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资格考试.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92376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39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道德资格考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教师职业道德资格考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教师职业道德资格考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教师职业道德资格考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教师职业道德资格考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道德资格考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资格考试.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资格考试课程 郭永刚373611108,主要内容,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五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六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第七章 教师职业道德新视野第八章 教师职业道德解读,体 系 框 架,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第一节 道德的一般分析第二节 职业道德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第四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演变,第一节 道德的一般分析,一、道德的起源二、道德的内涵三、道德的特征,一、道德的起源,1.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道德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方式决定

2、的。2.道德的起源只能从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去探求。3.道德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劳动。4.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1)道德的定义 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二、道德的内涵,(2)道德的内涵由一定的社会关系所决定。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三、道德的功能,(1)认识功能:指道德能够通过道德判断、道德标准和道德理想等特殊形式,反映个人

3、同他人、集体、社会的利益关系,使人们明确行为方向,掌握进行道德选择的知识。(八荣八耻)(2)教育功能:道德在社会教化方面起到的作用。(3)调节功能:通过判断、评价等方式来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活动,以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深入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二节 职业道德,一、职业道德的内涵二、职业道德的特征,一、职业道德的内涵,(1)职业道德的定义 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岗位上应遵守的特定的行为规范。,(2)职业道德内涵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中最重要的内容。职业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出现了社会分工才逐渐产生的。职业道德是

4、一般社会和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特殊表现。,二、职业道德的特征:,(1)稳定性:世代相袭的职业传统,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习惯。(家风的形成: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商贾门庭,梨园世家等)(2)具体性:只能约束从事该职业或行业的人员自身,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起作用。医生职业道德规范(一)作为医生,应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二)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三)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四)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接受患者红包、宴请,不向患者或家属借钱、借物

5、;(五)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六)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相互学习,团结协作;(七)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医生宣言:准许我进入医业时:我郑重地保证自己要奉献一切为人类服务。我将要给我的师长应有的崇敬及感戴;我将要凭我的良心和尊严从事医业;病人的健康应为我的首要顾念;我将要尊重所寄托予我的秘密;我将要尽我的力量维护医业的荣誉和高尚的传统;我的同业应视为我的同胞;我将不容许有任何宗教、国籍、种族、政治或地位的考虑介入我的职责和病人之间;我对人类的生命,自受胎时起,即始终寄予最高的尊敬;即使在威胁之下,我将不运用我的医学知识去违反人道。我郑重地、自

6、主地并且以我的人格宣誓以上的约言。(3)适用性: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道德,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释义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分析三、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1)教师职业道德定义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释义,(2)教师职业道德 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在教育过程的各种矛盾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影响着教师的劳动态度和工作效果。对学生产生重大的教育作用,并以学生为中介影响全社会。(我们记忆中的老师),(

7、1)鲜明的继承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形态中都是存在的,是能够沿用的。如孔子说:教师应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教无类。孟子:因材施教。朱熹称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陶行知讲:教师要先学习,才能有教学之乐(2)强烈的责任性:是教师教育、教学和自身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分析,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分析,(3)独特的示范性: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教育人、感化人的作用。如:孔子言: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成为学生道德的指路人,在于他对人的态度,能为人师表,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

8、4)严格的标准性: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更全面的内容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明显标志。,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年9月28日1970年9月2日。是苏联的一位教育家。他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其后他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并于1942年负伤。1948年至去世期间,他担任家乡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1957年成为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教育科学院的通讯院士,1968年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他强调学生作为个人的整体和谐发展,关心儿童的幸福和自我表现。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

9、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三、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1)教育价值:对学生有教育价值,对社会成员也具有教育价值。(2)文化价值:教师职业道德既是一种行为规范,又是一种文化现象。(3)伦理价值:教师职业道德表现为向善和“应当”的价值取向。确立和保护学生作为个性的人的价值和精神的独立,从而促使他们的发展既符合社会的需要,又满足个体的需要。,第四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演变,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起源 二、奴隶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三、封建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四、社会主义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起源,远古

