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发展:研究、行动与反思.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06658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8.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发展:研究、行动与反思.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发展:研究、行动与反思.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发展:研究、行动与反思.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发展:研究、行动与反思.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发展:研究、行动与反思.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发展:研究、行动与反思.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发展:研究、行动与反思.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发展:研究、行动与反思,曾守锤博士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1)谁是流动儿童?(2)流动儿童是心理健康的高风险群体吗?(3)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风险因素有哪些?(4)如何理解心理弹性(和保护性因素)的概念?(5)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有哪些?(6)对研究的反思(a):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研究的贡献是什么?(b)什么是心理健康?(c)什么是积极发展?(7)如何促进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发展:行动(全校行动vs.个案干预两则)。(8)对行动的反思:“环境中的人”的视角以及社会改革的行动策略。,1 谁是流动儿童?,根据原国家教委和公安部1998年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

2、办法的界定,流动儿童指的是,“6至14周岁(或7至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6岁以下的流动儿童是流动儿童吗?15岁以上的流动儿童是流动儿童吗?没有学习能力的流动儿童是流动儿童吗?,我的定义: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学习或生活的儿童。根据2006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目前中国有1981万多名流动儿童(http:/)。,流动儿童经历了种种逆境,如,制度的排斥,他人的偏见和歧视(晓岚的悲剧),父母的高压力状态,家庭的穷困,等等。,晓岚一家来自安徽农村,父母在上海市某区做小生意,晓岚从1996年上幼儿园中班起就一直在该区Z校读书。由于身上有孤臭,晓岚

3、在学校被一些调皮的同学喊“臭蛋”,却未被制止。同桌小强借口晓岚弄坏了他的铅笔,对晓岚进行长达一年多的高利盘剥。晓岚父母反映给老师,老师调查的结果竟然是:你的孩子自愿给的!小强还把晓岚的作业故意藏起来,偷看晓岚的日记,向同学宣读,并撕掉了日记中写到自己的部分。班主任对小强的行为不但没有加以制止,经常警告晓岚及其父母,如果晓岚不交作业,就要把她调到外地班去。“外地班”就是“民工子女班”。晓岚的爸爸说,Z校把一些非上海本地学生和外地学生分开设班。外地班不参加学校评比,带班老师也不参加评比,大家都知道外地班差,不愿意去。为了让女儿不受歧视,晓岚的爸爸情愿多出钱让女儿进到普通班级。可是,在普通班级里,晓

4、岚仍受到了难以想象的歧视。2003年5月,晓岚因不堪同学的歧视和欺负,投河自尽。(文中人物为化名。东方早报,2003年9月17日第12版,转引自王映,2004),图1 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模型(出处:阿什福德,雷克劳尔,洛蒂,2005,p130),2 流动儿童是心理健康的高风险群体吗?,是。不管是小学阶段的流动儿童(王芳,吴晓丽,沈玉林等,2005),初中阶段的流动儿童(林芝,翁艳燕,2004;徐娟,郑远松,李凤香等,2005;王毅杰,史秋霞,2008;占友龙,阳植翠,彭瑛,2009),还是学龄前阶段的流动儿童(刘晓瑛,宋媛,陆艳红等,2006),也不管是简易学校里的流动儿童

5、(胡进,2002;王芳,吴晓丽,沈玉林等,2005),还是公办学校里的流动儿童(刘正荣,2006;王丹阳,2008),其心理病理的流行率或得分均高于同龄的城市儿童(例外的观点:徐娟,郑远松,李凤香等,2005;邱达明,曹东云,杨慧文,2008)。,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大致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人际情感失调。胡进(2002)参照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的内容编制了调查问卷,对一所简易小学(育英小学)的三年级和五年级的流动儿童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流动儿童在社交焦虑和孤独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自我评价消极。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人格或个性缺陷。如,徐娟,郑远松,李凤香

6、等人(2005)采用16PF对广东省惠州市497例初级中学的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个性特点表现出处事多从现实条件出发,精明、世故,但又自卑和敏感,而且个性谨慎、消极、缺乏活泼开朗的特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风险因素有哪些?表1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风险因素,当然,我们还可以去分析,面临一个,两个,三个、四个风险因素的流动儿童,其流行率的变化。,表2 流动儿童心理病理的流行率,4 如何理解心理弹性(和保护性因素)的概念?,Masten,Best&Garmezy1990年定义了三类心理弹性概念(Nettles,Pleck,1994,p157):第一类心理弹性指的是“克服逆

7、境”,它与公众对心理弹性的理解一致,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人内部的一种具体的个人力量;第二类心理弹性指的是,面对急性或慢性生活压力(如父母离婚、家庭经济困难),个体并未受到消极的影响,而是成功地应付了这些压力;第三类心理弹性指的是经历创伤后的恢复,即创伤没能将个体打倒。,心理健康水平,Rutter1987年也提出了一个心理弹性的概念(Nettles,Pleck,1994,p157):心理弹性即是与风险因素产生交互作用的因素或保护性过程。,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有哪些?表3 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风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弹性研究中有一个方法假设,保护性因素与危险因素是同一个连续体的两端。,需要指出的是

