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建工程项目--基坑支护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新建工程项目--基坑支护设计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1前言12周边环境13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13.1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地13.2 工程地房条件13.3 水文地质条件23.4 地层参数指标24设计原则、依据及标准24.1 设计原则24.2 设计依据24.3 基坑设计使用年限34.4 设计标准及安全等级35地下水控制及防排水工程设计35.1 基坑降水35.2 边坡截排水35.3 基坑顶截排水35.4 坡面及壁面防排水35.5 坑底防排水35.6 特别说明36基坑支护设计36.1 设计参数36.2 基坑设计深度及工作面宽度36.3计算方法及软件选择46.4附加荷载取值46.5设计概况47施工要求47.1 网喷施工要求47.1.1 网喷施工
2、工艺47.1.2 网喷施工技术要求47.2 支护桩施工要求57.3 施工要点S7.4 应急处理措施57.5 成品保护措施68法坑工程检泅与验收68.1 检测与验收要求68.2 质纸检验68.3 基坑工程跄收68.4 其他69监测方案及巡税要求49.1 监测目的69.2 监测设计依据69.3 监测项目79.4 监测点的布置和设置耍求79.5 基坑监测频率79.6 监测预警值89.7 基坑监测单位要求89.8 监测资料要求89.9 巡视检查89.9.1 巡视检查内容89.9.2 其他要求99.10 应急预案99.11 其他910基坑开挖、回填及使用期间维护要求910.1 土方开挖原则及要求910.
3、2 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之间的配合措施910.3 土方开挖技术要求1010.4 基坑回填要求IO10.5 使用期间维护要求IO11信息化施工和动态设计要求1112危大工程1113主要工程风险源提示及安全预防措施1114膨胀土西坑注意事项1215其他12附件:1、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2、基坑支护图纸;3.2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上层(Q4ml)杂填上、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Q粘土和白垩系港口组(KG泥岩等组成,其埋藏情况和厚度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现将各地层的分布及特征由上至下描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J)1杂填土:杂色,松散,稍湿,堆积时
4、间为新近堆积,主要由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组成,含少量粘性土,系附近土新近无序堆填,未固结,均匀性差,属高压缩性土,结合成都地区经验,该填上具湿陷性,等线为I11级。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钻孔揭露层厚0.57.8m.2、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QJO)1粘土:灰黄色褐黄色,可塑,梢湿,切面光滑,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稍有光泽,干强度较高,韧性较高,压缩性中等。钻孔揭露层厚L(2.3m。2粘土:灰黄色褐黄色,硬塑,局部坚硬,稍湿,切面光滑,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压缩性较低,含有灰白色粘土矿物,局部夹少量可塑状粘土。钻孔揭露层厚8.(14.8m.3、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
5、Q”J)1含碎石粉质粘土:黄褐色,稍湿,稍密,硬塑,含3040%左右碎石,碎石多呈强风化状态,粒径l4cm层厚1.52.5m。4、白垩系港口组(KG泥岩:紫红色、砖红色,细粒、粉粒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钙质胶结,矿物成份主要为粘土质矿物,该层常夹薄层泥岩。岩层产状近水平。按其风化程度划分为全风化泥岩、强风化层和中风化层,分述如下:1全风化泥岩:棕红色、褐红色,原岩结构已基本被破坏,呈硬塑状的粘性土状态,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风化成土夹碎粒状,岩芯手可掰断捏碎,遇水易软化,用镐可挖掘。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073.6m.2强风化泥岩:岩石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节理和风化裂隙发育,岩
6、芯以碎块状为主,局部全风化,岩体极破碎,呈散体状一碎块状结构,岩芯采取率70%左右,岩体质量指标RQD值3040,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V类。3中风化泥岩: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节理和风化裂隙一般发育,岩芯较破碎,1前言拟建工程本位于,西侧为桂香三路,北侧为拟建桂龙西一路,东侧为空地,南侧为石室中学。拟建场地地理位置见图LL图Ll拟建场地地理位置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拟建项目0.00=50700m,结合场地地形及基础埋深,基坑开挖深度35615m。根据周边环境条件,拟采用放坡+网喷支护,不具备放坡条件段采用排桩支护,降水采用集水明排。2周边环境拟建项目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桂林小学,西侧为
7、桂香三路,北侧为拟建桂龙西一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1)场地北侧为桂龙西一路(拟建),地下室边线距离红线3.45n“(2)场地西侧红线为桂香三路,地下室边线距离红线3.43m,红线外为市政绿化,宽10m)(3)场地南侧为石室中学,1号教学楼B座超出红线(已与业主确认),2号壕合楼地下室边线距离红线约2.2m,红线距离红线外消防车道13m,消防车道宽5m;(4)场地东侧红线外为空地。建设单位未提供拟建场地范围内及周边的地下管线图,基坑开挖前应协调有关部门对场地周边地下管线、管网、建(构)筑物等做进一步核查,并应对周边地下管线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施工时对地下管线、管网造成不良影响。如木基坑顶一
