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学习心得.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93841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7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学习心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学习心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学习心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学习心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学习心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学习心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学习心得.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之学习心得,LOGO,与学生相关的教育教学问题,学生,教师,关系,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依法执教意识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学生观发展的教师观有效的课堂观,欲练此功、稍加用功、近期专攻、熟记心中、定能成功!,法律条文通过时间实施时间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3.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例题:,一、选择题:1、根据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规定,学校师德考核小组的教师代表人数不少于考核小组成员人数的()A.30%B.40%C.50%D.60%(C

2、)2、()3月18日,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A、1993年 B、1995年 C、1989年 D、1975年3、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 _ 年义务教育制度。A.九 B.十C.十一 D.十二 4、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_,制定本法。(A)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二、填空题:1、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 二级乙等 标准;2、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 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3、

3、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 规范字。,三、简答题: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爱国守法(1分)、爱岗敬业(1分)、关爱学生(1分)、教书育人(1分)、为人师表(1分)、终身学习(1分)。,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中小学教师所承担的义务是什么?,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1分)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1分)3、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分)4、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

4、的现象;(1分)5、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1分),四、分析题:材料1、小学四年级学生小王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与同学进行打闹,被不小心用门夹到手指,造成手指骨折。材料2、某中学举行大型集会后,学生经过狭窄楼道时突然哄挤,发生踩踏事故,造成多名学生伤残。针对上述材料,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如何加强校园安全提出相关建议,1、建立校园安全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1分)2、加强校园安全设施的检查和改造;(1分)3、不在危及学生人身安全、健康的场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1分)4、制定应对安全突发事件的预案;(1分)5、学生在校内发生人生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救护,妥善

5、处理并向主管部门报告。(1分),学记从正反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言简意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这本书为近代教育学体系建立了基本的框架,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规范教学的建立通常是以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是指以

6、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和“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由六门课组成:礼(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乐(音乐、诗歌、舞蹈教育)、射(射技教育)、御(以射箭、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教育)、书(学字习写的书写教育)、数(简单数量计算的教育)。到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儒家经典,被

7、浓缩为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即书经、诗经、易经、礼记、春秋)。,一*、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意义: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逐步前进,不能“揠苗助长”、“凌节而施”,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1、重视学生每个阶段的发展2、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育。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提出不同教育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3、应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工作必须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抓住受教育者发展的关键期,为他们做好接

8、受某一方面教育和学习的准备,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1、要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对生理、心理机能发生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信心,相信他们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可以达到正常学习一样或相似的发展水平。2、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长善救失,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来达到身心的协调、统一发展。,(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工作必须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1、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对

9、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2、注意对个别学生进行特殊培养,用弹性教学,如允许加速或减速学习,进行能力分组或兴趣小组等。,二*、素质教育内涵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这一本质揭示了素质教育的诸多基本特征: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班

10、级授课制),三*、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一)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二)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三)要适应时代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一)多样化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二)发展性1、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转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2、由

11、课程知识的施予者转变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3、由课程分数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五*、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行为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同时意味着不伤害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教师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

12、、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

13、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可以是方法、思维,也可以是价值观和做人。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创新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一)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具体要求:(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确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14、、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5、教师还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七*、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主体,八、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的师生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顺利完成教学

15、任务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甚至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1、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3、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九、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二)热爱、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不可挖苦、讽刺、粗暴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三)主动、经常与学生交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的。师生关系一般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依赖、协调、默契等阶段。教师还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如寻找共同的兴趣或话题,一起参加活动,邀请学生到家做客,通信联系等。(四)发扬教学民主

16、,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威信还要树立起教师威信,主要通过以下途径:1、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2、树立威信还需要教师具有童心、公正感和自制力(五)妥善处理师生矛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难免发生矛盾,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倾听学生的说法,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冷静而妥善地解决问题,多一份谅解,少一分矛盾。,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师生关系(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能否正确处理这种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水准和质量。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对学

17、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反映着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素质要求。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一些学校教育将师生关系异化为人物的关系,使师生关系变得机械而毫无生气。从教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

18、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教师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而且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学生会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做出反应,更会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做出反应。,十一、教学1、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是实施智育、德育、美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的任务(一)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二)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并培养创造才能(三)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四)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2、教学过程的规律(一)教学相

