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综合性能评价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综合性能评价标准.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CECSTCECS-202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综合性能评价标准Standardforcomprehensiveperformanceevaluationofbuildingexteriorwallthermalinsulationsystem(征求意见稿)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综合性能评价技术规程StandardforcomprehensiveperformanceevaluationofbuildingexteriorwallthermalinsulationsystemT/CECS*-20XX主编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批准单位:
2、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施行日期:202X年X月X日XXXX出版社20XX北京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20年第二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2023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共分10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安全性、防火性、保温(隔热)性、耐久性、施工性、经济性、绿色性。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分会归口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
3、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邮编:100835),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44安全性55防火性76保温(隔热)性87 耐久性98 施工性129经济性1510绿色性17本标准用词说明19引用标准名录20附:条文说明21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23 Basicrequirements44 Safetyperfbrmanc55 Fireresistanceperformance76 Energysavingperfbrmanc87 Durabilityperfbrmanc98 C
4、onstructabilityperformanc129 Economicalperformance1510 Greenperformance17Explanationofwording191.istofquotedstandards20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211总则.o.为推进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高质量发展,引导不同地域适宜的外墙外保温技术产品的研发和使用,提高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水平,制定本标准。【条文说明1.0.1】:建筑外墙保温是保障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实现建筑节能效果的有效技术措施,随着我国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墙体保温技术进步和墙体材料革新工作
5、的不断深入,不同保温材料、不同构造形式的建筑外墙保温体系越来越多,成为实现新建建筑节能、保障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提升建筑物舒适性的重要措施。在建筑外墙保温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我国建筑外墙保温技术标准体系也逐步建立健全起来,与之相关的技术标准也越来越多,基本形成了涵盖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设计、施工、验收、检测等门类齐全的标准体系。但我国外墙外保温发展到现在显现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标准层级多、数量多,但选择和使用困难。在外保温技术标准方面,随着建筑节能和墙材革新工作的不断深入,外保温体系越来越多,外保温技术标准也越来越多。除了建筑外保温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外,部分省市根据当
6、地气候条件、技术应用特点、新技术推广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编制了地方标准规范,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规范外保温技术应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涵盖外保温材料、系统、设计、施工、验收、检测等门类齐全的标准体系,目前国家和行业标准近70部,加上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300多部。虽然我国建筑保温相关标准编制和实施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外保温技术基础研究不完善、部分标准制定过程缺乏协调等因素影响,造成我国外保温各级各类标准数量多,在选择和使用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2)外保温工程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由于气候环境特点、保温材料和系统选用、施工工艺和过程管理、日常维修维护等因素影响,我国外保温系统
7、在工程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外保温系统开裂、空鼓和脱落等质量问题频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17-2020年的四年时间媒体公开报道了Iooo余起外保温系统脱落事故,其中包括大量还未到使用年限要求的外保温工程,给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和生活便利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基于对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综合性能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现状研究,本标准在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应用和实际工程调研基础上,全面整理和分析我国建筑外墙保温相关标准,多角度比较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性能指标。通过外墙外保温系统综合性能的评价提出适用于建筑外墙保温系统技术水平的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指导和规范不同地域对外墙外保温技术