8、倍基坑范围内存在地下管线,及时反馈设计单位。3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3.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项目区域位于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桂香三路东侧,地处平原区,地势平坦,地表植被多为濯木丛,场地貌单元属成都岷江水系川级阶地,钻孔揭露高程505.45506.64米,高差1.19m。图3.1场地现状照片4设计原则、依据及标准4.1设计原则(1)安全可靠。首先要保证支护结构体系在基坑上方开挖和地下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可靠,不产生失稔,变形在控制范围内。同时应保证在基坑土方开挖和地下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周边道路、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其变形在规范允许范围内。(2)经济合理。在确保基坑本体安全
9、和周边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费用,从工期、材料、设备、人工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综合考虑。(3)技术可行。在确保基坑本体安全和周边环境安全的前提下,考虑设计方案是否与施工机械相匹配、施工机械是否具有足够施工能力、费用是否合理。(4)施工便利。尽可能采用合理的支护方案,减少施工空间占用,减少对结构主体施工的影响,保证施工工期。4.2设计依据(1)混凝上结构设计规范(GB5设102010)(2015年版(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3)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
10、8):(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I20-2012);(6)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7)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8)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10)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014-2021):(三)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住房城乡建设办公厅;(12)四川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川建行规(2018)3号,四川省住
11、房和城乡建设厅;(13)成都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站文件成建安监发(2011)2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基坑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多呈短柱状。受差异风化影响,偶有强风化夹层及破碎带分布,局部夹薄层状砂质泥岩。岩芯采取率80、95%,岩体质量指标RQD值6080,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V类,该层厚度大。本次钻探未揭穿。3.3水文地质条件3.3.1地表水场地附近未见明显沟渠或河流经过,局部低洼处受降水补给形成积水。3.3.2地下水场地内地下水主要有上层滞水和基岩风化带中的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一般分布在原始地形较低洼地段、水沟等部位,赋存于上部填土层与粘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以蒸发
12、为主,分布不连续,呈团状,无统一的自由水面。总体上看,上层滞水水量一般较小,对工程影响较小。基岩裂隙水:水量取决于裂隙发育程度和裂隙的连通性,由于强风化基岩裂隙多以粘土矿物充填,而中等风化基岩较完整,水量一般不大。勘察期间为平水期,钻孔中测得该场地上层滞水水位503.38505.14m1,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及工程经验,场地地下水水位年变化幅度为2.00-3.OOmo3.4地层参数指标根据该项目岩.上工程勘察报告,本设计所采用的岩土参数取值如下表:表1岩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表土名状态田度丫(kNm,)压缩模量Es(MPa)内聚力标准值CkkPa)内华擦角标准值k(0)冷轴抗压明度(天然)frk(
13、MPa承栽力特(Ih(kPa)锚固体与土层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qsk50PVC管埋置于孔内,Ioomm出露,PVC管内端外褰土工布。对于坡面渗水较为严重的地方,应适当减小泄水孔的间距。针对电梯井等区域,应加强集水明排措施。5.4坑底防排水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根据基础设计要求及时封闭坑底,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坑底周边或基坑内需要的地方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坑),及时抽排基坑内积水,避免坑内积水对基坑侧壁和地基上的浸泡,确保基坑安全和地基持力层不受雨水影响。基坑底排水沟截面O.3mxO3m,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筑MUlo页岩破,截排水沟水流方向纵向坡度在5;沟内抹1:3水泥砂浆厚20mm,沟底
14、采用C20碎浇筑,厚度IoOmm,排水沟每隔2030m设置截面0.5mx05m,深度L2m的集水井(坑),集水井(坑)的位置应避开建筑物基础或主要受力构件,集水井位置根据现场条件设置,般在转角处、水量较集中位置设置。在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及时排除坑底积水,防止雨水及施工用水对基坑侧壁的浸泡。5.5特别说明截/排水沟、集水坑的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以满足排水使用为准。6基坑支护设计6.1 设计参数本项目基坑支护设计参数按照桂林小学新建项目岩土工程详细详勘报告建议值并根据我司设计经验选取,具体可见岩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表。6.2 基坑设计深度及工作面宽度本工程场平标高为505.50506.
