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与人体健康.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18503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8.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疾病与人体健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疾病与人体健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疾病与人体健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疾病与人体健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疾病与人体健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疾病与人体健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病与人体健康.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人体免疫与防御系统第二节 主要致病因素和病原体 第三节 几种重大疾病简介及其预防 第四节 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第三讲 疾病与人体健康,第一节 人体免疫与防御系统,第一节,一、非特异性防御及淋巴系统,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特定形态结构,每一种器官完成与其形态特征相适应的生理功能。在功能上相关联的一些器官联合在一起,分工合作完成某种生命必需的功能,这种比器官更高层次的结构单元称为系统或器官系统。,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哺乳动物特别是人体对病原性微生物的侵害形成了特殊的防御机制,这种抵制疾病的机制称为免疫,相应的防御系统就是免疫系统。人体对病原体侵害的防御共设置了三道防线。皮肤、口腔

2、、鼻腔、消化管与呼吸道中的黏膜及其分泌物等构成了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防御)。吞噬作用、抗菌蛋白和炎症反应等构成了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防御)。这些特殊的免疫细胞与化学成分一般都是淋巴系统的组成部分。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是3种具有非特异性防御作用的白细胞。在人体非特异性防御系统中还有一类抗菌蛋白或抗病毒蛋白,可以直接攻击细菌和病毒,阻碍其复制。如干扰素。炎症反应,第一节,第一节,返回,人体的淋巴系统淋巴系统是各种免疫细胞协同作用的网状系统,它们由淋巴管、淋巴结和包括胸腺、骨髓、脾和扁桃体等器官共同组成。,第一节,返回,巨噬细胞可以通过其伸展出的伪足捕捉细菌。,第一

3、节,返回,干扰素的作用机制示意图,第一节,返回,炎症反应也是一种非特异性防御现象。炎症反应的结果使受伤组织减弱或消除了细菌的感染,同时吞噬攻击细菌后的白细胞也与细菌同归于尽。,第一节,人体除了具有非特异性防御疾病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外,还具有特异性免疫的第三道防线。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Jenner发现,牛奶厂的女工们常和患牛痘的乳牛接触,手上被感染便出现了牛痘脓泡,但在天花流行和爆发时她们都没有受到天花感染。Jenner做了一项大胆的实验,它用针尖蘸上感染了牛痘的女工手上的痘脓,划到一个小孩的皮肤上。2个月后,他又给这个孩子接种天花的病原体,结果这个小孩没有被天花感染。Jenner对伦敦的市

4、民实施接种牛痘的免疫预防疗法,结果伦敦市民的天花发病率下降了70%多。19世纪后期,Pasteur的实验研究证实,弱化的病原体失去致病能力的同时可以使寄主获得免疫即抵抗这种病原体的能力。据此理论,Pasteur成功地治疗了禽霍乱和狂犬病。,二、特异性防御与抗原识别,第一节,可以引起人或动物体内免疫应答的特殊外来物质称为抗原。抗原大多数是蛋白质,一些复杂的多糖分子和外来的细胞或组织器官也会引起人体对它们产生排斥性的免疫应答。人体和其他哺乳动物对不同的抗原具有特殊的识别能力,并能立即作出相应的反应,释放出许多直接攻击入侵抗原的细胞,或者通过另一类细胞制造出相应的具有识别抗原功能的防御性蛋白质,我们

5、把这些特异性的蛋白质称为抗体。人体中既有依靠B细胞产生抗体实现的免疫(体液免疫),也有针对病原体产生出一种称为T细胞的淋巴细胞直接对病原体进行攻击的免疫方式(细胞免疫)。B细胞和T细胞是两类不同的淋巴细胞,都产生于造血干细胞。未成熟的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为B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为T细胞。,第一节,返回,B细胞和T细胞的来源和分化,第一节,B细胞:20%30%。主要功能是产生抗体,并能产生多种淋巴因子等进行免疫调节。K细胞:只能杀伤被IgG覆盖的靶细胞。NK细胞:不需要抗体做桥梁,也不需要抗原致敏。它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T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70%80%。分为:CD4

6、和CD8亚群,CD4亚群包括能影响辅助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成熟的诱导性T细胞,以及能影响B细胞抗体产生的辅助性T细胞。CD8亚群包括能影响B细胞产生抗体的抑制性T细胞,以及对靶细胞有杀伤作用的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是免疫调节的中心枢纽。辅助性T细胞功能过强可发生全身性红斑狼苍、溶血性贫血等自身免疫病。而抑制性T细胞功能过强,可导致严重的免疫缺陷,如败血症、肿瘤和内分泌紊乱等。正常人CD4/CD8为1.7以上,而爱滋病病人这一比值发生倒置严重可能到小于0.5。正常人CD4细胞为7001500个/微升,HIV感染者常在600个/微升以下,AIDS病人常在200个/微升以下。,