19、长性规律(二)教学发展性规律(三)教学教育性规律,3、教学原则及其运用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一、直观性原则二*、启发性原则三、巩固性原则四、循序渐进原则五*、因材施教原则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七、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八、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九、教书与育人统一的原则十、适应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十一、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4、教学方法及其运用一、语言性教学方法(一)讲授法(二)谈话法(三)读书指导法二、直观性教学方法(一)演示法(二)参观法三、实践性教学方法(一)练习法(二)实验法(三)实习法四、研究性教学方法(

20、一)讨论法(二)发现法,6、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发展、交往、生成的教学观一、注重学习者的全面发展二、倡导师生间的交往互动三、鼓励课堂教学的生成与开放,5、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十二、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这意味着:1、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和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

21、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

22、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称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的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总之,关注人的教学才能使学科教学同时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发展。,2、教育评价的作用(一)激励作用。教育评价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通过教育评价能使学生明确教育目标,知道教师的期望,从而激发学习的动机。(二)调节的作用。教育评价是有组织地提供调节教育活动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它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原来的教育教学设计作出必要的、适当的、及时的调整,从而有效地控制信息的转换过程,使得教育教学系统保

23、持着动态平衡,以取得最优的教育教学效果。美国布鲁姆非常强调教育评价的这一作用,认为它是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主要措施。(三)诊断作用。表现为教育评价能够诊断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寻找原因,从而为教师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提供咨询信息。(四)管理作用。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教育评价在客观上能起到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鉴定和分等的作用。(五)发展的作用。教育评价对学生促进作用,不只是表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它对学生个性品质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1、教育评价的内涵教育评价=客观描述+价值判断+增值探索:,十三*、教育评价,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一、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

24、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二、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性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四、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五、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十四、德育的内容,1、政治教育 2、思想教育 3、道德教育 4、心理健康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是目标,是方向,它完成的是儿童发展的定向性任务,而道德教育则是基础,是关键,它完成的是教人做“人”的思想与行为上的准备。离开了道德上的准备,政治与思想将空洞无物,甚至于虚伪,进而发展出道德上的双面人格。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

25、水平之间的矛盾。,十五、德育过程的规律(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学生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的,简称知、情、意、行。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伴随着品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

26、励和调节的作用。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它常常表现为用正确动机战胜错误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目标把品德行为坚持到底。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包括一般的行为和经多次练习所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调节,同时又影响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意志。,(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德育过

27、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简言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情意起调节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十六、德育的原则及其运用(一)导向性原则(二)疏导原则:(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28、五)因材施教原则(六)知行统一原则(七)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十七、德育的方法及运用(一)说服法:(二)榜样法(三)锻炼法(四)陶冶法(五)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十八、德育的途径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一)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二)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三)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四)少先队活动/共青团活动(五)班主任工作,例题,一、选择题:1、目前社会上存在五加二等于0的说法,指学生接受五天的学校教育被两天的双休日全抵消,所以要求学校德育必须贯彻(D)。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尊重学生

29、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2、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是(c)。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内部知、情、意、行之间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跟德育内容及方法之间的矛盾,二、填空题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书名)2、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三、简答题1、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哪些专业行为?(5分),1、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行为:(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

30、反思、创新(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四、分析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试说明这对我们的教学有什么样的启示。(5分)“蝴蝶”的启示:有人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蝴蝶必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才能飞得起来,省去了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答题要点:教学重结果,更要重视过程。结合案例加以说明。如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

31、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这却是一个人的生存、学习、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的、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2、阅读以下材料,材料分析以下案例(10分)赵老师是某小学的一名青年教师。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

32、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他大学毕业走上工岗位后就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信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1)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出在哪里?(2)你打算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答题要点:该教师主要未能很好地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尤其是不善于树立自己的权威。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的学生观包括

33、: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学生是整体的人等。2、热爱、尊重学生热爱所有的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不可挖苦、讽刺、粗暴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3、主动、经常与学生交往 4、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威信(1)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知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心理品质无不对学生发生深刻的影响。(2)树立威信还需要教师具有童心、公正感和自制力。,教育学答题思路,教育者(教师),受教育者(学生),关 系,贯彻基本理念:新课程、学生发展规律、素质教育、教师观、学生观、师生关

34、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一、心理学之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根据感知的强度律,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的感知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板书、挂图、实物模型的大小还是教师讲课声音的高低,都必须适当,以便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得清听得明。(2)根据感知的组合律,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知。因此,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教师板书应注意空间布局和排列顺序。(3)根据感知的差异律,对象与背景间的差别越大,越容易被感知。因此教师在制作教具、绘制图表、进行演示实验以及板书时,就要增大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使学生获得鲜明清晰的印象。