15、OOnb基坑开挖底标高为499.85502.5m,基坑开挖深度356.15m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开挖图,工作面宽度08m,施工时应注意。(14)关于进步强化我市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成都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站,2012年05月)(成建安监发201237号);(15)桂林小学新建工程项目岩土工程详细详勘报告(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23.06);(16)建设单位提供的开挖图等资料(电子版):(17)国家及四川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4.3 基坑设计使用年限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结合有关规定,该项目基坑支护有效设计使用年限为一年,自基坑开挖起计算,当基坑使用年限超过年时,需由第三方对
16、基坑进行全面的安全使用技术论证鉴定后方可继续使用。4.4 设计标准及安全等级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表3.1.3的规定,AB段、BC段、CD段、GA段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其结构重要性系数m不应小于1.1,DE段、EF段、FG段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其结构重要性系数ro不应小于1.0。5地下水控制及防排水工程设计5.1基坑降水根据本项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本项目采用集水明排方案。以上降水设计考虑含水层为均质地层,但场地地层有不均匀性局部可能有隔水层,根据经验,基坑开挖时,可能出现局部含水地层不能疏干地下水,可采取人工明排水的方式,必要时可补充降水井。5.2基坑顶截排水
17、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沿基坑顶面上口边线外Lom左右位置布置一圈截排水沟,将地面雨水、施工废水集中并经沉砂池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中。坡顶截水沟位置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截排水沟截面O.3mxO3m,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筑MU7.5页岩砖,截排水沟水流方向纵向坡度45:沟内抹1:3水泥砂浆厚20mm,沟底采用C20碎浇筑,厚度IOomln,截水沟每隔2030m设置截面0.5mx0.5m,深度1.2m集水井(坑),截水沟最终与沉砂池连通,进行三级沉淀后排入城市雨水管中。基坑开挖时,应对基坑顶部进行硬化处理,应对基坑顶部进行硬化处理,硬化宽度为基坑上口线外一倍基坑深度或至围墙,采用C2O素混凝土封
18、闭,厚度不小于Ioomm,以针对基坑内其他变高有变化区域,可采用大坡率放坡。基坑内各独基之间,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大坡率放坡。坑顶应硬化不小于一倍基坑深度或至围墙,确保地面雨水等不深入基坑土体。(3)材料的材质及强度要求:表2基坑支护主要材料一览表序号使用部位材料等级/直径备注1支护桩验C30/2喷射较面层般C20/3坑顶硬化能C20普通4钢筋网钢筋8HPB3005插筋钢筋16HRB4(X)6注浆水泥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4)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影响场地西侧采用排桩,红线外为桂香三路,红线外为市政绿化,宽IOm,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北侧采用排桩支护,红线外现状为空地,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
19、影响较小:南侧采用排桩支护,红线外为石室中学,紧邻红线有一消防车道,宽5m,石室中学内已有建筑物位于L5倍基坑开挖深度以外,基坑开挖对其影响较小,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加强监测。7施工要求7.1 网喷施工要求网喷施工包含:网喷支护及翻边。7.1.1 网喷施工工艺放坡网喷施工是与挖土工作交叉进行的,应分层分阶段施工。施工工艺:分层开挖土方(每次开挖深度不超过2.0m)一修整坡面一铺设钢筋网片一喷射混凝上(厚度80)T待上一层险强度达到80%以上时,挖土至下一层施工深度,厚度度控制在2.0m左右(遇土层较差时降低开挖高度)T重复以上工序直到设计深度。7.1.2 网喷施工技术要求(1)喷射泡凝土采用干性配
20、合料,强度等级为C20,配合料的配合比按试配报告实施,水泥为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喷射混凝土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8mm,水灰比不宜大于0.45,砂率50%左右,拌料时应使水泥、砂、豆石和速凝剂分布均匀。(2)坡顶翻边采用网喷封闭,分布钢筋网08200200,喷射碎强度C20,厚80mm。坡顶翻边宽度不小于一倍基坑深度或硬化至围墙。6. 3计算方法及软件选择计算采用“理正深基坑辅助设计软件理正深基坑”,制图软件采用中望CAD制作。6.4附加荷载取值除石室中学内消防车道基坑坑顶附加荷载取值为30kPa外,其余段基坑坑顶附加荷投取值均为15kPa,施工时基坑上口线周边4.0m范围内严禁堆
