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岩土工程质量检测培训教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工程岩土工程质量检测培训教材.ppt(1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利工程岩土工程质量检测培训教材,(白世伟 周火明等)2007年8月,第一节 孔壁应变法测试第二节 孔底应变法测试第三节 孔径变形法测试第四节 水压致裂法测试第五节 表面应变法测试第六节 岩体应力测试套钻孔应力解除法实测 数据整理说明,第六章 岩体应力测试,岩体应力泛指岩体内部存在的应力。在天然状态下,岩体内部存在的应力,称为岩体初始应力、天然应力或岩体原始应力,在地质学中通常都称为地应力。岩体被扰动后的应力称为二次应力或围岩应力(对地下洞室而言)。岩体初始应力不仅与岩体自重、地质构造运动有关,而且与地形地貌、成岩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地温梯度、岩体特性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随着地壳岩体所处的位置
2、和时间不同而变化,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应力状态。岩体应力的成因大致有岩体自重、地质构造运动、地形地貌、剥蚀作用和封闭应力等五个方面,其中主要成因为岩体自重应力和地质构造应力。,第六章 岩体应力测试,世界范围内地应力分布的一些基本规律性主要有以下几点:,图6.0-1 地应力与岩体埋藏深度关系曲线,地表下深度H/m,(1)实测铅垂应力基本等于上覆岩层重量。HK布朗总结全世界有关铅垂应力v资料表明,在深度为25-2700 m范围内,铅垂应力v随深度大致按岩石重度的比率线性增加(图6.0-1)。,垂直应力v/MPa,(2)水平应力h普遍大于铅垂应力v。据实测资料统计,最大水平应力与铅垂应力的比值
3、,即侧压系数一般为,大部分在之间,总的来说,水平应力h多数大于铅垂应力v。,(3)平均水平应力与铅垂应力的比值是随深度而变化的,Brown E.T.和Hoek E.根据各地实测资料概括为如下经验公式(见图6.0-2):100/H0.301500/H0.5,从已有的资料来看,在深度不大的情况下,的变化范围很大,平均水平应力与铅垂应力之间不存在固定的关系。随着深度的增加,值分散度变小,并且趋向于1,表明深部极大时岩体可能处于接近于静水压力的状态。,图6.0-2 侧压力系数与深度关系,平均水平地应力与铅垂地应力的比值,地表以下深度H/m,(4)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现代岩体中最大水平主
4、应力方向,主要取决于现代地质构造应力场,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地质构造应力场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通过对地质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及其组合关系分析和地质力学分析,才可以初步判断地质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关于岩土工程地应力场:(1)自重应力。假定岩体简化为均质半无限弹性体,忽略地质构造和地形变化对岩体初始应力的影响,自重应力引起的应力场随深度的变化如图6.0-3所示,其量值为 z H,xyH 式中:为侧压系数,可根据半无限体侧向变形为零的条件求得:图6.0-3 自重应力场的变化规律/(1-),图6.0-3 自重应力场的变化规律,(2)构造应力。按照板块运动(大陆漂移)学说,地质
5、构造应力一般认为是水平向作用力。假定地质构造应力S为沿水平轴x方向作用,即坐标轴x,y,z都与应力场的主方向一致,它随深度的变化如图7.0-4所示。,图6.0-4 地质构造应力场的变化规律,(3)岩体初始应力场。一般情况下岩体初始应力场为岩体自重引起的应力场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应力场的叠加(忽略岩体初始应力场的次要组成成分),取自重应力场的主轴与地质构造应力场的主轴一致,它随深度变化如图6.0-5所示,规律如下:岩体初始应力场的各应力分量,除靠近地表以外,沿深度的变化均可用线性方程来概化,即沿深度呈直线变化;,在岩体初始应力场中,大主应力1在浅层为水平向,到达较大深度后转变为铅垂向;中主应力2
6、或小主应力3在浅层为铅垂向,到达较大深度后转变为水平向。它们由两个直线段组成,其转折点深度为临界深度;,图6.0-5 初始应力场变化规律,在临界深度以上岩体初始应力场是以地质构造应力场为主导,大主应力为水平向,其量值随深度增加的幅度较小。在临界深度以下,就转变以自重应力场为主导,即大主应力为铅垂向,其量值随深度增加的幅度较大。临界深度附近,存在一个主应力方向逐渐调整变化的过渡带。,河谷应力场,水电工程多建于河谷地区,其应力场分布有独特的规律,见图6.0-6。,图6.0-6 河谷地区地应力场分布规律,(4)二次应力场 当在岩体内或在基岩上修建工程时,由于施工开挖,改变了岩体的初始边界条件,使岩体
