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八章-集中供热系统.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90786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6.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第八章-集中供热系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教学课件:第八章-集中供热系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教学课件:第八章-集中供热系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教学课件:第八章-集中供热系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教学课件:第八章-集中供热系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第八章-集中供热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八章-集中供热系统.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集中供热系统,本章重点及难点,闭式与开式热水供热系统的型式。集中供热系统热源型式与热媒的选择。热网系统的形式。,重点:,难点:,不同形式的热水供热系统的特点及应用。热网型式。,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集中供热系统是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成的。热源:热源是泛指能从中吸取热量的任何物质、装置或天然能源。如区域锅炉房和热电厂等。热网:由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系统。热用户:集中供热系统利用热能的用户。,由于集中供热系统向许多不同的热用户供热,供应范围广,所需的热媒种类和参数不一样,锅炉房或热电厂供给的热媒及其参数往往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热用户的要求,因此,必须选择与热用户要求相适宜

2、的供热系统形式及其管网与热用户的连接方式。,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集中供热系统的分类,根据热媒不同,分为热水供热系统和蒸汽供热系统。根据热源不同,主要可分为热电厂供热系统和区域锅炉房供热系统。此外,也有以核供热站、地热、工业余热作为热源的供热系统。根据供热管道的不同,可分为单管制、双管制和多管制的供热系统。根据热源的数量不同,可分为单一热源供热系统和多热源供热系统。根据系统加压泵设置的数量不同,可分为单一网络循环泵供热系统和分布式加压泵供热系统。,概述,组成,热源,热网,热用户,分类,按热媒不同,热水供热系统,蒸汽供热系统,根据热源不同,热电厂供热系统,区域锅炉房供热系统,根据供热管道的不同,单

3、管制,双管制,多管制,单管制,蒸汽系统(凝结水不回收,只有蒸汽管),(蒸汽管、热水管、凝水管),热水系统(热水供水管通至用户),双管制,蒸汽系统(一根蒸汽管,一根凝水管),热水系统(一根供水管,一根回水管),多管制,第一节 热水供热系统,热水供热系统主要采用两种型式: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在闭式系统中,热网的循环水仅作为热媒,供给热用户热量而不从热网中取出使用。在开式系统中,热网的循环水部分地或全部地从热网中取出,直接用于生产或热水供应热用户中。,一、闭式热水供热系统,闭式热水供热系统只适用于热水供热的用户。闭式供热系统热用户与热水网路的连接方式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种。直接连接:热用户直接连

4、接在热水网路上,热用户与热水网路的水力工况直接发生联系,二者热媒温度相同。间接连接:外网水进入表面式水-水换热器加热用户系统的水,热用户与外网各自是独立的系统,二者温度不同,水力工况互不影响。,(一)供暖系统热用户与热水网路的连接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1、无混合装置的直接连接 2、装水喷射器的直接连接 3、装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 4、间接连接,1、无混合装置的直接连接,热水经外网供水管直接进入采暖系统的热用户,在散热设备散热后,回水直接返回外网回水管路。供回水温度与室外管网温度相同。形式简单,造价低.,外网高温水进入喷射器,由喷嘴高速喷出后,喷嘴出口处形成低于用户回水管的压力,回水管的低温水

5、被抽入水喷射器,与外网高温水混合,使用户入口处的供水温度低于外网温度,符合用户系统的要求。,2、装水喷射器的直接连接,水喷射器无活动部件,构造简单、运行可靠,网路系统的水力稳定性好。由于水喷射器抽引回水时需消耗能量,通常要求管网供、回水管在用户入口处留有的压差,才能保证水喷射器正常工作。,2、装水喷射器的直接连接,当热水网路供、回水压差较小,不能满足水喷射器正常工作时,采用装混合泵。,3、装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混合水泵设在建筑物入口或专设的热力站处,外网高温水与水泵加压后的用户回水混合,降低温度后送入用户采暖系统,混合水的温度和流量可通过调节混合水泵处的阀门或外网供、回水管进出口处的阀门进行调

6、节。,3、装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为防止混合水泵扬程高于外网供、回水管的压差,将外网回水抽入外网供水管,在外网供水管入口处应装设单向阀。这是目前高温水供热系统中应用较多的一种直接连接方式,但其造价较设水喷射器的方式高,运行中需要经常维护并消耗电能。,3、装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4、间接连接,外网高温水通过设置在用户引入口或热力站的表面式水-水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采暖用户的循环水,在换热器内冷却后的回水,返回外网回水管。用户循环水靠用户循环水泵驱动流动,用户循环系统内部设置膨胀水箱、集气罐及补给水装置,形成独立系统。,4、间接连接,间接连接方式系统造价比直接连接高得多,而且运行管理费用也较高,适用于

