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二轮复习片.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94013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二轮复习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散文二轮复习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散文二轮复习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散文二轮复习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散文二轮复习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文二轮复习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二轮复习片.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7.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8.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9.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现代文阅读能力,理解,分析,鉴赏,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把握文意,筛选信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分析评价,借鉴吸收,从命题材料看:全国卷和地方卷高考的现代文大阅读,多以文学作品为材料设题。从文章的体裁看,都是有文化内涵、有较高文学品位的散文。从考点的设置看,始终紧扣对学生筛选、

2、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贴近生活,富有人文性。答题的总体要求是对(准确切题)、全(全面完整)、好(语句通顺)。,现代文大阅读考查常见设题方式一、常见发问模式,运用了手法(技巧)表达了(内容)的好处是什么?的作用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答题要求:一是明确回答运用何种表达技巧 二是揭示作品运用某种表达技巧所表达的内容 三是阐述运用某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和好处 答题模式:运用什么技法表达什么内容达到怎样的效果,二、表达技巧分类,(1)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2)文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叙述的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

3、;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说明的技巧。,如联想、想象、渲染、烘托、衬托(正反)、对比、抑扬(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虚实、象征、铺垫等,三、答 题 方 法 和 技 巧 叙事抒情 定内容 写情抒情 说理议事 借物抒情粗读 散文 定文体 小说 定结构(线索、结构)定中心(文章主旨)精读 写景抒情 定特点 借物抒情 托物说理(借物说理、借人说理、借话题说理)审题干,定区位答题 抓语词,定重点 多联想,定答案,散文知识点汇总表,形 散 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选材广泛自由 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神 线索 人事物感情(主题)景物时间地点 明确 集中 开拓 深化 语言 方法 寓情于事 联想(凝练优美

4、)托物言志(丰 富)借景抒情,散文阅读的特点,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的多元考查。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或略读。,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由实到虚,反映世态,总结感悟,叙事散文的阅读,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

5、、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第二类:状物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的突出特征上进行人生道理的隐喻。主旨即物人相通处。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写景散文的阅读,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来绘形状物的。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

6、韵等内在的方面。抓特征的目的不但是要求其形似,更要求达到本质上的神似。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安排描写的顺序的,一般地说,这类散文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还要注意作者的观察点与被观察景物之间的关系,注意观察角度的变化。最重要的,是把握融注于景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地领会作品的主题。,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都被赋予象征意义,阅读时要把握象征这种表现手法。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是直接点明的;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含而不露。对后者须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写作背景,如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写作时间 等,但必须注意,联系背景不等于对

7、号入座,不能把象征意义理解得太具体、太狭窄。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咏物散文的阅读,抒情散文的阅读,其实,散文多是用以抒情的,单列一种“抒情散文”,是因为这一类散文在表达方式上以直接抒情为主,传达感情不像叙事、写景、咏物类散文那样含蓄,读者比较容易把握文中的思想情感。,哲理散文的阅读,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1从重点句段上找突破,抓标题与文体抓“文眼”抓对全

8、篇有概括性的句、段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如何“把握主旨”?,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二明确文体 1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碧云寺秋色)2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日月行色)3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马缨花绵绵土)4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谈静灯火的

9、温情)5小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十年以后),一、散文的基本类型,1.叙事性散文以小见大小事凡事小事见深意真人真事不靠虚构片断剪影少用单一故事2.哲理性散文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人生生活感悟小处着笔点到为止3.写景咏物散文意蕴丰富,含意深远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细腻描写4.文化散文文化意象,文化韵味文化视角人文情怀思想意蕴,二、散文读写基本规律,1.散文写作基本类型:缘情(志、理)择景(物、事)借景(物、事)抒情(志、理)2.散文阅读基本要领: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情言志析理才是归宿。对景事物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理,三、散文写作技巧,1.熔情、理、事于一

