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和案例撰写章节解读.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87662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反思和案例撰写章节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教学反思和案例撰写章节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教学反思和案例撰写章节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教学反思和案例撰写章节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教学反思和案例撰写章节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反思和案例撰写章节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反思和案例撰写章节解读.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反思与案例撰写 章节解读 宁波东方外国语学校 宋煜阳,教学反思篇,一、什么是教学反思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三、反思内容(反思着力点)四、怎么进行反思,一、什么是教学反思,反思(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首先提出),指对思想本身进行反复的思索,即指思想的自我运动,简单地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教学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教材p50),二、教学反思的意义(教材p50),1、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2、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3、反思性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三、反思内容(反思着力点),(一)知识点,1、什么是知识点?所谓知

2、识点,就是指教材中首次出现的概念,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素材1面积和面积单位,老教材:“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实验教材:“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从“平面图形“到”封闭图形”的转变体现了什么含义?,1、什么是面积?,素材1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般地说面积单位是指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用来描述面积地单位名称;而单位面积是指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等具体的一个单位的面积。,2、面积单位和单位面积一样吗?,(二)学习材料,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两种材料:材料一:主题图(情景图)材料二:课题,材料一:主题图(情景图),1、什么是主题图?,主题图是指以一定的主题

3、场景为背景来呈现数学教学内容的画面。它具有三大特点:1、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容易唤起学生的认知经验,调动学生参与兴趣;2、使学习材料显得生动、开放,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3、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教育意义。,材料一:主题图(情景图),2、主题图的分类,(1)单元主题图。这类主题图容量大,覆盖面广,有时蕴含整个单元知识内容。如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2)课时主题图。主要呈现一节课的研究问题,重点突出、主题明确。,材料一:主题图(情景图),3、主题图的调整策略,策略一:领会意图,调换学习材料,素材2用6的乘法口诀求商,素材3站人游戏,情归何处?,疑虑之一,体验的表象指向部位是“

4、面”还是“体”?,疑虑之二,概念表象刻画力求精确还是允许偏移?,策略二:恰当选择,改变呈 现时机和呈现方式。,素材4100以内数的认识,素材5九加几,图1,教学片段1生1:第一排的左边5个苹果加上右边5个苹果就是10个苹果,然后加4个,最后就是14个;生2:左边有9个苹果,再一个一个往后数5就是14个;生3:左边9个苹果,从右边移2个到左边就是11个,11再加3就是14个;生4:左边9个苹果,从右边移3个到左边就是12个,12再加2就是14个;,图2,教学片段2生1:左边有9个苹果,再一个一个往后数5就是14个;生2:左边有9个苹果,然后从右边移1个到左边就是10个苹果,然后加剩下的4个,最后

5、就是14个;,图3,教学片段:生1:左边有9个苹果,再一个一个往后数5就是14个;生2:左边有9个苹果,然后从右边移1个到左边就是10个苹果,然后加剩下的4个,最后就是14个;生3:第一排的左边5个苹果加上右边5个苹果就是10个苹果,然后加4个,最后就是14个;生4:假如左边的格子里都有苹果,那么10个加5个苹果就是15个,再减去1个就是14个;生5:从左边移2个苹果给右边,这样左边和右边都是7个,7个加7个就是14个;生6:95=4,所以95=14;,材料二:课题,案例1父:今天数学课学了什么?儿:运动会。父:怎么不上数学课,又开运动会了?儿:不是的,是数学课的题目叫运动会。父:噢,案例2师

6、:昨天我们学了什么?生1:小胖下车。师:前面呢?生2:小胖上车。师:小胖上车用什么方法算?生3:加法。师:小胖下车呢?生4:减法。,课题思辨策略(曹培英),第一,让数学课题回归数学内容。,第二,对课题做出必要的、适当的加工。,(三)学习起点,1、什么是学习起点?,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学习新内容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学习起点可以分成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逻辑起点是指按照教材学习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技能积累;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作用下,已经具备的,多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技能积累。,素材6商不变性质,直接出示课题:商不变性质师:看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问题?生1:什么是性质?生2:商为什么会不变?