7、局部用户系统必须和外网水力工况隔绝的情况。如:外网水在用户入口处的压力超过了散热器的承压能力;或个别高层建筑采暖系统要求压力较高,又不能普遍提高整个热水网路的压力时采月;另外,外网为高温水,而用户是低温水采暖用户时,也可以采用这种间接连接形式。,几种连接方式的比较,直接连接与间接连接的比较,采用直接连接,由于热用户系统漏损水量大多超过热网规范规定的补水率(补水率不宜大于总循环水量的1%),造成热源水处理量增大,影响供热系统的供热能力和经济性。采用间接连接,需要在建筑物用户入口处或热力站内设置表面式水-水换热器和循环水泵等设备,造价高。但热源的补水率大大减少,同时热网的压力工况和流量工况不受用户

8、的影响,便于热网运行管理。,(二)通风系统热用户与热水网路的连接,由于通风系统中加热空气的设备能承受较高压力,并对热媒参数无严格限制,因此通风用热设备(如空气加热器等)与热网的连接,通常采用最简单的连接形式。与热网直接连接。,(三)热水供应热用户与热网的连接方式,热水用户与外网的连接方式较合理的方法是增加一台换热设备,因为外网的水是经过处理的水。根据用户热水供应系统中是否设置储水箱及其设置位置不同,连接方式如下:1、无储水箱的连接方式 2、装设上部储水箱的连接方式 3、装设容积式换热器的连接方式 4、装设下部储水箱的连接方式,外网水通过水-水换热器将城市生活给水加热,冷却后的回水返回外网回水管

9、。该系统用户供水管上应设温度调节器,控制用户系统供水温度不随用水量的改变而剧烈变化。,1、无储水箱的连接方式,这是一种最简单的连接方式,适用于一般住宅或公共建筑连续用热水且用水量较稳定的热水供应系统上。,1、无储水箱的连接方式,城市生活给水被表面式水-水换热器加热后,先送入设在用户最高处的储水箱,再通过配水管输送到各配水点。,2、装设上部储水箱的连接方式,上部储水箱起着储存热水和稳定水压的作用。适用于用户需要稳压供水且用水时间较集中,用水量较大的浴室、洗衣房或工矿企业处。,2、装设上部储水箱的连接方式,容积式换热器不仅可以加热水,还可以储存一定的水量,不需要设上部储水箱,但需要较大的换热面积。

10、适用于工业企业和小型热水供应系统。,3、装设容积式换热器的连接方式,4、装设下部储水箱的连接方式,该系统设有下部储水箱、热水循环管和循环水泵。当用户用水量较小时,水-水换热器的部分热水直接流入用户,另外的部分流入储水箱储存;,4、装设下部储水箱的连接方式,当用户用水量较大,水-水换热器供水量不足时,储水箱内的水被城市生活给水挤出供给用户系统。装设循环水泵和循环管的目的是使热水在系统中不断流动,保证用户打开水龙头就能流出热水。,4、装设下部储水箱的连接方式,这种方式复杂、造价高,但工作稳定可靠,适用于对热水供应要求较高的宾馆或高级住宅。,(四)闭式双级串联和混联连接的热水供热系统,在热水供热系统

11、中,如果各热用户并联连接在热水网路上,则网路循环水量等于各热用户所需最大水量之和。热网循环水量与网路的连接方式有关。如热水供应用户系统没有储水箱,网路水量应按热水供应的最大小时用热量来确定;而装有足够体积的储水箱时,可按热水供应平均小时用热量来确定。,(四)闭式双级串联连接的热水供热系统,此外,热水网路的水温常随室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供水温度,而热水供应用热量变化较小,所以,循环水量应按最不利情况(即网路供水温度最低)计算。因此,尽管热水供应热负荷占总供热负荷比例不大,但在计算循环水量时,却占很大比例,为减少网路循环水量,可采用供暖系统与热水供应系统串联的方式。,工作原理,热水供应系统的上水首先