10、炉叙述描写时,融进自己的感动感想感情,熔情理事于一炉,体现出时空的流动,体现对社会人生宇宙自然历史文化文明等的深刻的思考。,在这有限的时刻里,战士们还多方寻思着 这些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中滚、爬、拚搏,无所畏惧的战士,对朝鲜人民是多么体贴入微!怪不得朝鲜人民称颂他们“这些中国孩子的心,简直是金子一般的心,银子一般的心,水晶一般的晶莹玲珑的心!”,有叙述,有抒情,更有议论。,小结:熔情、理、事于一炉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熔铸在一起的关键在于:抓好叙事抓住能反映生活本质和内心深情的举止行为。要使情、理、事自然融和在一起。,三审题干、定区位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内

11、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审题干都审哪些内容呢?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现代文阅读题干的设置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其中,前两者是显现的;而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只有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因此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而命题意图又融于创设情境和设问角度之中,所以,通过显现条件去揭示隐性因素,就成了揣摩命题意图的必然途径。,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把握方向,遵循方

12、向,就能少走弯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这个方向来自何处?就来自于题干本身的暗示。当然,题干中的答题方向同样是非显性的,也同样需要我们对题干作出分析和挖掘。题干能显示答题区位。答题的区位是指试题形成答案所在的语段或句子,这是保证答案准确的前提条件。信息集中在何处呢?试题的题干往往会有所显示。因此,要仔细分析题干,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位的“彼信息”,从而确定出答题的区位。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四抓语词、定重点 所找内容在文章的哪个位置,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还是结尾,还

13、是中间的某个位置;处在这个位置上的文字往往有什么作用。位 置特点或作用 文章或段落开头引起下文,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文作铺垫。文章或段落中间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过渡。文章或段落结尾总结上文,文章中心,照应开头,主题升华。,所找到的内容用了哪种表达方法,是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还是议论;语言是平实还是空灵;这样有什么作用。记叙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抒情(直接、间接)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在开头起定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华。描写(细描,白描;正面,侧面;人物描写)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达主旨。议论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文章中间的

14、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所找内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还是排比,等等,有什么作用衬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比总的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具体地说: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要关注以下“表达技巧”的作用:一、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

15、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叙述人称的技巧: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以往考查频繁,现在几乎不考)议论的技巧。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16、。抒情技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开头能定文章基调;在结尾能升华主题。,1.表达方式,叙述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还没考过),三、描写 描写的作用:再现自然风光。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4.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

17、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1.表达方式,描写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主体事物。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四、修辞手法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对偶:便于吟诵,

18、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1.表达方式:叙述顺序、描写方法、抒情类型。2.表现手法:悬念、铺垫、伏笔、烘托、渲染、衬托、对比、象征、想像、联想3.布局谋篇:线索、顺序(时空逻)、点题过渡照应 伏笔铺垫、卒章显志、详略剪裁4.语言辞格: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生动形象对偶、排比、反复强调突出反问

19、、设问引起思考注意,突出强调特别注意:衬托(正反),清单3:常见表现手法与技巧,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

20、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21、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

22、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答 题 技巧,答案表述的原则: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

23、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忠实于语言规则,(1)要显:不能含蓄、笼统,(2)要简:不要罗嗦、繁琐;要概括、简洁,(3)要通:不要有语病,(4)要选好句式:用判断句、陈述句,不用 省略句和问句,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 选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

24、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明确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写 1、截。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2、改。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在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3、写。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

25、旨表达出来。做这类题目,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第一点谈及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答 题 注 意 点:1、作答时不能用描写或比喻、拟人的句子作为答案。因为这种语言的表意是间接的甚至是模糊的,不能直接准确地回答问题。2、综合分析回答不要太抽象,要点明其手法或作用。3、概括要点时,要尽量分条作答,看分答点,一般4分至少2点,6分至少3点,一定要分点陈述。4、尽量利用文本中的相关语句作答,或摘取词语连缀或压缩主干调整或抽取要点组合。5、一般来说,解答本题的时间可安排为20分钟左右,阅读文本的时间累计占答题时间的一半左右。,解 题 示 例 江南的冬景郁达

