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变电站配套110kV进线电缆通道工程--结构部分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320201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9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0kV变电站配套110kV进线电缆通道工程--结构部分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110kV变电站配套110kV进线电缆通道工程--结构部分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110kV变电站配套110kV进线电缆通道工程--结构部分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110kV变电站配套110kV进线电缆通道工程--结构部分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110kV变电站配套110kV进线电缆通道工程--结构部分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0kV变电站配套110kV进线电缆通道工程--结构部分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kV变电站配套110kV进线电缆通道工程--结构部分设计说明.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3、其它相关资料。1.2工程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1.2.1 工程范围本项目为IlOkV变电站配套IIOkV进线电缆通道工程,根据电力部门的建设需求,本次设计通道规模为3X4排12孔4200排管,通道总长约4767m。1.2.2 主要设计内容本工程为电缆通道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为通道主体结构及配套附属设施,根据设计合同,本次初步设计内容包含电缆通道总体及工艺、结构、电气、通风、排水、临时交通组织设计等专业,设计成果共6分册。5米以上深基坑、施工降水等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由建设方另行委托设计。通道内高压电缆(含支架)、消防配套设施等,由供电部门自行设计、实施。2工程地质条件(摘自地勘报告)2.1 地

2、理位置本段拟建电力通道工程位于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街道,线路主要金河路、航林路一段-航林路三段、星空路一段、环港路一段敷设,沿线穿越较宽的道路有金河路、星空路一段、成双大道等,交通较为便利。2.2 气象特征成都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多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8.3。匚极端最低气温一IlOkV变电站配套IlOkV进线电缆通道工程结构部分设计说明1概述1.1主要设计依据1、本工程设计合同;2、建设方提供的本项目设计红线图;3、本工程1:500带状地形图:4、本工程地下管线探测资料:5、本工程地质勘察资料;6、建设方提供的本项目沿线区域控规、

3、专规资料;7、本项目可研报告及批复意见;8、建设方提供的双流区轨道交通相关设计及规划资料(电子版);9、建设方提供的双流区防洪规划资料(电子版);10、建设方提供的片区道路及用地竖向规划(电子版);11、建设方提供的变电站相关设计资料;12、本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批复文件;日发生了汶川8.0级特大地震,对场区内建筑、成都市区未造成破坏。场地距离周边构造及断层距离较远,对工程影响较小。2.6地层结构参考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资料,根据现场钻探揭露,场地内揭示的地表覆盖层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D、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组成。现根据钻探揭示情况将场地各地层的分布及特征由上至下

4、简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1素填土:灰黄色,稍湿,结构松散,局部稍密,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粉土,局部含少量卵石土,表层为公园绿化用地、公园绿道及市政道路路面,经调查部分填土堆填时间不到1年,未完成自重固结,场地内部分地段分布,钻孔揭露层厚0.7m.9m,岩芯采取率约85-90%o2杂填土:杂色,松散,梢湿,成分较杂,主要为建渣及少量卵石、碎石、粉土等回填而成,经调查部分填土堆填时间约半年,未完成自重固结,建渣、卵石及碎石含量约15-30%,岩芯采取率约85-95%。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1粉质粘土:灰褐色,稍湿,软塑,主要由粉粒物质及云母粉等组成,

5、含铁钵质氧化物,粘粒含量较重;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场地内部分地段分布,钻孔揭露层厚1.5m-1.7m,岩芯采取率约95-98%。2粉质粘土:棕黄色、灰褐色、灰黑色,稍湿,可塑,含少量铁锌质氧.化物,切面梢有光泽,摇震反应为弱,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粉土,场地内部分地段分布,钻孔揭露层厚1.2m-4.3m,岩芯采取率约90-98%。3粉质粘土:灰黄色、棕黄色、灰褐色,稍湿,硬塑,含少量铁锌质氧化物,切面稍有光泽,摇震反应为弱,干强度较高,韧性中等,局部夹粉土,场地内部分地段分布,钻孔揭露层厚L5m-4.3m,岩芯采取率约90-96%。5.9 ;多年平均降雨量947.