12、由串联在网路回水管上的水加热器(I级加热器)加热。,闭式双级串联水加热器 1-I 级热水供应水加热器 2-II级热水供应水加热器 3-水温调节器 4-流量调节器 5-水喷射器,工作原理,经过I级加热后,热水供应水温仍低于要求温度,水温调节器将阀门开启,进一步利用网路中的高温水通过第II级加热器将水加热到所需温度,供给热水供应用户。,闭式双级串联水加热器 1-I 级热水供应水加热器 2-II级热水供应水加热器 3-水温调节器 4-流量调节器 5-水喷射器,工作原理,经过第II级加热器后的网路供水进人到采暖系统中去,采暖系统的供水管上应安装流量调节器,控制用户系统流量,稳定采暖系统水力工况。,闭式

13、双级串联水加热器 1-I 级热水供应水加热器 2-II级热水供应水加热器 3-水温调节器 4-流量调节器 5-水喷射器,热网供水分别进入热水供应和供暖系统的热交换器中(通常采用板式热交换器)。热水供应系统的上水同样采用两级加热。,闭式混合连接示意图 6-热水供应水加热器 7-供暖系统水加热器 8-流量调节装置 9-供暖热用户系统 10-供暖系统循环水泵 11-热水供应系统的循环水泵 12-膨胀水箱 6a-水加热器的预热段 6b-水加热器的终热段,(四)闭式双级混联连接的热水供热系统,混联连接的方式,通过热水供应热交换器的终热段6b的热网回水与通过热水供暖系统热交换器的热网回水混合,进入热水供应

14、热交换器的预热段6a将上水预热,上水最后通过热交换器的终热段6b,被加热到热水供应所需的温度。,闭式混合连接示意图 6-热水供应水加热器 7-供暖系统水加热器 8-流量调节装置 9-供暖热用户系统 10-供暖系统循环水泵 11-热水供应系统的循环水泵 12-膨胀水箱 6a-水加热器的预热段 6b-水加热器的终热段,混联连接的方式,可根据热水供应的热水温度和供暖系统保证的室温,调节各自热交换器的热网供水阀门的开启度,控制进入各热交换器的网路水流量。,闭式混合连接示意图 6-热水供应水加热器 7-供暖系统水加热器 8-流量调节装置 9-供暖热用户系统 10-供暖系统循环水泵 11-热水供应系统的循

15、环水泵 12-膨胀水箱 6a-水加热器的预热段 6b-水加热器的终热段,串联或混合连接的方式,利用了供暖系统回水的部分热量预热上水,减少了网路的总计算循环水量,适用在热水供应热负荷较大的城市热水供热系统。这种全部热用户(采暖、水供应、通风空调等)与热水网路均采用间接连接的方式,可使用户系统与热水网路的水力工况完全隔开,便于管理。,二、开式热水供热系统,开式热水供热系统中,采暖、通风热用户系统与热网的连接方式,与闭式热水供热系统完全相同。热水供应热用户与外网的连接有下列几种形式:1、无储水箱的连接方式 2、装设上水箱的连接方式 3、与上水混合的连接方式,开式热水供热系统,热水供应用水直接取自热水

16、网路的热水供应系统,a为无储水箱的连接方式,b设上部储水箱的连接方式,c.与上水混合的连接方式,开式热水供热系统中,热水供应热用户与网路的连接方式1、2-进水阀门;3-温度调节器;4-混合三通;5-取水栓;6-止回阀;7-上部储水箱,热网供水和回水直接经混合三通送入热水用户,混合水温由温度调节器控制。为防止热网供应的热水直接流入热网回水管,回水管上应设置止回阀。,1、无储水箱的连接方式,这种连接方式简单,由于是直接取水,适用于热网压力任何时候都大于热用户压力的情况。一般可用于小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中。,1、无储水箱的连接方式,热网供水和回水经混合三通送入热水用户的高位储水箱,热水再沿配水管路送到各

17、配水点。常用于浴室、洗衣房或用水量控大的工业厂房中。,2、装设上水箱的连接方式,当热水供应热用户用水量很大且要求水温不是很高,建筑物中(如浴室、洗衣房等)来自采暖通风热用户系统的回水量不足与供水管中的热水混合时,则可采用这种连接方式。,3、与上水混合的连接方式,混合水温同样可用温度调节器控制。为了便于调节水温,热网供水管的压力应高于生活给水管的压力,在生活给水管上要安装止回阀,以防止热网水流人生活给水管。如上水压力高于热网供水管压力时,在上水管上要安装减压阀。,3、与上水混合的连接方式,三、闭式系统与开式系统的比较,闭式热水供热系统的网路补水量小。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其补充水量只是补充从网路系统

