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技能的学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93770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技能的学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教育心理学:技能的学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教育心理学:技能的学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教育心理学:技能的学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教育心理学:技能的学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技能的学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技能的学习.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技能的学习,本章内容,一、技能的概述二、动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三、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第一节 技能的概述,一、技能的概念技能:是指经过练习而习得的合乎一定规则程序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行为方式。,二、技能的特点,1、技能形成的途径是练习2、技能表现为一定的程序性活动或行为方式3、技能形成的标志是活动合乎一定的法则(1)流畅性(2)迅速性(3)经济性(4)同时性(5)适应性,三、技能的分类,(一)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操作技能)1、动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外部的以合理的程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2、分类(1)操控器具的动作技能(2)机体的动作技能,(二)心智技能(智慧技能、智力技能)1、心智技

2、能:是指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2、分类(1)专门心智技能(2)一般心智技能,(三)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关系1、区别动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和扩展性等特点,主要表现为外显的肌肉骨骼的操作活动;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隐性和简缩性等特点,主要表现为内隐的思维操作活动。,2、联系(1)动作技能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和外部体现的标志。(2)心智技能是动作技能的调节者和必要的组成部分。,四、促进技能形成的一般条件,1、提供例证2、练习和反馈,五、技能与知识、习惯的关系,(一)技能与知识的区别1、二者所属范畴不同知识:属于认知经验的范畴;技能:属于操作经验的范畴;2、二者概括化水

3、平不同知识:是抽象的概括;技能:是具体的概括;3、二者发展不同步知识的获得要先于技能的形成,(二)技能与习惯的关系1、相同点二者都是自动化的动作系统2、区别(1)习惯是实现某种行动的需要;技能仅仅是一种自动化的动作方式,不一定与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2)习惯可以在无意中,通过简单的重复养成;技能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中形成的。(3)习惯有好坏之分;技能有高级和低级之分,但无好坏之分。,六、技能的作用,1、技能的掌握是进行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2、技能的形成有助于对有关知识的掌握。3、技能的形成也有利于智力、能力的发展。,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一、动作技能的结构1、感受部分

4、2、中枢部分3、动作部分,二、动作技能的种类,(一)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连续技能:是指以连续、不间断的方式所完成的一系列动作。非连续技能:是指具有可以直接感知的开端和终点的技能,完成这种技能的时间相对短暂(一般少于5秒)。,(二)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封闭技能:主要依靠内部的、由本体感受器输入的反馈信息来调节时的技能。开放技能:当一种技能主要依赖于周围环境提供的信息而正确地感知周围环境成为运动调节的重要因素时,这种技能就叫开放技能。,(三)精细技能和粗放技能精细技能:当一种技能局限在较狭窄的空间内进行并要求较精巧的协调动作时,这种技能称为精细运动技能,一般由小肌肉的运动来实现。粗放技能:运用大肌肉

5、,而且经常要求整个身体的参与。,三、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征,(一)动作技能形成的主要阶段1、认知-定向阶段2、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3、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二)动作技能形成的特点,1、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减弱,整个动作系统转向自动化2、动作反馈由外反馈逐步转向内反馈3、动作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增加4、建立起协调化的运动模式,四、练习及其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1、练习:是指在反馈作用的参与下,反复多次地进行一种动作。练习包括重复和反馈。2、作用:促使技能的进步与完善。,(一)练习进程的特点,1、练习成绩随练习的进程而逐步提高2、练习进程中存在高原现象3、练习进程是不均匀的4、练习中存在个别差异,

6、(二)提高练习效率的条件,1、确定练习的目标2、灵活运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3、恰当安排练习时间4、练习中必须有反馈5、影响练习成绩的其他心理因素,五、青少年期动作技能的特点,青少年动作笨拙现象:是指在青少年发展的某个时期内,当生长以高速度进行时,可能会伴随着动作的暂时性障碍,主要在男性中间存在。这种动作水平下降只是暂时性的。,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心智技能的形成,一、原型定向阶段二、原型操作阶段三、原型内化阶段,一、原型定向阶段,(一)原型的含义原型:心智活动中的“原样”,即外化了的实践模式,“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二)原型定向及其作用1、原型定向:了解心智活动的

7、实践模式。2、作用(1)心智技能是一种合法则的活动方式;(2)心智动作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是实践活动的反映。3、主要任务原型定向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建立起进行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内部控制条件。,(三)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要求,1、主体的主要学习任务(1)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程序);(2)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2、对教师的要求(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2)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程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3)采

8、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5)教师可以复述动作要领的方法来检查原型定向的学习成效。,二、原型操作阶段,(一)原型操作及其作用原型操作:是指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在这一阶段,活动的执行是在物质与物质化水平上进行的。,(二)原型操作阶段的教学要求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

9、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三、原型内化阶段,(一)原型内化的含义1、原型内化:是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2、原型内化阶段(1)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2)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3)内部言语动作阶段,(二)原型内化阶段的教学要求1、动作的执行应从外部言语开始,而后逐步转向内部言语。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然后,再依据活动的掌握程度逐渐缩减,其中包括省略一些不必要的动作成分与合并有关的动作。3、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4、在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技能?有何特点?2、技能与知识、习惯的关系如何?3、练习在技能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请说明之,根据你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有效提高练习的效率。4、结合自己的感受,说明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