7、第一节,当一种病毒或细菌突破了非特异性防御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巨噬细胞便会立即启动免疫应答反应。首先巨噬细胞对它所遇到的所有细胞表面都进行识别性检查。大多数哺乳动物和人类有核细胞的表面都具有一些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糖蛋白,MHC种类极多,构象千变万化,每个人的MHC也各不相同。当入侵人体细胞的外源病毒、细菌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被分解或消化,病原体的一些抗原分子可穿过细胞膜与细胞表面的MHC分子嵌合,形成抗原呈递细胞(APC),进一步激活了细胞毒性T细胞,最终杀死被病毒和细菌感染的细胞。人体中的MHC蛋白有两种类型:MHC-I和MHC-型。细胞毒素T细胞利用CD8辅助受体与MHC-I型嵌合抗原

8、相互作用,而辅助性T细胞利用其CD4受体与MHC-型嵌合抗原相互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如何识别抗原性病原体和启动免疫应答反应的?,第一节,返回,在抗原呈递细胞中抗原分子与MHC分子嵌合,第一节,三、T细胞及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第一节,当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到我们的血液、淋巴或组织液中时,由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起着关键的作用。通常B细胞表面具有抗原受体和MHC-分子。首先,病原体表面抗原分子的决定簇与互补的B细胞受体结合,触发了被结合B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克隆出更多的B细胞。许多经过发育和分化的B细胞克隆成为浆细胞,浆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可以制造出大量的抗体。还有一些B细胞分化发育成

9、为记忆细胞。B细胞与抗原结合后的分化发育还需要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参与。由助T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可以进一步刺激体液免疫的B细胞,使之迅速分裂和分化。,四、B细胞及体液介导的免疫应答,第一节,体液免疫应答反应的结果,一方面产生了高效并短命的浆细胞,浆细胞可以制造分泌出大量抗体以清除抗原(初级免疫应答);另一方面产生了寿命较长的记忆细胞,这些记忆细胞在血液和淋巴液中随时巡查,如果遇到同样的抗原,便立即发动更快更高效的免疫应答(次级免疫应答)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在体液免疫中,抗体是攻击病原体的分子级武器,它是一种-球蛋白(Ig),或称为免疫球蛋白。B细胞可以制造出106109个不同的抗体分子。多种

10、多样的抗体为识别众多不同抗原提供了可能。按照抗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差别,它们被分成IgM,IgG,IgD,IgA,IgE5类。,四、B细胞及体液介导的免疫应答,第一节,返回,免疫球蛋白的结构每一个分子都由4条肽链组成,其中两条相同的短链称为轻链,另两条相同的长链称为重链,各链内和各链之间以二硫键(-S-S-)相结合,形成一个“Y”型的四链分子。在免疫球蛋白分子上还结合了少量的糖类基团。,第一节,多种多样的抗体具有与特定抗原结合的部位,抗体通过与抗原的互补性结合,清除抗原分子。抗体本身并不直接杀死入侵的病原体,它是通过活化互补的蛋白系统和作为分子标记而使病原体成为巨噬细胞攻击的目标,最终使病原体分解

11、。人体具有的免疫性就是保护机体免受外来侵害的特性,它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天然免疫是机体先天就有并始终存在的防御机制,如组成第一道防线的皮肤、黏膜、分泌物、酶类等。获得免疫是当机体与外来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免疫特性,组成机体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的白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等都在获得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一节,返回,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第一节,型变态反应:与IgE有关,发生迅速、强烈、消退也快,一般不留组织损伤,如注射青霉素导致的过敏性休克和大多数支气管哮喘均属此类型。型变态反应:抗体(IgG、IgM)和位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在补体、巨噬细胞和K细胞参与下,造成该靶细胞

12、(多为血细胞)的损伤。如异型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症。型变态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病原体进入机体后,与抗体结合成为免疫复合物,在未能被及时清除时免疫复合物沈积与毛细血管,引起血管及其周围炎症。如A族溶血型链球菌感染23周好发生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全身型红斑狼苍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型变态反应:与前三型不同,没有抗体参加,由致敏T细胞受到病原体再次刺激所引起的单核细胞浸润性炎症。如接触性皮炎,同种异体移植中的排斥反应。,变态反应,第一节,免疫学预防:预防接种免疫学治疗:人工被动免疫 抗毒素:破伤风、白喉、肉毒杆菌食物中毒及蛇咬伤。丙种球蛋白:过继免疫法 LAK细胞(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干扰素

