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科版伟大的历史转折假案范文合集总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62841 上传时间:2020-06-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教科版伟大的历史转折假案范文合集总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关于教科版伟大的历史转折假案范文合集总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关于教科版伟大的历史转折假案范文合集总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关于教科版伟大的历史转折假案范文合集总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关于教科版伟大的历史转折假案范文合集总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教科版伟大的历史转折假案范文合集总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教科版伟大的历史转折假案范文合集总汇.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教科版伟大的历史转折假案范文合集总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希望你们能喜欢,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大全一一、教材分析:地位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点,本课是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课,在本主题中是学习的重点,同时在知识的关联中上承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下启本主题的学习内容:改革开放、建设

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子目关系:伟大的历史转折共安排了三个子目的学习内容。“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个子目间的关系是:“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分别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与组织基础。也是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的介绍。重点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的会召开及伟大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和历史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能力方面,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四项基本原

3、则的内容,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邓小平的再次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解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通过一年多

4、的历史学习,已初步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在兴趣上对历史与社会普遍感兴趣,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在思维方面,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自我探究意识强烈,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记忆方面,对刺激手段多的知识记忆深刻。三、教法与学法选择: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历史新课标中对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追求,历史教学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生动性的统一。在转变学习方式为核心的思想指导下,教法主要采用以“情景教学法”为主,辅与“阅读法”、“讲授法”、“列表法”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充分利

5、用。学法主要以“探究合作”为主,通过自学辩论、会场模拟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四、教学设计:新课引入时政导入法(2分钟):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唱读讲传”活动吗?生:参加过。师:会唱红歌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唱首红歌,考考大家,好吗?生:好!师:选唱走进新时代片段。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歌词中唱到的“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是谁吗?是谁“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抉择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设计目的:紧扣时政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间接告诉同学今天的政治就是明天的历史,并懂得从歌曲、图片等资源中捕捉历史信息。新课教学:(

6、一)阅读感知构建网络(3分钟)设计目的: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整体感知本课知识要点。在初步落实本课的知识目标的同时,构建本课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二)图说历史“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7分钟)用投影仪打出邓小平的头像和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讨论以下两个问题:邓小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复出的?邓小平的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三)小试牛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7分钟)形式:辩论赛正方:“两个凡是”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反方: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结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设计目的:通过辩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收集历史信息的能力,并将信息用在自己的辩论中,懂得举证

7、。在明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前提下,懂得这场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就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四)情景再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0分钟)形式:模拟会场设计目的:创设会场情景,将“死”的历史“活”起来,一是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用会议报告的形式呈现,二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借会后的讨论形式加以分析和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热情、主动的情绪。进而达到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有机统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五)拓展延伸列表对比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是中国共产党历的伟大转折点。(3分钟)结束新课:信息反馈学生谈谈本

8、课的收获,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3分钟)五、板书设计:采用要点式板书(略)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大全二一、教材分析:地位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点,上接_下启改革开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子目关系:伟大的历史转折共安排了三个子目的学习内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与法制建设”三个子目间的关系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分别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与组织基础。也是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的介绍。重点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历史背景和

9、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和历史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能力方面,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邓小平的再次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解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10、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初步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在兴趣上对历史与社会普遍感兴趣,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在思维方面,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自我探究意识强烈,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记忆方面,对刺激手段多的知识记忆深刻。三、教法与学法选择: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历史新课标中对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追求,历史教学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

11、求科学性、思想性、生动性的统一。在转变学习方式为核心的思想指导下,教法主要采用以“情景教学法”为主,辅与“阅读法”、“讲授法”、“列表法”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充分利用。学法主要以“探究合作”为主,通过自学辩论、会场模拟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四、教学设计:新课引入时政导入法(2分钟):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唱读讲传”活动吗?生:参加过。师:会唱红歌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唱首红歌,考考大家,好吗?生:好!师:选唱走进新时代片段。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歌词中唱到的“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是谁吗?是谁“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抉择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

12、学习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设计目的:紧扣时政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间接告诉同学今天的政治就是明天的历史,并懂得从歌曲、图片等资源中捕捉历史信息。新课教学:(一)阅读感知构建网络(3分钟)设计目的: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整体感知本课知识要点。在初步落实本课的知识目标的同时,构建本课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二)图说历史“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7分钟)用投影仪打出邓小平的头像和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讨论以下两个问题:邓小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复出的?邓小平的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三)小试牛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7分钟)形式:辩论赛正方:“两个凡是”是检验真理的标

