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概述.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17690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36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概述.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概述调度三班2016年2月25日,主要内容,合成催化剂的特点合成机理概述催化剂制备概述反应条件对催化剂的影响催化剂的失活研究,不同催化剂的特点,铜基催化剂的催化原理,氢和一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反应是在一系列活性中心CuCuO 界面上上进行的ZnO是很好的氢化剂,可使H2被吸附和活化,但对CO几乎没有化学吸附,因此可提高铜基催化剂的转化率。Al2O3的首要功能就是阻止一部分氧化铜还原,Al2O3在催化剂中作为结构助剂能够阻碍铜颗粒烧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从热力学上来说,升高温度对合成甲醇是不利的。但升高温度使得反应速率加快,即在动力学上升温是有利的。催化

2、剂活性先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升高,后又随反应温度升高而下降。温度过高,会使催化剂发生热烧结而降低活性甚至丧失活性。,合成气空速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空速增加,不利于副反应的发生,甲醇的选择性就会有所提高,进而使催化剂的生产能力提高,甲醇收率提高,增加空速可以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与强度。增大空速,增大了预热所需的面积,出塔气热能利用价值较低,系统阻力增大,压缩循环气功耗增加,同时增加了分离反应产物的难度,气冷塔中,当空速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催化剂的床温度难以控制。适宜的空速与催化剂活性,反应温度及进塔气体组成有关,在铜基催化剂上为10000-20000h-1。,合成气组成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的影响,除生产甲醇

3、反应外,还有低碳醇合成反应,F-T合成反应和水煤气变换反应。此外合成甲醇反应中氢与CO的理论分子比为 2:1,但反应气体受催化剂表面吸附的影响,CO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速率远大于H2,存在吸附竞争。因此,要求反应气体中的H,含量要大于理论量,以提高反应速度,增加甲醇产率,所以一般入塔气中的H/C之比要大于4。,反应压力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增加压力可使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即升高压力在热力学上对合成甲醇是有利的。从动力学上来说,增加压力,甲醇收率(mol/gh)随反应总压的增加而增高。压力增加10%,甲醇产率增加10%,达到8MPa以上产率增加开始下降。,铜基催化剂失活,暂时性中毒:由氧及含氧化合物

4、引起的中毒,可以通过重新还原使催化剂恢复活性,这叫暂时性中毒。永久性中毒:由S、Cl及一些重金属或碱金属、羰基铁、润滑油等物质引起的中毒,使催化剂原有的性质和结构彻底发生改变,催化活性不能再恢复,称为永久性中毒。,硫及硫化物中毒,原料气中硫化物通常有H2S,COS,CS2和噻吩等,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对硫化物十分敏感,微量的硫化物就易造成催化剂的永久性毒失活。与H2S和噻吩不同,COS在(0.69.0)10-6间并不引起催化剂的失活,但这要求催化剂上无COS的水解和氢解反应发生。目前通常根据经验要求将合成气中的总硫脱除至0.110-6,但是0.110-6的硫化物长期运行的累积效应也很显著。,羰基

5、金属中毒,甲醇生产中,原料气中CO对设备和管道的腐蚀以及造气时CO与原料中Fe和Ni结合会形成Fe(CO)5和Ni(CO)4。极少量Fe(CO)5和Ni(CO)4即可导致甲醇合成催化剂永久性中毒失活,通常要求进口气中Fe(CO)5+Ni(CO)40.110-6。Fe(CO)5和Ni(CO)4在甲醇合成反应温度下分解生成高度分散的金属Fe和Ni,沉积物在催化剂表面,堵塞孔道,覆盖了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导致活性下降。而且Fe、Ni是甲烷化和F-T反应有效的催化剂,易导致甲烷、石蜡烃等副产物增加,影响产品质量,如果反应生成热不能及时带走,又会使催化剂床层温度升高,从而影响催化剂的使用寿命。,热失活,热

6、失活则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催化剂中的氧化铜晶粒长大造成的,它与催化剂的结构稳定性有关,可通过催速老化实验检验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为了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提高甲醇生产效率,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温度,做到平稳操作,防止反应温度骤升骤降,加减负荷也要逐步平稳进行。甲醇催化剂传热效果差,如果不能控制还原反应速度,及时移走反应放出的热量,很易使催化剂过热或烧坏,发生整炉催化剂烧毁的严重后果。,存在问题总结,催化剂的制备过程控制还不够稳定和精准,如组分的比例、晶粒度大小和孔径分布等催化剂的实际使用控制不到位,主要表现还原控制、原料气含有的毒害杂质、不正确的操作引起的加速热老化,以及频繁开停车等不恰当的生产工艺流程。,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