模、相应的弃渣防治工程的防洪标准确定其防洪标准。,沉沙池:(1)沉积施工场地产生的泥沙;(2)选在挖泥和运输方便的地方,有利于清淤;(3)根据地形地质、降雨时泥沙径流量和一次暴雨搬运堆积泥沙的数量 确定容积;(4)沉沙池

27、的设计施工遵循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SL269-2001。临时种草:“详见下一节”施工组织管理:(1)项目在施工和运行期,各种车辆、运输设备应固定行驶路线,不得任意开辟道路,减少对地面的扰动;(2)明确标识场内交通道路的边界,规范车辆的行驶;(3)临时道路宜采用砾石、卵石及碎石铺压路面,防止暴雨、大风造成的危害;(4)合理确定工程的施工期,避免在大风季和暴雨季施工。,2.2 植物措施,一般规定对开挖破损面、堆弃面、占压破损面及边坡,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宜采取植物防护措施,恢复自然景观。不同区域和不同建设项目类型,应分别确定植被建设目标。城区的植被建设应以观赏型为主,偏远区域应以防护型为主。

28、植物防护可采取种草、造林等措施。在南方地形较缓或稳定边坡的地方,可采取封育管护措施恢复自然植被。渣面、工程不再使用的临时占地等应进行植被建设。对高陡裸露岩石边坡,可采用攀缘植物分台阶实施绿化。,一般规定在水库周边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建设岸坡防护绿化林、防浪林、护滩林、护岸林带等植被防护工程。项目区内的永久性道路,应进行道路绿化。项目区的四周,应进行周边绿化;有的厂矿企业区内应布设防火林带与卫生林带;有条件的应结合绿化建立景观小区。沿项目区周边应按照水土保持与防风固沙林带技术要求布置带状绿化工程。林带布设应采用乔灌混交,隔行配置,长江以南以常绿树种为主。开发建设项目的居住区、办公区应进行园林绿化。

29、,适用条件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的区域。植被相对稀少的区域。天然林保护、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旅游区、城市及城近郊区的区域。易造成大量植被破坏的项目区。适宜造林种草、绿化美化防护的项目区。设计要求植被恢复:(1)工程建设的取土(料)场、弃土(渣)场、开挖面等,施工结束后应恢复植被;(2)施工临时占地、施工营地、临时道路、设备及材料堆放场地等应恢复植被(原为农田的应复耕);(3)项目区裸露地,适应种植林草的应恢复植被。,种草护坡:(1)坡比小于1.0:1.5,土层较薄的沙质或土质坡面,可采取种草护坡工程;(2)先将坡面进行整治,并选用生长快的低矮匍匐型草种;(3)根据不同的坡面情况,采用不同的方

30、法。土质坡面宜采取直接播种法;密实的土质边坡,宜采取坑植法;在风沙坡地,应先设沙障,固定流沙,再播种草籽;(4)种草后12年内,应进行必要的封禁和抚育措施。造林护坡:(1)对坡度适宜,有一定土层、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应采用造林护坡;(2)采用深根性与浅根性相结合的乔灌木混交方式。同时选用适应当地条件、速生的乔木和灌木树种;(3)在坡面的坡度、坡向和土质较复杂的地方,应将造林护坡与种草护坡结合起来,实行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或藤本植物护坡;(4)坡面采取植苗造林时,苗木宜带土栽植,并应适当密植。,砌石草皮护坡:(1)在坡度缓于1:1高度小于4m,坡面有涌水的坡段,采用砌石草皮护坡;(2)坡面的1

31、/22/3以下采取浆砌石护坡,上部采取草皮护坡。在坡面从上到下,每隔35m沿等高线修一条宽3050m砌石条带,条带间的坡面种植草皮;(3)砌石部位宜在坡面下部的涌水处或松散地层显露处;在涌水较大处设反滤层及排水设施。格状框条(框架梁)护坡:(1)位于路旁或人口聚居地的土质或沙土质边坡,宜采用格状框条护坡;(2)用浆砌石在坡面做成网格状。网格尺寸为2.0m2.0m,或将每格上部做成圆拱形;上下两层网格呈“品”字形排列。浆砌石部分宽0.5m左右;(3)采用预制件时,应在护坡现场直接浇制宽2040m长12m的混凝土或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修成格式建筑物。当格式建筑物可能沿坡面下滑时,应固定框格交又点或