13、准反方: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结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设计目的:通过辩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收集历史信息的能力,并将信息用在自己的辩论中,懂得举证。在明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前提下,懂得这场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就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四)情景再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0分钟)形式:模拟会场设计目的:创设会场情景,将“死”的历史“活”起来,一是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用会议报告的形式呈现,二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借会后的讨论形式加以分析和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热情、主动的情绪。进而达到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

14、与的有机统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五)拓展延伸列表对比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是中国共产党历的伟大转折点。(3分钟)结束新课:信息反馈学生谈谈本课的收获,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3分钟)五、板书设计:采用要点式板书(略)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大全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史实;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

15、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历史意义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及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教师:大家对这首歌非常熟悉了,你能说出歌词中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人是谁吗?那“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的这个伟人是谁呢?

16、从1978年冬天开始,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完成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去领略那振奋人心的时刻。(板书:伟大的历史转折)(设计意图:新课程的导课在情景中开始、在共鸣中融入、在碰撞中接纳、在感动中收获。用歌曲形式导入,让学生进行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学生的思绪被调动起来,在高昂的情绪中一起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实现导入凝神、激趣的功效。)过渡:拨乱反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以什么为契机的?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本课第一幕。(板书: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章:乍暖还寒-两年徘徊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

17、段的内容,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学生:十年的“wenge”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sirenbang”后,人们要求对“wenhuadageming”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 正“wenhuadageming”的错误;归纳:A纠正“wenge”错误人心所向引导:wenge结束了,大快人心,可是大街的墙上的红色大字依然刺眼。学生:“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讨论: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交流: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

18、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wenhuadageming,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有很多新问题出现,我们不能老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归纳:B“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挡纠错教师:“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由胡耀邦等领导人掀起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归纳: C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教师:找出这场讨论的开始及其成

19、果如何小结:开始: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展示: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篇章:春雷乍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结合课文内容,找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并按思想路线、政治路

20、线、组织路线三个方面找出其主要内容。(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专心致志地观看。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原始录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视听冲击,走近历史情境,将历史穿越时间的界线,拉回到我们的生活中,使遥远的历史事件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归纳: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A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我再请一位同学找出来,在这三点

21、内容里面,哪一项是核心内容呢?这次会议的召开又有何意义?交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拓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哪次会议?你们能说说这次会议为什么是建国以来的伟大转折吗?归纳:A思想纠错: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德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B领导核心: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的正确领导。C历史地位: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伟大的历史转折

22、,可wenge中冤假错案层出不穷,若不解决,社会仍很难向前发展。因此,平反冤假错案,纠正wenge的错误是大势所趋第三篇章 春意盎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教师:是,吃一堑,长一智。吸取了“wenge”的教训,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交流:平凡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平反播放:刘少奇同志追悼会视频片段引导:刘少奇是国家主席,在“wenge”中被拘禁,最终被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学生:加强民主与法治的重要性思考:作为中学生,你知道全国人大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颁布了那些法律?哪些与你密切相关?liuxue86展示:一系列法律的出台:(颁布了第四部中华

23、人民共和国宪法、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探究:举你身边的一个例子,说明人们提高法制观念的重要性,或不遵守法规的 危害。同时举出一些法制节目及法制宣传日学生:学生:今日说法夜线平安365法律讲堂撒贝宁时间道德与法法制宣传日:每年12月14日、强调:这些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广大人民群 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有法必依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第四篇章 春回神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变革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现在中国的巨大变化“衣” 食住 行教师: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崛起则中国崛起,

24、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课后小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课后习题1.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自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以军事斗争为中心2.1978年9月

25、,针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问题,邓小平提出“归根到底要发展生产力”。不久,中共中央召开重要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并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古田会议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4.会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6、 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5.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wenhuadageming”6.“wenge”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的樊篱。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粉碎“sirenbang”反革命集团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二、材料解析题1.红船领航90载,搏风击浪一帆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0周

27、年华诞,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年波澜壮阔,90年壮丽辉煌。请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标志着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事件是什么?(2)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时代伟人是谁?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到新中国的辉煌外交,他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是谁?(3)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会议上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2.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两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两次会议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两次会议对中国革命或现代化建设最大的贡献分别是什么?(3)从两次转折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二)历史助学课堂达标板书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