7、生3:老师,商不变性质?我不太清楚是什么意思?,2、如何寻找学生学习起点,主要途径:1、学生的生活经验;2、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课前调查参考题:a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目标中的知识技能?b没有掌握的是哪些?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如何?c学习某一内容的起点能力是什么?d哪些知识学生能够独立学会?哪些需要合作探究?哪些需要教师传授、点拨引导?,素材7平均分,师:你们平时分过东西吗?有没有听过这样的分法?(板书:平均分)师:你认为平均分是怎么样子的?生1:8个苹果,2个人来分,每人4个,这样就叫平均分。生2:两个数字都一样就是平均分。,素材8商不变性质,探底方式:1、小竞赛:学生写商是6的

8、除法算式,看谁写得多。2、反馈:观察算式后你想说什么?3、质疑:什么情况下,商是不变的?学生提出猜想。4、小组合作,进行验证。,(四)目标定位,加强目标检测和课后分析,(五)情境创设,1、什么是情境?怎样才算是好情境?,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情境必须有情、入境,也就是应该能激发学生乐于参与、关注和活动的“情”,能有效唤起学生认知冲突、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浸润于探索、思维和发现之“境”。,判断一个情境的好坏首先应该看它是否有利于揭示数学的规律、展现或反映数学知识的实质,其次才是它的趣味性、挑战性和参与互动性。,2、情境的类型情境一般可以分为:(1)故事情境(童话情境)(2)问题情境(3)现实情境(4

9、)生活情境(5)竞争情境,20以内加法复习教学片段()()()两个一位数相加,藏在等号后面的那个两位数最大可能是几?,3、情境择取原则,一是要尽可能减少干扰。,素材9认识人民币 教学片段,师:大象爷爷给每个小动物发了一个红包。(课件呈现:小猪得意地说:“哈哈!我有好多张呢!我是大款啦!”小狗难过地说:“呜我只有一张。”)师:小狗,别哭别哭,咱们小朋友帮它看一看,好不好?生:好!师:这是一张生:(课件)1元师:小猪的呢?这是一张生:(课件)1角师:猜猜小猪的红包里一共有几张?生:6张;12;10张。师:咱们大声数一数。(课件)1角,2角,3角10角生:(兴奋地叫起来)1元!1元!师:对了!10角

10、就是1元。(板书1元10角)小朋友齐读一遍。学生齐读。,师:小狗还在哭呢!小朋友安慰安慰它,小狗呀小狗生:你的钱和小猪是一样多的;小狗别哭了,小猪虽然有10张,可都是1角的,一共10角,你的是1元,你们钱一样多。师:你们一安慰呀,小狗就笑了。(课件:小狗呵呵笑)小马也得到了1元钱(出示信封)想不想看?里面都是相同的纸币。这是一张生:5角师:猜猜,小马一共有几张?生:2张、师:为什么?生:因为5角加5角等于10角,就是1元。师:说得真好!来看看吧!(抽出2张5角纸币)小猴也得到1元钱(出示信封)瞧瞧吧,里面也是相同的纸币,这是一张生:2角师:猜猜看,小猴一共有几张2角?生:5张师:你们怎么想的?

11、生:2角2角2角2角2角10角,要加5次,所以有5张。师:(抽出5张纸币)小朋友多动脑筋啊!奖励你们一颗智慧星。,二是能激发学生心理需求,有助于递升学生的思维。素材10分数的基本性质,方案1:讲述或听录音猴王分桃的故事,或采用动画画面进行描述引出系列分 数,揭题后组织学生“从左往右看”“从右往左看”寻找发现规律;方案2:出示同样长、标有等分线的纸条组织学生涂阴影部分或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分别表示出教师提供的几个或几组大小相等的分数,然后依然要求学生“从左往右看”“从右往左看”寻找发现规律。方案3:1、引入(出示阴影部分占1/2的圆形)同学们,你能用学过的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占整个圆形的几分之几吗

12、?还能创造出其他分数来表示它吗?学生创造出2/4、3/6、4/8、5/10、6/12、8/16,教师随机板书。既然这些分数都表示同一个阴影部分,就可以用哪个符号连接?(教师板书“=”号)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为什么都相等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分数中这种特殊的现象。,插播一则故事:一位教研员问教师们:“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您考虑最多的是什么?”答:“考虑最多的是创设一个什么样的情境。”再问:“那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呢?”答:“还是创设情境。”但应者已寥寥。再问:“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呢?”已无人应答。,3、情境的创新和历史,圆面积 圆还是那个圆,圆的本质属性并没有因为课改而改变。,