8、的科学选用,这对于规范外墙外保温技术应用,提升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降低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引导技术创新和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0.2本标准的评价范围包括新建、改建、既有建筑改造等民用建筑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条文说明1.0.2】:目前外墙外保温系统问题突出,评价对象先以外墙外保温系统为主,后续修订过程中可将其他保温系统逐步添加。外墙外保温系统划分为五类:粘贴保温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现场喷涂聚氨酯外保温系统、机械锚固保温板外保温系统、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保温装饰板外保温系统。其中粘贴保温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包括以不同保温材料作为保温层的薄抹灰系统,保温材料包括EPS、XPS、聚氨酯、岩棉
9、条、岩棉板、胶粉聚苯乙烯颗粒保温胶粉、GEPS酚醛保温板、珍珠岩、发泡陶瓷、泡沫混凝土、无机渗透保温板、岩棉复合保温板、膨胀珍珠岩、中空玻化微珠、闭孔珍珠岩、无机保温板等。机械锚固保温板外保温系统包括岩棉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玻璃棉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等。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包括聚苯颗粒保温浆料、膨胀玻化微珠保温浆料、无机保温砂浆等外墙外保温系统。1.0.3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综合性能评价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所在地域的气候,对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安全性、防火性、保温(隔热)性、耐久性、施工性、经济性、绿色性进行综合评价。【条文说明1.0.2:对外墙外保温系统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雨水、火
10、灾、风荷载、腐蚀等,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和国内外相关标准的相关内容,外保温系统在实际应用的工程中主要考虑安全性、防火性、保温(隔热)性、耐久性、施工性、经济性、绿色性七大类指标,这七大类指标也基本能反映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综合性能。另外,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地理纬度、地势等条件的不同,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因此,不同的气候条件,各地域的外保温系统都应有不同的做法,因此本标准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域的具体气候特征去科学合理选用外墙外保温系统,保隙和提升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1.0.4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综合性能的评价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
11、.1外墙外保温系统externalthermalinsulationcompositesystem由保温层、防护层和固定材料构成,并固定在外墙外表面的非承重保温构造的总称,简称外保温系统。2.0.2外墙外保温系统组成材料materialsforexternalthermalinsulationsystemofexternalwall组成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材料,包括保温材料、胶粘剂、锚栓、抹面胶浆、玻璃纤维网布等,简称系统组成材料。2.0.3外墙外保温工程engineeringofexternalthermalinsulation将外保温系统通过施工或安装,固定在外墙外表面上所形成的建筑构造实体,
12、简称外保温工程。2.0.4外墙外保温系统综合性能评价overallevaluationofexternalwallthermalinsulationsystem对系统供应商提供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安全性、防火性、保温(隔热)性、耐久性、施工性、经济性、绿色性进行适宜性综合评价的过程。【条文说明2.0.4】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安全性是指外保温系统在由自重、温度、湿度、收缩、主体结构位移、风力(吸力)等引起的联合应力的作用下保持稳定以及对环境影响所必备的性能。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性是指外保温系统受到外来火源攻击时不被引燃,或能通过系统合理的构造措施阻止火焰蔓延的能力。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性包括保温材料自身的
13、防火性能和外保温系统构造形式的防火性能。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保温(隔热)性是指减少热能通过建筑外保温系统由室内向室外流失,或从室外向室内传递的性能。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耐久性是指外保温系统在所处环境和使用条件下,抵抗环境介质作用并长期保持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从而维持系统安全和正常使用的能力。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性是指施工过程中管控外保温系统质量的难易程度和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性能。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经济性是指外保温系统在建造、维护更新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及性价比。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绿色性是指外保温系统涉及资源节约(节水、节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性能。3基本规定3.0.1外保温系统综合性能
