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第14章沉淀和澄清.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03835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5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14章沉淀和澄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14章沉淀和澄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14章沉淀和澄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14章沉淀和澄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14章沉淀和澄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14章沉淀和澄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污染控制工程第14章沉淀和澄清.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4章 沉淀和澄清,14.1 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14.2 平流式沉淀池14.3 斜板与斜管沉淀池14.4 澄清池,14.1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1),基本概念悬浮颗粒指原水中原有悬浮物+水中胶体经混凝反应后聚集形成的颗粒。沉 淀水中悬浮颗粒依靠重力作用,克服水的浮力和阻力,从水中下沉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沉淀。自由沉淀水中悬浮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彼此没有干扰,仅受颗粒重力、浮力和阻力的作用的沉淀,称为自由沉淀。一般发生在浓度极低时。,14.1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2),基本概念拥挤沉淀在沉淀过程中,水中悬浮颗粒彼此相互干扰,或受池壁的干扰,使颗粒下沉速度降低的沉淀过程,称为拥挤沉淀。发生

2、在常见浓度和高浓度时。沉 淀 池为完成沉淀过程的构筑物,称为沉淀池。,14.1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3),14.1.1 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淀水中颗粒受力分析:重力 浮力 阻力=m du/dt,阻力,浮力,重力,颗粒,14.1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4),3,2,14.1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5),14.1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6),14.1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7),14.1.2 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拥挤沉淀(1),基本术语浑液面清水与浑水分界面。交界面不同区间的分界面统称为交界面。平均沉降速度浑液面下沉的速度所代表的颗粒沉降速度。临界沉降点当沉降达到变浓度区刚消失的位置时的状态。

3、沉降筒分区 清水区 悬浮物区 等浓度区 变浓度区 压实区,14.1.2 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拥挤沉淀(2),浑液面下降线,H,14.1.2 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拥挤沉淀(3),14.2 平流式沉淀(1),基本术语沉淀区、污泥区、进水区、进水管、穿孔墙、出水区、出水堰、出水口14.2.1 非凝聚性颗粒的沉降过程分析理想沉淀池 理想沉淀池的三个假定:1.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2.水流沿着水平方向层流流动;3.颗粒沉到池底既被去除。Q=v h0 BL=v t;h0=u0 t;u0=Q/LB u0=Q/A表面负荷,14.2 平流式沉淀(2),14.2 平流式沉淀(3),14.2 平流式沉淀(4),14.2

4、 平流式沉淀(5),14.2 平流式沉淀(6),14.2 平流式沉淀(7),14.2 平流式沉淀(8),14.2.1 凝聚性颗粒的沉降过程分析实际沉淀池 与理想沉淀池的主要区别:1.在沉淀过程中颗粒的大小、形状、密度都有所变化;2.沉淀速度正比于沉淀深度和沉淀时间;,14.2 平流式沉淀(9),14.2 平流式沉淀(10),14.2.2 影响平流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因素 与理想沉淀池的主要区别:1).实际水流状况对沉淀效果的影响。流速分布不均匀,存在短流问题,短流原因:进水惯性;Re=vR/10-5式中,v平流池水平流速,m/s;R水力半径,m.,14.2 平流式沉淀(11),2).凝聚作用的影响

5、;沉淀时间影响沉淀过程中的再絮凝反应;池中水深水越深,越有利于网捕作用的继续进行。,14.2 平流式沉淀(12),14.2.2 平流沉淀池的构造三维模型设计计算按表面负荷Q/A计算1)算池面积A2)求池长 L=3.6 v T3)求池宽 B=A/L按停留时间算(不含污泥区)1)V=Q T 2)B=V/L H 3)d=(0.7 BLH0.5/T)0.5(排泥管直径)局部结构,14.2 平流式沉淀(13),14.2 平流式沉淀(14),14.2 平流式沉淀(11),14.2 平流式沉淀(12),14.2 平流式沉淀(13),14.2 平流式沉淀(14),14.2 平流式沉淀(15),平流沉淀池 介绍

6、完毕!,14.2平流池结束语,14.3 斜管与斜板沉淀(1),基本概念与术语浅层理论E=ui/u0=ui/(QA),表面负荷越大,di粒径的颗粒去除率越高;物理过程看,沉降试验中,沉降管上部清水区的深度与沉降管的总深度无关,既浑液面的初期下降速度与总深度无关。术语 斜板、斜管、清水区、斜管(板)区、配水区、污泥区、集水管(槽)、排泥管、斜管长度、斜管组高度、斜管管径(内切圆直径)。主要工艺参数 表面负荷 q=Q/A,规范推荐911m3/(m2.h),实际采用56 m3/(m2.h)。水力核算条件 Re200;Fr=10-310-4(单管或单板间)。,14.3 斜管与斜板沉淀(2),基本构造利用

7、其它阅图软件讲解(便于缩放)。设计计算根据表面负荷求面积(沉淀区面积)求斜管净过水面积:扣除斜角死水区和斜管结构面积(1.03);算池体总高度:总高度=保护高0.3+清水区高1.2+斜管区高0.87+配水区高1.5+排泥槽高0.8=4.674.80m水力核算:Re=vR/;Fr=v2/Rg,斜管与斜板沉淀 介绍完毕!,14.4 澄清池(1),基本概念与术语澄清池“絮凝沉淀”的结合。沉渣体积浓度由 u=u(1-Cv)n Cv=1-(u/u)1/n 上升流速u决定泥渣层沉渣体积浓度Cv术 语 接触絮凝、泥渣层、活性、。主要工艺参数 清水区上升流速(表面负荷):mm/s 规范推荐:机械加速澄清池,0

8、.91.2;水力循环澄清池,0.81.1;脉 冲 澄 清 池,0.81.1;悬 浮 澄 清 池,0.91.0(单层),0.70.9(双层)。,14.4 脉冲澄清池(1),全景图,14.4 脉冲澄清池(2),阶剖图,14.5 其它澄清池简介_机械搅拌澄清池,14.5 其它澄清池简介_水力循环澄清池,14.5 其它澄清池简介_悬浮澄清池,14.5 其它澄清池简介_机械搅拌真空泵脉冲澄清池,14.6 澄清池_小设计,小设计某水厂设计水量为15000m3/h(含水厂自用水量0.05%),水源水质常年变化较大,若需要对采用“混凝+平流沉淀池”、机械加速澄清池、水力循环澄清池、脉 冲 澄 清 池、悬 浮 澄 清 池等不同方案进行比较,请先分别进行主要工艺参数计算,再分析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你的推荐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