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83232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35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容Tel:650177592006年8月30日,主要介绍内容,我国职业病危害形势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模式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要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要求,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发病人数多:2003年全国报告现患尘肺病人446,374例,累计发病589,741例,死亡141,024例,估计还有60余万可疑尘肺病人。各类职业病新发病例 1.6万/年分布行业广:超过30多个行业,以煤炭、冶金、建材、有色金属、机械、化工等最为严重遗留的包袱重体检率低只有2030%,尘肺的检出率高4.3%报告体系不健全,漏报

2、率高仅现患的尘肺病可能不少于100万人,用人单位对法律法规重视不够,用人单位尚未形成自律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片面强调经济发展,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劳动者健康保护的关系 违法成本小、守法成本大的客观事实,企业违法的增加福建省郊尾镇东湖石英厂共有务工农民146人。组织对89人进行体检,46人被确诊为矽肺病例。年龄在2250岁。湖南省新宁县卫生部门2003对51名采矿农民进行体检,43人被确诊为矽肺病,检出率达84.3%,发病工龄最短4个月,最小年龄26岁,目前已死亡8人。,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续),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续),职业病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突出 全国每年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

3、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 因职业病致贫、因职业病返贫的情况大量存在,劳动用工和工伤保险制度在大部分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得不到落实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障职业病危害转移问题严重发达地区向经济落后地区转移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从国外向国内转移的情况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得到控制,新的职业病危害又不断产,面临的挑战,职业病防治能力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全国省级独立设置的职业病防治机构12家,地市级职业病防治机构56家,设有职业病专科的综合医院共有61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害化学品危害新的化学品平均以每年1万5千种的速度在增加。职业中毒发生的频率增加,2002年仅国家中毒控制

4、中心就接受和处理中毒事件5401起,而且重大中毒事件发生的频数也增加。,面临的挑战(续),弱势群体妇女、儿童、农业劳动者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劳动者流动使问题更为突出多地点、多种类暴露职业卫生服务严重短缺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触目惊心,面临的挑战(续),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我国在现阶段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与管理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或消除在建设项目投入使用之前,实现职业病危害源头控制,提高建设项目投产后职业病危害防护水平,防患于未然,从而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卫生部自2003年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

5、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了资质认证与管理工作,即未取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单位不得从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卫生部关于印发卫生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工作程序等文件的通知卫法监发2005318号,卫生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工作 程序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条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资质(甲级)审定标准,我国现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法律制度,职业卫生监督制度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与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控制制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制度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劳动者健康监护制度职业病诊断鉴定

6、与统计报告制度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已出台的规章与规范性文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职业病分类目录高毒物品目录职业卫生标准,标准、规范(设计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0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9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200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12801-1991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5083-1999小型工业企

7、业建厂劳动卫生基本技术条件 GB16910-1997,标准、规范(卫生防护距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1165411666-89、GB18068 18083-2000 主要规定了硫酸盐造纸厂、氯丁橡胶厂、黄磷厂、铜冶炼厂(密闭鼓风炉型)、聚氯乙烯树脂厂、铅蓄电池厂、炼铁厂、焦化厂、烧结厂、硫酸厂、钙镁磷肥厂、普通过磷酸钙厂、小型氮肥厂、水泥厂、硫化碱厂、油漆厂、氯碱厂(电解法制碱)、塑料厂、炭素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石灰厂、石棉制品厂、肉类联合加工厂、制胶厂、缫丝厂、制革厂、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棉纺织厂、织布厂、毛巾厂、制钉厂、标准件厂、专用汽车改装厂、拖拉机厂、汽轮机厂、

8、机床制造厂、钢丝绳厂、铁路机车车辆厂、风机厂、锻造厂、轧钢厂、印刷厂、面粉厂、木器厂、型煤加工厂)等45类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标准、规范(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粉尘 47种 毒物 330种 物理因素 9种 生物因素 1种,修订拟发布的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化学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1-2002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2-2002超高频辐射 高温高频电磁场 生产性噪声工频电场 手传振动激光辐射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微波辐射 煤矿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紫外辐射 体力工作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标准、规范(检验、检测),工作场

9、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标准方法 GBZ/T 160-2004,拟发布的检验、检测 标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方法超高频辐射 高温高频电磁场 生产性噪声工频电场 手传振动微波辐射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紫外辐射 煤矿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 体力工作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拟增加20余种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方法拟增加10种生物因素测定方法,标准、规范(卫生工程、空调),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T16758-199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43-97洁净厂房设计规

10、范 GB50073-2001室内空调至适温度 GB5701-85,标准、规范(分级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5044-85有毒作业分级 GB12331-90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GB5748-86高温作业分级 GB/T4200-1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GB/T3869-1997低温作业分级 GB/T14440-93冷水作业分级 GB/T14439-93,标准、规范(警示标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58-2003,标准、规范(个人防护),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标准、规范(行业设计规范),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DL5000-

11、2000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 DL5053-1996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定 DL/T5094-1999蒸气-燃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规定 DL/T5174-2003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GB50049-9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要求,49号令与原22号令的区别,关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原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为一般和严重,现办法修改为轻微、一般和严重三类: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根据建设项目是否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毒理学特征、浓度(强度)、潜在危险性、接触人数、频度、时间、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发生职业病的危(风)险程

12、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分类;,49号令与原22号令的区别(续),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因素包括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因素;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放射性因素:核设施、辐照加工设备、加速器、放射治疗装置、工业探伤机、油田测井装置、甲级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和放射性物质贮存库等装置或场所;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49号令与原22号令的区别(续),分类管理模式:(一)职业病危害轻微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二)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应当进行审