14、评价应以申报单位按相关管理办法提出评价申请的建筑保温系统为评价对象。【条文说明3.0.1:外保温系统综合性能评价的对象为系统供应商申请评价的保温系统,通过综合性能评价可以获得某地区适宜的保温系统,也可以获得能够提供适宜外保温系统的供应商,这对提升外墙保温技术和保温工程的质量可以起到指导和引领性的作用。3.0.2外保温系统全部组成材料应由系统供应商配套提供,且应在正确使用和维护的条件下进行,外保温工程的使用年限不少于25年。【条文说明3.0.21:根据本标准评价对象的特点,评价的外墙保温系统全部材料由系统供应商提供。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对使用寿命的要求,所以评价的保
15、温系统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都应有不少于25年使用寿命的基本要求。3.0.3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外保温系统,不得作为外保温综合性能评价对象:1无工程实践的建筑外保温系统;2外保温系统及系统产品性能指标未达到国家、行业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条文说明3.0.3:进行评价的外保温系统,首先该外保温系统必须先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并且应有相应的工程案例。3.0.4申请评价方应在评价时提交外保温系统的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并应对所提交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条文说明3.0.5】:本条对申请评价方提供的文件进行了规定,除了外保温系统的分析、测试报告,相关文件包括外保温系统的工程应用报告、相应标
16、准、图集、工程现场检测报告、施工工法、计算书等。3.0.5外保温系统综合性能评价指标应由安全性、保温(隔热)性、耐久性、施工性、经济性、防火性、绿色性7类适宜性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均应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条文说明3.0.6:规定了综合性能评价的组成内容,内容中应充分体现系统本身和工程应用的性能。3.0.6评价机构应对评价方提交的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3.0.7控制项的评定结果应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的评定结果应为分值,7类评价指标的满分均为100分。3.0.8外保温系统综合性能评价得分应根据各评价指标得分和表3.2.5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按式(3.0.9)进行计算。S=
17、s+2S2+3S3+4S4+5S5+6S6+7S7(3.0.8)式中:S综合性能评价总得分;Si-S7分别为7类评价指标(安全性、保温隔热性、耐久性、施工性、经济性、防火性、绿色性)的得分。BlB7分别为7类评价指标(安全性、保温隔热性、耐久性、施工性、经济性、防火性、绿色性)的权重系数。表3.0.8外保温系统综合性能各类评价指标的权重评价指标安全性防火性保温(隔热)性耐久性施工性经济性绿色性权重系数0.200.150.150.200.100.100.10【条文说明3.0.8:我国外墙外保温系统在技术推广应用和各类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对安全性向、防火性、保温(隔热性)、耐久性这四类指标描述的最多
18、,这几个方面在实际工程出现的问题也最多,因此这四个性能指标在七类指标中占据的权重要大于其他三项指标,根据目前7类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角度出发,初步给出了七大性能的权重,即安全性和耐久性各占20%,防火性、保温(隔热)性各占25%,施工性、经济性、绿色性各占10%。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项目可针对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外保温系统,在特殊情况下可提高某一性能指标的权重,比如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对于保温要求高的地区可提高“节能性”的权重;对于风荷载大的地区或工程,可提高“安全性”的权重;对于防火特别严格的项目,可提高“防火性”的权重;对于潮湿多雨的地区,考虑防水透气,可提高“安全性”、“耐久
19、性”的权重;在气候恶劣或有大气腐蚀介质的地区,可提高“耐久性”权重。应充分结合不同地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来进行评价,建议提高幅度不超过5%o3.0.9外保温系统综合性能的等级划分应根据综合性能评价总得分进行进行,并应符合表3.0.9的规定。表3.0.9外保温系统综合性能等级划分评价等级A级B级C级D级E级综合性能总得分S9110081-9071-8061-70604安全性4.1 控制项4.1.1 外保温系统应满足抗风压和抗冲击的性能要求。【条文说明4.1.1外保温系统作为建筑的外围护结构,应该确保在各种外部荷载作用下系统组成材料之间粘结牢固、结构连接安全可靠,正常使用情况下不发生脱落风险。从安全
20、性的角度来看,外保温系统首先应该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的性能要求,因此需要满足风荷载作用和抗冲击的指标要求。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核查近1年内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抗风压计算书及相应的标准、图集。4.1.2 保温材料垂直于表面的抗拉强度、锚栓的抗拉承载力、胶粘剂的拉伸粘结强度、抹面胶浆的拉伸粘结强度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条文说明4.1.2外保温系统主要是通过粘结、锚固、粘锚结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中外保温系统不同层之间的粘结力包括胶粘剂和基层墙体之间的拉伸粘结强度、胶粘剂与保温层之间的拉伸粘结强度、抹面层与保温板之间的拉伸粘结强度;此外保温材料自身的抗拉强度、锚栓的抗拉承载力也是影响保温系