26、夫第一步:定内容,定文体 1定内容。题目江南的冬景,读开头、结尾以及中间各段的开头结尾部分,可知这篇文章正如题目,写的是江南的冬景。读作者郁达夫,联想学过的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从而略推本文的风格。2定文体。以上的分析,可以基本确定,这篇文章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在下一步的研读中,就要注意体会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点,从而确定作者的感情,即文章的主旨。,第二步:定结构、定中心、定特点 3定结构。本文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开头写的却是北国的冬景,接着写江南的冬景之美,从地质到河港到一天中冬景的变化。即:北国之冬景江南的冬景:地质,河港,一天中冬景的变化。4定中心。文章中并无直接地抒发感情的句子,但从作者对

27、景色的描写中,能够体会出作者对江南的冬景的喜爱之情,联系故都的秋的描写手法,可知这种喜爱之情就是文章的主旨。5定特点。文章借景抒情,完全把情融于景中,这就是本文的特点。,第三步:审题干、定区位;抓语词、定重点;多联想、定答案 1(1)作者认为冬景有“一种特殊的情调”,如果用文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应是_。解析:A审题干,定区位。找到需要找的句子,在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的最后。B抓语词,定特点。读句子“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这是一个判断句,抓住其中“便是”这个词,答案显然就在其后面。C多联想,定答案。根据以上的分析,注意字数问题,确

28、定答案为:明朗。(2)作者说“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这一个境界”是一个怎样的境界?(不超过20字)解析:A审题干,定区位。找到原文,在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句中有一个重要的指示代词“这一个”,这说明关于“怎样的境界”的问题,应从前面的段落中去寻找。,B抓语词,定特点。原句所在的第五个自然段的开头句末尾有“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的句子,这其中的“悠闲”很显然是关于“怎样的境界”的问题的关键词,画出来。“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的后面都是描写性的话,直到“你说还够不够悠闲”,显然都是在解说“悠闲”的,没有重点词。而接下来的一句“若再要点景致进去”中有“再”则说明后面的“景致

29、”也是“境界”的一部分,将“景致”画出。是什么景致呢,从后文看,地方乡村;时间傍晚。则这种景致可总结为“乡村晚景”。“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句中还有一个重点连词“又是”,说明关于“境界”,前面应还有内容。到上一段中,我们可以找到与“境界”有关的一些语词,分别画出来,它们是“感不到岁时的肃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以上按文序画出的重点语词有:感不到岁时的肃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悠闲、乡村晚景(乡村的傍晚景致)。c多联想,定答案。根据以上的分析,将上面画出的词连词成句,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前面,注意字数问题,则得出答案:悠闲地、无肃杀、含蓄有生气的乡村晚景。,4.

30、布局谋篇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承上启下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照应制造悬念照应开头总结上文卒章明志详略主次。,(3)布局谋篇的技巧(4)修辞的技巧,承上启下、统摄全篇、详略主次、行文线索、伏笔照应、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设置悬念、点面结合、深化升华主旨等,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共8种,4.布局谋篇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文章或段落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4.布局谋篇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文章或段落中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照应上文,转换

31、话题。,4.布局谋篇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文章或段落结尾升华感情;深化主题;总结上文;卒章显志,点明主题;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读懂一篇散文?,具体标准五懂:(1)懂重要句子(词语)含意;(2)懂句间、段间关系和全文结构思路;(3)懂全文内容主旨;(4)懂写作手法(表达技巧);(5)懂作者情感、观点。,2.高考怎样考查散文?,理解(句子含意),概括分析(筛选、归纳、概括、分析),鉴赏评价(品味、赏析、评价),探究(个性阅读),2.散文考查的题型:体会语句含意 概括段意主题 分析结构思路 鉴赏表达技巧 赏析精彩语言 赏析形象内涵 探究文本意蕴,1.