8、,虽然有些儿童自尊水平比较高,比较自信,但是这种自信是建立在排他的一元价值观的基础上,这样的价值观和这样的自信满满,从长远来说,可能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风险因素。这种价值观的形成可能与教育和教师有关。,晓岚一家来自安徽农村,父母在上海市某区做小生意,晓岚从1996年上幼儿园中班起就一直在该区Z校读书。由于身上有孤臭,晓岚在学校被一些调皮的同学喊“臭蛋”,却未被制止。同桌小强借口晓岚弄坏了他的铅笔,对晓岚进行长达一年多的高利盘剥。晓岚父母反映给老师,老师调查的结果竟然是:你的孩子自愿给的!小强还把晓岚的作业故意藏起来,偷看晓岚的日记,向同学宣读,并撕掉了日记中写到自己的部分。班主任对小强的行为不但没

9、有加以制止,经常警告晓岚及其父母,如果晓岚不交作业,就要把她调到外地班去。“外地班”就是“民工子女班”。晓岚的爸爸说,Z校把一些非上海本地学生和外地学生分开设班。外地班不参加学校评比,带班老师也不参加评比,大家都知道外地班差,不愿意去。为了让女儿不受歧视,晓岚的爸爸情愿多出钱让女儿进到普通班级。可是,在普通班级里,晓岚仍受到了难以想象的歧视。2003年5月,晓岚因不堪同学的歧视和欺负,投河自尽。(文中人物为化名。东方早报,2003年9月17日第12版,转引自王映,2004),6 对研究的反思,6.1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研究的贡献是什么?在流动儿童群体的研究和实践中的贡献;在心理弹性领域中的贡献(?

10、)。,表4 儿童的心理弹性变量(保护性因素)(曾守锤,李其维,2003),所以,我们应该思考,我们的贡献在哪里?或许,在流动儿童的现实生活中,还有比我们这个表格中更重要的保护性因素有待我们去发现呢!是文化?价值观?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因此,日后的研究应该从流动儿童的生活世界中寻找有意义的变量,来解释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现象。在此基础上,实现新知识的生产。,6.2什么是心理健康?,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1)“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与“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缺乏清晰的界限 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健康?不健康 存在心理健康问题(2)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十大标准():一是要足

11、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二是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三是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四是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五是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六是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七是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皱发炎。八是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九是头发有光泽,无头屑。十是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某些方面的心理功能良好=“全人”的心理功能良好?,6.3 什么是积极发展?主动、投入、能干的个体与具有接纳性、支持性、培养性的环境相融合,就构成了积极的青年发展(Peter L.Be

12、nson,Peter C.Scales,Stephen F.Hamilton,和Arturo Sesma Jr.积极的青年发展:理论、研究与应用.2006)。这些和谐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当这种和谐得以持续时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都能看到。在积极青年发展理论中用于描述这些效果的常用词汇是6C,即competence(才能)、confidence(信心)、connection(人际关系)、character(性格)、caring(关心)或compassion(同情)和contribution(贡献)。那么,儿童(流动儿童)的积极发展是什么呢?,7 如何促进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发展:行动,7.1全校

13、行动(干预环境)需求评估:量化研究+质性调查的结论是:流动儿童的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且与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联。定位:环境干预的;预防的;积极发展取向的(回想积极青年发展的定义:主动、投入、能干的个体与具有接纳性、支持性、培养性的环境相融合,就构成了积极的青年发展)。措施:印发家庭教育小报,组织读报征文活动;定期举办家长讲座,为流动儿童的家长答疑解惑;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召开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的主题班会;加强家校联系,建立完善家校联系制度(强化班主任的责任和社会支持功能)结果:?,7.2个案干预两则:独居的阿飞(爱和积极的家庭关系)和不爱学习的苗苗案例一:阿飞案情:阿飞工作天在学

14、校附近的一个小屋中独居,只有到周末才到某郊区Z镇与父母和妹妹团聚。阿飞自述“没人说话”,“孤独”;阿飞认为父母不爱自己,只爱妹妹;阿飞与父母沟通交流少并对此感到很有压力,认为是由于自己不善言谈,所以与父母无话可说。,(1)阿飞之所以独居,可能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Z镇与C中学距离遥远,来去不便,也影响阿飞的学习;阿飞的爸爸妈妈太忙,没有人手接送阿飞;阿飞的家庭认为,独居也不是什么“特别大的困难”。(2)阿飞明显存在孤独的心理感受,这种消极的情绪感受主要与他的独居问题有关联。(3)尽管父亲是一个负责任的父亲,但他和他的家庭并未敏感到独居可能对阿飞造成的消极影响及其严重性。()阿飞与父母的沟通存在一