7、内的能量得到释放,从而引起围岩的应力重分布,形成新的应力状态,产生围岩变形或破坏。如在地下工程中(地下厂房,矿山,公路、铁路隧道),常因开挖而引起围岩失稳;在水工大坝基岩中常因开挖卸荷而造成基岩变形或位错等。为了评估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必需研究二次应力场。为了分析岩土工程的二次应力场,首先必需知道岩体初始应力状态。因此岩体初始应力是岩体工程勘测设计所必须的基本资料。而岩体初始应力场只能通过现场实测获取,这就是为什么岩体应力测量成为岩土工程研究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1912年瑞士地质学家海姆(A.Heim)首次提出了地应力的概念,并假定地应力是一种静水应力状态(海姆假定),即地壳中任意一点的应
8、力在各个方向上均相等,且等于单位面积上覆岩层的重量,即自重应力。金尼克和朗金(W.J.M.Rankine)分别修正了海姆的静水压力假设,认为地壳中各点的垂直应力等于自重应力,而侧向应力(水平应力)应为自重应力乘以一个修正系数。上世纪20年代,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就指出水平应力分量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垂直应力分量。50年代,哈斯特(N.Hast)首先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进行了地应力测量工作,发现存在于地壳上部的最大主应力几乎处处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而且最大水平主应力一般为垂直应力的1-2倍,甚至更多。,后来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地应力的形
9、成影响最大。当前的应力状态主要由最近一次的构造运动所控制,但也与历史上的构造运动有关。由于亿万年来,地球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构造运动,各次构造运动的应力场也经过多次的叠加、牵引和改造,另外,地应力场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造成了地应力状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即使在同一工程区域,不同点地应力的状态也可能是很不相同的,因此,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可能通过数学计算或模型分析的方法来获得。要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应力状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现场进行岩体应力测试,包括岩体初始应力测试和洞室围岩应力测试等。,“应力”不能直接去度量和观察,而只能通过测量其间接量(例如应变、变形或其他物理量等)来确定。早在上世
10、纪三十年代初期,人们就曾利用测量洞壁的应变来计算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特别是1964年李曼()研究了挡门器和三向应力测量仪器,并为世界各国所采用,开创了岩体应力测试的先河。我国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进行岩体应力测试,到现在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开发和推出了多种测试方法,测试技术也不断改进,测量深度也在不断增加。,早期的地应力测量一般是在岩体的表面进行,分为表面应力恢复法和表面应力解除法两种。扁千斤顶法是表面应力恢复法的代表,而中心钻孔法和平行钻孔法则为表面应力解除法的代表。表面应力测量一般都在开挖洞室岩体表面进行,只能测量岩体表面的一维或二维应力状态,而这种应力状态还
11、受到开挖扰动影响,并非原岩应力。因此这类方法不能正确确定测点处的原岩应力状态。为了克服这类方法的缺点,另一类方法是从洞室表面向岩体中打小孔直至原岩应力区,这就保证了测量在原岩应力区中进行。这类方法称为“钻孔测量法”,目前普遍采用的应力解除法和水压致裂法均属此类方法。,岩体应力测试的方法很多,各有其适用范围。就其测试的物理量来分,有直接法和间接法;就其测量部位来分,有孔内法和表面法;就其测试元件来分,有机械式、电阻式、电感式等。目前测量地应力的主要方法有:岩体表面地应力测量、套钻孔应力解除法地应力测量、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和声发射(AE)地应力测量等几大类。各大类又可细分出许多测量方法。如岩体表