10、时期,只有一些教育活动中粗浅的行为习惯和朦胧意识,这是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萌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真正的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才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二、奴隶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孔子:道德与教育态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道德与教育方法,举一隅而以三隅反;因材施教;道德修养方法,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随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教师要言行一致,以身戴行,把 有道者劝以教人视为教师的大善。孟子:道德修养方法,教育必以正;教育方法,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贤者以己昭昭,使人昭昭。荀子:师术有四,而博西不与焉。把教师的德

11、行、信仰、能力、知识及其在学生中的威望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三、封建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师应化民成性,师德为地主服务。唐:韩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南宋:朱熹,修身接物;强调启发适时。明清:王守仁,致良知,知行合一半殖半封:陶行知、鲁迅等。社会主义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后有论述。,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概述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内涵二、教师职业基本

12、原则确立的依据,一、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内涵,(一)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它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教师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精髓。,(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 是区别于其他类型职业道德的标志。指明了教师道德行为的总方向。是教师道德的理论和实践的概括总结。是教师调整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道德理论、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范畴等),教

13、师职业道德体系,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由一个道德基本原则、若干个道德规范和几个道德范畴构成,这些都是教师在从教的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具体职业道德要求。这些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都是以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为核心的。,(二)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是我国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2)是教师在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时所必须的根本指导原则。(3)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三)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关系 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道德体系的核心。道德规范是比较具体的道德原则。道德范畴存在于每

14、一个人的意识和情感中,是反映人们道德关系和行为调节方向的一些基本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1)规范和范畴都是由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派生出来的。如依法执教、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等。(2)都从属于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3)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展开、补充和具体化。原则是纲,规范是经纬线,范畴是纽。,一、必须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四有”新人,二、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二、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三、必须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各种关系,师生关系是核心。教书育人是核心。,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一、指导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指导性和约束力

15、是最普遍的。它决定着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发展方向,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的是集体主义精神)二、统帅作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以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为核心。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都是围绕着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而开展的。三、裁决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对整个教师道德体系中的一切具体规范和范畴都具有约束力,是评价教师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如是否热爱学生的问题。,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一、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三、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四、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一、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

16、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定义 世界观是一个人对社会、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人类生存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标准。无产阶级的“三观”:凡是对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的利益有利的事业教师就应当看作是最有价值的。,(2)树立“三观”的意义 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树立正确、科学、高尚的“三观”,既是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又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客观要求,还是抵制和批判各种剥削阶级腐朽思想道德意识的需要。,二、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1)理想、信念的定义 理想:是

17、人生奋斗的目标,是人们对未来一种有可能实现的想象。它是合理的、有根据的。信念:是一种心理行动,其行为上的作用在于同感时期激发人潜在的精力、体力、智力和其他各种能力,以实现与基本需求、欲望、信仰相应得行为志向。,(2)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的意义 教师就能清醒地认识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责任。教育是一种需要崇高理想、信念的活动。教师就会在职业实践中把追求远大的目标与平凡的从教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就会确立志向,将建立信心,产生事业心,从而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干好教书育人的事业。教师就敢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展素质教育。,三、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1)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特定的学科知识)(2

18、)条件性知识(理论性知识,外显性)(3)实践性知识(内隐状态)(4)一般知识,四、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1)意志:教师的意志品质体现在教师的果断性、坚定性和毅力方面。教师的果断与坚定性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影响学生的内在力量。精力与毅力影响教师工作成败的意志品质。(2)精神境界:境界是事物达到的层次或表现的程度。教师的职业道德境界是指教师在从教过程中道德品质状况和自我修养的程度。育人者先育己。,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涵义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教师

19、的普遍内心信念,如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和教师荣誉等。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最本质、最主要、最普遍的道德关系的基本概念;二是必须体现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三是必须作为一种信念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一、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概述,(二)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特点 1.受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制约 2.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3.体现了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主要范畴,一、教师义务二、教师良心三、教师公正四、教师荣誉,一、教师义务,(一)教师义务的含义(二)教师义务的内容(三)教师义务的作用,(一)教师义务的含义,1.义务的