6、0Innb年降雨日104X,最大日降雨量195.2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的84.1%;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日照时间1228.3h:多年平均风速1.35ms,最大风速14.8ms,极大风速27.4ms(1961年6月21日),主导风向N-NE。5.10 流水文通过现场踏勘调查,沿拟建电力通道走向ZK50钻孔及ZK60ZK86钻孔西侧有沟渠流过,水流自北向南流动,沟渠宽约15-20m不等,沟渠深约4-5.5mo5.11 形地貌场地所处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11级阶地,为冲洪积地貌,地形平坦开阔,局部地段地表随着城市的发展大多已被人工改造。勘探点孔

7、口标高为492.5498.8m,最大高差约6.3m。5.12 质构造成都平原处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之川西褶带的西南缘,位于龙门山隆褶带山前江油灌县区域性断裂和龙泉山褶皱带之间,为一断陷盆地。该断陷盆地内,西部的大邑彭县什那和东部的蒲江新津成都广汉两条隐伏断裂将断陷盆地分为西部边缘构造带、中央凹陷和东部边缘构造带三部分。历史地震资料显示,市区一带至今尚无强震记录,仅受周边50-100km以外的远震影响,其影响烈度不过6度左右。1933年迭溪7.5级极震,1958年北川6.2级强震,1967年双流籍田5.5级中强震,1976年松(潘)平(武)7.2级极震,1971年新都3.4级弱震以及2008年汶

8、川8.0级极震均未对市区造成破坏性地震灾害。两千多年来,成都城址从未变迁,地壳稳定性良好。成都市区距龙泉山褶皱带20km,距龙门山隆褶带50km。历史上于2008年5月12取率约90-95%o2.7 地下水根据成都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以及现场钻孔揭示,场地地下水很发育。地下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赋存于填土层的上层滞水,二是第四系砂、卵石层的孔隙水。其中对工程影响较大的为第四系砂、卵石层的孔隙潜水。1)上层滞水上层滞水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地表,赋存于地表填土层,大气降水和附近居民的生活用水为其主要补给源。水量变化大,且不稳定。2)第四系孔隙水场地卵石层较厚,且成层状分布,局部夹薄层砂,

9、其间赋存有大量的孔隙潜水,其水量较大、水位较高,大气降水和区域地表水为其主要补给源。卵石层中孔隙水形成贯通的自由水面。2.8 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表C.23、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2013)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拟建工程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均为OJOg,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三组,场地类别为11类,对应的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均为0.45s。2.9 场地抗震地段类别根据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201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

10、)的有关规定,场地内填土分布广,属于软1粉:棕黄色,稍湿,稍密,主要由粉粒物质及云母粉等组成,含铁钵质氧化物,粘粒含量较重: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场地内部分地段分布,钻孔揭露层厚0.8m-1.2m,岩芯采取率约94-96%。2细砂:青灰色,湿,松散-稍密,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长石,见少量云母碎屑,以透镜体分布于卵石层中,局部为粉细砂,场地内部分地段分布,钻孔揭露层厚0.6m-2.1m,岩芯采取率约92-95%。1松散卵石:青灰色、灰黄色,湿-饱和,松散,成分以卵石为主,含较多细砂、砾石和少量粉土,卵石含量约占50-55%o卵石成分以砂岩、岩浆岩为主,磨圆度较好,分选性较好,粒

11、径一般2cm8cm,个别大于K)Cm,局部夹薄层细砂透镜体,场地内均有分布,钻孔揭露层厚l.lm-4.9m,岩芯采取率约82-92%o2稍密卵石:青灰色、灰黄色,湿-饱和,稍密,成分以卵石为主,含较多细砂、砾石和少量粉土,卵石含量约占55-65%,卵石成分以砂岩、岩浆岩为主,磨圆度较好,分选性较好,粒径一般3cm10cm,个别大于IOClTb局部夹薄层细砂透镜体,场地内均有分布,钻孔揭露层厚1.6m-6.3m,岩芯采取率约84-93%o3中密卵石:青灰色、灰黄色,湿饱和,中密,成分以卵石为主,含较多细砂、砾石和少量粉土,卵石含量约占65-70%o卵石成分以砂岩、岩浆岩为主,磨圆度较好,分选性较