32、在坡面深埋横向框条。(4)应在网格内种植草。,草坪布设:(1)较大面积的草坪布设应与周围园林环境有机结合,形成旷达疏朗的园林环境,同时还应利用地貌的起伏变化,创造出不同的竖向空间境域;(2)草坪的地面坡度应小于土壤的自然稳定角(小于30)。如超过则应采取护坡工程;(3)铺设草坪的草种,应具有耐践踏、耐修剪、抗旱力较强等特性。北方地区还应重视草种的耐寒性;(4)应根据不同草种的特点,分别采取铺草皮、种草鞭和播草籽等不同的种植方式。花卉种植:(1)在了广场中心、道路交叉处、建筑物人口处及其四周,可设花坛或花台;(2)在墙基、斜坡、台阶两旁、建筑物空间和道路两侧,可设置花境。(3)对需装饰的地物或墙

33、壁可采用以观赏为主的攀缘植物覆盖,可建成花墙。,风景林:(1)结合游览休憩活动的风景林,其疏密配合应恰当,疏林下或林中空地,可结合布置草地或园林小品等。应适当配置林间小路,使其构成幽美环境;(2)树种的组成及其色彩、形态的搭配.对周围崇物、地形变化等应综合考虑;(3)绿篱应采用灌木紧密栽植。,2.3 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内容较多,根据规范主要有以下几类:拦渣工程斜坡防护工程 土地整治工程 防洪排导工程 降水蓄渗工程 防风固沙工程(综合措施),2.3.1 拦渣工程,一般规定 在施工和生产运行期造成大量弃土、弃石、弃渣、尾矿和其他废弃固体物质时,须布置专门的堆放场地,分类集中堆放。根据弃土、弃石、弃

34、渣等堆放位置和堆放方式,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布置拦渣工程 拦渣工程主要有拦渣坝(尾矿库)、挡渣墙、拦渣堤三种形式 对含有有害元素的尾矿(灰渣等),拦挡设施的设计必须符合其特殊要求,尾水处理必须符合有关废水处理的规定,适用条件 在沟道中堆置弃土、弃石、弃渣、尾矿时,必须修建拦渣坝(尾矿库)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物易发生滑塌,当堆置在坡顶及斜坡面时,必须修建挡渣墙 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于河(沟)道旁边时,必须按防洪治导线布置拦渣堤。拦渣堤具有防洪要求时,应结合防洪堤进行布置。设计要求 拦渣坝(尾矿库):(1)河(沟)谷地形平缓,河(沟)床狭窄,有足够的库容拦挡洪水、泥沙和废弃物;(2)两

35、岸地质地貌条件适合布置溢洪道、放水设施和施工场地;(3)坝基宜为新鲜岩石或紧密的土基,无断层破碎带,无地下水出露,(4)坝址附近筑坝所需土、石、砂料充足,且取料方便,水源条件能满足施工要求;(5)排废距离近,库区淹没损失小,废弃物的堆放不会增加对下游河(沟)道的淤积.并不影响河道的行洪和下游的防洪;(6)防洪标准可按照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101994表中的规定选择确定;(7)拦渣坝上游洪水较小时。设置导洪堤或排洪渠;(8)拦渣坝上游有较大洪水时,应在拦渣坝的上游修建拦洪坝;(9)拦渣坝上游来洪量较大且无条件修建拦洪坝时,应修建防洪拦渣坝,该坝同时具有拦渣和防洪双重作用;(10)拦渣坝总库

36、容由拦渣库容、拦泥库容、滞洪库容三部分组成;(11)坝顶高程为总库容在水位库容曲线上对应的高程,加上安全超高之和。,挡渣墙:(1)有重力式、悬臂式、扶臂式和加筋式等型式的挡渣墙;(2)沿弃土、弃石、弃渣坡脚或相对较高的坡面上布置挡渣墙,有效降低挡渣墙的高度。地基宜为新鲜不易风化的岩石或密实土层;(3)挡渣墙沿线地基土层中的含水量和密度应均匀单一,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陷;(4)挡渣墙的长度应与水流方向一致,避免截断沟谷和水流;挡渣墙线应顺直,转折处采用平滑曲线连接;(5)当挡渣墙及渣体上游集流面积较小,洪水冲刷较轻时,可采取排洪渠、暗管、导洪堤等排洪工程将洪水排泄至挡渣墙下游;(6)当挡渣墙及渣体上