12、面地应力测量又可分为岩体表面应力解除法和岩体表面应力恢复法;套钻孔应力解除法地应力测量可分为钻孔孔壁应变法、钻孔孔底应变法和钻孔孔径变形法。随测试原理和测试仪器不同还可分为二维地应力、三维地应力、浅孔地应力和深孔地应力测量。,第一节 孔壁应变法测试,钻孔套心应力解除技术是岩体应力测试的基本方法。孔壁应变法是套孔应力解除技术的一种应用,此外孔径变形法亦属此例。钻孔套心过程就是围岩应力释放过程,测量套孔前后中心孔孔壁应变的变化量,计算出测点处岩体的应力状态。套孔应力解除技术工法示意如图6.1-1。,一 钻孔套心应力解除技术,图6.1-1 套孔应力解除过程示意图,由图6.1-1可知,钻孔套心应力解除
13、法是利用大口径钻头将岩心与围岩分离开来,从而使得岩心内原来承受的应力全部解除,根据此过程中岩心产生的应变(或变形),反演原来的岩体应力状态。按照被测量的物理量及其测量部位的不同,分为(1)钻孔孔壁应变测量法、(2)钻孔孔径变形测量法、(3)钻孔孔底应变测量法。钻孔孔壁应变测量法应用最为广泛,该方法利用安设在小钻孔的孔壁应变计测量的解除应变值计算解除前的应力状态,在一个钻孔的一次测量就可以确定岩体的三维应力状态。,孔壁应变法测试按其应变计结构和适用环境分为浅孔孔壁应变法、浅孔空心包体孔壁应变法及深孔水下孔壁应变法三类。孔壁应变计应根据工程要求、使用环境及测试方法选用。(1)浅孔孔壁应变计因直接在
14、孔壁上粘贴应变片,要求孔壁干燥,故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完整、较完整细粒结构岩体,孔深不宜超过20m,为排除孔内积水,钻孔宜向上倾斜3-5。CJS-1型钻孔三向应变计是典型浅孔孔壁应变计,其结构示意如图6.1-2,应变片布置示意如图6.1-3。,图6.1-2 CJS-1型钻孔三向应变计结构示意图,橡皮岔,补尝室,图6.1-3 CJS-1型钻孔三向应变计应变片布置形式,(2)空心包体式孔壁应变计是将应变计的应变片粘贴在一预制的薄环氧树脂圆筒上,再包裹一层环氧树脂制成,适用于完整、较完整的岩体。CKX-97型空心包体式钻孔三向应变计结构示意如图6.1-4,CKX-97型空心包体式钻孔三向应变计应变片的
15、布置示意如图6.1-5。,图6.1-4 CKX-97型空心包体式钻孔三向应变计结构图,图6.1-5 CKX-97型空心包体式钻孔三向应变计应变片的布置,(3)深孔水下孔壁应变计 深钻孔套心应力解除测量法一般采用孔壁应变计。为解决钻孔深度大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浅钻孔岩体应力测量技术的基础上有许多发展。关键技术包括:(1)能够在深水中工作的深钻孔水下三向应变计、(2)配套的应变片水下粘结剂、(3)水下应变计粘贴技术、(4)安装定位的触发装置、(5)井下测定应变片方向的装置、(6)深钻孔套钻技术以及井下数据采集系统。深孔套孔应力测量可以在深达数百米钻孔中不间断地取得应力解除全过程的解除应变数据。,
16、对测试孔的要求,浅孔应变计及空心包体应变计对测试孔径要求为测试元件标准外径(如36应变计为36mm)加上,过大过小都将影响安装。三类应变计对测试孔深均要求满足安装长度(即应变计长度加上100mm)。采用深孔测试时,为防止残留岩心掉入孔内,测试前宜用试孔器测量孔深。深孔水下孔壁应变计结构示意如图6.1-6。,图6.1-6 深孔水下孔壁应变计结构图,1 测点布置及地质描述(1)测段内及测段附近岩性应均一完整。(2)每一测段内宜布置2-3个测点,各测点应尽量靠近,避开断层、裂隙等不良地质构造。(3)在测试岩体初始应力时,测试深度应大于洞室断面最大尺寸的2倍。地质描述包括下列内容:(1)钻孔钻进过程中
17、的情况。(2)岩石名称、结构及主要矿物万分。(3)结构面类型、产状、宽度、充填物性质。(4)测点区的地应力现象。,二 测试方法,2 主要仪器设备及测试准备工作 主要仪器和设备包括下列各项:钻机及附属设备;大、小口径金刚石钻头;磨平钻头及导向钻头;孔壁应变计(浅孔孔壁应变计、空心包体 孔壁应变计、深孔水下孔壁应变计);静态电阻应变仪及接线箱;安装工具;清洗及烘烤器具;岩心围压率定器。,2 主要仪器设备及测试准备工作(续)测试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工程和测试要求,选择场地安装钻机。(2)用大口径钻头钻至预定的测试深度。(图6.1-11)(3)用卡簧整齐地拉断并取出岩心,再用磨平钻头磨平 孔
18、底,用导向钻头钻导向孔。(4)用带扩孔器的小口径金刚石钻头钻测试孔,孔深约 50cm并与大孔同轴,两孔孔轴允许偏差为2mm,在 钻进过程中均匀施压,不应停钻,不得更换钻头。(图6.1-12)(5)取出岩心进行描述,当岩心破碎或不能满足测试要求 时,应重复本条2-4款,直至取到完整岩心并满足测 试要求。(图6.1-13)(6)根据所选类型的孔壁应变计,对测孔孔壁进行清洗或 干燥处理。,3 孔壁应变计的安装 浅孔电阻丝式孔壁应变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试孔孔壁和应变计上均匀涂抹粘结剂。(2)用安装器将应变计送入测试孔,定向就位,施 加并保持一定的预压力,使应变计牢固地粘结在 孔壁上。(图6.