18、不严密处漏失的水量,一般应为热水供热系统的循环水量的1以下。开式热水供热系统的补充水量很大,其补充水量应为热水供热管网漏水量和热水供应用户的用水量之和。因此,开式热水供热系统热源处的水处理设备投资及其运行费用,远高于闭式热水供热系统。此外,在运行中,闭式热水供热系统容易监测网路系统的严密程度。补充水量大,则说明网路漏水量大,在开式热水供热系统中,由于热水供应用水量波动很大,热源补充水量的变化,无法用来判别热水网路的漏水状况。,三、闭式系统与开式系统的比较,闭式热水供热系统热水供应用户水质优于开式系统。在闭式热水供热系统中,网路循环水通过表面式热交换器将城市上水加热,热水供应用水的水质与城市上水

19、水质相同且稳定。在开式热水供热系统中,热水供应用户的用水直接取自热网循环水,热网的循环水通过大量的直接连接的供暖用户系统,水质不稳定和不易符合卫生质量要求。,三、闭式系统与开式系统的比较,在开式热水供热系统中,热力站或用户引人口处设备装置简单,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少。在闭式热水供热系统中,在热力站或用户人口处,需安装表面式热交换器。热力站或用户引入口处设备增多,投资增加,运行管理也较复杂。特别是城市上水含氧量较高,或碳酸盐硬度(暂时硬度)高时,易使热水供应用户系统的热交换器和管道腐蚀或沉积水垢,影响系统的使用寿命和热能利用效果。,三、闭式系统与开式系统的比较,在利用低位热能方面,开式系统优于闭式

20、系统。用于热水供应的大量补充水量,可以通过热电厂汽轮机的冷凝器预热,减少热电厂的冷源损失,提高热电厂的热能利用效率;或可利用工厂企业的低温度水的热能。此外,对热电厂供热系统,采用闭式时,随着室外温度升高而进行集中质调节,供水温度不得低于7075(因用户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水温度不得低于6065)。而采用开式系统时,热水供热系统因直接从热网取水,供水温度可降低到6065。加热网路水的汽轮机抽汽压力可降低,也有利于提高热电厂的热能利用效率。,三、闭式系统与开式系统的比较,在我国,由于热水供应热负荷很小,城市供热系统主要是并联闭式热水供热系统,开式热水供应系统没有得到应用。,7-2 蒸汽供热系统,蒸汽供

21、热系统,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厂房或工业区域,它主要承担向生产工艺热用户供热;同时也向热水供应、通风和供暖热用户供热。根据热用户的要求,蒸汽供热系统可用单管式或多根蒸汽管供热,同时凝结水也可采用回收或不回收的方式。,锅炉生产的高压蒸汽进人蒸汽热网,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直接或间接供给热用户热量,凝水经凝水热网返回热源凝水箱,经凝水泵打入锅炉重新加热变成蒸汽。,一、热用户与蒸汽网路的连接方式,蒸汽在生产工艺用热设备中,通过间接式热交换器放热后,凝结水返回热源。如在生产工艺用热设备后的凝结水有污染可能或回收凝结水在技术经济上不合理时,凝结水可采用不回收的方式。,1、生产工艺热用户与蒸汽热网连接方式,1-蒸汽

22、锅炉;2-锅炉给水泵;3-凝结水箱;4-减压阀;5-生产工艺用热设备;6-疏水器;7-用户凝结水箱;8-用户凝结水泵;,此时,应在热用户内对其凝结水及其热量加以就地利用。对于直接用蒸汽加热的生产工艺,凝结水当然不回收。,1、生产工艺热用户与蒸汽热网连接方式,1-蒸汽锅炉;2-锅炉给水泵;3-凝结水箱;4-减压阀;5-生产工艺用热设备;6-疏水器;7-用户凝结水箱;8-用户凝结水泵;,高压蒸汽通过减压阀减压后进入热用户系统,凝结水通过疏水器进入凝结水箱,再用凝结水泵将凝结水送回热源。如热用户需要采用热水采暖系统,则可采用在热用户引入口安装热交换器或蒸汽喷射装置的连接方式。,2、蒸汽采暖热用户与蒸