37、游集流面积较大,坡面径流或洪水对渣体及挡渣墙造成较大冲刷时,应采取引洪渠、拦洪坝等蓄洪引洪工程。,拦渣堤:(1)分为沟岸拦渣堤、河岸拦渣堤。弃土、弃石、弃渣堆置于沟道边时,采用沟岸拦渣堤;堆置于河道边时,采用河岸拦渣堤;(2)选择在河道较宽处,不宜在河流凹岸侧建设,少占用河床的面积,不得影响河道的行洪宽度;(3)应按照河道管理条例要求,获得相应河道管理部门批准;(4)设计标准应与其相应的河道防洪标准相对应;(5)建设过程中严禁泥土石进入河道;(6)防洪设计必须同时满足防洪和拦渣的双重要求;防洪标准与堤防工程相同;(7)堤高根据设计洪水、风浪爬高、安全超高、拦渣量综合确定。,围渣堰:(1)平地堆

38、渣场周围的拦渣措施。当堆置高度低于3m时,外围修筑围渣堰,并平堆覆土改造成为农林草地;当堆置高度高于3m(含3m)时,外围修筑挡渣墙,内修筑阶式水平梯田等,并覆土改造成为农林草地;(2)按照筑堰材料围渣堰可分为土围堰、土石围堰、砌石围堰,围渣堰断面形式可采用梯形;堰型根据渣场地形、地质、水文、施工条件、筑堰材料、弃渣岩性和数量等选择;(3)根据堰外河道防洪水位、河槽宽度,并结合围渣堰周边排洪排水系统工程布置等,确定围渣堰的平面布置。围渣堰纵断面线宜采用直线形,大弯就势、小弯取直,表面规则平整。(4)防洪标准可按照前面拦渣堤的规定执行。,斜坡防护工程,一般规定 因开挖、回填、弃土(石、沙、渣)形

39、成的坡面,应采取挡墙、削坡开级、工程护坡、植物护坡、坡面固定、滑坡防治等边坡防护措施。开挖、削坡、取土(石)形成的土(沙)质坡面或风化严重的岩石坡面,容易产生湿陷、坍塌、滑坡、岩石风化等失稳的边坡,应采取挡墙工程 易风化岩石或泥质岩层坡面,采用削坡卸荷稳定边坡工程之后,应采取锚喷工程支护,固定坡面易发生滑坡的坡面,可采取削坡反压、拦排地表水、排除地下水、滑坡体上造林、抗滑桩、抗滑墙等滑坡整治工程,坡脚为沟岸、河岸可能遭受洪水冲刷的部分,对枯水位以下的坡脚应采取抛石护坡,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散抛块石、石笼抛石或草袋抛石等方式在基岩裂隙不太发育、无大面积崩塌的坡面,应采用喷浆机进行喷水泥沙浆或喷混凝

40、土护坡,防止基岩的风化剥落 在路旁或人口聚集地,坡度陡于1:1的土质、沙质坡面,可采用格状框条护坡 在坡度缓于1:1,高度小于4m,有涌水的坡段可采用砌石草皮护坡 对于稳定性差的岩石坡面应采取喷浆固坡、锚杆支护、喷锚,支护、喷锚加筋支护等喷锚护坡工程,特别对破碎、软弱、稳定性极差的岩层,应在开挖后立即喷射混凝土,以保证施工安全对于边坡坡度或削坡开级后坡度缓于1:1.5的土质或沙质坡面,应采取植物护坡措施(种草护坡或造林护坡),适用条件水土保持的挡墙型式可分为浆砌石挡墙、混凝土挡墙、钢筋混凝土挡墙和钢筋(铅丝)笼挡墙等。对高度大于4m、坡度陡于1.0:1.5的边坡,宜采取削坡开级工程。对堆置物或