19、1-14)、(图6.1-15)(3)粘结剂充分固化后,检查系统绝缘值,绝缘值不 应小于50M。(4)取出安装器,记录测点深度及方位。(图6.1-16),3 孔壁应变计的安装(续)浅孔空心包体孔壁应变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应变计内腔的胶管里注满粘结剂。(2)用安装器将应变计送入测试孔,定向就位,然后推动 安装杆,切断定位销钉,挤出粘结剂。(3)按浅孔孔壁应变计安装规定之条(三)(四)款的规 定测定绝缘值、测点深度及方位。,3 孔壁应变计的安装(续)深孔水下孔壁应变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应变计前端的胶罐里注满粘结剂。(2)用安装器将应变计送入测试孔,将应变计牢固地粘结 在孔壁上。(
20、3)接通电源加热定向罗盘,30min后切断电源,使定向 罗盘指针定向。(4)按浅孔孔壁应变计安装规定之条(三)(四)款的规 定测定绝缘值、测点深度及方位。,4 孔壁应变法测试及稳定标准 浅孔孔壁应变法或空心包体孔壁应变法测试及稳定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1)从钻具中引出应变计电缆,接通仪器。向钻孔内冲水,每隔5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相邻读数差不超过5且冲水时间不少于30min时,取最后一次读数作为稳定读数,并记为初始值。(2)按预定深度分10级,开始每级解除深度可为5cm,在接近应变片粘结部位时宜为2cm。逐级钻进,进行套心解除,每解除到一级深度时,停钻不停机连续读数两次。,4 孔壁应变法测试
21、及稳定标准(续)(3)套钻最终解除深度应超过测孔孔底应力集中影响区,应变计读数趋于稳定时可终止解除。但最终解除深度(即从测点到孔底的距离)不得小于解除孔孔径的2.0倍。(4)继续向钻孔内冲水,每隔5min读数一次,当连续三次相邻读数差不超过5且冲水时间不少于30min时,取最后一次读数为稳定读数。(5)解除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停机检查并记录。(6)检查系统缘值,卸下钻具,小心取出带有应变计的岩心进行描述。,4 孔壁应变法测试及稳定标准(续)深孔水下孔壁应变法测试及稳定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通仪器,每隔5min读数一次,当连续三次相邻读数差不超过5时,取最后一次读数作为初始稳定读数
22、。(2)提升安装器,切断应变计与安装托架间的引线,将应变计单独留在测孔中,读取定向罗盘所指示的方位。(3)进行连续套钻解除,套心解除深度应满足浅孔孔壁应变法测试及稳定标准之(3)款的规定。,4 孔壁应变法测试及稳定标准(续)(4)取出带有应变计的岩心,立即将切断的引线再次与安装器托架上的引线连接起来,检查系统绝缘值并保持岩心的环境温度不变。(5)接通仪器,读取解除后的应变计读数,每5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相邻读数差不超过5时,取最后一次读数作为稳定读数。(6)对岩心进行描述。,5 岩心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场测试结束后,将解除后带有应变计的岩心放入围压器中,在现场进行围压试验。岩心围
23、压率定器如图6.1-7。(2)当采用大循环法加压时,压力宜分5-10级施加。最大压力应大于预估的岩体最大主应力,循环法加压时,每级压力下每隔5min读数一次,相邻两次读数差不超过5时,即为稳定读数。,图6.1-7 岩心围压率定器,5 岩心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续)(3)当采用逐级一次循环法加压时,每级压力下每隔5min读数一次,相邻两次读数差不超过5时,即为稳定读数。(4)绘制压力p与应变关系曲线,计算岩石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按照弹性理论厚壁筒应力分析方法推导出弹性模量的计算公式为:(6.1-1),5 岩心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续)其中,、是围压率定器施加围压时岩心发生的切向应变和轴向应变。
24、(rH、rB 分别为试验岩心的外半径和内半径,P为围压)。当把岩心围压试验作为平面问题处理时,(6.1-1)式可以简化为:(6.1-2),6 测试成果整理及测试记录(1)根据岩心解除应变值和解除深度,绘制解除过程曲 线,选取合理的解除应变值。(2)根据围压试验或在现场取样进行的室内岩块力学试 验,确定岩石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3)测试记录应包括工程名称、岩石名称、测点编号、测点位置、试验方法、地质描述、测试深度、相应 于各解除深度的电阻片的应变值、灵敏系数、系统 绝缘值、冲水时间、各电阻片及应变丛布置方向、钻孔轴向方位角、倾角、围压试验资料、测试过程 中发生的异常现象、测试人员、测试日期。,7