13、免疫调节 免疫增强 免疫抑制 治疗变态反应,免疫学预防与治疗,用LAK和TIL的治疗示意图,返回,第二节 主要致病因素和病原体,第二节,一、疾病的概念和发生原因,一般传统的观点认为,疾病是由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机体的稳态被破坏,导致代谢、功能和结构的损伤,同时引起机体的抗损伤反应的过程。一些现代分子医学的观点认为,疾病是细胞中的基因通过细胞受体和细胞转导途径对致病信号做出应答,导致特定蛋白质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异的结果。基因及其调控是否正常决定了人体健康或疾病的基础。引起疾病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生物感染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免疫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和精神性因素等。,第二节,导致死亡的几种

14、主要原因统计,感染性病原体的种类很多,最主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原生动物等。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主要取决于它们的侵袭力和毒力。侵袭力是病原微生物穿过机体保护屏障在体内散布、蔓延的能力,毒力则是它们在体内产生毒素和造成细胞或组织损伤的能力。另外,机体的防御和抵抗力下降时则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感染性疾病的特点包括:有具生命特征的病原体。有感染性或传染性。有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有免疫原性,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激活机体的防御性抵抗。有爆发性。,第二节,致病微生物等病原体对人体的感染是最主要和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等可直接引起遗传性疾病。染色体畸变,如先天愚型、

15、镰形红细胞贫血症等。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可分为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某些遗传病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或诱导。某种遗传缺陷或基因多态性变异的个体容易发生某种疾病的特征称为遗传易感性。人类由于免疫性因素产生的疾病主要有以下3类:免疫缺陷疾病。自身免疫病。过敏症。物理性致病因素:暴力、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工伤事故、极端温度或气压、噪声、电流、紫外线、激光、辐射等。化学性致病因素:强酸、强碱、化学毒物、生物毒物、非正常的药物、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等,第二节,第二节,返回,正常红细胞与镰形红细胞,第二节,各种疾病一般都有其发生的原因、发病的机制、发病期的症状,有的还伴随并发症或后遗症,这些构成了疾病的基

16、本特征。疾病的最后阶段称为归转期,疾病的归转有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和死亡3种形式。,细菌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原核单细胞生物,根据其外形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大类。球菌按照分裂方向和分裂后相互黏附程度还分为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几部分,有些细菌还有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特殊结构。细菌最外层是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它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短肽交替连接形成网状结构。根据细胞壁化学成分和结构的差异,Christian Gram创立了革兰氏染色法把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第二节,二、细菌,第二节,返回,细菌

17、的形态,第二节,返回,细菌的结构模式图,细菌细胞先被结晶紫和碘液染涂,用乙醇冲洗后再经红色染料复染,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以G表示),红色者为革兰氏阴性菌(以G表示)。G菌细胞壁较厚,含大量肽聚糖和磷壁酸(包括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类)侧链,网格编织紧密。G菌细胞壁较薄,含肽聚糖较少,网格编织疏散,在其肽聚糖外还有脂多糖和脂蛋白组成的外壁层。细胞壁使细菌具有固定的外形和坚韧性,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还决定细菌的抗原性、致病力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等。有些细菌荚膜作为细胞壁外的一层黏液性物质则具有黏附、抗吞噬和抗药物或化学物伤害的作用。,第二节,第二节,返回,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结构,第二节,返回,

18、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化能异养型:通过消耗有机物来获取能量和碳源。光能自养型:利用光能以CO2为碳源来合成有机质并获得能量。光能异养型:吸收光能并以有机物为碳源。细菌靠细胞分裂来繁殖。繁殖迅速是其重要特点。一般细菌都可以人工培养。细菌的人工培养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上应用广泛。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通过感染引起机体生理功能失常的细菌称为致病菌。细菌的致病性因宿主而异。致病菌在感染机体的同时,能激发宿主产生免疫反应与之对抗,人体免疫力的强弱决定了致病菌感染和致病的程度。,第二节,第二节,返回,细菌的人工培养,外毒素:主要是由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分泌的蛋白质,一般都由两种