32、散文考查的要求:,3.怎样准确规范答题?,考点一:重要句子(句段)的考查 考察句子(句段)的形式大概有哪些?1、品味一句(段)话的表现力(表达特色)2、分析一句(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3、体会一句(段)话的丰富含义,题型一:重要句子作用分析题解题思路,1.明确所处位置:审清题干,看所处位置(开头、结尾等),联系上下文思考。2.考虑在结构上的作用: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线索等。3.考虑在内容上的作用:在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态度)表达上的作用。有时要考虑语言运用本身产生的表达效果(手法)。4.分要点答题。,.1.一般说来,先说表层含义,再说深层含义 据语境确定语句基本内容或表层含义。联系主旨,揣摩

33、并揭示语句的深层内涵。2.含有修辞格的语句,应先将修辞手法还原,还原它真实的意思,再说这种手法的作用,最后说作者的感情。3.先说关键词语含义,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感情4.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分层体会。5.用“追问法”思考(“是什么”“为什么”),题型二:语句含意理解题解题思路,二、揣摩语言,1理解有深层含义的句子,2理解富有感情色彩的句子,3语言技巧的作用,放到特定的时代中去看 联系作者的思想发展去看放到一定的上下文去看,具有讽刺意义的 运用反语手法的 不便直接说而运用讳饰手 法的,叠音词的使用炼字引用与化用 辞格的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特殊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特殊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34、,1.手法(修辞)+作用或效果(内容、结构),2.词语运用(动词、形容词、叠词等),3.句式:运用整齐的句式(对仗句式)整散结 合 长短句结合,4.语言风格:通俗直白、委婉含蓄、诙 谐幽默、粗犷豪放、大气磅礴、细腻、清新、雅致等。,题型三:品味一句(段)话的表现力(表达特色),语言技巧的鉴赏具体角度如下: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如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

35、情;形象含蓄,如余光中,用形象表达主旨。,1、品味一句(段)话的表现力(表达特色):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情感)2、分析一句(段)话在文中的作用:内容(本身)作用+结构(上下文)作用+有手法(亮出来)3、体会一句(段)话的丰富含义:抓关键词(手法)+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结合主旨),课堂小结,3.解题基本方法:据语境确定语句基本内容或含义。明确位置注意段首、段尾、过渡句;理清行文思路层联系主旨,揣摩并揭示语句的深层内涵。考虑局部与整体的联系。表达出与中心相关的某一情感态度。写景句一般要考虑所抒发的感情。,题型四:语句含意理解阐释题解题思路,关键词语揣摩分析句中关键词语通常是动词、形容词,揣摩句子

36、中的关键词语,可以快速把握句意。分析修辞含有修辞格的语句,应从理解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理解其含义,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生动性、反语的讽刺性等。,题型四:语句含意理解阐释题解题思路,考点二:概括文意,概括文意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它又可分为整体归纳(针对全文)和局部归纳(针对段落或某一特定对象)。涵盖段意归纳概括、主题归纳概括、原因归纳概括、情感归纳概括、形象特点归纳概括等多种形式。,1、审清题意,明确信息筛选点;2、搜索全文,明确信息分布区间;3、筛选信息,分层分类概括;直接摘取法(摘录原句)合并同类项(用文中关键词)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条表述,注意题目赋分

37、;5、语言简洁、明确。,分析概括文意题解题思路,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3.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先抑后扬、虚实结合等,1.修辞手法:比喻、对比、拟人、排比、反复等,4.结构技巧: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 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 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5.语言表达:词语运用 句式 手法 风格,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所写内容+表达效果(主旨),考点三:鉴赏表达技巧,1、抒情方式(手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写景的顺序:,、描写景物的结合技巧,2、