25、 实测数据整理分析(1)坐标系及测量元件序号规定 坐标系应符合下列规定:岩体应力测试计算坐标系应采用右手系。大地坐标系oxyz:轴z为铅垂向上,轴x 为建筑物轴线方向或正北向,其方位为0。钻孔坐标系oxiyizi:轴zi为钻孔轴向,指 向孔口为正,轴xi为水平向,以按右手系确 定的轴yi位于上半空间的指向为正。,7 实测数据整理分析(续)钻孔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钻孔倾角i以仰角为正,方位角i为钻孔在水平面投影线的方位,如果钻孔为铅垂向,i为轴xi的方位,这时0为垂直建筑物轴线(轴y)的方位或正西向。测量元件序号应符合下列规定:钻孔孔壁应变计:i为布置在孔壁上的应变丛序号,j为应变丛内应变片序号
26、。为应变计安装偏斜角,以水平轴起始逆时针向度量。钻孔孔径变形计:i为测量钻孔序号,j为安装在测量钻孔内变形计的触头序号,d为测孔孔径。钻孔孔底应变计:i为测量钻孔序号,j为布置在测量钻孔孔底上应变片的序号。,7 实测数据整理分析(续)(2)孔壁应变测试法应力计算 应力解除完成以后孔壁应变计各应变丛得到一组应变测量值,即观测方程的观测值,从理论上可以证明从钻孔应变计获得的应变观测方程有6个是线性独立的,因此,将观测结果代入观测方程组(一般情况为912个方程),解联立方程就可求得围岩的6个应力分量。观测方程的表达式为:(6.1-3),7 实测数据整理分析(续)式中 k应变观测值。k观测值方程序号,
27、应变计内布设几个应变丛,其序号用i表示,对应的极角为i。每个应变丛由几个应变片组成,其序号用j表示,对应的角度为j。k=m(i-1)+j(i=1-3,j=1-m),m为应变计内应变丛中应变片个数。应力系数Ak1、Ak2、Ak6用下式确定:(6.1-4)对于孔壁应变测量(6.1-4)式中K1=K2=K3=K4=1。,7 实测数据整理分析(续)(3)空心包体钻孔三向应变计应力计算 观测方程和应力系数计算分别为式(6.1-3)、(6.1-4),但修正系数Ki(i=1-4)不等于1,由钻孔半径R,应变计内半径R1,应变片嵌固部位的半径,围岩的弹性模量E、泊松比和环氧树脂层的弹性模量E1、泊松比1确定:
28、,7 实测数据整理分析(续),(6.1-5),(6.1-6),7 实测数据整理分析(续),(6.1-7),7 实测数据整理分析(续)(4)钻孔坐标系同大地坐标系的转换 公式(6.1-3)-(6.1-7)是在钻孔坐标系下围岩应力的计算公式,为了求得大地坐标系下的围岩应力,必须进行坐标变换。钻孔坐标系和大地坐标系都采用右手系,大地坐标系oxyz:轴z为铅垂向上;轴x为建筑物轴线方向,其方位角为0;轴y的方位角为090。钻孔坐标系oxiyizi:轴zi为钻孔轴线方向,指向孔口为正,轴xi为水平向,以轴yi位于上半空间为仰角的指向为正。即倾角为0,方位角为i90;轴yi的倾角为90i,方位角为i+18
29、0。钻孔坐标系oxiyizi与大地坐标系oxyz相互关系如图6.1-8所示,钻孔坐标系各坐标轴相对大地坐标系的方向余弦如表6.1-1。,图6.1-8 钻孔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的相对关系,表6.1-1 钻孔坐标系各坐标轴相对大地坐标系的方向余弦,7 实测数据整理分析(续)钻孔坐标系表达的应力分量xi,yi,zi和xiyi转换到大地坐标系表达的应力分量的转换公式为(6.1-8):,(6.1-8),三 关键技术问题,1套心解除速率的要求 通过多年的测试经验,在浅孔孔壁应变法和浅孔空心包体孔壁应变法浅孔全过程的测量中,力争获取较好的全过程曲线,规程要求按预定深度分10级,开始每级解除深度可为5,在接近应
30、变片粘结部位时宜为2。逐级钻进,进行套心解除,每解除到一级深度时,停钻不停机连续读数两次。,2 应变计的制作 在岩体应力的测量试验中,对试验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温度、湿度、介质和垫层等,这些都要在应变计的制作过程中予以考虑。应变计的制作是十分关键的技术之一。首先是电阻片的选择,同一组试件的工作片与温度补偿片的规格和灵敏系数应相同,电阻值在120左右,允许偏差为0.1。并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其次是制作应变计的底托材料在满足其他要求的基础上,其弹性模量应尽可能低,不致对电阻片随应力解除的变化构成约束影响。,3 粘结剂的配制 要将制作好的应变计牢固地粘结在测量孔中,就必须选择好的粘结剂,并且有一套完整的