35、(4)根据感知的理解律,言语知道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们的感知更加迅速、完整和准确。因此在直观教学中,教师必须伴以言语的解释或说明,把直观和言语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迅速理解感知对象。(5)根据感知的协同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常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实现的。因此,为了使学生产生完整、准确的感知觉,教师要尽可能使学生的眼、耳、口、鼻、手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这样讲大大提高直观的效果。(6)根据感知的活动律,活动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被感知。因此教师在制作和使用教具时,应尽可能变静为动,变“死”为“活”。,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观察化学实验

36、为例):(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3)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如学生的坚韧性、独立性以及良好的观察习惯等。,记忆由三个基本环节构成: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记忆广度呈扩大趋势,短时记忆的广度是有限的,一般在7+2个模块左右。2、从无意识记为主发展到有意识记为主。3、由机械识记向理解识记转换。4、由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四、提高记忆的方法1、明确识记目的,加强有意识记。2、加强理解记忆,掌握识记方法和技巧。3、尽量减少和避免干扰。4、合理组织复习。,五*、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

37、训练加强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的训练,帮助他们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促进思维活跃性、创造性的培养。3、加强言语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言语发展是分不开的,学生正确地掌握大量的词汇和系统的语法规则,并能清晰、准确、灵活地使用口头语书面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可以使思维活动明确、系统、符合逻辑。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5、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六*、创造思维的培养:1、激发学生主动解惑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2、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3

38、、鼓励学生的直觉思维;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想象力,激发创造灵感;5、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培养创造个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依靠动作适应环境。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可凭借心理表象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的心理操作属于运算性的,但还须借助具体事物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儿童已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七、培养想象力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动机。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动机,教学中首先应注意营造宽松自由的气氛,提倡和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其次应注意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向学生多提一些有利于展开想象的开放

39、性问题,让学生形成爱想敢想的习惯。再次,教师还可通过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学生深受感染,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热情。2、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或图表所标志的含义。再造想象是有一定的词语和一定的图表标志所引起的,只有正确理解词语和图表所标志的意义,才能引起正确的再造想象。3、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表象是想象的基本条件,表象储备愈丰富,想象的内容愈丰富。(比如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选择和充分利用有助于开展现象的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可以发挥想象的潜在因素,向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促使学生展开想象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八*、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40、 两个方面回答一方面运用无意注意规律,提高教学效果。1、充分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物的作用,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教师讲课时语音、语调应有抑扬顿挫的变化,对教学重点在音量、音调上予以强调;板书设计合理,运用对比突出重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加强直观教学,尽可能使用具有活动性的教具;组织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尽可能符合学生的需要、兴趣等。2、尽量消除与教学无关的刺激物引起的无意注意,避免干扰。无关刺激是干扰学生注意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应尽量减少无关刺激,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教室环境应尽量选择远离喧嚣的僻静的地方;教师着装要注意端庄大方,切

41、忌奇装异服或色彩过于鲜艳;教室的布置应避免装饰过度;正确把握直观教具呈现的最佳时间;发现学生走神,应给予信号制止,避免当场训斥,干扰学生的注意;课前尽量少发试卷或公布成绩,避免学生产生情绪干扰。,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有意注意,提高教学效果。1、明确学习目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地服从于一定的活动任务的注意。人们对活动的目的、任务越清晰,完成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2、培养间接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教师在一门课程开始时应阐明本课的学习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确认识到本课知识对他们所具有的价值,以引起他们对学习结果的兴趣,从而积极调动他们对随后教学的有意注意。3、合理组织

42、活动。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有意注意;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适当提问。,根据主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把人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类型。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同,把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情绪,九*、学生不良情绪的调节方法:1、认知调节法。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的“情绪ABC”理论,认为一个人情绪的好坏主要是有自己的认知和想法所决定的。如果能改变一个人非理性的思想、观念和评价,就能改变他的情绪和行为。A是事件,B是信念,C是情绪与行为的结果,影响我们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并非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此事件的解释。因此,当我们即时遇到同一件事情,但是由于我们