19、亚基组成。外毒素对机体的器官和组织有选择性毒害效应,毒性较强。如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炭疽毒素等。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一般x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10万,通常由O特异性多糖、非特异核心多糖和脂质A三部分组成,耐热性强,一般需160 0C加热24h才能灭活。内毒素的毒性作用较弱,一般都会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休克和凝血反应。,第二节,细菌产生的一些对机体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称为细菌毒素,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第二节,返回,白喉毒素的运输和作用机制示意图,致病菌感染人体的途径主要包括:(1)经空气传播和呼吸道感染。(2)消化管感染。(3)接触感染。(4)创伤感染。(5)还有些致

20、病菌可通过以上多种途径进行感染。一般利用化学药剂进行搽洗或喷洒来杀死物体表面病原菌的过程称为消毒。用剧烈的物理方法杀灭物体上所有细菌(包括芽孢)称为灭菌。,第二节,病毒是一类个体十分微小、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包裹单一核酸的“寄生性化学颗粒”。它们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繁殖后代,但它们能在宿主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增殖。不同病毒的外形和大小差别很大。从结构上看,病毒颗粒的基本结构都比较类似,即核酸内核外包裹着蛋白质衣壳。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或者是DNA,或者是RNA。病毒基因组可以是线状的,也可以是环状的;可以是单链,也可以是双链。病毒不能单独地进行自我增殖,它们只有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

21、胞的分子遗传机制才能进行增殖。一种病毒只能侵染其特异性的宿主,以细菌为宿主的病毒特称为噬菌体。,第二节,三、病毒,第二节,返回,病毒的形态,第二节,返回,以细菌、动物和植物为宿主的3种病毒的结构模式图,第二节,T4噬菌体的增殖过程,第二节,流感病毒的增殖过程并不造成宿主细胞的裂解。,类病毒:仅是一条RNA链,没有蛋白质衣壳的包裹。目前已发现的类病毒大部分以植物细胞为宿主,可造成多种经济植物的病害。朊病毒:蛋白质类的感染颗粒,又名Prion(普列昂)。,第二节,病毒的致病机制较复杂,裂解作用强的病毒通过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溶解死亡,还可以破坏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而导致宿主细胞的死亡。有些

22、病毒感染细胞时,可以使相邻细胞的细胞膜相互融合,病毒的侵染还可能改变细胞表面的抗原,损害细胞的正常功能。在病毒增殖的溶原循环过程中,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DNA片段也可以使细胞遗传性状发生较大的癌变,使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导致肿瘤的发生。作为病原体,病毒侵入机体的途径包括呼吸管感染、消化道感染、昆虫或其他动物叮咬感染、接触感染、血液(输血)感染、经胎盘或产道感染、性接触感染等。病毒感染后一般情况下可以诱导机体产生抗病毒的免疫应答反应。,第二节,癌症又称恶性肿瘤,是正常细胞生长与分裂失控,导致异常分裂的细胞团即肿瘤不断增大。肿瘤细胞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也是肿瘤细胞,肿瘤细胞还能通过淋巴管和血管

23、等扩散和转移到机体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肿瘤。肿瘤增大和转移的结果严重地损害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机体的死亡。根据最初的发生部位,癌症被分成多种类型,在我国发病率最高的几类癌症有胃癌、肝癌、肺癌和食管癌等。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质、放射性物质、病毒等是导致癌症发生最主要的因素。这些环境因素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使之结构、功能异常,从而诱发细胞癌变。,第三节 几种重大疾病简介及其预防,第三节,一、癌症,返回,第三节,胃癌的发生模型,化学致癌物质是指能引起人或动物形成肿瘤的化学物质,所引发的癌症约占人类癌症病因的80以上。化学致癌物质引发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可直接或间接地

24、作用于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最终改变细胞遗传物质的特性。,第三节,化学致癌物质大部分是一些有机化合物,它们主要包括多环芳烃类、亚硝基化合物、烷化剂类、芳香胺类、偶氮染料、生物毒素等。,1911年,发现Rous肉瘤病毒(RSV)可以诱发小鸡成纤维细胞形成肿瘤(1966年度诺贝尔奖)。RS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RNA病毒)。20世纪70年代,发现RSV中的一个基因src能使正常鸡细胞转化为恶性癌细胞,这是发现的第一个癌基因。1977年,Bishop和Varmus分离获得src蛋白,揭示出鸡细胞中原来就有能引起肿瘤的src基因。一种RAV-0病毒通过感染鸡细胞和反转录过程,从宿主鸡