31、应变计粘结工艺。对水平浅孔要求钻孔略向上倾斜5左右,以便排出岩粉和积水,并对钻孔进行清洗干燥,因而对粘结剂的要求仅限于粘结强度和固化时间。在垂直深孔应力测量中,对粘结剂要求则更高一些,除需满足以上要求外,还须在水下可固化,耐油,强度高等。长江科学院研制的CKJ1型水下粘结剂能满足以上要求,在工程中应用是比较成功的。,4 钻孔机具的选配 套心解除法一般要求使用金刚石钻头钻孔,每百m倾斜不超过3,且测量小孔和解除大孔同心度允许偏差不超过2mm。因此在钻进过程中要求在一定间隔内,在钻杆上加接定向(导向)接头,使用专用的76 mm(薄壁)和36 mm的金刚石钻头,且解除钻具有能较完整地取出岩心,岩心残
32、留不大于5,起伏差不大于2。,5 二次仪表的配置和标定 由于地应力测试对成果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现场环境差,因此要求二次仪表具有一定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并经过计量部门计量合格。仪器设备运抵现场组装后,应在现场进行检查和标定。,第二节 孔底应变法测试,一 测试技术 孔底应变法测试仍属于应力解除法,是采用电阻应变计(或其他感应元件)作为传感元件,测量套钻解除后钻孔孔底岩面应变变化,根据经验公式,求出孔底周围的岩体应力状态,适用于各向同性岩体的应力测试。主要优点为所需的完整岩心长度较短,在较软弱或完整性较差的岩体内较易成功。钻孔孔底应变计结构图如图6.2-1,应变片布置如图6.2-2。,图6.2-1
33、 钻孔孔底应变计元件示意图,图6.2-2 孔底应变计应变片布置图,孔底应变计的安装工作要求烘烤孔底,需在钻孔无水状态下进行。为排除钻孔孔内积水,钻孔宜向上倾斜3-5。,二 测试方法 1 测点布置 测点布置同孔壁应变法测试之二的规定,当测量岩体中某一点的三向应力状态时,宜在同一平面内,布置交会于岩体某点的三个钻孔(如45、90、-45),如图6.2-3所示。地质描述与孔壁应变法测试之二的规定相同。,图6.2-3 三孔交汇示意图,2 主要仪器设备 测试仪器设备与6.1节相同,只需将孔壁应变计换成孔底应变计。测试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测试要求选择场地,安装钻机。钻进到预定深度,取出岩心,观察
34、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判断是否满足试验条件,否则应继续钻进,直至满足试验条件。(2)粗磨、细磨孔底至平整光滑。(3)用清洁剂洗净孔底并用烘烤器烘干。,3 应变计安装(1)在孔底及孔底应变计底表面均匀涂上一层粘结剂。(2)用安装杆将带有孔底应变计的安装器送入孔中,当接近孔底时定向就位,将孔底应变计压贴在孔底平面中部1/3直径范围内,并保持一定的预压力,使应变计与孔底岩面紧密粘贴。(3)粘结剂固化后,检查系统绝缘值,绝缘值不应小于50M.(4)取出安装器。,4 测试及稳定标准(1)从钻具中引出测量电缆,接通仪器。向钻孔内冲水,每隔5min读数一次,当连续三次相邻读数差不超过5且冲水时间不少于30mi
35、n时,取最后一次读数作为稳定读数,并作为初始值。(2)按预定深度逐级钻进,进行套心解除。每级解除深度,开始时宜为1cm,当解除孔径0.6倍后宜为2cm,每解除一级,停钻不停机读数,连续读数两次。,4 测试及稳定标准(续)(3)套钻最终解除深度应超过孔底应力集中影响区,最小解除深度应大于解除孔孔径的1.5倍。(4)继续向钻孔内冲水,每隔5min读数一次,当连续三次相邻读数差不超过5且冲水时间不少于30min时,取最后一次读数作为稳定读数。(5)在解除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机检查,作好记录。(6)检查系统绝缘值,卸下钻具,取出带有应变计的岩心进行描述。,5 岩心围压试验、测试成果整理及测
36、试记录与第一节相同。6 应力计算 钻孔孔底应变测量需要布置s个交汇钻孔(s3,其中不同方向的钻孔至少为3个),其序号用i表示,并设钻孔的倾角为i,方位角为i。应变计端面上布置1个应变丛,应变丛内由t个应变片组成,其序号用j表示,对应的角度为i。由孔底应变测量得到的应变观测值k(k=(i1)t+j,i=1-s,j=1-t)可建立一组观测方程,解观测方程组即可获得大地坐标系下的围岩应力状态。观测方程组成如(6.2-1)式:,(6.2-1),6 应力计算(续)观测方程的应力系数Ak1-Ak6可由(6.2-2)式、(6.2-3)式求出:,(6.2-2),如果交汇的测量钻孔取在同一水平面上,即i=0,则
37、应力系数Ak1-Ak6表达式(6.2-4)变成,(6.2-4),(6.2-3),三 关键技术问题 孔底应变法测量方法的关键在于应变测量元件的制作。由于试验是在钻孔中进行,难以用人工直接将电阻片贴入孔底,为此设计了一种应变盒。预先把电阻片粘贴在应变盒的底平面上,以专用工具将其送入孔底,使它粘贴在孔底平面上。在处理、粘贴、防潮过程中,电阻片表面已形成一层薄膜,以及塑料壳体对电阻片的正常工作是否有影响,其大小如何,这些均需通过率定确定。由于每个应变元件粘贴后不能重复使用,因此率定工作只能采用抽样率定的方法。,因该测量方法要求钻孔干燥无水,故钻孔应略向上倾斜5左右。该测量方法需配置专用钻孔机具和孔底磨