43、所持的信念不同,评价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根据此心理学原理引导青少年学生,当个体处于负性情绪时,如果能找到人的非理性信念,并驳斥干预此信念,用合理信念取代之,人就会产生新的情绪。2、合理宣泄法。宣泄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找亲朋好友倾吐不愉快的事;以书信或日记的形式宣泄怒气、消解愁闷;大哭一场或自言自语,以发泄心中的委屈和不满;运用电话心理咨询或向心理医生诉说自己的苦衷。宣泄必须合理,适当,否则可能导致消极后果。3、理智调节法。4、转移注意法。5、幽默法。,十、动机斗争可以分为四类:(1)双趋冲突,即从自己同时都很喜欢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2)双避冲突,即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

44、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3)趋避冲突,即对同一目地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4)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十一、意志品质的特征:1、自觉性 2、坚定性 3、果断性 4、自制力,十二、意志品质的培养1、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2、组织实践活动,以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指导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4、发挥纪律对培养意志品质的作用。,十三*、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后又发展为七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

45、实现的需要。,十四、学习动机的培养培养学习动机主要有三条途径:创设外部条件,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内部需要,转化学习动机;强化内外因素,维持学习动机。具体如下:1、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远景性学习目的教育。增强为祖国、为人民奋发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使之转化为推动学习行为的强大动力。2、提高教学艺术,发展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是吸引学生学习的直接力量,他们高超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能使课堂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习动机。3、明确学习目标。具体目标设置略高于原有水平。4、及时有效的反馈。5、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赏罚分明,创造竞争氛围。,十五*、能力形成的原因和发展条件1.遗传的因素遗传因素主要指的是

46、一个人的素质或叫天赋,即一个人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他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及神经系统构造和机能的特点。2.环境和教育的因素。遗传决定能力发展可能的范围或限度,环境则决定了在遗传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环境包括产前、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3.个体的主观努力和实践活动也是影响智力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智力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一个人勤奋、努力、好学、有广泛凡人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智力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气质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1胆汁质(孙悟空)胆汁质的神经过程的特征是强但不平衡,行为外向,直爽热情,情绪兴奋性高,但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难于自我控制。2.

47、多血质(猪八戒)多血质的神经过程特点是强、平衡而且灵活。多血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活泼好动、言语行动敏捷,行为外向 3.黏液质(沙僧)黏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反应速度慢,情绪兴奋性低但很平稳;举止平和,行为内向;4.抑郁质(林黛玉)多疑多虑,胆小、孤僻,寡欢,爱独处,不爱交往。,十六、气质对教育的启示1.对待学生应克服气质偏见2.针对学生气质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育中对不同气质特点的学生采取的方法应尽可能因人而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例如,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宜采用“以柔克刚”、“热心肠冷处理”等方法,保持安静,轻声细语,要干脆利落地讲清道理,却忌急躁、粗声大

48、气地训斥他们,否则,容易进一步加强他们的激动状态,产生师生之间的对立。对抑郁质的学生,要多关心、鼓励,一般避免公开的批评指责。3.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好的气质品质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身气质特征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将大为提高,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气质特点进行分析,让他们主动用自己的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气质的消极面,或以气质的积极面去掩盖气质的消极面,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4.特别重视胆汁和抑郁质学生5.组建学生干部队伍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特点在任命学生干部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特点,是班干部的气质特点与各种职务的工作要求相符合,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潜力和优势,搞好各自的本

49、职工作。在学生队伍配备时,还应考虑不同气质的互补作用,让他们既能各负其职,又能互相配合、协调合作,共同搞好工作。,十七、性格的培养1榜样示范法。榜样,指对个体的人生发展有所启发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人及其事迹。榜样示范法是通过榜样良好的人格特征来影响学生的教育方法。2说理教育法。说理教育法是教育者通过言语指导,让学生人数人格健康的重要性,明确人格完善的具体目标的教育方法。3行为训练法。行为训练法是使个体某种性格表现不断得到巩固而形成的习惯,从而转化为人格特征的方法。4环境熏陶法。环境熏陶法是自觉利用环境资源(如良好的家庭气氛、校风、社会风气以及教育者自身的人格特征等),对学生进行积极影响的人格

50、教育方法。5、因材施教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倾向因材施教,让孩子充分发挥美好的一面,摒弃不足与缺陷,不断促进性格的自我完善。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教育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需要通过具体的教育情境帮助他们对自身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促使他们自觉地发展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在自我意识提高的过程中增强自觉塑造自己良好性格品质的能力。,十八*、学习动机的培养(一)教学吸引1、灵活教学方式,唤起学习热情;2、新颖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3、调动课堂练习的积极性。(二)兴趣激发1、教师的良性期望;2、利用已有的兴趣激发新的兴趣;3、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三)充分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