12、好,粒径一般5cm10cm,个别大于IOCm,局部夹薄层细砂透镜体,场地局部地段分布,钻孔揭露层厚L6m-5m,岩芯采取率约85-95%o4密实卵石:青灰色、灰黄色,湿-饱和,密实,成分以卵石为主,含较多细砂、砾石和少量粉土,卵石含量约占70-75%o卵石成分以砂岩、岩浆岩为主,磨圆度较好,分选性较好,粒径一般5cm12cm,个别大于20Cm,局部夹薄层细砂透镜体,场地局部地段分布,钻孔揭露层厚1.5m-5.8m,岩芯采2.10 .2隧道围岩综合分级隧道围岩综合分级依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附录C的规定。根据隧道埋深、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尤其是以拱顶、边墙、隧底岩土层的稳

13、定为主要依据进行综合判定。隧道洞身以松散、稍密、中密卵石为主,隧道围岩分级以V级为主。地下水发育段修正降一级。隧道围岩综合分级如下表。隧道围岩综合分级建议值一览表岩土名称圉岩主要工程地质条件Bl岩开挖后的稳定状态国岩级别可塑粉质粘土可塑粉质粘土、粉土、细砂、松散卵石土国岩极易塌塌变形,有水时土砂常与水起涌出,浅埋时易塌至地表Vl粉土细砂稍密卯石稍密及以上的卵石土困岩易坍塌,处理不当时会出现大坍塌,侧壁经常小坍塌;浅埋时易出现地表下沉(陷)或塌至地表V2.11主要结论1、本工程场地无对工程建设有重大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地层较为稳定,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本工程建设。2、拟建工程地基土稳

14、定性较好,基础所在岩土层在设计纵剖面上有一定变化,但总体分布较均匀。3、工程范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IO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o本场地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为建筑抗震的不利地段。4、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场地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在对混凝土结构弱土,场地抗震地段划分为不利地段。2.10围岩分级2.10.1 隆道Sl岩基本分级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附录C,岩土体围岩级别主要取决于其结构形态及完整状态、开挖后的稳定状态来进行确定。IlOkV迎春变电

15、站配套IlOkV进线电缆通道工程隧道岩土层围岩基本分级如下表。各岩土层围岩基本分级一览表地层代号岩土名称圉岩结构形态及完整状态围岩开挖后的稳定状态隧道围岩分级1素填土潮湿松散围皆极易坍塌变形,自稳性差VI2杂填土潮湿松散围岩极易坍塌变形,自稳性差VI1粉质粘土(软塑)易蠕动的松软结构围岩易加塌,自稳性差VI2粉明粘土(可塑)易蜗动的松软结构用岩易坍塌,自稳性差VI3粉质粘土(硬塑)松软结构国岩易坍塌,自稳性差V1粉土易端动的松软结构围岩易坍塌,自检性差VI2细砂潮湿松散阳岩极易坍崩变形,扰动后易发生涌砂,自检性极差VI1松散卵石松散结构围岩易坍塌,处理不当会出现大坍塌,侧壁经常出现小坍塌,自稳

16、性差V2稍密卵石松散结构围岩易坍塌,处理不当会出现大城塌,侧壁经常出现小坍塌,自稳性差V3中密卵石松散结构围岩易坍塌,处理不当会出现大坍塌,侧壁经常出现小坍塌,自得性差V4密实卵石松故结构用岩易坍埸,处理不当会出现大坍塌,恻壁经常出现小坍塌,自稳性差V1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OO21-2001)(2009版);1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1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20、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2010;21、电

17、力电缆通道设计规程DL/T5484-2013;22、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looo3-2016现行);2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3370.1-2018);24、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25、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26、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X)2-2021:27、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28、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29、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30、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16);3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

18、度规定,(2013年版);3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33、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34、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35、关于印发成都市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成都市建设委员会2002.11.27;36、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基坑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成都市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站2011.3.24;3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5、线路局部分布有沟渠,沟渠位置为暗挖,需注意地下水对暗挖的影响。

