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公共心理学.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87102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意志(公共心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意志(公共心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意志(公共心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意志(公共心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意志(公共心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意志(公共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意志(公共心理学.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意 志,本章主要内容:,1、什么是意志?2、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3、意志行动中的挫折4、意志的品质,一、什么是意志?,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一)定义,意志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二)意志行动及其的特征,(1)明确自觉的目的性,(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3)以随意动作为基础,1、意志行动:受意志支配、调节的行动,2、意志行动的特征,意志对行为的调节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发动行为和制止行为。,(三)知、情、意三者的关系,(一)意志与认识,(二)意志与情感,(三)认识与情感,1、意志的产生以认识过程为前提 2、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

2、响作用,1、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2、意志可以控制情绪情感,使之服从于理智,(四)意志对客观规律的依存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志既是自由的,但又不是自由的。如何理解?,意志是不是自由的?,(一)意志行动的基本过程,1、采取决定阶段,(2)目的的确定,(3)方法选择和计划制定,2、执行决定阶段,二、意志行动过程的心理分析,(1)动机斗争,(1)积极执行决定,(2)克服困难实现所作出的决定,(二)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心理冲突),1、从形式上将其分为:,(1)双趋式冲突(2)双避式冲突(3)趋避式冲突(4)多重趋避式冲突,2、从内容上将其分为:,(1)原则性冲突,

3、(2)非原则性冲突,(二)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心理冲突),(一)什么挫折?,3、挫折行为,是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情绪状态。,挫折包含的三层涵义:,1、挫折情境,2、挫折认知,三、意志行动中的挫折,(二)挫折产生的机制,需 要,行 为,动 机,实现目标,实现新目标,克服障碍,调整目标,无法克服,挫折反应,无法调整,挫折认知,挫折情境,谈迁与国榷,谈迁是我国明清之际的历史学家,从28岁始撰写明代编年史国榷,历时27年,六易其稿,这部108卷500万字的巨著终于大功告成。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夜里,谈迁家中被盗,他的书稿也被偷走了!谈迁遭此打击,肝

4、胆欲碎,不禁老泪纵横:“噫,吾力殚矣!”。但谈迁并未就此沉沦,而是迅速从打击中挺立起来,“吾手尚在,宁遂已乎!”他满怀悲痛,发愤重写,经4年努力,终于再一次完成传世巨著。,孔子生平,孔子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他十五岁开始发愤读书,三十岁就博学多才。他先在鲁国从政,鲁国内乱,他去到齐国,但得不到重用,只好重归鲁国。鲁君后沉迷女乐,不理朝政,五十五岁的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希望实现政治抱负,但都是失望而归。后孔子不再求仕,专心整理教育思想及文献资料。,孔子一生培养学生三千人,总结出一套教育理论。他关于“仁”政的思想整整影响了中国上千年。,分析,谈迁27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孔子自幼丧父,他饱读诗书,一

5、心从政,但游历多年仍不得志。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从挫折和坎坷中磨砺出来的。我们也会面临很多挫折,如成绩不理想、与同学相处交往时的矛盾,与父母的代沟、被人误解可见,人人都会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三)挫折产生的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自然条件的原因(天灾、疾病),社会条件的原因(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宗教、法律、风俗习惯等),个体生理原因(身体、容貌、健康状况、生理缺陷等),个体心理原因,挫折原因,自我估计不当,抱负水平过高,动机冲突,不合理、不切实际的需要,(四)挫折反应,1、理智反应:(1)反复尝试、达到目标。不气馁,克服困难,采取多种行为或同一行为是其特

6、征。(2)调整目标(3)改变目标,(四)挫折反应,(1)攻击,(2)冷漠,(3)退行,(4)固执,(5)焦虑,直接攻击,转向攻击,2、非理智反应:,(6)逃避,(五)挫折的心理防御方式,1、合理化作用(文饰作用)2、替代作用3、表同作用4、投射作用5、反向作用6、压抑作用7、幽默作用,(六)如何增强挫折承受能力,1、正确认识挫折,客观分析挫折的原因 2、改变不合理信念(1)此事不该发生(2)以偏概全(3)无限夸大后果3、不断调节抱负水平4、学习运用心理防御方式,减轻心理压力5、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6、加强意志力的锻炼,不断进行自我激励,1、蹲马步 蹲马步是非常考验人的毅力的一件事情,一开始蹲