13、“秒”的认识 刘翔夺冠 的干扰性,判断情境是否过时的标准:要用情境的本质作用来思辨,看它能否真真切切地为教学服务。,(六)动态生成问题(七)教学设计问题(八)教学效果问题,四、怎么进行反思(详见p53)1、把新课程理念作为反思的着眼点;2、把相关经验和理论作为反思的重要参照;3、把整体反思与局部反思相结合;4、把反思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案例撰写篇,投保条件:“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皆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0万字)来本公司。”理赔办法:“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广告插播(朱

14、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投保效应:江苏盐城数学老师张向阳,此前从未发表过作品的他,仅在6个月的时间内,就在“教育在线”上发表了数十万字的作品,并在人民教育等报刊上发表了50多篇文章。,一、教学案例,(一)什么是教学案例?,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二)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1、背景与主题2、情景描述3、分析思考,(三)教学案例常见格式和展现方式,1、常见格式背景交代,过程描述,分析思考,结束语。引子过程简析感叹教材简析过程策略感悟,2、展现方式 描述性展现、比较式展现,二、教学叙事,(一)教学叙事

15、的基本特点,1、什么是教学叙事?,教学叙事是教育叙事的一种。教育叙事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教育叙事、教学叙事(课堂叙事)、生活叙事三种类型。,简单地说,教学叙事就是讲一个教学的故事,再加一些在叙述具体事件时自己的看法和反思,即评析。,2、教学叙事的基本特征,(1)讲叙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可以是整个事件中的一个片段,但片段描述应该完整。(2)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突出戏剧性冲突。(3)叙述要具体、生动,讲究文笔的清新优美。(4)要揭示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心理技术分析。(5)要有问题性,不是简单地把一天的事情原原本本记录下来,应该捕捉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有意义的教

16、学问题、教学冲突,成功后的感想和失败后的遗憾。(6)要有反思性。仅用事实说话是不够的,应该融入自己在事件不同阶段的感受、体验,特别是伴随这种体验带来的思考、反思,具有理性色彩。(7)主题性、真实性、个性化。(8)具有可读性。,例文1:夏虫也为我沉默数学课上的辩论,冷静地思考是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真的,很多时候会有“夏虫也为我沉默”的课堂气氛。但沉默中酝酿过的见解是酒香味浓,真让我这个为人师者也讶然不已。今天,我上课时学生沉默后精彩的辩论足以证明我拙略的想法。圆柱的认识中,教师出示一枚硬币,让学生讨论这枚硬币是不是圆柱?“是,不是”的声音此起彼伏。教师掷地有声的“用自己的理由说服大家”话

17、语刚落,教室顿时安静。而后,一场唇枪舌剑在正方与反方展开,没有主席指挥,因为学生充足的理由已容不得教师插进一句话,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都凝固在正反方的理由里。正方学生说:“我认为是圆柱,你们看,这是两个相等的底面,这是侧面。”反方学生马上反驳:“上下底面有纹路,侧面不光滑,所以不是圆柱。”正方学生马上补充:“虽然有些纹路,但总体上还是圆柱。”反方学生毫不迟疑地说道:“精确地讲,突出的地方面积是不同的,高也不同。”谁知伶牙利齿的正方绝无退缩之意:“如果包上一层纸,就可以看作圆柱。”“可事实证明现在并不是包上一层纸。”反方学生紧接对方发表自己见解。势头似乎朝反方倒去:“对呀,如果把这枚硬币放大很多很多

18、倍呢?现在面积不要紧,可放大后就不行了。”“假设包上一层纸,放大很多很多倍,还是凹凸不平。”反方连珠带炮地攻击正方。,“主席”不得不出场,我从严格意义上区分了圆柱体和圆柱形的概念。圆柱体是长方形围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形体叫直圆柱。因此,对于一个具体的物体来说,与圆柱体的概念完全相符的情况是极为少见的。尽管硬币与圆柱体十分相似,却不能说它是圆柱体,刚才反方同学已经抛出自己观点。正方也有道理,所以我们只能说硬币是圆柱形。一切疑惑在圆柱体与圆柱形的出现不尽释然。“哦!原来这样!”。这么一次辩论,留给我更多是思考。如果我们没有创设有价值的问题,也就没有学生思考的可能;如果我们没有扎实的专