38、描写方法:,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正侧结合 点面结合,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人物描写:,、细节描写,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比兴、象征、对比、衬托、渲染、映衬烘托、联想、想象、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3、修辞手法:,4、表现手法,5、叙述的技巧:,顺序、倒叙、插叙、补叙,1、抓住具有季节地域特征的代表性事物 2、多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描写,包括通感手法的运用 3、四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衬托)结合 4、修辞手法(指各种修辞格)5、语言

39、特色(句式、风格、炼字等),散文中描写性语段的表达技巧(艺术特色),描写方法(特点)、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描写景物的手法技巧A、结合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虚实结合:如雨霖铃 正侧结合:如口技 点面结合:如江雪 声色结合、对比:明与暗、昔与今、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乐景写哀、哀景衬乐、白描(粗笔勾勒)与工笔(精雕细刻),附技巧总结,考点四:探究文本意蕴,探究文本意蕴,1多个角度探究广度提炼要点不作具体分析,2一个角度探究深度一个要点具体分析,探究文本自身,个性化阅读,1.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2.分层论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

40、,例证典型,分析深入。,3.总结自己的观点。语言简洁,要与第一步圆合。,答题格式:观点+分析+结论,题型七: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1.答题原则: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根在文本,走出文本观点鲜明。分析辩证有分寸评价人物事件,要考虑内因外因、主客观因素、个人与时代等的关系,题型七: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2.答题步骤审读题目,明确方向紧扣文本,寻找解释联系实际,发表见解 确定要点,规范答题3.答题模式:亮观点扣文本联实际做结论,一、庐山真面目:探究概念,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的能力等级。允许有新见解,有不同的探究结果,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独立思

41、考性。探究题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探究点可以涉及散文内容和形式的方方面面,或一个词语一个意象,或主旨选材和技巧,只要是作品的关键处和丰厚处,皆可以探究。,二、胸中有丘壑:考点分析【考点解说】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究文本自身,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方 探究作品丰富意蕴,包括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探究文本的人文背景,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 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42、对文本特有的个性化的解读,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 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挖掘文本丰富意 蕴,探讨作者创作意图,个性化解读),文章思路、表现手法、文章主旨、创作意图等,四、披沙获真金方法指导,1、善于选择审视角度。(主题意识,整体意识,思路意识,问题意识)2、文本与分析紧密结合,不可脱节,善于进行层面切割。紧扣文题要求,在文本中寻找依据。3、善于借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磨制美好的珍宝)。充分利用前三题解答信息。4、善于有序呈现结果,(实虚,文本内文本外,答案允许丰富多彩,分条解答,观点鲜明,步骤完整,分析要有理有据。5、平时注意关注与归纳不同时期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答题误区警示“不尊重

43、文本”,忽略文本材料,只是就题解题,往往断章取义;只是摘取词句,把关键材料或关键细节撂在一边。“浅人浅出”,即浮浅地了解一下文本,勉强写几句答案。“泛化解题”,没有个性化阅读,没有自己的创意,没有独特的认知,落人人云亦云的俗套。小论文写作,缺乏说服性,往往只抓一点,不及其余。“角度单一”,解题角度单一,不能对文本多元解读和有创意解读。“多元无界”,一味多元,没有界限,虽有创意解读但胡思乱想。没有健康的积极的价值观。,标题的作用,可以从内容、情感、修辞、结构四方面考虑:有的标题作为“文眼”有揭示文章中心或主题的作用;有的标题从结构上看有文章线索的作用;有的标题对文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用;有的标题有比喻作用;有的标题有虚实或双关两层含义。理解或鉴赏标题时,一是要分析词语,二是要注意修辞,三是要注意虚实,四是要联系全文内容和结构,五是要结合文章主旨和背景。,小结,毫无新意再次罗嗦,1.咬文嚼字审读题干,圈出关键词,明确题干要求。2.答题要树立要点意识,看赋分定要点,用序数标明要点。3.优先考虑利用原文的关键词句组织答案。4.答案要有关键词意识,写出切中问题的关键词或短语。5.答案内容较多时,建议先打简要腹稿,尽量简洁,书写整洁易辨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