21、载。6. 5设计概况(1)基坑支护方式选择根据周边情况及场地土层分布特点,本基坑;支护采用放坡+网喷、排桩支护体系进行支护。AB段:采用排桩支护;BC段:采用放坡+网喷支护:CD/DE/EF段:采用排桩桩支护;FG段:采用放坡+网喷支护:GA段:采用放坡+网喷支护:(2)基坑支护详情:AB段:基坑深度6.15m,采用单排悬臂桩支护。桩径l2m,桩长16.6m,桩中心间距为2.0m(局部转角处有微调),在桩顶处设置冠梁一道,截面尺寸1200InInX800mm。BC段:基坑深度5.65m,采用分级放坡网喷支护,坡率1:1.5,坡面喷射80mm国的C20混凝.匕内设中8200X200钢筋网片。CD
22、段:基坑深度5.35m,采用单排悬臂桩支护。桩径l2m,桩长11.8m,桩中心间距为2.0m(局部转角处有微调),在桩顶处设置冠梁一道,截面尺寸120OmmX800mm。DE段/EF段:基坑深度2.73.5m,采用单排悬臂桩支护。桩径Lom,桩长657.3m,桩中心间距为1.8m(局部转角处有微调),在桩顶处设置冠梁一道,截面尺寸IooOmmX800mm0FG段:基坑深度3.5m,采用分级放坡网喷支护,坡率1:1.5,坡面喷射80mm厚的C20混凝土,内设中8200X200钢筋网片。GA段:基坑深度6.15m,采用分级放坡网喷支护,坡率1:15坡面喷射80mm国的C20混凝土,内设中8200X
23、200钢筋网片。基坑内部局部坑中坑按照1:1放坡,喷射C20细石混凝土,厚80mm。箍筋或螺旋筋间距:20mm钢筋笼直径:10mm钢筋笼长度:50mm保护层厚度:10mm3)混凝上浇注质量要求排桩睑强度为C3O,当桩孔内积水需进行水下浇注混凝土时,应严格按照水下混凝土浇注的施工工艺,保障碎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3 施工要点(1)施工前必须核实周边地下管线的情况。(2)施工前,应复核场地标高与设计图纸是否相符,若不符,应进行场地平整,若不能平整,则需聿新设计;豆核基础图,明确各区域的基底标高,以防造成超挖;复核基础边线,以防支护体系侵占基础位置等。(3)开挖前,应免核场地施工范围内地下管线情况,
24、土方开挖及泄水孔施工应避开管线,确保管线安全。(4)基坑开挖时,必须分段开挖,分段支护,严禁无序大开挖和大范围开挖作业。7.4 应急处理措施基坑在土方开挖、基坑支护以及基础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信息化施工,加强对支护结构及基坑周边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及管线进行沉降、变形观测,如监测结果达到报警值,应分析原因并采取应急措施:(1)在基坑内堆土反压:若出现变形过大的情况,必须保证基坑暂时稳定,然后检查原因,再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具体治理措施。(2)基坑周边警戒:在基坑顶部和基坑内1.5倍基坑深度范围内,实行警戒。(3)坑顶防水:对基坑顶部产生的裂缝,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及时修补,作好截/排水沟,防止地表
25、水下渗,并安排人员巡视。基坑变形稳定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基坑顶部卸荷:如果是因坑顶堆载过大产生的,应进行坑顶卸荷,清除由此对坑壁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以保证基坑稳定。增强排水:地下水流活动是造成基坑变形过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下水位回升,下水管道渗漏,雨水排泄不畅,都会使坑壁土体充水,进而使土体强度降低,容重:增加,导致土体失稳。若遇此种情况,须采取排水措施,消除由此产生的险情。(3)在基坑顶部设置安全护栏,护栏高度不小于l2m,安全护栏的搭设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4)坡面设置排水孔,排水孔500mm50PVC管1500*1500。(5)基坑顶部及底部设置截排水沟,详见设计图。7.2支护桩
26、施工要求7.2.1 支护桩施工顺序支护桩施工工艺流程为:桩间护壁常规地质层施工工艺流程为:土方开挖(修坡)一一挂钢筋网(焊加强筋)一一喷射碎一一土方开挖程序进行循环作业。遇较厚软弱层,工艺流程为:土方开挖一一喷射混凝土(3Cm左右)一一挂钢筋网(焊加强筋)一一喷射混凝土(5Cm左右)土方开挖程序进行循环作业。7.2.2 支护桩施工质量要求1)成孔质量要求桩孔克径偏差应小于50mm;桩位偏差不应超过50mm:桩孔垂直度偏差应小于桩长的1%;桩底沉渣WlOomm。排桩采用旋挖机械成孔,建议跳桩施工,减小塌孔影响。成孔时应做好护壁措施,避免塌孔影响成桩质量,必要时可采取钢护筒护壁。2)钢筋笼制作质量
27、要求:主筋间距:10mm少于一组,每组试块不应少于3件。喷射混凝上面层应进行厚度检测,每500泊喷射混凝上面积检测数量不应少于一组,每组的检测点不少于3个。(2)支护桩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为总数的100%。8.3 基坑工程验收(I)基坑支护及土方挖运完成后,建设单位应组织监理单位及基坑项口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等单位对基坑工程进行竣工验收。(2)基坑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移交给总包单位进行下一步工程施工。8.4 其他具体以最终的检测方案为准,未尽事宜,参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l20-20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及四川省建筑地基基