19、业知识,也就解决不了学生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去搭理学生,那么也就不会有学生精彩的呈词;如果我们固执地否定学生,那么也就不会有“如果包上一层纸,事实证明,放大很多很多倍”这些流露学生自信的词汇;如果我们封锁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道路,那么也就不会有无限风光的险情如果没有“如果”,那么课堂将永远是一种色彩,也许永远只是“夏虫在鸣叫”。而不会有“夏虫也为我沉默”的悠远意境和高峰迭起壮观。我感谢学生的精彩,同时也庆幸自己的有备而来。学生中有人说,我要上网查查,也要找一些不是直圆柱的物体。“永不满足”的求知精神在学生身上我已经初见其影,扪心自问,我自己又有多少呢?感谢你我的学生!愿每一堂课都能沉淀你彩虹似的梦

20、!让我们一起寻梦!,例文1:夏虫也为我沉默数学课上的辩论,3、教学叙事和其他教育文体的区分,(1)与教学论文的区别,(2)与教学实录的区别,(3)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4)与教学案例的区别,教学叙事只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个案;教学案例是教学的整合,可以在教学叙事的基础上,以某个核心主题为对象,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的、多种角度的教学故事来进行研究、反思和讨论,是宗案。,在文章格式上案例会有“片断描述”“分析反思”之类的标题注明;教学叙事在结构上一般没有标题划分,如果有也是一些过渡性的切入语。,(二)教学叙事的基本框架,1、主题与背景。2、情境描叙。3、结果与问题讨论4、诠释与研究(感悟),例

21、文2“2006年是 年”(详见教学月刊2006.9上),下课了,我来到办公室,只见众老师皆大笑不已。我想又有了什么乐事?这时,六年级地一位数学老师招呼我过去,给我看了检测卷上这样一道填空题:“2006年是 年。”学生的答案是2006年是狗年。”这个答案上被打了个鲜红的叉叉。我疑惑不解:“这道题没错啊,怎么会打叉?你们又笑什么?”老师们又一次笑了起来。见我不解,数学老师告诉了我正确答案:“这里的横线上应该填“平”字,应该说2006年是平年。”。哦,我终于明白了老师们开怀大笑的原因。可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却实在笑不起来,因为我压根儿就没有觉得学生的这个答案可笑。说实话,看到“2006年是 年”这道题

22、目,除了“2006年是狗年”外,我在刹那间冒出的答案还有:“2006年是农历丙戌年”以及在新闻媒体上频繁出现的“2006年是中俄友好年”“2006年是中意友好年”“2006年是改革攻坚年”等等。而对于数学老师所谓的标准答案,我也未能一小子就脱口而出。细细想想,我明白了命题老师出这道题的初衷是考查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掌握情况,因而填其他无关联的内容均判错误。然而,透过这道题,我却发现了命题老师最起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元认知能力尚有欠缺;二是思维僵化,受到了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强调学科知识综合化的今天,在力主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今天,我认为“2006年是 年”这道题的答案是不惟一的。只要学生的

23、答案符合逻辑语语法规则,我们就应该予以肯定。倘若,教师一味要像学生写出“2006年是平年”这个答案,我建议不妨换一下题型(判断或选择)来考查这个知识点。,例文3俯身也是爱,俯身也是爱(徐庆云)星期天我和刚入学不久的侄女聊天。我问她:“你们老师喜欢你吗?”她自豪地说:“喜欢”我故意逗她:“吹牛吧?”她可急了,一本正经地争辩:“没吹牛,老师还趴在桌上和我讲话呢!”“讲了什么?”我又追问。小侄女急切地说:“老师问我昨天吃的是什么。”我震惊了。一个“趴”,一句“昨天吃的是什么”,本极为平常,却使孩子深深地受到被爱的幸福,老师在他们纯真的世界里是多么崇高啊!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没有惊天动地的气魄,只有

24、润物无声的永恒。既不是“棍棒”,也非“迁就”,而是“春风化雨的滋润”。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声问候、一个抚摸、一句赞赏、无不洋溢着对学生真挚的爱。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师爱之神圣,要摒弃师者唯上的旧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铁枷锁,走出功名利禄的势利场。不追求轰轰烈烈的伪善,立足于平平淡淡的真诚。在教育这方净土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微处关心、爱护学生,悉心呵护他们的健康成长,这才是爱的真谛!,例文4就是那轻轻的一抱,就是那轻轻的一抱(逗号)不久前,听特级老师钱金铎执教的“面积与面积单位”,课上钱老师出示了大小不同的两片树