25、细胞中获得了src基因,从而形成了能诱发肿瘤的逆转录病毒RSV(1987年度诺贝尔奖)。RSV中src基因编码产生的src蛋白即酪氨酸激酶活性大大强于正常的src,因此才具有致癌作用。,第三节,一些肿瘤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返回,第三节,RSV中src基因来源于鸡细胞中正常的酪氨酸激酶基因,人类和其他动物细胞中的癌基因起源于原癌基因。原癌基因是一些与调节和控制细胞生长、分裂和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有4种类型的突变可以将原癌基因转变为癌基因:基因扩增和增强。染色体易位。基因转座。点突变。这些突变都会增加细胞生长调节蛋白的活性,使得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编码防止细胞无节制分裂的蛋白的基因称为抑癌基

26、因或肿瘤抑制基因。使抑癌基因失活或减少表达的突变可能导致癌的发生。p53基因是1979年发现的第一个抑癌基因。癌的发生是多因素的,与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凋亡基因等多个基因的活化或突变密切相关。癌的发生往往是一个多次突变积累的复杂过程。,第三节,返回,第三节,4种类型的基因突变可以将原癌基因转变为癌基因,第三节,返回,p53肿瘤抑制基因在细胞周期中调控细胞分裂的作用,心脏和血管组成了人体的循环系统。心脏的血流主要靠冠状动脉供给,与心脏相连接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部分。以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的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世界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疾病。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

27、疾病。心脏收缩时的血压最高值(即大动脉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的血压最低值为舒张压。一般正常人的收缩压不高于140 mmHg,舒张压不高于95 mmHg。高于这一标准便是高血压。高血压可以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第三节,二、心血管疾病,返回,第三节,人体的心血管循环系统,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再受到多种有害因素的影响,血液中的脂质就会在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处沉积,造成平滑肌细胞堆积和纤维基质成分增殖,逐渐形成隆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于心脏部位的冠状动脉,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或简称为冠心病。血液中血脂和胆固醇浓度增高、肥胖、高血压等与冠心病

28、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合理的饮食即控制总的食物摄入量、减低动物性食物和油脂在食物中的比例、多运动等是预防冠心病的有效途径。,第三节,返回,第三节,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壁粥样硬化性斑块,1981年首例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被确认。全球有近6 0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约2 000万人已经死亡,我国目前约有近100万感染者。艾滋病感染和传播迅速,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以红丝带为警醒标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可特

29、异性地侵染CD4+T细胞,破坏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第三节,三、艾滋病,AIDS的发现,1981年6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CDC)首次报道了一种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疾病,有3例既往身体健康的同性恋者出现持续发热、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有鹅口疮、淋巴结肿大,发生PCP和KS这些症状是在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病人才会发生的。到1982年,美国记录了近26例这样的病人,CDC把这一类疾病归为AIDS。中国于1985年第一次发现四例血友病病人因输入国外的凝血因子制剂而发生HIV感染。,返回,第三节,HIV感染T淋巴细胞的过程。,第三节,HIV原病毒基因组分析

30、揭示其DNA两端具有包含增强子和启动子的相同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与大多数逆转录病毒一样,HIV基因组中有gag,pol和env3个编码区。除此以外,基因组中的几个重要调节基因和辅助调节基因体现了HIV基因组的遗传复杂性。,艾滋病的感染源是HIV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他们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和骨髓等都含有HIV。HIV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如精液)传播,因此,传播感染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在成年人感染HIV的几种传播途径中,性行为占7585,吸毒占510,血液制品占35。在感染HIV的儿童中,通过母婴传染的占90。艾滋病患者的发病过程。目前还没有能够根本治愈艾滋病的有

31、效药物。加强教育宣传,切断传播途径,切实做好预防工作。除了HIV外,还有一些其他免疫源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溶血性贫血、红斑狼疮等)、重症联合免疫缺陷、过敏症等。,第三节,血液传播 静脉吸毒:输血:医源性感染:输血或血液成分;器官或组织移植;人工受精;在体内操作中被所用污染器械;医务人员被病人血污染液。性行为 我国目前通过性行为感染者,异性占70%,同性占20%。母婴垂直感染 围产期(宫腔内、分娩过程中):产后哺乳期:35%感染发生在产前,65%发生在产中和产后。研究证明,AZT、ZDV等对有HIV感染的怀孕女性进行治疗,可以减少三分之二出生婴儿因围产期而

32、发生的HIV感染。先天性HIV感染的新生儿,有80%在出生后3周内发病,70%出生后3个月内死亡,出生后一个月发病的一般生存不超过6个月,幸免生存下来的也一般不超过3岁,或成为慢性并缠身的儿童和失去母亲的孤儿。,返回,返回,第三节,艾滋病患者的发病过程,急性感染期:感染后26周,发热、肌肉关节疼痛、咽痛等流感样症状,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大,13周症状消失。无症状期:长短与病毒数量、毒株,个体营养有关,30%在25年发病50%在10年发病,但他们是很危险的传染源。相关症状期:引起各种传染病。表现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类似结核病的症状,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多见耳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肿大无压痛,光