38、平装置。测量三向应力宜在同一平面内布置交会于岩体某点的三个钻孔(如45、90、45)。,第三节 孔径变形法测试,一 测试技术 孔径变形法测试包括压磁应力计测试和孔径变形计测试两种方法。它是在钻孔预定孔深处安放压磁应力计或四分向环式钻孔变形计,然后套钻解除,测量解除前后的变形或应变差值,按弹性理论建立的孔径变化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式,计算出岩体中钻孔横截面上的平面应力状态。典型的钻孔变形计有YJ-81型压磁式应力计和36-2型钢环式变形计,分别示意如图6.3-1和图6.3-2。,图6.3-1 YJ-81型压磁式应力计结构示意图,图6.3-2 36-2型钢环式变形计结构示意图,当需要测求岩体的空间力状
39、态时,应采用三孔交汇测试的方法,一般采用两侧测孔与中间测孔分别构成45夹角的布置方法。,二 测试方法 1 主要仪器设备 钻机及其附属设备;大、小口径金刚石钻头;磨平钻头及导向钻头;压磁应力计及读数仪或四分量环式 变形计及静态应变仪;围压率定器;安装设备。,2 测试准备 选择场地,安装钻机。用大口径钻头钻至预定部位,取出岩心。用磨平钻头磨平孔底,用导向钻头钻深约4-5cm的导向孔。用测试钻头钻测试孔,孔深约50cm,要求 与大孔同轴,允许偏差为2mm。取出测试孔 岩心并冲洗钻孔。观测岩心并进行描述,当岩心不满足试验要 求时应重复本条2-4款。四分向环式变形计,应在安装前进行率定。,3 压磁应力计
40、安装 应力计定向底座送入孔底定向,再将应力计送至孔底,将尾部插入底座定向凹槽内,对应力计施加预压力。对水平测量孔,采用钻杆将应力计和水平定向器送至孔底定向固定,并施加预压力。预压力的大小宜为应力计最大读数范围的1/3-2/3,并保持该预压力不变。记录安装定向方向。,4 四分向环式变形计安装 将变形计中各组钢环的引出线按顺序连接在应变仪的接线箱上,并预调平衡。接上定向器,与变形计一起用安装杆缓慢送入测量孔内,并不断监视应变仪,读数压缩值宜控制在2000。用铁锤轻击安装杆端部,使变形计锥体与测量孔孔口紧密接触。记录安装定向方向。,5 压磁应力计法的测试及稳定标准 将应力计导线从钻具中引出接入二次仪
41、表上,冲水读数,每隔5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相邻读数差不超过3个仪器最小读数单位且冲水时间不少于30min时,取最后一次读数作为稳定读数,并记为初始值。每钻进解除2cm,停钻不停机读数一次。最终解除深度(即从测点到孔底的距离)不得小于解除孔孔径的1.5倍。,6 四分向环式变形计法的测试及稳定标准 将应变计导线从钻具中引出,接入二次仪表上,冲水读数,每隔5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相邻读数差不超过5且冲水时间不少于30min时,取最后一次读数作为稳定读数,并记为初始值。每钻进2cm,停钻不停机读数一次。最终解除深度(即从测点到孔底的距离)不得小于解除孔径的1.5倍。解除过程钻孔孔径变形同钻进深度
42、变化曲线如图6.3-3。,图6.3-3 孔径变形法应力解除应变全过程曲线,7 压磁应力计法测试成果整理 绘制解除深度h与应力计各元件读数差u的解除全过程关系曲线,确定最终稳定值。绘制应力计各元件率定曲线,各元件率定系数按下式计算:(6.3-1)式中 K 元件率定系数;Sw围压器单位压力MPa;u 仪器读数差。,7 压磁应力计法测试成果整理(续)记录应力值Sij按下式计算:Sij=Kiu 式中 Sij对于空间问题为Sij,对于平面问题为、和。平面应力计算。当符合平面问题假设,且压磁应力计各元件互成60布置时,平面应力按下式计算:,7 压磁应力计法测试成果整理(续)(6.3-2)(6.3-3)式中
43、 1、2最大、最小主应力,MPa;、三个测试方向的记录应力,MPa;当 0时为最大主应力1与记录应力的夹角;当 0时为最大主应力2与记录应力的夹角。,7 压磁应力计法测试成果整理(续)空间应力计算。根据三个不同方向的钻孔测试所取得的各个应力值Sij,空间应力分量x、y、z、xy、yz、zx按下列公式计算:,(6.3-4),7 压磁应力计法测试成果整理(续)式中 i钻孔序号;j测试方向序号;钻孔内某点测试方向与钻孔坐标系ij的夹角;li1、mi1、ni1、li2、mi2、ni2、li3、mi3、ni3分别为相应测点钻孔坐标系各轴对大地坐标系的方向余弦。,8 四分向环式钻孔变形计法测试成果整理 绘