28、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014-2021)等相关规范的要求。9监测方案及巡视要求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l20-2012)表3.1.3的规定,AB段、BC段、CD段、GA段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DE段、EF段、FG段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9.1 监测目的(1)使参建各方能够完全客观真实地把握工程质量,掌握工程各部分的关键性指标,确保工程完全。(2)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测数据检验工程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验证支护结构设计,并及时改进施工技术或调整设计参数以取得良好的工程效果。(3)对可能发生危及基坑工程本体和周围环境安全的隐患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报,确保基坑结构和相邻环境的安全
29、。(4)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整体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支持。9.2 监测设计依据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20):(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4)本工程的重要性和周边环境条件。补强加固:如果裂健较小且趋于稳定,可在原支护体系上加固处理。并在位移过大的地方加大喷射碎面层的厚度和强度,增加锚索或支撑。如果变形过大,原支护体系已经失效,则可用机械辅助人工分层分段重新加固险情段。7. 5成品保护措施(1)严格按照监测方案进行基坑监测:(2)基坑周边4.0m范围内严禁堆载,距基坑开挖线一倍基坑深度范围内
30、堆载不超过设计要求;(3)做好基坑周边硬化和防排水工作,严禁地表水下渗;(4)对坡顶、坡脚排水沟要时常进行检查,防止因堵塞造成排水不畅:(5)对坡面泄水孔要经常检查,保证排水通畅:(6)主体施工阶段不能破坏支护结构;(7)土方开挖完成后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泡和暴露,并及时进行地下室施工;(8)土方开挖时,采用分层、分区、分块、分步开挖,分层开挖厚度不大于2Om.分段长度IOm-15m,边开挖边进行围护结构施工,允许跳挖,每次开挖多段,各段之间间隔8米以上,以便减少基坑边壁变形。(9)凡地下室结构封顶后2个月内或地下室顶建筑物主体结构(含裙楼)施工高度达到5层时,必须对基坑进行回填处理。
31、所有基坑回填步骤应在主体结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时方可开始。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坑内积水、淤泥,验收基底标高。回填土要分层压实,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密实度要大于94%。回填土宜采用卵石土,严禁用垃圾土回填。8基坑工程检测与监收8.1 检测与验收要求(1)施工所用的水泥、钢筋、砂、石等原材料应按照规范要求分批次送具备资格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2)混凝土应按规范要求的数量、批次制作试块,至养护龄期时送具备资格的实验室进行检测。8.2质量检验(1)喷射混凝土面层应进行碎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每500m2喷射混凝土面积取样试块不个,且宜设置在裂健的最宽处及裂缝末
32、端。(6)周边管线监测应根据管线修建年份、类型、材质、尺寸、接口形式及现状等情况,综合确定监测点的布置和埋设方法,应对重要的、距离基坑近的、抗变形能力差的管线进行玳点监测。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折点、变坡点、变径点等特征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监测点水平间距宜为1525m,并宜向基坑边缘以外延伸13倍基坑开挖深度。供水、煤气、供热等压力管线宜设置直接监测点,也可利用售井、阀门、抽气口以及检查井等管线设备作为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可设置间接监测点。9.5基坑监测频率进场的准备阶段设置变形监测点,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设置应力监测仪器。在正常情况卜.,土方开挖后的现场仪湘监测频率可
33、按下表进行:表3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基坑设计安全等级施工进程监测频率一级开挖深度hH31次/(23)dH/32H/3I次/(12M2H/3H(12)次/d底板浇筑后时间(d)71次/d7-141次/3d14281次5d二级开挖深度hH31次/3dH/32H/31次/2d2H/3H1次/d底板浇筑后时间(d)281次/IOd当出现下列情况之时,应提高监测频率: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监测值变化加大或速率加快;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情况:超深、超长开挖等违反设计工况开挖: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加大或超过设计限制;支护结构出现开裂;周边地面突发较大
