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307004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院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院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院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院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皮肤、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生理性黄疸由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若在某些诱因作用下或患某些疾病时黄疸加重,发展成病理性黄疸。严重病理性黄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常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1)胆红素生成较多:每日生成的胆红素约为成人的2倍以上,其原因:生后过多的红细胞破坏。新生儿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血红素及骨髓红细胞前体较多。(2)运转胆红素能力不足:刚出生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影响胆红素与清蛋白的联结。早产儿清蛋白数量

2、较足月儿少,影响胆红素的联结运送。(3)肝功能发育未完善:新生儿刚出生时肝脏Y、Z载体蛋白含量低,影响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肝细胞内尿甘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不足且活力低,不能将未结合胆红素有效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以至于未结合胆红素潴留在血液中;肝脏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4)肠肝循环特点:刚出生的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排出体外,加之新生儿肠道内B-葡萄糖醛酸甘酶活性较高,将结合的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再被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当患儿饥饿、缺氧、便秘、脱水、酸中毒及颅内出血时,则更易发生黄疸或使黄疸加重。

3、2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1)生理性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60%足月儿和80%以上早产儿在生后23天即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但最迟不超过2周;未成熟儿可延迟至34周,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5.2molL(12mgdl);早产儿V257umolL(15mgdl);小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立币O(2)病理性黄疸: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为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过早(24小时内);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迅速增高,血清胆红素205.211111014(121118/(11);黄疸进展快:每日上升85UnlOl/L(5mgdl);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黄疸退而复现,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

4、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34molL(2mgdl)o3 .护理评估(1)健康史1)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2)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溶血、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2)身体状况1)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肝炎:一般黄疸于生后23周出现,并逐渐加重,伴畏食、体重不增、大便色浅,尿色深黄,肝(脾)大。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伴肝功能异常;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黄疸于1周内出现,或黄疸退而复现并进行性加重,伴全身中毒症状,有感染病灶,以脐炎、皮肤脓疱疹引起最多见。早期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晚期则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2)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溶血:见本章第四节新

5、生儿溶血症;胆道闭锁:黄疸生后13周出现,并逐渐加重,皮肤呈黄绿色,肝脏进行性增大、质硬、光滑,粪便呈灰白色(陶土色)。如不及时治疗34月后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母乳性黄疸:一般于母乳喂养后45天出现黄疸,持续升高,以未结合胆红素增加为主,2-3周达高峰;14个月逐渐消退。患儿一般状态良好,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下降。(3)心理-社会状况:由于家长对新生儿黄疸病因、并发症、预后等知识缺乏、表现出担忧、焦虑或忽视,后者常使黄疸较重的患儿未得到及时治疗及护理帮助。评估家庭气氛及家庭成员的密切关系,了解家庭及居住地区有无导致新生儿黄疸的遗传病等。4 .治疗要点(1)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特殊治疗,黄疸

6、期间应注意供给水分及葡萄糖,多可以自行消退。血清胆红素171UnIOI/L时,每天监测胆红素,以免延误诊断及治疗。(2)病理性黄疸1)寻找原因,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2)降低血清胆红素提早喂养;应用酶诱导剂、血浆和清蛋白,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蓝光疗法:减少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换血治疗。3)保护肝脏:预防和控制病毒、细菌感染,避免使用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的药物。4)纠正缺氧和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5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光照疗法导致的不显性失水增多有关。6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预防胆红素脑病。1)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巩膜

7、、大小便的色泽,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判断其转归。注意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患儿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2)保暖:体温维持在36oC37oC,低体温影响胆红素与清蛋白的结合,使黄疸加重。3)尽早喂养: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胎便排出。同时,有利于肠道建立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从而减轻黄疸程度。应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4)针对病因的护理,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遵医嘱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遵医嘱给予清蛋白和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以利于胆红素和

8、清蛋白的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控制感染、纠正低血糖;避免使用维生素K。等。(2)供给充足水分:光疗期间在两次喂奶间加喂5%葡萄糖水IOnIlkg,以保证水分供给。按医嘱补充液体。(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经常与家长沟通,耐心解答家长的询问,主动介绍患儿病情及治疗护理方案,减轻家长的焦虑和恐惧,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儿早日康复。7 .健康教育(1)讲解黄疸病因及临床表现,介绍蓝光疗法及换血疗法的治疗作用,以及说明本症病因的复杂性,病因不同其预后也不同,使家长在心理上有充分的准备从而消除家长的担忧,并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工作。(2)既往有新生儿溶血症流产或死胎的孕妇,应讲解产前检查和胎儿宫内治疗的重要性,防止新生儿出生时溶血症的发生。(3)母乳性黄疸的患儿,母乳喂养可暂停14天或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