15、定的障碍,而且双方也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存在。所不同的是,双方对这一结果的看法迥异:父母认为是“孩子不愿意说”,而孩子则认为是自己“不善言谈”。()阿飞之所以认为父母只爱妹妹,不爱自己,无法感受到父母的爱,可能与父母对“子”“女”教养态度和行为上的差异有联系。()阿飞的班主任L老师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心的老师,他给了阿飞很多的关心、鼓励和支持。这或许是阿飞拥有的一个宝贵的社会支持来源。,计划:(1)与阿飞的家庭沟通阿飞的独居及其引发的孤独问题,以期引起父母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方法和途径。(2)探索父母与阿飞的交流沟通模式,矫正可能的不良沟通模式。(3)探索阿飞对父母的爱的感

16、受,了解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和行为及其可能存在的差异,从而回答以下问题:是父母真的不爱阿飞(只爱妹妹),还是阿飞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方法:家庭访问/咨询。,评估:(1)在家庭访问后约两周,阿飞的妈妈辞退了在医院卖鲜花水果的工作。家庭访问后约一个月后,阿飞搬到Z镇与父母同住。(2)阿飞说,他对目前的状况“很满意。”当他在0-100分(0表示“很不满意”,100分表示“相当相当的满意,极端满意”)对自己目前状况的满意程度打分时,阿飞给自己打了95分。(3)人际关系改善(图)。,案例二:苗苗案情:认为读书无用,家庭学习时间很短,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喜欢玩电脑,每天至少要玩3小时(不属于电脑成瘾

17、。另据他本人讲,主要是无聊才玩电脑);想学习日语(经常用电脑看日本动漫)。(另:喜欢狡辩)。,协议书(一)为了促进我的学习,减少我上网的时间,特订立如下奖罚规则:每天做到以下三点:1.不玩(使用)电脑(周一至周五);2每天(周一至周五)做完作业后,主动复习、预习一个半到两小时,10点半之前结束;3双休日至少有两小时的复习预习(除作业外)。如果做到以上三点,每天可得5分,若有任何一条未做到,扣5分。奖励规则:30分,奖20元;60分,奖50元;90分,奖80元;120分,奖120元。本协议执行日期从3月3日至3月31日。协议人:苗苗,妈妈名字 见证人:J*,Z*,协议书(二)为了促进我的学习,减

18、少我上网的时间,特订立如下奖罚规则:每天做到以下六点:1不玩(使用)电脑(周一至周五);2每天(周一至周五)做完作业后,主动复习、预习一个半到两小时,10点半之前结束;3双休日至少有两小时的复习预习(除作业外);4学习时把手机交给妈妈锁住;5不能打出电话;6双休日在小房间学习。如果做到以上六点,每天可得5分,若有任何一条未做到,扣5分。奖励规则:30分,奖20元;60分,奖50元;90分,奖80元;120分,奖120元。另:学习时若同学打电话过来,由妈妈处理;学习时,每40分钟为一个学习单元,单元之间休息5分钟。本协议即日起至3月31日结束。协议人:苗苗,妈妈名字 见证人:J*,Z*2009年

19、3月17日,8 对行动的反思:“环境中的人”的视角以及社会改革的行动策略,“环境中的人”(Person-in-Environment)的视角认为,个人和他所处的环境处在多重的互动中,个人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个人和环境之间的失衡所造成的。该视角亦强调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彼此影响程度并不对等,而以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更大,强调当事人所处社会环境是个体问题产生的缘由。(朱雨欣,沈文伟,2009)。,请思考以下问题:学校配保安的问题:学校防范不周vs.社会防范不周?研究生不好学的问题:研究生的问题vs.社会的问题?马加爵的悲剧:他是杀人恶魔还是环境出了问题?如果马加爵是我们的孩子,马加爵就在我们身边,我

20、们应该怎么做?做些什么呢?(叶斌,2004)思考:我们是在批评受害者吗?如果干预的水平不恰当,那么,我们的努力只会“事半功倍”(效果不佳,效果很难持久),甚至会白费。反思:独居的乐乐。如果乐乐的妈妈必须得出去工作,乐乐是否会有改变?,都江堰灾后社会工作:女性,50岁出头,因5.12大地震住进板房:由于户籍的原因,她和她的家庭被排除在社会救助体系之外。结果,家里所有的经济压力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她看不到希望,心情低落,多次想离家出走。怎么办?CBT?有点用!但还需要其他的方法!,但是,作为个人,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可以怎么办?如果你不行动,哪怕小小的改变都可能不会发生;如果你行动了,就可能发生改变!,爱:送人玫瑰之手,历久犹有余香!责任: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没有比爱和责任更重要的东西了,因为有了爱和责任,我们愿意为对方付出和奉献,甚至愿意为对方献出自己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