41、山体不稳定处形成的高陡边坡,或坡脚遭受水流淘刷的,应采取工程护坡措施。对边坡缓于1.0:1.5的土质或沙质坡面,可采取植物护坡工程。对条件较复杂的不稳定边坡,应采取综合护坡工程。对易风化岩石或泥质岩层坡面,采用稳定边坡措施后,应采取锚喷工程支护,控制岩石变形,将松动岩块胶结,防止岩石风化,堵塞渗水通道,填补缺陷和平整表面。对滑坡地段应采取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要求削坡开级:(1)分为直线形、折线形、阶梯形、大平台形等型式。应根据边坡的土质与暴雨径流条件,确定每一小平台的宽度与两平台间的高差。小平台宽可取1.52m,平台间高差可取612m;干旱、半干早地区平台间高差宜大些,湿润、半湿润地区平台间高

42、差宜小些;(2)石质边坡削坡适用于坡面陡直或坡型呈凸型,荷载不平衡,或存在软弱岩石夹层且岩层走向沿坡体下倾的非稳定边坡;(3)土质削坡或石质削坡,应在距最终坡脚lm处,修建排洪沟;(4)削坡开级后的土质坡面,应采取植物护坡措施;(5)在阶梯平台上,根据土质情况,因地制宜种植草类、灌木,乔木;(6)在坡面采取削坡工程时,必须布置山坡截水沟、平台截水沟、急流槽、排水边沟等排水系统;,(7)排水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在坡面上方距开挖(或填筑)边缘线10m以外布置山坡截水沟工程;在阶梯形和大平台形削坡平台布置平台截水沟;顺削坡面或坡面两侧布置急流槽或明(暗)沟工程,将山坡截水沟和平台截水沟中径流排泄至排

43、水边沟;在削坡坡脚布置排水边沟,将急流槽中的洪水或径流排泄至河道(沟道),以及其他排水系统中。混凝土护坡:(1)在边坡坡脚可能遭受强烈洪水冲刷的陡坡段,采取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护坡,必要时应加锚固定;(2)边坡介于1.0:1.01.0:0.5之间、高度小干3m的坡面,应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混凝土预制块护坡;边坡陡于l.0:0.5的,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坡;(3)坡面有涌水现象时,应采用粗砂、碎石或砂砾等设置反滤层并设排水管。涌水量较大时,应修筑盲沟排水。,砌石护坡:(1)分干砌石护坡和浆砌石护坡两种形式;(2)坡面较缓(1.0:2.51.0:3.0),受水流冲刷较轻的土质或软质岩石坡面,宜采用单层

44、干砌块石护坡或双层干砌块石护坡;(3)干砌石护坡的坡度,应与防护对象的坡度一致,根据土体的结构性质而定,土质坚实的砌石坡度可陡些;反之则应缓些;(4)坡度在1.0:1.01.0:2.0之间,或坡面位于沟岸、河岸,下部可能遭受水流冲刷,且洪水冲击力强的防护地段,宜采用浆砌石护坡;(5)浆砌石护坡由面层和起反滤作用的垫层组成;原坡面如为砂、砾、卵石,可不设垫层;对长度较大的浆砌石护坡,应沿纵向设置伸缩缝,并用沥青沙浆或沥青木条填塞。,2.3.3 土地整治工程,一般规定 由于采、挖、排、弃等作业形成的废弃土地、排土场、堆渣场、尾矿库、沉陷区等,应根据立地条件采取相应的土地整治工程,改造成农林草用地或

45、其他用地,以及公共用地、居民生活用地等对基建施工中形成的坑凹地,应及时利用废弃土石料回填平整,表层覆熟化土恢复成为可利用地 弃土(石、渣)应首先利用,作为建筑、公路及其他建设用料等,适用条件施工场地、取料场地的坑凹 弃渣场 施工临时用地设计要求 土地整治应与蓄水保土相结合:根据坑凹与弃土(石、沙、渣)场的地形、土壤、降水等立地条件,按“坡度越小,地块越大”的原则划分土地整治单元。按照立地条件差异,将坑凹地与弃土(石、沙、渣)场分别整治成地块大小不等的平地、平缓坡地、水平梯田、窄条梯田或台田。对形成的田面应采取覆土、田块平整、打畦围堰等蓄水保土措施。,土地整治应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土地整治必须