13、核、竣工验收;(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除进行前项规定的卫生审核和竣工验收外,还应当进行设计阶段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卫生审查。,49号令与原22号令的区别(续),对存在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实行专家审查制度;评价报告的形式根据建设项目规模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复杂程度确定。投资规模较大、职业病危害因素复杂的应当编制评价报告书,其它项目可编制评价报告表;,49号令与原22号令的区别(续),建设项目的备案、审核、审查和验收实行分级管理:卫生部负责下列建设项目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一)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总投资在5

14、0亿人民币以上的建设项目;(二)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三)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49号令与原22号令的区别(续),严重职业病危害评价项目的设计审查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该项目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指定机构或组织专家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进行技术审查。,49号令与原22号令的区别(续),竣工验收 试运行12个月内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当尽可能由原编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技术机构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指定机构或组织专家对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进行技术

15、审查。审核、审查、验收时限,继49号令需进一步规定的内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分类标准另行规定;评价报告规范另行颁布;专家库有关规定另行制定;甲级、乙级服务范围需进一步明确规定;职业卫生专篇编写规范;除卫生部负责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的建设项目,其他建设项目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要求,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评价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并将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对拟采

16、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预期效果进行评价,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并做出客观、真实的预评价结论。,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概念,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评价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在竣工验收前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并将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对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并做出客观、真实的控制效果评价结论。,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概念,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内容通过初步工程分析及类比检测结果,对建设项目进行深入工程分析,并对建设项目可能

17、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综合分析;对建设项目选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对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预期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评价结论。,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内容通过初步工程分析及现场检测结果,对建设项目进行深入工程分析,并对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综合分析;对建设项目选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对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评价结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是关系到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18、后能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能否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工作。由于这项工作不但具有较复杂的工程技术性,而且还有很强的政策性,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以建设项目为基础,以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依据,用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和完成职业病危害评价任务,在工作中始终遵循严肃性、严谨性、公正性、可行性的原则。,职业病危害评价原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检测检验法与综合分析法、风险评估法等相结合的原则对建设项目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检查

19、表法,依据评价标准、规范,编制检查表,逐项检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有关内容与国家标准、规范符合情况。,检查表实例,类比法,利用同类和相似工作场所检测、统计数据,类推拟评价的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检测检验法,利用现代检测、检验手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价。,综合分析法,采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类比分析、经验推断、专家权重、检测检验等方法相结合的原则,从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对拟评价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风险评估法,通过对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确定拟评价项目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承受水平,

20、并按照承受水平采取防护措施,使风险降低到可承受水平。,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采用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等相结合的原则对建设项目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 评价程序,准备阶段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收集资料签定评价合同类比/现场调查工程分析确定评价范围、划分评价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初步识别与分析评价方案编制与审核实施阶段类比/现场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价拟采取/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与评价完成阶段汇总、分析资料提出防护对策、得出评价结论评价报告书编制与审核向建设单位提交正式评价报告书,收集资料,项目的申请/批准/核准等文件项目的技术资料国

21、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项目的技术资料,建设项目概况 选址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建筑设计中有关卫生要求方面的资料生产过程拟使用的主要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主要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设备 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有关设计图 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 有关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资料,类比/现场调查,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性质、规模、设计能力、劳动定员、总投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投资等情况调查工作制度与劳动定员情况调查选址情况调查总平面布置情况调查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布局情况调查建筑设计卫生要求情况调查,类比/现场调查(续),生产过程拟

22、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情况调查生产工艺与生产设备情况调查拟采取/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情况调查各工种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毒理学特征、场所、接触人数、接触方式、接触频度、接触时间等情况进行调查,工程分析,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设计能力、劳动定员、总投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投资情况分析工作制度与劳动定员情况分析选址情况分析总平面布置情况分析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布局情况分析建筑设计卫生要求情况分析,工程分析(续),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分析生产工艺分析与生产设备情况分析拟采取/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各工种可能接触职

23、业病危害因素的毒理学特征、场所、接触人数、接触方式、接触频度、接触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危害因素概念,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随分类标准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

24、: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有毒物质和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替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1.粉尘类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

25、化学物质类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方案的内容,概述:简述评价任务由来、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内容、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方法及评价程序等;项目概况:简述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等;初步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类比/现场检测项目、检测点设定(预评价项目还应对类比现场的选定及可比性加以描述);组织计划:主要包括评价程序、质量控制措施、工作进度、人员分工、经费概算等。,选址总平面布局车间、设备、工艺布局建筑设计卫生要求卫生工

26、程技术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个人防护设施卫生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预评价报告书:在对拟建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存在的不足,从组织管理、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卫生保健、应急救援等方面,综合提出职业病危害管理及防护措施方面的补充措施,供设计单位在建设项目设计及时时中参考。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在对建设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试生产阶段存在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不足,从组织管理、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卫生保健、应急救援等方面,综合提出职业病危害管理及防护措施方面的建议。,评价结论,在类比现场调研、工程分析、实施预评价的基础上,经定性分

27、析、定量计算,得出预评价结论。预评价结论应当客观、真实、明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内容(一)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目的、依据;(二)建设项目概况;(三)对建设项目选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四)对拟采取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技术分析及评价;(五)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六)确定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七)评价报告结论。,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内容(一)建设项目概况;(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依据、范围和内容;(三)试运行情况;(四)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及危害程度;(五)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运行及效果;(六)评价结论。,欢迎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