23、汽热网的连接方式,9-散热器,在用户引入口处安装蒸汽-水加热器。,3、热水采暖热用户系统与蒸汽供热系统采用间接连接方式,10-供暖系统用的蒸汽-水换热器;11-膨胀水箱;12-循环水泵;,采用简单的连接方式。如蒸汽压力过高,则在入口处装置减压阀。,4、通风系统与蒸汽网路的连接方式,13-蒸汽喷射器;14-溢流管;,5、热水供应系统与蒸汽网路的连接方式,13蒸汽喷射器;16上部储水箱;17容积式储水箱,二、凝结水回收系统,蒸汽在用热设备内放热凝结后,凝结水出用热设备,经疏水器、凝结水管道返回热源的管路系统及其设备组成的整个系统,称为凝结水回收系统。凝结水水温较高(一般为80100),同时又是良好

24、的锅炉补水,应尽可能回收。凝结水回收率低,或回收的凝结水水质不符合要求,使锅炉的补水量增大,增加水处理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增加燃料消耗。因此,正确地设计凝结水回收系统,运行中提高凝结水回收率,保证凝结水的质量,是蒸汽供热系统设计与运行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凝结水回收系统分类按其是否与大气相通分为,开式凝结水回收系统和闭式凝结水回收系统。按凝水的流动方式分为,单相流凝结水回收系统和两相流凝结水回收系统。单相流又分为满管流和非满管流两种流动方式。满管流:指凝水靠水泵动力或位能差,充满整个管道截面呈有压流动的流动形式。非满管流:指凝水并不充满整个管道断面,靠管路坡度流动的流动方式。,凝结水回收系统分类

25、按驱使凝水流动的动力分为,重力回水凝结水回收系统和机械回水凝结水回收系统。重力回水:利用凝水位能差或管路坡度,驱使凝水满管或非满管流动的方式。机械回水:是利用水泵动力驱使凝水满管有压流动。,1、非满管流的凝结水回收系统(低压自流式系统),工厂各车间的低压蒸汽供暖的凝结水经疏水器或不经疏水器,依靠重力,沿着坡向锅炉房凝结水箱的凝结水管道,自流返回凝结水。低压自流式凝结水回收系统只适用于供热面积小,地形坡向凝结水箱的场合,锅炉房应位于全厂的最低处,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2、两相流的凝结水回收系统(余压回水系统),工厂内各车间的高压蒸汽供热的凝结水,经疏水器后直接接到室外凝结水管网,依靠疏水器后的

26、背压将凝水送回锅炉房或凝结水分站的凝结水箱去。,2、两相流的凝结水回收系统(余压回水系统),余压回水方式有一个主要特点:由于饱和凝结水经过疏水器及其后管道造成压降,产生一次蒸汽,以及不可避免的疏水器漏气,因而在疏水器后的管道流动属两相流的流动状态,凝结水管的管径较粗。,2、两相流的凝结水回收系统(余压回水系统),但余压回水系统设备简单,根据疏水器的背压大小,系统作用半径一般可达5001000m,并对地势起伏有较好的适应性。因此,余压回水系统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凝结水回收方式,适用于全厂耗汽量较少、用汽点分散、用汽参数(压力)比较一致的蒸汽供热系统。,3、重力式满管流凝结水回收系统,工厂中各车间用汽

27、设备排出的凝结水,首先集中到一个承压的高位水箱(或二次蒸发箱),在箱中排出二次蒸汽后,纯凝水直接流入室外凝水管网。靠着高位水箱(或二次蒸发箱)与锅炉房或凝结水分站的凝结水箱顶部回形管之间的水位差,凝水充满整个凝水管道流回凝结水箱。由于室外凝水管网不含二次蒸汽,选择的凝水管径可小些。,重力式满管流凝结水回收系统工作可靠,适用于地势较平坦且坡向热源的蒸汽供热系统。,上面介绍3种不同凝水流动状态的凝结水回收系统,均属于开式凝结水回收系统,系统中的凝结水箱或高位水箱与大气相通。在系统运行期间,二次蒸汽通过凝结水箱或高置水箱顶设置的排汽管排出。凝水的水量和热量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回收。在系统停止运行期间