46、确定合理的农林草用地比例。扩大林草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宜布置农林草各种生态景点,改善并美化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使项目区建设与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土地整治应明确目的,以林草措施为主、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也可改造成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公共用地、居民生活用地等,并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土地整治应与排水工程相结合:应在坑凹回填物、弃土(石、沙、渣)场地、周边或渣体底部布置防排水工程,与土地整治工程相结合。土地整治应与治污相结合:按照国家有关排污标准,对项目排放的流体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采取净化处理,然后采取土地整治工程,防止有毒物质毒化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农作物生长。,坑凹回填工程布局:(1)坑凹

47、回填应利用废弃土,石料或矿渣,回填后坑平渣尽;(2)坑凹回填应根据坑凹容积与废土、弃石体积,合理安排废土、弃石的倒运路线与倾倒方式,提高回填工效;(3)坑凹回镇后,应进一步平整地面,表层履土,并修建四周的防洪排水设施,为开发利用创造条件;(4)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坑凹改建为蓄水池,蓄积降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塬。采空塌陷区土地整治:在采取裂缝填充、土地整治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国家对土地复垦的规定、因地制宜进行整治,恢复为林地、草地、梯田等,或改造为鱼塘。,整治后的土地利用方向:(1)根据整治后土地的位置、坡度、质量等特点确定用途。土质较好,有一定水利条件的,可恢复为农地、林地、草地、水面

48、和其他用地;(2)整治形成的平地和缓坡地(15以下),土质较好,有一定水利条件的,可作为农业用地;(3)整治后地面坡度陡于或等于15或土质较差的,可作为林业和草业用地;乔、灌、草合理配置,恢复植被,保持水土;(4)有水源的坑凹地和常年积水较深、能稳定蓄水的沉陷地,可修成鱼塘、蓄水池等。蓄水池位置应与地下采矿点保持较远的距离,避免对地下开采作业造成危害;(5)土地经过专门处理后,根据项目区的实际需要,可进行其他利用。,2.3.4 防洪排导工程,一般规定 开发建设项目在基建施工和生产运行中,由于损坏地面和弃土、弃石、弃渣,易遭受洪水危害时,必须布置防洪排导工程。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可采取拦

49、洪坝、排洪渠、涵洞、防洪堤、护岸护滩、泥石流治理等防洪排导工程。,适用条件 项目区上游有小流域沟道洪水集中危害时,应在沟中修建拦洪坝。项目区一侧或周边坡面有洪水危害时,应在坡面与坡脚修建排洪渠。并与其他地面排水系统,形成有效的洪水排泄系统。当坡面或沟道洪水与项目区的道路、建筑物、堆渣场等发生交叉时应采取涵洞或暗管进行排洪。项目区紧靠沟岸、河岸,洪水影响项目区安全时,应修建防洪堤。项目区内沟岸、河岸在洪水作用下易发生坍塌时,应布置护岸护滩工程。项目区存在泥石流沟道应实施专项治理工程。,2.3.5 防风固沙工程,一般规定在基建施工和生产运行中开挖扰动地面、损坏植被,引发土地沙化,或开发建设项目在风

50、沙区,遭受风沙危害时,应采取防风固沙工程。项目区位于北方沙化地区时,宜采取沙障固沙、营造防风固沙林带、固沙草带、引水拉沙造田,以及防止风蚀的农业技术等综合措施。项目区位于黄泛区古河道沙地时,宜先治理风口,堵住风塬,采取翻淤压沙、造林固沙等措施.将沙地改造成果园地或农田。项自区位于东南沿海岸线沙带时,宜选择抗风沙树种,采用客土植树等方法,营造海岸防风林带。,适用条件 项目区位于北方沙化地区、风沙危害区。工程建设(生产)易引发土地沙化的项日区。设计要求 沙障固沙:(1)根据沙障在地面分布形状布设带状沙障、方格状(或网状)沙障;(2)根据沙障的不同材料布设柴草沙障、粘土沙障、卵石或其他材料沙障;(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