33、滑活动。艾滋病病期:发热37.8间断持续3个月;体重下降10%淋巴结肿大3个月;乏力、腹泻、盗汗3个月;CD4/CD8倒置。,AIDS 的预防,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禁止性乱。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不用未消毒的器械穿耳、纹眉;不要文身;不到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的理发店和美发店去理发或美容。怀疑自己或性伴侣受到爱滋病病毒感染时,要坚持使用避孕套。不以任何方式吸毒;有毒瘾者暂未戒除前切勿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需输血时一定要使用经爱滋病病毒抗体检验合格的血。在救护流血伤员时,要防止血液直接沾在自己的皮肤或黏膜上。,返回,流感:流行性感冒的简称,一种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它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传播快,潜

34、伏期短。流感病毒是引起流感的病原体,分甲、乙、丙三种类型。其中甲型经常发生变异。多数流感病毒为球型,也有的呈杆状或丝状。球状病毒的结构分为核心、基质蛋白和包膜三部分。流感病毒主要经飞沫传播,侵入呼吸道后吸附于呼吸道黏膜的上皮细胞并迅速增殖。虽然流感疫苗已经被研制出来,但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易发生变异,对付流感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流感流行时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室内常通风换气,必要时也可进行空气消毒处理。,第三节,四、传染性疾病,甲型流感病毒的结构模型,返回,第三节,结核:结核病主要以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肺结核最多见。引起结核病的致病菌是结核分枝杆菌,俗称结核杆菌或结核菌。结核分枝杆菌菌体细长,稍有弯曲,

35、常呈分枝状排列。结核杆菌细胞壁富含脂质,因此对干燥抵抗力很强。结核杆菌细胞壁中的脂质还能够抵抗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结核杆菌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长期排菌的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患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肺结核常见的有四种类型:原发型、血行播散型、浸润型和慢性纤维空洞型。在易感人群中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措施。经常保持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饮食实行分餐制等都有利于预防结核病。,第三节,返回,第三节,显微镜下的结核杆菌,常见病毒性肝炎被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5种。乙型和丙型除了引起急性肝炎外,还可导致慢性肝炎,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甲型肝炎病毒是球形的RNA病毒。临床上甲

36、型肝炎多为急性肝炎,以黄疸型偏多。被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患者体内可产生IgM和IgG抗体,它们能够抵御甲型肝炎病毒的再次感染,并维持多年。乙型肝炎病毒是球形的DNA病毒。病毒本身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的炎症或坏死,而诱发免疫反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在杀死乙型肝炎病毒的同时也对肝细胞造成破坏。中断肝炎病毒传播途径是预防肝炎感染的重点。,第三节,病毒性肝炎:一组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甲型肝炎传播途径:甲型肝炎病人在发病前后均具有传染性,经粪口途径传播,病毒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用具、玩具、手等,经口摄入传播。粪便严重污染水源、食物,可引起爆发流行。潜伏期:从甲型肝炎病毒进入

37、体内到发病约需26周,平均为4周。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以黄疸型较多,少数可发生淤胆型肝炎、重型肝炎,一般不会演变为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甲型肝炎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一般不会再患该病。,乙型肝炎及传播途径血液传播:乙型肝炎病人及无症状HBV携带者均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及日常密切接触传播。血液传播途径包括输血及血制品,注射、刺伤,共用牙刷、刮脸刀、外科器械及昆虫叮咬等方式传播。尤其是在消毒条件不严格的医疗美容单位行纹眉、纹唇、纹眼线、拔牙等手术可引起乙型肝炎。密切生活接触传播:由于病毒也存在于唾液、精液、子宫阴道分泌物、初乳、汗液、血性分泌物等中,故通过密切生活接触及性生活也可传播。母婴垂

38、直传播:另外一个重要的传播方式是母婴传播,病毒通过胎盘、羊水、产道及哺乳等途径传给新生儿。生于HBsAg/HBeAg阳性母亲的婴儿,HBV感染率高达95%,大部分分娩过程中感染。在此类新生儿中(不迟于24小时)进行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和乙肝疫苗的接种可以很好地避免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及意义,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乙肝表面抗体HBsAb(抗HBs)阳性表示对乙肝病毒的感染具有保护性免疫作用。乙肝疫苗接种者,若仅此项阳性,应视为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现象。乙肝e抗原HBeAg阳性说明传染性强。持续阳性3个月以