44、制解除深度h与各钢环应变i关系曲线。根据h-i关系曲线,参照地质条件和试验情况,确定最终稳定读数ni。绘制各元件率定的千分表读数Si与电阻应变仪读数i的关系曲线。各元件率定系数按下式计算:,(6.3-5),8 四分向环式钻孔变形计法测试成果整理(续)式中 Ki元件i的率定系数,1/mm;i各元件的应变值;Si千分表读数,mm。,8 四分向环式钻孔变形计法测试成果整理(续)钻孔径向变形按下式计算:(6.3-6)式中 d 钻孔径向变形,mm;i测试元件的序号;0i 元件i的初始应变值;ni 元件i的最终稳定应变值。岩体三维应力计算比较复杂,请参见规程附录。,三 关键技术问题 1 应变元件的制作 孔
45、径变形测试法一般采用四分向环式钻孔变形计。钢环处理是影响变形计质量好坏的关键,应按下列方法和步骤进行。(1)选用胶基丝绕式电阻片或箔式电阻片,尺寸不大于35(越小越好)。电阻值不小于80(越大越好),电阻值允许偏差不大于0.1。(2)全部应变钢环经零号砂纸打磨光滑后,用纱布蘸丙酮清洗至少3次。(3)室温下,用宽约5的软排笔,蘸上ky-1聚乙烯醇缩甲乙醛酸,均匀地薄薄涂敷整个钢环。每隔15min涂刷一次,反复涂刷4次。,1 应变元件的制作(续)(4)将涂过胶水的钢环放入烘箱,进行固化处理。(5)在贴片处涂刷底胶。(6)取出钢环套,在专用加温架上,保持约60温度。在电阻片背面及钢环贴片处各涂一层胶
46、,粘贴电阻片。(7)贴片后,用特制夹具对电阻片均匀加压,压力控制在0.1MPa左右。(8)按规定进行固化处理,但最高温度不得超过1802。,1 应变元件的制作(续)(9)应变钢环经过固化处理后,逐一检查各电阻片的电阻值及绝缘度,剔出不合格者。(10)在电阻片上再涂2-4层胶水,并作同样的固化处理。(11)用70.07塑料线作引线,联成全桥或半桥,将引线固定在钢环上。(12)接通电阻应变仪,检查调零效果,并复查其绝缘度。,1 应变元件的制作(续)(13)检验符合要求后,用环氧树脂胶在电阻片及引线处(特别是引线处)反复涂刷2-4次,胶层宜薄而匀。(14)待环氧树脂胶在室温下固化后,将钢环置于水中,
47、测其绝缘度。若绝缘度在4h不小于50M,即为合格。(15)将应变钢环放入烘箱,在60-80温度下烘烤2-14天;或在-40-+50温度范围内使其骤冷骤热,反复10余次,进行温度老化处理。,2 变形计组装(1)按顺序在钢环架上装上处理好的钢环。旋紧钢环架,沿凸齿方向轻轻移动钢环,检查是否灵活。(2)将钢环电阻片引线分别焊在测量导线上,再次测量其电阻值及绝缘度,并检查桥路。(3)将16心屏蔽电缆穿入变形计锥形塞孔中,并按组分别焊在接线室中。(4)接通电阻应变仪,检查应变钢环是否正常。(5)将已经装好且符合要求的应变钢环及其钢环架装入外壳,插进销钉定位。,2 变形计组装(续)(6)旋紧螺杆,卡紧电缆
48、,嵌上触头。(7)将纯净凡士林加热溶化,在60-80温度下,用注射器将其从外壳触头孔注入变形计内,排出空气,最好是真空灌注。(8)装上保护套,将钢环压缩量控制在0.4-0.6范围内。(9)接通电阻应变仪,观测各钢环随时间的应变变化情况,绘制常温下电阻片应变蠕变曲线。要求24h内相对蠕变量不大于0.5%。,3 四分向环式钻孔变形计的率定 为求出各钻孔变形计的率定系数,需对钻孔变形计进行率定。率定程序如下:(1)将应变计与电阻应变仪接通、调零。(2)将变形计安装在率定架上,触头、移动滑块、千分表(或位移计)应保持在同一轴线上。(3)千分表(或位移计)调整指针至0.2左右。(4)首先对钢环预先压缩0
49、.5,再放松。重复3-4次。然后每增加0.1,记录应变值一次。压缩至0.5 逐级放松,至少重复进行3个循环。加压、卸压时,读数差不得超过20。,一 测试原理及基本公式 钻孔套心应力解除技术在工程岩体应力测量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可获得比较准确的应力量值,但钻孔套心工法十分复杂,测试成本较高,比较适合不太深的钻孔中进行,对于深度较大岩体中的初始应力(如深度大于300m或超过1000m深孔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水压致裂法。,第四节 水压致裂法测试,一 测试原理及基本公式(续)水压致裂法是迄今为止进行深部地应力测量最有效的手段,国外最大测量深度达5105m。除此之外,该方法还具有钻孔套心应力解除法无法比拟的
50、突出优点:资料整理不需要岩石弹性常数参与计算,避免因弹性常数取值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岩壁受力范围较大,避免点应力状态的局限性和地质条件不均匀性的影响;可以利用现有地质勘探钻孔进行测量,不需要专门钻孔;操作简易,测量周期短。,一 测试原理及基本公式(续)该方法主要设备由三部分组成:钻孔承压段的封隔系统、加压系统和测量、记录系统。利用一对可膨胀的橡胶封隔器,在预测深度处取一段钻孔进行封隔,然后泵入液体对中间段钻孔施压,加压到钻孔围岩出现破裂缝(此时的压力称破裂压力),立即关闭压力泵,维持裂缝张开(此时的压力称为瞬时关闭压力),最后将压力泵卸压至零。围岩第一次破裂后,重复注液施压至破裂缝继续开裂(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