7、马步,往往坚持一两分钟膝盖就会酸痛难忍。但是每天蹲,每天增加几秒钟,当累得不行的时候,就提醒自己要坚持、坚持、再坚持。经过一段时间,一定会感到自己的毅力增强了。,挫折承受力训练秘诀,2、冬天洗冷水浴 坚持洗冷水浴也是提高挫折承受力的一个好方法。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为锻炼体魄,磨炼意志,见常年坚持洗冷水浴。,挫折承受力训练秘诀,3、经常对自己说下列类型的激励语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挫折承受力训练秘诀,4、不断自我激励获得成功后立即自我奖励经常与成功人士交往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者拜会你所

8、尊敬的师长看成功人士传记听成功人士的演讲、录音带参加心理素质潜能开发培训班,挫折承受力训练秘诀,四、意志的品质及其培养,2、果断性,-优柔寡断、轻率,3、自制性,-任性、怯懦,4、坚持性,-动摇性、顽固性,1、自觉性,-盲目性、独断性,(一)意志的品质,四、意志的品质及其培养,1、加强目的性教育2、组织实践活动3、充分发挥班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4、启发学生加强自我锻炼5、根据个别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挫折承受力测试,1、碰到令人担心的事A:无法着手工作B:照干不误C:两者之间2、碰到讨厌的对手时A:感情用事,无法应付 B能控制感情,应付自如 C:两者之间3、失败时

9、A:不想再干了B:努力寻找成功的机会C:两者之间 4、工作进展不快时,A:焦躁万分,无法思考B可以冷静地想办法C:两者之间 5、工作中感到疲劳时A:脑子不好使了B:耐住疲劳继续工作C:两者之间,挫折承受力测试,6、工作条件恶劣时A:无法干好工作B:克服困难创造条件C:两者之间7、在绝望的情况下A:听任命运摆布B:力挽狂澜C:两者之间8、碰到困难时A:失去信心B:开动脑筋C:两者之间9、接到很难完成的任务活很难完成的工作时A:顶回去B:千方百计干好它C:两者之间 10、困难落到自己的头上时A:厌恶之极B:欣然努力克服C:两者之间评分标准:A0分;B2分;C1分总分在17分以上说明受挫能力很强;在

10、1016分之间,说明对某些特定的挫折的承受力比较弱;在9分以下的,说明承受能力比较弱。,十八只狐狸吃葡萄的故事,不同的心态,不同的结局。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开头,衍生出了一个奇妙的现代心理故事。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开头:在一位农夫的果园里,紫红色的葡萄挂满了枝头,令人垂涎欲滴,当然,这种美味也逃不过安营扎寨在附近的狐狸们,它们早就想享受一下了。,第一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发现葡萄架要远远高出它的身高。它站在下面想了想,不愿就此放弃,机会难得啊!想了一会儿,它发现了葡萄架旁边的梯子,回想农夫曾经用过它。因此,它也学着农夫的样子爬上去,顺利地摘到了葡萄。(这只狐狸采用的就是问题解决方式,它直接面对问题

11、,没有逃避,最后解决了问题。)第二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也发现以它的个头这一辈子是无法吃到葡萄了。因此,它心里想,这个葡萄肯定是酸的,吃到了也很难受,还不如不吃。于是,它心情愉快地离开了。(这只狐狸运用的是心理学当中经常提到的“酸葡萄效应”,也可以称为文饰作用或合理化解释,即以能够满足个人需要的理由来解释不能实现自我目标的现象。),第三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刚刚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深深地被主人公的精神打动。它看到高高的葡萄架并没有气馁,它想:我可以向上跳,只要我努力,我就一定能够得到。“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支撑着它,可是事与愿违,它跳得越来越低,最后累死在了葡萄架下,献身做了肥料。(这只

12、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为“固执”,即反复重复某种无效的行为,有时我们也称它为强迫症。它说明,不是任何事情的最佳方案都是解决问题,要看自己的能力、当时的环境等多种因素。)第四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一看到葡萄架比自己高,愿望落空了,便破口大骂,撕咬自己能够得到的藤,正巧被农夫发现,一铁锹把它拍死了。(这只狐狸的行为我们称它为“攻击”,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应对方式,于人于己都是有害无利的。),第五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一看自己的身高在葡萄架下显得如此的渺小,便伤心地哭起来了。它伤心为什么自己如此矮小,如果像大象那样,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吗?它伤心为什么葡萄架如此高,自己辛辛苦苦等了一年,本以为能