39、上则有慢性化倾向。乙肝e抗体HBeAb(抗HBe)阳性说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弱,但并非没有传染性。乙肝核心抗体HBcAb(抗HBc)阳性说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如何预防乙型肝炎,重点在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具体措施是:不到非正式医疗单位就医;预防接种或注射药物时注射器和针头尽量用一次性注射器;非必要时不输血或血制品;食具、洗漱刮脸用具专用;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和流水洗手;避免嫖妓、吸毒;新生儿及对乙型肝炎病毒无免疫力者可注射乙肝疫苗,一般采用“0、1、6”方案。所产生的抗体可持续3年以上,以后可每隔5年注射一支以加强免疫;对乙型肝炎病毒无免疫力者接触病人血液后可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连续注

40、射7天,每天次,每次每千克体重0.050.07ml,1个月后追加1次。,丙型肝炎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均具有传染性。传播方式与乙型肝炎相似,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本病约占输血后肝炎的70%左右,通过注射、针刺、长期密切接触丙肝病人或携带者也是传播的方式。母婴传播也有可能,性传播可能性很小,约占5%左右。潜伏期,丙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体内到发病约需426周,平均8周。其表现类似乙型肝炎,但较容易变成为慢性,可发生肝硬化及肝癌。急性丙型肝炎有50%70%可转为慢性。预防与乙型肝炎相似。,丁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类缺陷型病毒,它必须有乙型肝炎病毒存在情况下才能繁殖。因此,只有体内有乙型肝炎

41、病毒,才可能感染丁型肝炎病毒。其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病毒相似。如果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同时又合并丁型肝炎,则容易诱发重症肝炎。,戊型肝炎戊型肝炎病人及无症状者均具有传染性,其中以发病前后传染性最强传播方式与甲型肝炎相似,也主要是经过粪口传播。潜伏期,戊型肝炎病毒进入体内到发病需1575天,平均6周。症状与甲型相似,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或肝硬化。但孕妇患戊型肝炎病死率高。,肝功能检验(LFT),21世纪第一个出现的烈性传染病。完成了该病毒基因测序(约29 727个核苷酸)和基因表达产物的分析。传染性很强,治疗的总原则应该是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非典型肺炎的预防措施可包括:促进室内空气流通,注意环境卫

42、生和个人卫生;勤洗手,多运动,增强体质;在非典型肺炎爆发期间,避免前往空气流动不畅、人口密集的场所;避免接触患者或疑似患者等。,第三节,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由新型冠状病毒病原体引起。,返回,第三节,SARS冠状病毒及其模式图,五、性病,1976年,WHO规定:凡与性行为、性接触密切相关的各种传染病统称为性传播疾病(STD)。我国规定将淋病、梅毒、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软下疳、爱滋病等几种疾病作为我国的性病监测病种。,性病病原体主要有以下几种:细菌淋病、软下疳病毒AIDS、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螺旋体梅毒衣原体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支原体 非淋菌性尿道炎,

43、淋病,为中国第一大性病,病原体为淋球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传播,其次非性接触传染主要是接触了病人含淋病双球菌的分泌物或污染的用具所致,如经污染的衣裤、被褥、寝具、毛巾、浴盆、马桶圈和手等可造成间接传染。女性由于尿道短容易感染,儿童以37岁幼女易感,而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多在通过产道时受传染。也可引起羊膜腔内感染,造成胎儿感染。,症状:主要感染者为性活跃的中青年。男性高发年龄:2024岁,女性为1519岁。潜伏期为210d,平均35d。男性症状比女性明显,与两者的尿道长短有关。,男性淋病症状:以排尿困难和尿道有脓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急性期表现为尿道口红肿、发痒及轻微刺痛,继而有稀薄黏液流出,严重

44、者有轻度肿胀,引起排尿困难。24小时以后症状加剧,红肿发展到整个阴茎头及部分尿道,尿道黏液性分泌物增多,脓液流向尿道口而表现为溢脓。晨起时尤多,可沾内裤。同时可并发前列腺炎、精囊腺炎(发生血性精液)和附睾炎,反复发作可引起病人尿道狭窄,少数可发生输精管狭窄或梗阻严重造成不育等。女性症状表现:有50%70%的女性淋病患者常无自觉症状。主要引起尿道炎,尿道旁腺炎、尿道口充血、疼痛、流脓性分泌物,小便次数增多,排尿困难和尿痛或灼热感。子宫颈炎,几乎所有的淋病妇女都患有子宫颈炎。在女性还可并发内生殖系统的感染造成严重的淋病,主要有,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腹膜炎和盆腔脓肿等,有时可出现全