25、叶,让学生比较一下哪片树叶大?并让学生指出树叶的大小是指叶子的什么地方?一个小女孩子被喊到黑板前,可是小女孩子个子太小,够不着黑板,钱老师便很自然的抱起了她。小女孩子指出了树叶的大小后,钱老师也没有说什么过多的称赞,只是轻轻地拍拍了小女孩子的额头,小女孩子一脸灿烂的走了下来。接下来我的注意力便集中在这个小女孩子的身上,整节课上,她一直坐的直直的,全身心的投入在学习之中,思维非常活跃,发言也异常的积极。下课后她又冲着钱老师甜甜的一笑:“老师,再见!”师爱无价!钱老师这浓浓师爱在孩子心中定格为亲切的微笑,亲热的拍抚,还有那不无疼爱的轻轻一抱。,例文5数学思考,让课堂呈现理性之美,数学思考,让课堂呈

26、现“理性”之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片断叙事(赵芳燕)早上的数学课,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对于估算,孩子们已不再陌生,从二年级起就逐步地开始接触了,对于四舍五入的方法也了然于心,在这样的背景下上这样的一堂课,似乎毫无悬念可言。经过简单的复习铺垫,我直接切入正题:今天我们要来研究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你认为什么情况下才需要估算呢?很快就有人举起了手,卓彤楠说:当因数比较麻烦时可以估算。我接过她的话题问:哦?你能举个例子吗?她转了转眼珠子,很快就举了例-23乘22。也许是因为还没有学过笔算的缘故吧,这两个因数虽然数字简单,但对学生而言的确已经很难了,正好可以当作例题使用:大家以前也碰到过

27、估算,你能估出这道题的积大约是多少吗?你是怎样估的?短暂的沉默后,孩子们纷纷举起了手:有人说:把23看成20、把22看成20,大约是400!(他的意见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赞同,不是常说四舍五入吗?实际上,这也是我预设中比较简单的方法)有人说:把23看成20,乘22,大约是440!又有人依此类推:也可以22看成20,23乘20,大约是460!(这两种方法异曲同工,也挺不错)再次环顾四周,小个子张蔚举起了手: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把23看成25,把22看成20,25乘20算起来也很简单,大约是500!听到这里,我满意地点点头,好家伙,各种方法一溜烟儿都出来了!按照课前的设想,接下来该出示几个实例让他

28、们进行估算练习了,可此时的我转念又想: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数学课堂吗?虽然这些方法都把结果估出来了,可这些方法中到底还是有优劣之分的,这群孩子对方法的掌握肯定没问题,那么能不能引导他们对估算的准确度作一个比较,提高一下学生的思维层次?这样就可以不仅仅停留在怎么估的基础上,而是上升到怎么更好地估的层面,试着让孩子的思维跳一跳吧!,想到这里,我把后面的环节暂时压后,请孩子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既然都估出了结果,而且这些方法都很简单,那么你认为哪种方法可能更接近准确数?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无疑是对孩子思维的挑战!一番热烈的小组讨论之后,孩子们七嘴八舌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虽然各种方法都可以,但估成

29、25乘20最准确,因为一个因数多看了,另一个因数少看了,打个平手;20乘20最简单,但它最不准确,因为把两个因数都少看了,结果一定比准确数小;我们要灵活一点,看情况来估在之后的估算练习中,孩子们也不再满足于会估,而是会有意识地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一节课就在热热闹闹的讨论中结束了。这是一节极为家常的课,却带给了我深深的思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估算甚至比口算和笔算应用地更为广泛,然而在估算方法的讨论上,我们常常追求算法的多样化,陶醉于百花齐放的场景中,表面上看孩子们都会估算了,达成了预定的目标,却往往忽视了方法背后的进一步思考,使数学思考大大缩水。新课程的实施掀起了一股热潮,然而,当我们为了体现

30、合作交流大费周章、为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争论不休、为了创设情景绞尽脑汁时,我们始终不能放弃的是什么?始终该坚守的又是什么?我想,应该数学的理性之美!而数学思考,恰恰是体现理性美的最佳路径,它能让孩子们不仅仅停留在方法的表层,止步于数学王国的外壳,而是透过表面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使得思维走向深刻、充满理性。一节课可以有很多种上法,然而怎样上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有更多的收获,才能引起他们更多的思考与碰撞,细细品味数学学习的魅力所在,是值得我们在每一节课中都深深思考的问题。,例文5数学思考,让课堂呈现理性之美,(三)教学叙事写作要点 1、基本要素:(1)要有鲜明的主题或引人入胜的问题;(2)有解决问题的