19、6、其他注意事项见上述报告正文。以上内容摘自地勘报告,具体详见勘察报告。3设计采用的规程规范及技术指标3.1 设计采用规范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3、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4、工程结构可靠性统一设计标准GB50153-2008;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10)(2016年版):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9、室外

20、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21);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l8-2(H2);1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1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5)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混凝土构件抗震等级为二级。(6)明挖通道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假定设计:暗挖通道结构参数主要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设计,结合计算分析进行复核。(7)通道防水等级:一级(I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乙类工程)。防水设计工作年限:隧道及附属构筑物

21、100年,排管及附属构筑物50年。(8)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设计采用“理正结构工具箱7.0PB1版”和“理正岩土计算6.5PBl版”进行计算。4施工方式本次拟建通道所在区域为城市建成区,整体建设条件较为复杂。综合考虑周边环境、施工条件、投资、施工安全以及后期运营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本工程各段电缆通道的设计施工方式如下:通道名称尺寸规模明挖段落暗挖段落顶管段落IIOkY迎春变电站配套进线电缆通道工程BH=1.6m2.0m、dl200顶管(内套3X4排12孔小200持管)、进站通道双舱BH=1.4m1.8m进站通道K0-K)00K0+047.660K2+809.407K3+154,575,

22、K3+429.122vK3+563.540.K3+763.54*3+868.633,K3+941,392*4+052.267,K4+181.574K4+3O1.27,K4+501.272K4+763.61K0+047.660K2+809.407,K3+154.5753+429.122,K3+563.540*3+763.54,K3+868.633K3+941.392.K4+052.267K4+181.574,K4+301.2K4+501.272均为dl200圆管5建筑材料5.1混凝土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OO1O-2O1O(2015版)及地勘报告,本工程所处环境按二b类进行设计。隧道及工作

23、井二衬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电力排管采用C25,垫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38、其它现行的相关规范标准。3.2 主要技术指标1、本工程通道输电等级为IlOKV。2、电力隧道及附属构筑物安全等级为一级,使用年限为100年:排管及附属构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使用年限为50年;3、本工程按七度抗震设防,加速度为0.10g;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施工各节点及各构造措施均按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要求及11G329图集执行,对于地震区的可液化土地基,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对地基进行处理。4、覆土条件:本图中的通道覆土情况详见具体设计。5、地下水位:施工期间地下水位

24、不低于通道底板以下0.5m,使用期间地下水在地面以下2.0m。结构抗浮安全系数KfeLo5。6、地基土壤承载力特征值: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及覆土厚度确定地基承载力要求,按具体图纸要求执行。7、设计条件(1)通道顶堆积荷载标准值取10.5kN,车道内的按城-A级荷载考虑。(2) 土壤条件:抗浮验算时通道顶覆土重度取18kNm3,强度计算时通道顶覆土重度取20kNr113,地下水以下的土重度取20kNm3,土的等效内摩擦角取30oO(3)混凝土重度:抗浮验算混凝土重度取24kNm3,强度计算混凝土重度取25kNm3o(4)电力隧道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排管重要性系数1.0。限制裂缝宽S0.2mio

25、工作年限要求进行除锈和热镀锌处理,除锈等级为Sa2.5,热镀锌厚度大于70微米。4、焊条:HPB300级钢筋及Q235B级钢板采用E43型焊条,HRB400E级钢筋采用E55型焊条。当不同强度的钢材连接时,可采用与低强度钢材相适应的焊接材料。5、本项目所有直径大于等于22mm的钢筋均采用等强度直螺纹管接,其他钢筋采用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不小于IOd,双面焊不小于5d;同一截面钢筋接头不应超过50%。6、钢材应符合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7002006标准规定,选用的焊接材料应符合GB/T5117-2012和GB/T5118-2012标准规定,并与所采用的钢材材质和强度相适应。5.3 钢筋混凝