45、身症状。如发烧、寒战、恶心、呕吐、腰酸腹痛等。此外其他部位也可发生淋病,如结膜、咽部、直肠等。播散性淋病的表现:淋病患者由于失治、误治,淋球菌通过血液流动,全身播散,引起较严重的全身症状,常见的有淋菌性关节炎和淋菌性败血症。治疗:水剂普鲁卡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如青霉素过敏者可用下列药物代替治疗,红霉素,氟哌酸,淋必治等 等。,梅毒,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传播途经与淋病相同。同时还可通过血液传播。一期梅毒,又称初苍。梅毒侵入健康人体后,经24周(最长90天),螺旋体在侵入部位不断繁殖,造成皮肤损害,叫初苍,也称硬下疳。一期梅毒不经治疗,38周内可自行自愈。经过一段时间进入二期梅毒

46、。二期梅毒:螺旋体不断地从局部或感染附近的淋巴结中释放出来,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各系统或脏器,表现出病变症状。最常见的是皮肤损伤。一般在传染后23个月或硬下疳消失后68周进入二期梅毒。出现感冒症状、全身性的梅毒疹和淋巴结肿大。关节损害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此时传染性最强。三期梅毒,感染后病程超过2年的病人称为三期梅毒患者,此时传染性小,但对脏器损害大尤其是皮肤,骨骼,关节,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如7引起鼻骨、软腭、鼻中隔溃疡炎症甚至穿孔,下呼吸道,气管分叉处产生树胶肿;更为严重的是累及主动脉和冠状动脉时造成冠状动脉狭窄,引起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发生心绞痛。,治疗:进行即时、足量和规则用药治疗。青

47、霉素为首选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和强力霉素代替。,生殖器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型引起的疾病,周期长,不容易治愈,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可引起不孕、不育死胎畸形胎。原发感染后经过一定的静止期后常复发。引起复发的诱因是发热、月经来潮、劳累、精神紧张、精神创伤等食物和药物也可能成为诱因。研究表明子宫颈癌和阴茎癌与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表现:潜伏期为210d,患病部位先有烧灼感,损害为1或多个小而瘙痒的红丘疹,并迅速变成为小水泡,35d后可形成脓泡,破溃后形成糜烂、溃疡、结痂,伴有疼痛,最后结痂愈合。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后期炎症波及尿道、膀胱时,出现排尿困难,尿痛尿频,严

48、重可引起尿潴留。此外还会引起脑膜炎和骶神经系统功能损伤。此病女性多于男性,症状也较男性严重。女性还可在手和臀部引起损伤,多由于自体接种引起。疱疹消退后几乎100%的患者会复发,多在原发疹后14m内复发。,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目前已成为最常见的STD之一。多发于中青年性旺盛期,25岁以下者占60%。临床表现:潜伏期男性为14周,女性为13周。男性尿道炎症状比淋病轻,起病不如淋病急,症状拖延。尿道有刺痛或灼热感,尿道口有分泌物,但较淋病的分泌物稀薄,为清稀状水样黏液性或淡黄色黏液脓性,量较少。有时仅表现晨起时痂膜封住尿道口或裤裆污染。女性尿道炎的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

49、治疗:遵循及时、足量和规则用药,此病完全可以治愈。磺胺类药、利福平对衣原体有效,链霉素、壮观霉素对支原体有效。,尖锐湿疣,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皮肤黏膜赘生物。由于它与生殖器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同时又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STD之一,因此应引起足够重视。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8个月,平均3个月。初起为细小淡红色丘疹,后逐渐增大加多,表面凹凸不平,湿润柔软,呈乳头样,或菜花样突起,根部有蒂,且易发生糜烂,容易出血。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冷冻、激光、微波、电烧和手术治疗。,第四节 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一、健康的概念和生命质量评价,第四节,健康不仅是不生病,还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50、从健康到疾病、死亡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身体健康主要指人的躯体结构和功能完好,并能良好地维持自身的稳态和与环境的平衡。心理健康应该是乐观自信、务实谦虚、积极向上;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和环境,精神愉快,并且不常有郁闷、忧虑、焦躁、恐惧、惊惶、怨恨、愤怒的情绪。社会适应则包括社会责任心,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人行为与社会规范相一致等。,返回,第四节,从健康到疾病、死亡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第四节,生命质量是指以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心理及感受、社会作用好差的一种度量,这种度量往往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向为基础,因此它还融入了人们的感觉体验的主观因素。身体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