28、,空气通过凝结水箱或高置水箱进人系统内,使凝水含氧量增加,凝水管道易腐蚀。,采用闭式凝结水回收系统,可避免空气进入系统,同时,可以有效利用凝结水热能和提高凝结水的回收率。回收二次蒸汽的方法,可采用集中利用或分散利用的方式。,4、闭式余压凝结水回收系统,与开式余压回水系统的工作情况无原则性的区别,只是系统的凝结水箱必需是承压水箱,且需设置一个安全水封。安全水封的作用是使凝水系统与大气隔断。当二次汽压力过高时,二次汽从安全水封排出;当系统停止运行时,安全水封可防止空气进入。,5、闭式满管流凝结水回收系统,此系统是在起始端设置一个二次蒸发箱。二次蒸发箱一般设在车间某处距地面约3m的位置,蒸发箱内的二

29、次蒸汽一般维持压力20-40kPa,可就地加以利用。低压凝结水则靠凝结水位能差和压力差的作用,进入凝结水管道,呈单相凝水满管流动,流回锅炉房的凝结水箱或凝结水分站的凝结水箱。,5、闭式满管流凝结水回收系统,这种凝结水回收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二次蒸汽,可避免用户之间不同压力的相互干扰,用户回水工作稳定,凝结水回收率高,水中含氧量少,管道腐蚀轻。与余压回水相比较,凝结水管径小,不会产生水击。但增加了设备,管理复杂,多用于技术条件较好的大中型工厂。,6、加压回水系统,当厂区大,或者地形复杂,利用余压或高差回水有困难时,可设计机械回水系统。一个或数个车间的凝结水,汇集于分站或车间凝结水箱,用凝结水泵打回

30、热源的总凝结水箱。这种系统凝结水流动呈单相满管流动,这种系统可以是开式的,也可是闭式的,取决于是否与大气相通。加压回水系统增加了设备和运行费用,多用于较大的蒸汽供热系统。,注意:,选择凝结水回收系统时,必须全面考虑热源、外网和室内用户系统的情况;各用户的回水方式应相互适应,不得各自为政,干扰整个系统的凝水回收,同时,要尽可能地利用凝水热量。,第三节 热网系统型式,热网是集中供热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担负热能输送任务。热网系统型式取决于热媒、热源与热用户的相互位置和供热地区热用户种类、热负荷大小和性质等。选择热网系统型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安全供热和经济性。,一、热水供热系统管网型式,在城市热水供热

31、(暖)系统中,有为数众多的建筑物的用户系统与热水网路相连接,且供热区域较大。目前国内以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的热水供热系统,其供暖建筑面积一般为数万至数十万平方米,个别系统甚至超过百万平方米。以热电厂为热源或具有几个热源的大型热水供热系统,其供暖建筑面积可高达数百万平方米。因此,在确定热水供热系统型式时,应特别注意供热的可靠性,当部分管段出现故障后,热网具有后备供热的可能性问题。,1、枝状管网,该图是一个供热范围较小的热水供热系统的热网系统图。管网采用枝状连接,热网供水从热源沿主干线2,分支干线3,用户支线4送到热用户的引人口处,网路回水从各用户沿相同线路返回热源。,枝状管网布置简单,供热管道的直径

32、,随距热源越远而逐渐减小;且金属耗量小,基建投资小,运行管理简便。但枝状管网不具后备供热的性能。当供热管网某处发生故障时,在故障点以后的热用户都将停止供热。由于建筑物具有一定的蓄热能力,通常可采用迅速消除热网故障的办法,以使建筑物室温不至大幅度的降低。因此,枝状管网是热水管网最普遍采用的方式。,特点:,为了在热水管网发生故障时,缩小事故的影响范围和迅速消除故障,在与干管相连接的管路分支处,及在与分支管路相连接的较长的用户支管处,均应装设阀门。下图为一个大型的热网系统示意图。,特点:,热网供水从热源沿输送干线4,输配干线5,支干线6,用户支线7进入个热力站8;网路回水从各热力站沿相同线路返回热源

33、。热力站后面的热水网路,通常称为二级管网,按枝状管网布置,它将热能由热力站分配到一个或几个街区的建筑物中。,自热源引出的每根管线,通常也采用枝状管网方式。管线上阀门的配置基本相同与前相同。对大型管网,在长度超过2Km的输送干线(无分支管的干线)和输配干线(指有分支管线接出的主干线和支干线)上,还应配置分段阀门。热网规范规定:输送干线每隔20003000m,输配干线每隔10001500m宜装设一个分段阀门。,2、环状管网 下图是由几个热电厂和一些区域锅炉房组成的多热源联合供热系统示意图。,热网系统图的特点是网路的输配干线呈环状,支干线4从环状管网3分出,再到各热力站如6。环状管网的最大优点是具有