26、土耐久性设计1、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如下表: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最大水胶比最小水泥用量(Kgm,)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碱含量(Kgm)二b类0.45320C400.13.02、混凝土迎水面保护层50mmO5.4 材料制作要求1、混凝土混凝土按设计要求配制,浇筑时必须振捣密实,不得漏振。隧道壁施工缝的位置可以设在以下两处:(1)隧道壁底端的斜托上部,并应避开斜托斜筋。层均采用C20,通道内人行步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隧道及工作井二衬结构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8,抗渗混凝土内须加入CH-B型防水剂,掺入量为水泥用量的2-3%(根据抗渗实验确定),同时掺入水泥用量8%-10

27、%的CH-BU型膨胀抗渗剂。水泥宜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应通过调整配合比,掺和料配置而成。配制混凝土所采用的水泥、砂、石、水等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拌制、运输和浇注应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执行,并应符合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检验及质量标准。混凝土强度控制采用“三控制”,即评定混凝土强度时综合考虑标准试件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非破损或局部破损检测强度。5.2普通钢材隧道及工作井配筋均采用HRB400E或HPB3OO钢筋,除特殊说明或要求外,钢筋直径dW8mm时采用HPB3OO,钢筋直径d2IOmm时采用HRB400E,采用的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1、HP

28、B300光圆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17标准规定,抗拉强度标准值fpk=300MPa.2、HRB40OE带肋钢筋为抗震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18标准规定,抗拉强度标准值fpk=400MPa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o3)钢筋的最大拉力下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3、预埋件:电力通道内预埋竖槽及相应配件采用Q345级钢,钢梯、护栏、电气等其他钢制预埋构件均采用Q23

29、5B级钢。构建外露面均应按100年6.1 明挖通道设计1、本工程通道接入迎春变电站处,采用明挖方式进行施工,通道规模为2BH=1.4m1.0m,明挖隧道箱体采用现浇施工工艺,现浇混凝土标号C40P8。2、明挖通道主体结构下方设置IOCm厚C2O混凝土垫层。3、明挖通道总长约3米,在通道端头预留变形缝,变形缝具体做法参照相关图纸执行。6.2 暗挖通道设计1、暗挖通道按喷锚构筑法进行设计,衬砌结构设计参数主要采用工程类比法结合计算分析确定。2、暗挖通道按直墙拱形断面进行设计,初期支护用喷射混凝土+工字钢架+钢筋网支护,二衬采用防水+钢筋+模注役。3、主要材料:喷射混凝土:C30模筑混凝土:C40(

30、抗渗标号:P8)钢筋网:HPB300工字钢:114钢拱架连接筋:HRB400E超前注浆材料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浆。4、由于通道断面小,洞内土方采用人工开挖。5、超前导管环向间距0.3米,仰角5。8。,从首桶钢架腹部穿过,每根钢架设置一次。6、超前注浆材料均采用1:1水泥浆,要求固砂体单轴抗压强度达到0.30.5Mpa后方可进行洞内土方开挖。7、为保证喷射混凝土支护与地层密贴,衬砌背后设置回填注浆管,注浆(2)隧道壁底端的斜托下部,并应避开斜托斜筋。混凝土外加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的要求。当采用多种混凝土外加剂时,应进行兼容性试验。浇筑隧道混凝土前,应将扶梯、墙管

31、和吊攀等预埋件按图预先埋设牢固,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松动,安放附属设备以前,预埋孔洞应事先留出,不得事后敲凿。2、钢筋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迎土面50mm,背土面40mm。钢筋锚固长度、搭接长度、连接方式及要求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的相关规定,具体部位的搭接长度尚应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钢筋的制作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主筋与分布筋采用扎丝绑扎,逐点绑扎。剪力加强钢筋需与主钢筋进行绑扎。钢筋焊接的焊缝要求:单面焊10d:双面焊5d,焊缝质量符合规范要求。采用焊接接头的钢筋,焊接长度:单面焊不得小于IOd,双面焊不小于5d。焊接接头应错开,焊接接头应符合混凝