13、吃到,没想到是这种结果。(这只狐狸的表现我们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倒退”,即个体在遇到挫折时,从人格发展的较高阶段退到人格发展的较低阶段。)第六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仰望着葡萄架,心想,既然我吃不到葡萄,别的狐狸肯定也吃不到,如果这样的话,我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了,反正大家都一样。(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投射”,即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和愿望,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第七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站在高高的葡萄架下,心情非常不好,它在想为什么我吃不到呢,我的命运怎么这么悲惨啊,想吃个葡萄的愿望都满足不了,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差啊?越想它越郁闷,最后郁郁而终。

14、(这只狐狸的情况是“抑郁症”的表现,即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性障碍。)第八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尝试着跳起来去够葡萄没有成功,它试图让自己不再去想葡萄,可是它抵抗不了,它还试了一些其他的办法也没有见效。它听说有别的狐狸吃到了葡萄,心情更加不好,最后它一头撞死在葡萄架下。(这只狐狸的下场是由于它心理不平衡造成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不患无,患不均”的现象。很多人在与别人比较的时候,因为心理不平衡选择了不适当的应对方式。),第九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同样是够不到葡萄。它心想,听别的狐狸说,柠檬的味道似乎和葡萄差不多,既然我吃不到葡萄,何不尝一尝柠檬呢,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吧

15、!因此,它心满意足地离开去寻找柠檬了。(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替代”,即以一种自己可以达到的方式来代替自己不能满足的愿望。)第十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看到自己的能力与高高的葡萄架之间的差距,认识到以现在的水平和能力想吃到葡萄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它决定利用时间给自己充下电,报了一个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采摘葡萄的技术,最后当然是如愿以偿了。(这只狐狸采用的是问题指向应对策略,它能够正确分析自己和问题的关系和性质,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比较好的应对方式。),第十一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同样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它转了一下眼睛,把几个同伴骗了来,然后趁它们不注意,用铁锹将它们拍昏,

16、将同伴摞起来,踩着同伴的身体,如愿以偿地吃到了葡萄。(这只狐狸虽然最后也解决了问题,但它是在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来解决的,这种应对方式不可取。)第十二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这是一只漂亮的狐狸小姐。它想我一个弱女子无论如何也够不到葡萄了,我何不利用别人的力量呢?因此,它找了一个男朋友,这只狐狸先生借助梯子给了狐狸小姐最好的礼物。(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补偿原则”,即利用自己另一方面的优势或是别人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方式在一些情境下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第十三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对葡萄架的高度非常不满,这导致了它不能尝到甜美的葡萄,于是它就怪罪起葡萄藤来。说因为葡萄藤太好高骛远,爬那么高

17、,说葡萄的内心其实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漂亮。发泄完后,它平静地离开了。(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可以称之为“抵消作用”,即以从事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来抵消、抵制一个人的真实感情。)第十四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发现自己无法吃到自己向往已久的葡萄,看到地上落下来已经腐烂的葡萄和其他狐狸吃剩下的葡萄皮,它轻蔑地看着这些,作呕吐状,嘴上说:“真让人恶心,谁能吃这些东西啊!”(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反向作用”,即行为与动机完全相反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第十五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既没有破口大骂,也没有坚持不懈地往上跳,而是发出了感叹,美好的事物有时候总是离我们那么远,这样有一段距离,让

18、自己留有一点幻想又有什么不好的呢?于是它诗性大发,一本诗集从此诞生了!(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置换作用”,即用一种精神宣泄去代替另一种精神宣泄。)第十六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发现想吃葡萄的愿望不能实现后,不久便产生了胃痛、消化不良的情况。这只狐狸一直不明白一向很注意饮食的它,怎么会在消化系统出现问题。(这只狐狸发生的情况在心理学中我们可以称之为“转化”,即个体将心理上的痛苦转换成躯体上的疾病。),第十七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它嘴一撇,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狐狸中已经有人吃过了,谁说只有猴子能吃到果子,狐狸一样行!”(这只狐狸所表现的言行是一种情绪取向的应对方式,在心理学中我们可称之为“傍同作用”,即当自我价值低于他人价值时,寻找与自己有关系的人来实现自我价值。)第十八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心想,我自己吃不到葡萄,别的狐狸来了也吃不到葡萄,为什么我们不学习猴子捞月的合作精神呢?它们有猴子捞月,我们有狐狸摘葡萄,说不定也会成为千古佳话呢!于是它动员所有想吃葡萄的狐狸合作,搭成狐狸梯,这样大家都吃到了甜甜的葡萄。(这只狐狸采取的是问题取向的应对方式,它懂得合作的道理,最终的结果既利于自己,又利于大家。),返回,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