34、很高的供热后备能力。当输配干线某处出现事故时,可以切除故障段后,通过环状管网由另一方向保证供热。,环状管网与枝状管网相比,热网投资增大,运行管理更为复杂,热网要有较高的自动控制措施。目前国内刚开始应用。如牡丹江市的集中供热系统,就设计这种联合供热方式。几个热电厂的输送干线设置连通管,而不采用环状管网的方式,也可以用来提高整个热网的供热后备能力。,特点:,二、蒸汽供热系统的热网型式,若凝结水质量不符合要求,或凝结水回收率很低,敷设凝结水管道不经济时,可不布置凝结水回收管道,采用单管制。若工厂用户要求不间断供热,可采用复线蒸汽管供热的热网系统型式,但复线敷设(每根各负担50的热负荷)增加了热网的初

35、投资。若各热用户要求不同的蒸汽压力,或季节性热负荷的比例较大,可考虑双根或多根蒸汽管的热网系统型式。,1、单管制蒸汽供热系统,单管制蒸汽供热系统只有一根供蒸汽管而无凝结水回水管。热源产生的蒸汽由供汽管送入各个用户,放热后变成凝结水,凝结水不返回热源,用于热水供应及工艺用途或排入疏水系统。这种系统不回收凝结水,经济性差,一般用于用汽量不大的系统。,双管制蒸汽供热系统由一根蒸汽管和一根凝结水管组成。热源产生的蒸汽在各个热用户放热后,凝结水收集到热力站的总凝水箱,然后由凝结水泵送到热源。这种系统目前是应用最广的系统。,2、双管制蒸汽供热系统,3、多管制蒸汽供热系统,多管制蒸汽供热系统由不同压力的多根

36、蒸汽管和单根凝结水管组成。当用户要求的压力不同时,设三条以上蒸汽管,而凝结水统一回到热力站凝水箱,由凝水泵送回热源。,7-4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媒的选择,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媒主要是蒸汽和热水两种。集中供热系统热媒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热用户的使用特征和要求,同时也与选择的热源形式有关。,一、热媒的使用特点 1、蒸汽作为热媒的优点以蒸汽作为热媒适用面较广,能满足更多种不同热用户的要求。与热水输送网路循环水量所耗的电能相比,蒸汽管网中输送凝结水所耗的电能少得多。蒸汽在散热器或加热器中,因温度和传热系数都比水高,可以减少一些散热设备的面积,降低设备费用。蒸汽的密度很小,在一些地形起伏很大的地区或高层建筑不会

37、产生像水那样的水静压力,因此用户的连接方式较为简单,运行也较方便。,2、热水作为热媒的优点热水供热系统的热能利用效率高。由于在热水供热系统中没有凝结水和蒸汽泄漏以及二次蒸发汽的热损失,因此热效率比蒸汽系统高。以热水作为热媒时,可按质调节方法进行调节,既节约热量,又能较好地满足卫生条件。热水供热系统的蓄热能力高。由于系统中水量多,水的比热大,因此在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短时间失调时也不会显著引起供热状况的波动。热水供热系统可以进行远距离输送,热能损失较小,供热半径大。在热电厂供热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低压抽汽,提高热电厂的经济效果。,二、热媒种类的选择热媒种类的选择,按以下原则确定:供应居住与公共建筑

38、物的供暖、通风及生活热水热量的城市或区域供热系统,宜采用热水作为热媒。同时供应生产、供暖、通风及生活热水用户的城市或区域供热系统,宜采用蒸汽作为热媒。当供暖、通风和生活用热用户为主要热负荷,同时生产工艺用户必须采用蒸汽供热时,可采用蒸汽和热水两个独立的供热系统。对于以生产用热量为主的系统,供暖热负荷较小时,宜选用蒸汽作为热媒,室内采暖可考虑采用间接连接或喷射泵连接的热水供暖。,三、热媒参数的确定热媒参数的选择,按以下原则确定:以热电厂为热源,设计供水温度可取110150,回水温度取70。采用直接连接时取较小值,间接连接时取较大值。以区域锅炉房为热源,供热规模较小时,采用95/70的水温,供热规模较大时,应采用较高供水温度。生活热水负荷的管道,对于闭式系统,供水温度不低于70,开式系统不低于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