32、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绑扎搭接接头的钢筋,钢筋除图中注明外,搭接长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钢筋搭接的接头应相互错开,同一连接区内钢筋接头数量不应大于总数量的25%。钢筋遇到孔洞时应尽量绕过,不得截断,若须截断时,应与孔洞口加固环筋焊接锚固。隧道各类节点内的暗梁、暗柱钢筋与相应板、墙内的钢筋均为叠加关系,不得利用板、墙内的钢筋进行替代。6主体结构设计7、竖井回填:位于车道范围内的竖井顶板以上采用砂砾石回填,其余采用原土回填。本工程所有工作井均位于绿化带内,可直接采用基坑开挖的原状合格土进行回填,回填料压实度不低于90%。本次设计仅包含竖井二衬永久结构,竖井初衬不在本图设计范围内,详见

33、深基坑专项设计图。6.4顶管设计在无明挖开槽施工条件的段落,排管采用顶管方式进行施工,34排12孔200排管顶管采用预制dl200专用钢筋混凝土顶管管材。顶管管道施工完成后,管道内电缆保护管采用C25混凝土进行包封,排管采用PE电缆保护管,电缆保护管环刚度不小于8KNm2,内径为200mm,壁厚IImm,通信用排管内径IoOmm,壁厚5mm。受顶管工艺、施工单位技术力量、顶管材质等因素影响,顶管设计差别很大,为明确各方职责,本次顶管设计相关参数如下:1、顶管管材:本次设计顶管管道采用预制高强度钢筋混凝土圆管,要求达到III级标准,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

34、-2009的规定,管道的制作和检验执行GBfTl1836-2009标准。2、顶管管材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抗渗等级P8。3、管道接头:顶管管道接头采用钢承口接头,该接头中钢套管应采用不锈钢材料。4、顶管施工时,应核实管道容许顶力,当实际顶力大于管材容许顶力时,应设置中继间进行接力。5、顶管井:顶管工作坑及接收井在顶管结束后作为排管检查并使用,井内均须设置检修孔。6、工作井及接收并初衬做法详见深基坑专项设计图纸。孔布置在拱顶,32mm钢管纵向间距2米。注浆压力应小于0.4MPa。背后回填注浆配方:灰、砂比1:1.3(重量比),水灰比1:1-1:LU8、沿隧道二衬纵向25米设置一道变形缝,暗挖竖

35、井两端通道距洞口23米处、暗挖通道与已设计或明挖通道相接处均设置变形缝。6.3竖井设计1、本工程暗挖及顶管工作面均采用竖井施工。竖井净尺寸包含7.0m圆井、5.5m圆井、5.0mx3.0m矩形井、4.0mx2.5m矩形井等规格,具体型号详见平面图及竖井特性表。2、竖井初衬采用逆作方式施工,初衬具体做法及相关要求详见专项设计。3、暗挖隧道竖井内设置风孔、人孔,位于通道纵坡低点处的竖井内设置集水泵坑;顶管竖井内设置检修人孔。4、主要材料:井室混凝土:C40(抗渗标号:P8)井室钢筋:HRB400E5、根据天府供电公司要求,为便于后期电缆安装,竖井二衬结构内须预留好电缆支架的安装条件,根据竖井具体情

36、况,对预埋设施的安装要求如下:圆形工作竖井内沿通道轴线方向两侧预留钢柱,便于后期安装钢槽及电缆支架,钢柱外边缘与通道侧墙内壁齐平。钢柱采用116型工字钢,长4.5或5.0m,工字钢顶底端与竖井顶板、中隔板内预埋钢板焊接。矩形工作竖井内,沿竖井侧壁预埋钢槽,钢槽底部与井底板平齐,顶部与顶管管道内顶高度一致。预埋钢板及钢槽应与竖井内钢筋焊接,并与接地扁钢形成通路。钢柱及预埋钢板表面除锈等级不低于St2级,表面热镀锌处理。6、竖井中隔板开孔处以及其它临边洞口处,均设置防护栏杆,中隔板人孔洞口须设置防坠落设施。水环与套管之间应满焊,套管与穿墙管道之间采用沥青油麻打实,之后用聚氨酯胶做密封,表面采用石棉