20、含义: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所负的一种责任,是对他人或社会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做与自己的职责、使命、任务相宜的事情。2.教师义务的两方面含义:一是同一般社会成员一样对社会、对他人履行一定的义务;二是有其特定的职业道德义务。3.教师义务的内涵:评价、衡量自己的行为,教师义务既是调节教师行为的手段,也是教师个人自身的责任、良心和荣誉的角度出发,调节教师教育行为的手段。,(二)、教师义务的内容,第一、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第二、尽职尽责,教书育人第三、创设一个良好的内部教育环境,(三)、教师义务的作用,第一、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减少和协调教育工作 中的“冲突情势”,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

21、行;第二、履行教师义务,可以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自觉遵循教师道德要求,选择最佳的教育行为;第三、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二、教师良心,(一)教师良心的涵义(二)教师良心的特点(三)教师良心在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 中的作用,(一)教师良心的涵义,1.良心 良心的定义: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各种道德心理因素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2.教师良心(1)教师良心的定义:教师个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级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

22、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2)教师良心的表现:教师对学生、教师群体和对整个事业有一种高度自觉的道德责任感,对自己应当履行的道德职责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3)教师良心表现为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是一个教育工作者道德觉悟的综合表现。,(二)教师良心的特点,1.公正性2.综合性(理性的如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理想和行为和非理性的如直觉、本能)3.稳定性(理性的占主导,决定了坚持性、坚定性和稳定性)4.内隐性(隐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一种对教师社会道德责任感、义务感得认识和情感及自我评价能力)5.广泛性,(三)教师良心的作用,1.教师良心对教师的行为选择起着指导作用;2.教师良心对教

23、师的行为过程起自我监督作用;3.教师良心对教师行为结果起评价作用。,三、教师公正,(一)教师公正的涵义(二)教师公正的内容(三)教师公正的作用,(一)教师公正的含义,1.公正:公道,正义,人的品德,为人处世没有私心,不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和公平合理的原则。2.教师公正:教师的教育公正,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二)教师公正的内容,1.坚持真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反映。是真理的传播者、坚持者、探索者和发现者。2.秉公办事。反映在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评判和抨击对学生利益的公正处理两方面。3.奖罚分明。,(三)教师公正的作用,1.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

24、的学习积极性;2.有利于学生形成公正无私的道德品质;3.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4.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处理领导、同事和学生的关系,公正合理评价领导、同事和学生,就会形成团结向上、勤奋进取的团体气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四、教师荣誉,(一)教师荣誉的涵义(二)教师荣誉的内容(三)教师荣誉的作用,(一)教师荣誉的涵义,1.荣誉的涵义 荣誉是指一定社会整体或行为当事人,以某种赞赏性的社会形式或心理形式,对一定义务和相应行为具有的道德价值所表示的肯定性判断和态度。2.教师荣誉的涵义 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价值所作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一是社会的公认和褒奖,二是

25、自我满足。,(二)教师荣誉的内容,1.光荣的角色称号;灵魂工程师,建设生力军,教育艺术家 2.无私的职业特性;生产劳动服务和为社会生活服务。钥匙,人梯 3.崇高的人格形象。,(三)教师荣誉的作用,教师荣誉是推动教师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巨大精神力量,正确的荣辱观非常重要。1.教师荣誉是教师道德行为的调节器,对道德行为、品质的取向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2.教师荣誉是激励和推动教师积极进取,更好地履行教师义务,争取个人道德高尚,人格完善的助推器。3.教师荣誉是促进教师自身道德发展和完善,形成良好师德风尚的重要精神条件。,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一节 依法执教 廉洁从教第二节 注重礼仪 遵守公德第

26、三节 尊重家长 团结协作第四节 热爱学生 严谨治学第五节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第一节 依法执教 廉洁从教,一、依法执教 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之间关系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它是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最根本的道德标准,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政治方向。(一)必要性 1.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2.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行政管理关系和范围的变化要求;教育法制的不断完善和健全)3.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 4.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个人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在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过程中,按照教师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改造、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