34、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流砂等现象:膨胀上等水敏性特殊上基坑出现防水、排水等防护设施9.3监测项目(1)支护体系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2)周边地表竖向位移;(3)周边管线竖向位移;(4)周边道路竖向位移;(5)周边建筑竖向位移、倾斜、建筑裂缝及地表裂缝:9.4监测点的布置和设置要求I)监测点布置:监测点位置详见基坑监测点平面标置图九2)监测点布置要求:(1)平面及高程基准点布置在现场布设4个平面基准点和4个水准基准点,具体个数以满足监测使用为准。基准点布设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布设位置应考虑在建筑物变形区以外、不受施工破坏的稳固地方。(2)基坑水平及垂直位移观测点
35、布置:基坑水平及垂直位移观测点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基坑变形特征的地方,按照设计要求布置。观测点直接埋设专门加工的全站仪棱镜支架,以消除水平位移观测时的对中误差。水平及垂直位移观测点埋设规格按规范执行。(3)地面沉降监测点布置在道路边缘地下管线埋设区域。采用预制的砂方桩,桩顶有刻画十字的钢筋露出桩顶23mm。埋入深度不小于1.0m,桩周填土夯实,顶部30Omm采用Mlo砂浆或C15碎浇筑至自然地面。(4)周边建筑监测点建筑沉降监测点布置于不同地基或基础分界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倾斜监测点应沿主体顶部、底部上下对应布设,上下监测点应布置在同一竖直线上。(5)裂缝监测周
36、边建筑裂缝、地表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对需要观测的裂缝,每条裂缝的监测点应至少设置2倾斜210O.O1H周边道路竖向位移303当监测数据达到监测预警值时,应立即预警,并通知相关各方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通知有关各方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保护对象采取相应应急措施:(I)基坑支护结构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砂、管涌、隆起或陷落等;(2)基坑周边建筑的结构出现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3)基坑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渗漏等:(4)基坑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
37、地下裂缝、地面下陷;(5)出现基坑设计单位提出的其他危险报警情况,或根据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9.7 基坑监测单位要求根据相关规范及有关规定,建设方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对基坑支护系统进行监测。监测方案由监测单位编制,并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审核批准后实施。9.8 监测资料要求监测资料应当天整理,形成报告,最后形成汇总报告的。监测资料内容包括:水平位移观测主要提交:观测点平面布置图,水平位移纵、横断面图,水平位移观测成果表。沉降观测主要提交:沉降观测成果表,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及各周其沉降展开图,v-t-s(沉降速率、时间、沉降量)曲线图,沉降观测分析报告。监测资料应在第
38、二天反馈到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特殊情况应当场反馈监测结果。9.9 巡视检查未尽事宜,参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9.10 9.1巡视检查内容(1)支护结构支护结构成型质量: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面层有无开裂、脱落等。(2)施工状况损坏,开挖暴露面有被水浸湿的现象;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9.6监测预警值基坑及周边环境的监测预警值如下表:表4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浦Di警值监测项目基坑等级累计值变化速率(mmd)监测周期绝对值(mm)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水平位移一级桩支护300.3%3竖向位移200.2