31、技巧和方法;(3)有解决问题的情境性、冲突性、过程性、复杂性以及师生活动等的描述;(4)有解决问题过程中或者过程后的反思;(5)有理性反思中获得的经验或教训,所蕴涵的理 论或思想的升华或启发;(6)经常采用深描手法,即比较详细地叙述、描写过程,留意一些有意义的具体细情境;真实、可信、情趣(7)有感而发、直率倾吐。用形象的语言表达理性的思辨,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8)不求理论化、学术化、缜密化,只求自身的灵性、智慧、独到的感悟。需纯洁表达,弃无意义铺张。,从侧重点上,可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也可以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甚至是课堂纪律、学生管理等。,2、基本内容,从范围上,可以大到

32、介绍自己所在地区或学校教学的整体情况、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情况等,但更多的是偏重于描述一堂课、一个实验、一个课题或一次探究、一次活动,甚至是一个学生、一个题目等;,从时间安排上,可以是整个过程也可以是短暂的瞬间),也可以是一个情境、一个片断,甚至是一句话、一个动作等;,3、基本步骤(1)确立主题 教学叙事首先应该有一个主题,告诉读者这个教学叙事所要反映的是什么问题。主题要因人因事而定,撰写者应该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选择最有收获、最具启发性的角度切入,从而确立主题。(2)介绍背景 教学叙事需要向读者讲述事件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等。但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关键是要说

33、明事件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条件或原因。(3)筛选材料 撰写者应该根据主题,从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中,有针对性地做出判断和选择,叙述特定的内容。不仅要说明思路,描述相关的过程,还要交代结果包括学生的反应、教师的感受等等,这样将有助于加深读者对整个事件的了解。(4)附以评析 事件本身只是表面现象,心理与思想则是内在依据。对于作者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要有适当的评价和分析。,4、注意事项,(1)教学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记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叙事研究报告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给人以启迪和回味。,(2)“教学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

34、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3)“教学叙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4)“教学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5)一份完整的“教学叙事“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让思考成为习惯(高枝国),当你走进实验区,可以看到教师们一本本浓缩着他们成长历程的教育随笔集、反思集,它们记录了这些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顿悟、失落与欣喜、批判与扬弃;但你进入一个有影响

35、力的教育论坛,可以看到一篇篇充盈着教育激情、教育智慧的随笔,甚至发现一年写几十万字的随笔、发表几十篇论文的教师的写作“神话”。是网络使教师们原本可能永远隐匿于本子里的精彩不断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并频繁地出现在各类报刊之中。在网络的撞击下,许多懒于动笔、不善表达的教师也开始书写自己的教育经历、反思与心得。这些杂糅了经历、感悟、智慧与激情的朴素、真切的文字,记下了人生某些精彩的体验,充满了对认得成长的感叹和眷念!在生活、教学和思考中,总会有一些美丽和难忘的瞬间在你眼前闪过。如果我们只是沉醉,这些难忘的瞬间就会像流星一样从眼前飞逝,留下的只是日渐淡漠、虚无飘渺的记忆碎片。如果我们及时记录点滴感悟,给精

36、彩与遗憾、困惑与顿悟的瞬间拍下照片,它们定会在记忆中成为永恒!教育随笔是对教育细节与教育现象的一种倾诉与呐喊、对话与交流。它不仅可以抒发你的情感,倾诉你的心声,传递你的思想,还可以考验你的意志,锤炼你的思维,无论是精彩还是遗憾,你都会敏锐地发现问题,积极地用心思考,细致地加以提炼和升华。这时,问题意识、思考习惯已不自觉地成为你的精神之花,虽然生长艰难,却以自己地坚韧与耐心,预示着教育的美好未来!当思考成为习惯,你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与独到,分析更加深入与理性,阐述会更加自信与自如,视野会更加开阔与广博。当思考成为习惯,你会自觉地把读书当做一种习惯,为你的思考积淀深厚的养分,使你的文章更加流畅,教学更加从容。当思考成为习惯,你会由衷地感到内心的充实、自信和坚定。一个勤于动笔的人,必定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必定会做出不凡的业绩来!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让思考成为我们的职业习惯,让我们的随笔收集丝丝感动、点点精彩,进而开启智慧,润泽生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