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的鉴别诊断.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305999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口的鉴别诊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伤口的鉴别诊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伤口的鉴别诊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伤口的鉴别诊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口的鉴别诊断.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伤口的鉴别诊断一般来说,创面周围伴有红、肿、热、痛局部炎症,如果还有化脓、恶臭症状者即可认定为局部感染征兆,伴发热则说明具有全身反应。一、常见症状压疮多见于以下三种症状:截瘫、慢性消耗性疾患、大面积烧伤及深度昏迷等长期卧床患者;多发于舐骨、坐骨结节等骨隆突处;在持续受压部位出现红斑、水疱、溃疡三步曲病理改变。凡溃疡创面表浅,较小,肉芽组织新鲜,一般愈合希望大。而溃疡边缘出现瘢痕组织,形成窦道、痿管,深部有较大的空腔,或溃疡面积极大,都是较严重的褥疮,愈合较难。从分泌物看,也可判断压疮的严重程度。白色浓厚的脓液是感染表现;渗出多而又稀薄,颜色呈粉红色多是深部组织坏死或有骨感染的表现,愈合较难。压

2、疮仅有局部创面,无全身症状,一般愈合希望较大。压疮病人经常有低热,说明有慢性感染。若经常有高热或低热,创面周围皮肤发红或肿胀,或有黑色素沉着,验血有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加快现象,全身疲乏无力,有这些症状说明已有深部组织或骨感染等并发症,病情较为严重。上下轮椅十分频繁,臀部经常接触硬质椅、凳等物,髓关节随意伸屈转动,结果过度的活动使坐骨结节下组织压迫受损、坏死发生压疮,又并发髓关节感染和髓关节脱位,治愈后又反复发作过好几次。二、发病机制患者易发压疮的机制是:过度运动+缺乏感觉自我保护一破坏一褥疮反复发生。对于这些病人要加强预防教育,加强护理,限制过度的运动(活动),配用保护性的辅助器具,如防压坐垫、

3、矫形鞋、防压鞋垫等。95%以上的压疮发生于下半身的骨隆突上。67%的溃疡发生于髓及臀部周围,29%发生于下肢。比较典型的压疮发生部位为撕骨、股骨大转子、坐骨粗隆、足跟及外踝。这些解剖部位是患者经常不变换体位时产生压疮最危险的部位。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可视的皮肤一系列的活动。颜色深度变化范围由红转白,无组织损失,深度破坏延伸到肌肉、关节囊及骨骼。身体某一部位长期受压后,局部血液供应不足,组织缺氧。小动脉反应性扩张,局部充血,皮肤呈现红斑。压力解除后可以恢复。受压若继续存在,酸性代谢产物组胺增多,血管、神经营养发生障碍,小静脉反应性扩张,局部淤血,皮肤呈现青紫,细胞开始变性,组织呈轻度硬结,此期

4、若能及时处理,短时期内尚能自愈。皮肤的早期改变,白红斑的特征是红斑变化强烈,从粉红色变为亮红色。用手指压迫时变白,放开手指后迅速再现红斑。色斑体现出血管状态变化的严重性,色越重,皮肤的变化更剧烈,可由黑红色变化为青紫色。其特点是手指压迫时无颜色改变,皮温有下降的表现,病损灶可感到柔软或硬化。有的色斑可以逆转,如果早预防并及时得到处理,13周可以完全消失。色斑部位组织中的进一步恶化反应是压缩性皮炎。表皮破裂,以及表皮下出现水疱。可出现大水疱、结痂、鳞屑。经过适当治疗,24周可能愈合,无持久性的病理改变。如缺乏认识以及处理压迫性皮炎不及时,而导致真正的压疮形成。四、临床分期根据压疮发生的病理变化,

5、临床过程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红斑期。早期压疮为色斑或压迫性皮炎糜烂,表皮组织受到损坏,水疱破裂或者被擦掉,使真皮暴露。早期溃疡为表面边界不清,底部反光,常由非白红斑区域包绕。不进行外科处理时,进一步发展为炎性侵润期成慢性压疮是不可避免的。第二期慢性压疮的周边呈红斑时,用手指压迫时无变白改变,邻近的皮组织产生变硬,呈温热或变成花斑状。第三期为溃疡期病人感觉疼痛加重,感染向周围及深部扩展,常可达骨面,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平均溃疡的基底测量在512cm的直径以内,呈暗红色或黑红色,触之不易出血。可见溃疡部分很容易搞混,而小的皮表面之下可以有大的坏死腔。根据组织破坏的程度,溃疡分类为不同的阶段及等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