37、水泥填充。6、为避免支线通道渗水进入主通道,支线通道接主通道处、排管接入工作竖井处、排管接入接头井处均须设置止水措施,止水采用电缆可变径截面密封模块,密封模块施工时,应有厂家现场指导安装,按产品设计要求做好施工预埋。OO就粉电缆可变径横面密封模块效果图8变形缝设计1、沉降缝:电力隧道间隔25m左右设置沉降缝,垂直于通道轴线布置,缝宽30mmo通道结构在地质变化处、结构变化处及工作环境变化处应设置沉降缝,节点构筑物(T口、人孔、风孔等)与标准段连接处设置沉降缝,沉降缝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大间距不大于30m;2、施工缝:应尽量减少施工缝的设置,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明挖通道及暗挖二衬结构一

38、次性浇筑成形。如需分期浇筑,应设置施工缝,施工缝只能够在侧墙上设置,避开斜托部位,设缝位置不得低于底板顶面以上50cm。7、泥浆置换:为防止顶管段出现沉降,在管内通过注浆向管外注入水泥浆填充顶管超挖空隙,同时将触变泥浆置换出来,最大限度的消除因顶管施工造成的路面沉降。通过泥浆置换与填充补浆,有效补充外壁空隙部分,达到原土体结构密度要求。注浆材料采用42.5水泥单液浆,具体参考应进行试验确定。7防水设计本项目防水等级为一级,防水采用结构自防水+防水材料。所有防水系统的材料及施工工艺必须严格执行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和地下防水工程质量及验收规范,并按防水材料施工要求进行施

39、工,防水层的施工必须由专业防水施工队进行施工。1、本项目BH=1.6m2.0m电力隧道及附属结构、顶管工作井及接受井二衬结构均采用1.5mm非硫化热焊接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满包+抗渗混凝土(P8)+2mm水泥基渗透结晶性防水涂料组成的防渗体系。暗挖隧道底板及壁板、工作井二衬结构底板及侧墙等采用预铺反粘型防水卷材,工作井顶板采用自粘型卷材。2、变形缝采用中埋式CB35Ox8-3O带钢边橡胶止水带,背水侧外加内卸式氯丁橡胶止水带。其接头位置须设在顶板中部并确保胶合质量,按设计尺寸用固定装置使其与电缆通道钢筋网固结在一起,以保证在硅浇注中不致发生变形位移。3、附属构筑物(人孔、风孔、T口、竖井等)均

40、需采用防水卷材满包处理,防水做法与主电缆通道一致。人孔、风孔等构筑物露出地面的部分,防水材料应设置至孔口处。4、施工缝采用中埋式钢片止水带,钢板厚3mm,宽35cm。5、泵站排水管道穿墙处,混凝土浇筑前应预先埋设好防水套管,套管止9.2基坑回填电缆通道土建完成后,必须及时覆土,不可长期暴露。覆土回填工作应沿电缆通道顶及四周分层均匀回填,先填电缆通道顶土,后填四周土,防止超填,顶板表面覆土时要避免大力打夯。电缆通道回填标准应符合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的规定。位于绿化带内的,电缆通道结构顶板以下部分沟槽区域回填土压实度不低于90%,结构顶板至现状地面部分沟槽回填压实度

41、不低于0.85。位于道路范围内的,路床压实度不小于95%,路基顶面以下0.8-L5m压实度不小于94%,路基顶面1.5m以下压实度不小于93%。回填具体要求如下:1、回填时机回填工作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0%以上后方能进行,对于设置在地下水地区的电缆通道应在试水合格后立即回填,2、回填高度回填原则上应回填至现状地面高程,回填土坡率按不陡于1:3分层碾压回填,对于不能回填至现状地面高程的段落,需保证电缆通道顶板结构以上至少有LOm以上的覆土厚度。3、回填材料为确保回填质量,杂填土及淤泥质土不得用于回填,本次设计通道工作井均位于绿化带内,工作井顶板及明挖沟槽均采用基坑开挖原状合格土进行回填。