27、。,(二)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及其他各种法律、法规2.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第一、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第二、教师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法制教育等。第三、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第四、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二、廉洁从教,(一)意义1.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保证2.是培养质量人才的保证3.是维护良好育人环境的保证4.是学校各项改革健康发展的保证(二)具体表现1.安

28、贫乐教,无私奉献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师生间美好的情谊,学生长大成才2.坚持操守,为师清廉,二、廉洁从教,(三)道德要求1.公平执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2.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3.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第二节 注重礼仪 遵守公德,一、注重礼仪(一)注重礼仪的主要内容1.个人礼仪:仪容,举止,表情2.学校礼仪:谈吐,举止,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3.交往礼仪4.公共礼仪(二)教师礼仪特点 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三)注重礼仪的作用和要求,作用:1.利于发挥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2.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求:1.努力学习礼仪知识和理论2.正确理解和坚

29、持社会主义的礼仪原则3.科学认识和掌握礼仪规律,二、遵守公德,社会公德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被大家所公认并共同遵守的,用以维护公共生活秩序,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一)基本内容 1.人与人层面上。包括举止文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自尊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2.人与社会层面上。包括遵纪守法、遵守公共秩序、尊重和维护社会公益等。(规定和未规定)3.人与自然层面上。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二、尊守公德,意义:1.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2.有助于树立教师威信:一是学校赋予的管理权力;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言行及学

30、生的信服程度。3.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做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率:1.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增强主体自律意识2.加强舆论宣传,深化社会公德教育3.严格要求自己,立足从我做起,第三节 尊重家长 团结协作,一、尊重家长(一)意义1.调动家长教育的潜能,形成教育共识2.利于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形成教育的优势3.利于化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形成教育合力(二)尊重家长的现实基础1.社会地位相互平等2.教育目标共同一致,第三节 尊重家长 团结协作,(三)尊重家长的道德要求1.主动和家长联系2.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3.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4.教育学生尊重家长(四)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形成学校与家庭教

31、育合力的基本方法1.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2.采取多种方式,与家长加强沟通、增进理解,第三节 尊重家长 团结协作,二、团结协作 是指建立在目标、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思想、观念和行动的统一及感情上的和谐。(一)意义1.利于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2.利于能增进学校整体的教育智慧3.利于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4.利于曾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二)基本要求1.同行相尊,取长补短2.主动交往,相互勉励3.友好合作,公平竞争,第四节 热爱学生 严谨治学,一、热爱学生 教书育人(一)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1.教师热爱学生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1)是我国教育方针对教师的根本要求(2)是素质教育

32、对教育的基本要求2.教师热爱学生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学生奋发向上(2)为教师的施教提供了感情基础(3)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创造了契机(4)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5)有利于激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第四节 热爱学生 严谨治学,(二)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2.充分尊重学生(1)尊重学生的人格(2)尊重学生的个性3.始终信任学生4.严格要求学生:有理、有度、有恒、有方、有情5.平等对待学生,第四节 热爱学生 严谨治学,(三)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1.内涵:教书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技能、方法;育人教学生做人。(1)二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2)社会功能2.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

33、本要求(1)教师必须坚守的职责(2)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3)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终体现3.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1)明确教书的内容(2)把握育人的方向(3)结合学科、融入感情,第四节 热爱学生 严谨治学,(四)教书育人的途径(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2)要有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3)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4)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门学科教学之中,二、严谨治学 不断进取,严谨治学是指教师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勇于探索教育科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一)严谨治学的意义1.严谨治学是教师必备的素质:利于教师向学生传递真理,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4、2.严谨治学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3.严谨治学是教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二、严谨治学 不断进取,(二)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1.精神的专业知识2.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3.谦虚谨慎的态度4.锐意创新的品质(三)严谨治学的途径1.夯实学科专业知识2.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3.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第五节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一、意义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是教师要思想进步、品行端正、秉公办事、言行一致、谦逊诚实、平易近人,在思想上、品德上、工作上、为人上、学习上和生活上都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榜样。(一)利于教师劳动的圆满完成1.教师劳动的任务决定了其表率性2.教师劳动的职责决定了其示范性3.教师劳动