39、%3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35/3水平位移放坡400.4%5竖向位移300.4%3水平位移二级桩支护400.5%5监测周期竖向位移300.4%4城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45/4水平位移放坡500.8%5野向位移400.6%4注:(1)H为基坑设计深度:(2)累计值取绝对值和相对基坑设计深度H控制值两者的小值:(3)当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达到表中规定值或连续3次超过该值的70%应预警:(4)底板完成后,监测项目的位移变化速率不宜超过表中速率预警(ft的70%“表5基坑工程周边环境监汨5R警值监测时象累计值(mm)变化速率(md)备注管线位移刚性压力20i直接观察点数据非压力303柔性管线303/裂缝宽度
40、地表裂健15(既有裂缝)持续发展/3(新增裂缝)/建筑结构裂缝3(既有裂缝)持续发展0.25(新增裂继)周边建筑竖向位移小于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2-3(2)必须遵循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土方开挖应按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分层、分段、均衡开挖。(3) 土方开挖前,应查明基坑周边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上下水、电缆、燃气、排水等地下管线管网分布情况,并采取措施保护其使用安全方可施工。(4) 土方开挖按“分层开挖、先撑后挖、及时支护”的原则施工,尽可能对称开挖,严禁超挖:在雨季、汛期施工时,若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5) 当支护结构构件强度达到开挖阶段的设计强度时,方可下挖基坑。(6) 基坑
41、周边施工材料、设施或车辆荷载严禁超过设计要求的地面荷载限值,且基坑上口线周边4.0m范围内严禁堆载。(7) 当开挖揭露的实际土层性状或地下水情况与设计依据的勘察资料明显不符,或出现异常现象、不明物体时,应停止开挖,在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方可继续开挖。(8) 在开挖和地下室施工期间应严密监测边坡水平位移;当支护结构有位移增大或失稔迹象时,应及时采取卸荷、削坡、坡脚压载等防治措施。10.2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之间的配合措施(1)开挖时,挖土机械不得碰撞或损害支护结构体系;靠近基坑支护结构体系的土体应采用人工开挖方式。(2)基坑开挖的土方不应在邻近建筑及基坑周边影响范围内堆放,当需堆放时应进行承载力和相
42、关稳定性验算。(3)邻近基坑边的局部深坑宜在大面积垫层完成后开挖。(4)当挖土机械、运输车辆等直接进入基坑进行施工作业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坡道稔定,坡道宽度8m,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7;行车坡道基层压实后铺设500mm厚连砂石,并碾压平整;坡道两侧搭设工具式防护栏杆,栏杆高度不低于1.2m:坡道两侧放坡系数为不应小于1:1.5,两侧放坡采用网喷支护;进入基坑的人行通道宜与车辆进出通道分开设置,确需合用的应采取栏杆分隔。(5)当进行分层开挖时,在上层基坑坡面处理完成之前,严禁下一级基坑坡面土方开挖。(6)施工人员上下梯道:建议设置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的梯道,供施工人员上下使用:梯道宽度为1.2m,休
43、息平台宽度为L5m,坡度(高:长)为IJ0上下人斜道两侧应设置双道防护栏杆和踢脚板开挖后的岩土层与地勘报告有无差异;基坑分段长度、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基坑侧壁开挖暴露面是否及时封闭:截排水措施是否到位,坑边或坑底是否有积水:基坑周边有无超载等。(3)周边环境周边管线是否有破损、泄漏情况;支护结构后.上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现象:周边建筑是否有新增裂缝出现: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邻近基坑施工变化情况:存在水力联系的邻近水体水位变化情况。(4)监测设施基准点、监测点完好情况;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有无影响观测的障碍物等。9.9.2其他要求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
44、尺及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对自然情况、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及监测设备等的巡视检查情况应做好记录,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如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9.10 应急预案根据基坑监测设计,当监测值达到或超过报警值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同时启动下列抢险预案:1 .暂停护壁及.上方开挖施工,并快速查明监测值超过报警值的原因。2 .针对基坑变形过大的具体原因及时采用增加锚杆(锚索)、加支撑、土方回填等单项或综合措施进行抢险。3 .特殊情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具体处理。4 .具体执行参照施工单位编制的专项施工组织方案。9.11 其他未尽事宜,参照建筑基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