42、通道建成后有复耕复植要求的区域,须满足绿化栽植和耕种要求,回填顶面以下至少50cm范围内应无石头或建渣等。9.3基坑降水、排水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底部时,对于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遇见的坑内积水可设9基坑开挖及回填9.1 基坑开挖本次基坑设计范围为开挖深度小于5米的基坑,基坑深度大于5米的段落,建设方已委托勘察单位进行深基坑专项设计,深度大于5米的基坑具体做法详见专项设计图。1、基坑设计范围设计范围为进站段连接通道基坑,长约3米,开挖深度约2.3米。2、基坑设计原则及参数(1)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方便施工”的原则,确保基坑工程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便于主体结构顺利施工

43、。(2)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应满足总体设计、道路设计、管线临时迁移及施工操作、区域规划、防排水等具体要求。(3)综合考虑基坑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基坑深度等因素,为保证施工期间人员、结构安全,基坑开挖安全等级取三级,基坑工程监测采用对应基坑等级要求设置。(4)基坑支护的设计使用时间:3个月。(5)支护结构、基坑周边建筑物和地面沉降、地下水控制的设计、计算和验算,采用规范要求的承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6)地面超载20kPa,3、基坑设计采用放坡开挖,坡比1:1.5。具体还建标准,由建设方与产权业主方进行协商确定。3、沟渠、鱼塘通道建设期间,要求对暗挖或顶管段的顶部沟渠等地表水系进

44、行断流,确保在通道顶部两侧各15米范围内无地表水的状态下进行施工,可采取临时改道或围堰截流抽排的方式,具体方案根据施工期间地表水系实际情况进行确定,通道施工完成之后,按照水系现状标准进行恢复。4、道路通道下穿道路的,本次设计均采取暗挖或顶管的方式施工,不得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10.2 地下设施根据勘察资料,本项目地下设施主要涉及地下管线,对于重要管道,在本次设计时已采取必要的避让措施。如无法避让的现状电力、通讯、给水、燃气、排水等现状管线,施工时尽可能采取保护措施,必要时可临时迁改,施工完成后原位还建。10.3 既有电缆通道本项目起点处均与已建成电缆通道进行联通,在接入已建通道前,涉及到既有通

45、道的破除及内部线缆的保护,破除及保护方案应按照国家电网110干伏及以上电力电缆及通道异动保护原则及工艺要求的相关要求执行。破除通道及电缆保护的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报电力部门相关管理机构进行审批,审批同意之后进行施工。10.4 施工临时便道通道施工期间,应尽量利用周边已建道路,在无现状道路可用的段落,建置集水坑集水明排方式解决,施工过程中需加强坡面排水工作,在基坑顶部和基坑内设置排水土沟。积水通过抽水设备统一抽排出基坑,排入现状沟渠,除基坑开挖前设置截水沟,开挖完成后设置排水沟以外,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开挖过程设置排水设施,确保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期间坑内无积水。具体做法详见勘察单位的降

46、水专项设计。9.4基础处理根据地勘报告,本段电缆通道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无需对基础进行特殊处理。如遇特殊地质情况,或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需及时通知地勘、设计单位现场进行处理。10既有设施处置及临时设施方案本项目涉及到的既有设施迁改或保护种类较多,施工前,应对既有设施做好现状调查及记录,所有临时工程量以现场实际发生量为准。10.1 地面设施1、绿化植被项目沿线绿化植被以道路外侧绿化带为主,施工范围内的树木按相关主管部门要求进行临时移栽,具体移栽位置由施工单位结合施工方案在本项目施工场地范围内进行调配。所有绿化在通道建成之后,原则上均按现有标准进行恢复。施工开挖过程中遇有绿化植被、景观构筑物的还建,具体还建规模及方式需由甲方与相关单位协商确定。2、地面建构筑物本段通道平面布置已避开现有建构筑物,施工前应再次进行复核,如通道施工涉及拆除的地面建构筑物须还建,应按照不低于现有的标准进行还建,7、施工中,作好临时排水设施,严禁雨水浸泡基坑。11.2竖井施工1、竖井土方分层分步开挖并进行支护,采用网构喷倒挂的方法进行竖井施工。2、每层开挖分块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