35、中威信的树立决定其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第五节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二)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1.对学生认知的启迪作用2.对学生情感的向导作用3.对学生意志的培育作用4.对学生行为上的示范作用(南开张伯苓戒烟的故事)(三)利于国家的发展1.影响民族素质的提升2.影响社会的进步(孔子:为政教民为先),第五节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要求(一)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情操是人的一种高级情感,持久的不易改变的心理,人的重要的心理品质。包括人的情感和操守,是人们思想观念、情趣爱好、品德操行的总称。德者,才之帅也;大学之道在明德1.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种内心体验。可融洽关系,激发教师

36、的爱心。也是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保证。2.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情趣是指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追求,一种价值取向和一种生活品味。,第五节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2.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1)教师要有开朗的性格、平静的心境和健康的情绪(2)教师要有广泛的兴趣(3)教师要有高雅的生活品味3.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通常称为品德或德性,是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倾向,是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总体特征。(1)教师的道德品质是社会对教师道德要求和教师个体独特个性表现的结合。(2)教师道德品质是教师个人意志的凝结。(3)教师道德品质是教师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4)教师道

37、德品质具有动态的稳定性。,第五节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二)拥有健全的人格1.人格与健全人格。人格是个人的尊严、名誉、价值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健全人格是指人格的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是对理想人格的不断追求和接近。2.教师健全人格的表现(1)健康的人格身体(2)良好的人格心理(3)对高层次人格的追求,第五节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三)要身体力行1.教师要仪表大方教师要朴实整洁;教师要举止稳重端庄。2.教师要语言文明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准确;激励性、启发性3.教师要严于律己、表里如一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第五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第二节 教

38、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任务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修养:“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既是指一种境界,也指为达到这种境界而进行的修炼、陶冶。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的活动,简单说,是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一、有利于做好教育工作 二、有利于教师道德品质的完善 三、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风尚,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任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说到底就是培养教师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习惯是构成教师道德品质的基本要素。教师道德修养实际就是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意志

39、、培养习惯的过程。一、提高教师道德认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任何行为都受一定思想支配的。是进行师德修养的前提。二、陶冶教师道德情感。师德情感是指教师心理上对师德规范所产生的一种爱憎、好恶、荣辱、美丑的情感体验。是师德品质形成的条件和因素。包括正义感、自豪感、荣誉感和幸福感。,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任务,三、磨炼教师道德意志。是教师履行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时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力量和坚持的精神。是保障。涉及: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性。四、培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重要的是把师德意识转化为相应的师德行为,并经过反复的实践形成习惯。以上四者是有机统一的道德实践活动的

40、过程。提高认识是必要前提;陶冶情感和磨练意志是把师德认识转化为师德行为习惯的重要保障;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是师德修养的最终结果。,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一、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二)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三)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二、积极参加实践,坚持知行结合三、勇于自我反思,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结合,第六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概述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第四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第五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基本要求,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概述,

41、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主体多元),根据社会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准,系统搜集信息、充分占有资料、运用技术手段(保证),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征1.影响的深远性2.空间的广泛性3.实践的持久性,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概述,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目的 是对教师的道德全面考察、判断和论证的基础上,探索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加有效地指导广大教师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的品质。对教师来说,自我认识;对学校来讲,让学校对自己学

42、校全体教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四、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对教师行为的价值判断和仲裁,通过对教师教育行为的道德价值进行善恶判断,激发教师个人强烈的责任感。(一)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二)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三)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绳墨陈矣,则不可欺以曲直;衡具悬矣,则不可欺以轻重;规矩弃矣,则不可欺以方圆。一、善恶标准 善恶是教师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一是看教师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客观要求。二是看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职业要求。二、具体标准 一方面教师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业务上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

43、识和科学育人方法;三是道德行为上,教师要热爱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并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是在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一、客观性原则1.广泛调查、搜集资料,客观统一标准评价;2.注意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性,从实际出发;3.评价人员在评价时做到公正、客观。二、科学性原则1.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地评价指标体系;2.遵照评价的科学程序;3.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手段。,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三、教育性原则。充分体现“教育是评价的基础,评价过程是教育过程”的宗旨。1.要求评价指标的设立具有教育性2.充分尊重和信任广大教师

44、,保证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顺利进行3.恰当地处理评价结果四、民主性原则。走群众路线,相信尊重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1.制定评价方案与指标时广泛征求广大教师意见,反复讨论,充分发扬民主。,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2.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要有民主思想和民主作用,本着与广大教师合作共事的态度,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和人格。3.调动广大教师进行自我道德评价的积极性。4.充分重视社会各界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意见。,第四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方法是指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的总称。一、自我评价法 自我评价法是指教师个人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45、的标准、原则等一系列评价体系,对自己的道德所进行的一种自我认识、自我判断、自我评价。1.通过形成强烈的内心信念 2.要求教师端正态度、提高认识、认真对待评价工作。二、学生评价法就是学生依据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对教师的行为予以判断的一种道德评价方式。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评价。,第四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一方面,师生朝夕相处、长久共事;另外社会主义社会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和彼此平等的关系。三、社会评价法。是指行为当事人之外的个人或组织如学校或其他社会方面的人员,根据规范,对教师的道德状况所作出评价的一种方法,主要是社会舆论起作用。社会舆论是指众人的议论和评判。语言、文字对某

46、种现象、事件或行为发表某种倾向性意见。有组织或无组织的舆论。1.每个人都要受社会舆论的监督 2.帮助教师和学校认清自己 3.正确处理信息,客观评价教师职业道德,第五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基本要求,一、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相结合 肯定成绩和优点;否定可以了解认识缺点、问题和不足。二、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 静态评价是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动态评价是着眼于考察教师职业道德发展变化的评价。三、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 单项评价是对教师职业道德某一方面(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修养)等所作的评价。综合评价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的全面评价,可以整体了解面貌和水平。,第五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

47、价的基本要求,四、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是对客观的量化资料,通过统计分析而进行的评价。但是人是可以伪装,思想、品质、观念、意向、理想和情感很难量化。所以还要定性评价。它是描述性评价,能够反映实质,也易操作。为保证科学性,二者要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五、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终结性评价是一个阶段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具有结论的性质。帮助教师了解阶段性、过程性的自我优缺点。形成性评价目的在于及时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情况,发挥评价的教育、导向、诊断、强化等功能,把评价作为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手段,引导广大教师追求更高的理想目标。,第五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基本要求,六、动机评价与

48、效果评价相结合 动机评价是对推动教师从事某种行为的内部思想意念的评价。效果评价是对教师行为产生的客观结果的一种评价,力争使二者一致起来,以动机评价为主。七、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自我评价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进行的评价。易出现偏差。他人评价是指被评对象的职业道德所进行的评价活动,这种评价包括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所作的检查督导评价、专家评价、同事与同行的评价、社会各界的评价等。因此,在重视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更应该重视他人评价,并以他人评价为主。,第七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视野,第一节 实践教育创新第二节 健全网络道德第三节 树立环境道德,第一节 实践教育创新,一、创新是时代对教师职业

49、道德的新要求(一)创新是科技和经济持续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二)创新是受教育者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三)创新是教师职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二、实践教育创新的师德规范(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教师要具备独立获取、处理新信息的能力(三)教师要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三、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二)教师要敢想敢做、不断探索(三)学校要为教师的教育创新提供条件,第二节 健全网络道德,一、网络道德的内涵 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时代的产物,是一种

50、用来正确处理、调节网络社会关系和秩序的准则。目的是按照善的法则创造性的完善网络社会关系和网络社会秩序。二、网络道德的特点(一)网络社会有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的特点(二)网络社会有真假难辨、善恶难辨、美丑难识的特点,三、教师网络道德修养,(一)教师要正确享用网络的服务功能 1.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 2.恰当运用网络技术(二)教师要正确地进行网络道德评价(三)教师要及时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责任,第三节 树立环境道德,一、环境道德的内涵 环境道德是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的规范。核心是人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二、环境道德的内容 与自然协调发展;合理使用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