21、统安全的重要指标。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核查近1年内的第三方抽样检测报告和相应的标准、图集。4.1.3 锚栓的数量、位置、锚固深度和外保温系统粘贴面积率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条文说明4.1.3粘结和锚固是外保温系统和主体结构连接的主要方式,因此需要核查锚栓的数量、位置、锚固深度和外保温系统粘贴面积率。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核查相应的标准、图集,以及示范工程的现场检测报告。4.2 评分项I系统构造4.2.1 外保温系统的系统构造应根据表421中各评分项分值叠加计算,各评分项得分应按本章确定。表4.2.1系统构造评分表评分项评分要求评分值系统构造(30分)外保温系统的共同工作性能保温层与粘结层和
22、防护层的粘结强度均不小于保温层自身抗拉强度9保温层与基层墙体的拉伸粘结强度不小于保温层自身抗拉强度9外保温系统单位面积重量系统单位面积重量W15kgm21215kgm2系统单位面积重量W20kg?1020kgm2V系统单位面积重量W25kgm?825kg?V系统单位面积重量W30kgm26系统单位面积重量30kg44.2.2 外保温系统保温层与粘结层和防护层的粘结原强度均不小于保温层自身抗拉强度,得9分;保温层与粘结层和防护层的粘结原强度存在小于保温层自身抗拉强度情况,得O分。【条文说明4.2.14.2.2】:外保温系统的系统构造安全性评分项主要从外保温系统的共同工作性能和系统单位面积重量两个
23、方面进行,外保温系统的共同工作性能重点考虑保温层与粘结层和防护层的粘结牢靠性,其中保温层的抗拉性能相对最小,所以保温层与粘结层和防护层的粘结原强度均不能小于保温层自身抗拉强度。外保温系统单位面积重量应根据申请方所在地域的气候进行测算,系统材料的重量应是所在地域平衡含水状态的重量。从外墙外保温工程安全的角度出发,重量越重,存在的安全风险越大,因此系统单位面积重量越大,得分越低。4.2.3 保温层与基层墙体的拉伸粘结强度不小于保温层自身抗拉强度,得9分;保温层与基层墙体的拉伸粘结强度小于保温层自身抗拉强度,得。分。4.2.4 外保温系统的共同工作性能应根据提供的实验室检测报告和工程现场检测报告进行
24、,并取其较小值;外保温系统单位面积重量应由评价方在工程现场进行测试。II连接可靠性4.2.5 外保温系统的连接可靠性应根据表4.2.5中各评分项分值叠加计算,各评分项得分应按本章确定。表4.2.5连接可靠性评分表评分项评分要求评分值连结可靠性(50分)系统抗风荷载承载力系统抗风荷载承载力2抗风荷载设计值的2倍25抗风荷载设计值的L5倍W系统抗风荷载承载力V抗风荷载设计值的2倍20抗风荷载设计值W系统抗风荷载承载力抗风荷载设计值的1.5倍15防护层与保温层之间粘结强度(实验室测试)防护层与保温层之间粘结强度2标准要求的1.4倍12.5标准要求的1.2倍W防护层与保温层之间粘结强度标准要求的1.4
25、倍10标准要求防护层与保温层之间粘结强度V标准要求的1.2倍7.5防护层与保温层之间粘结强度(工程测试)防护层与保温层之间粘结强度2标准要求的1.4倍12.5标准要求的1.2倍W防护层与保温层之间粘结强度标准要求的1.4倍10标准要求W防护层与保温层之间粘结强度V标准要求的1.2倍7.5【条文说明4.2.5:连接可靠,性的评价内容中,选取了“系统抗风荷载承载力”和“防护层与保温层之间粘结强度”。考虑到目前的保温系统主要是两类连接方式,一类是以锚固为主,比如岩棉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另一类是以粘贴为主,如粘贴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以此对于以锚固为主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只计算锚固力产生的抗风
26、荷载承载力;对于以粘贴为主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只计算粘结力产生的抗风荷载承载力。4.2.6 防护层与保温层之间粘结强度应根据提供的实验室检测报告和工程现场检测报告,分别进行评价,检测方法均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的规定进行。III保温材料力学安全性4.2.7 外保温系统的保温材料力学安全性应根据表4.2.7中各评分项分值叠加计算,各评分项得分应按本章确定。表4.2.7保温材料力学安全性评分表评分项评分要求评分值保温材料力学安全性(20分)保温材料抗拉强度或压缩强度抗拉(压缩)强度20.2020016W抗拉(压缩)强度V0.20180.12W抗拉(压缩)强度V0.1616
27、0.08W抗拉(压缩)强度0.12140.04W抗拉(压缩)强度V0.0812抗拉(压缩)强度V0.0410【条文说明4.2.5】:不同保温系统胶粘剂、抹面胶浆、连接件等辅助材料的性能差异不大,保温材料的差异最大,故选取保温材料力学安全性作为评价的内容。保温材料力学安全性的评价内容中,参照目前已有的标准,选取了保温材料抗拉强度(抗压强度)作为具体内容的评价。5防火性5.1 控制项5.1.1 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满足相应标准规定。【条文说明5.1.1:不同的保温材料应满足对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燃烧性能等级的规定要求。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核查近1年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和现场抽样检测报告,现场抽样
28、进行检测的机构由评价方指定。5.1.2 外保温系统设置防火隔离带时,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JGJ289的规定。【条文说明5.1.2:不同的保温材料应满足对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燃烧性能等级的规定要求。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核查近1年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和现场抽样检测报告,现场抽样进行检测的机构由评价方指定。5.2 评分项5.2.1 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性应根据表521中各评分项分值叠加计算,各评分项得分应按本章确定。表5.2.1防火性评分表评分项评分要求评分值材料防火(50分)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Al级50A2级45Bl级40B2级30构造防火(50分)防火隔离带不需要设置
29、防火隔离带15需要设置防火隔离带10防护层的燃烧性能等级Al级20A2级15防护层厚度A级保温材料的防护层厚度满足相应标准要求,或B级保温材料防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15B级保温材料防护层厚度小于50mm10【条文说明5.2.1: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性包括保温材料自身的防火性能和保温系统构造形式的防火性,通常称之为材料防火和构造防火,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国目前主要参照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该标准中对不同建筑高度和不同建筑类型在使用外保温保温材料做了规定,在该规定的基础上,对通过设置什么形式的外保温构造提高系统的防火性进行了相应规定,包括防火隔离带、后防护层、薄抹灰,最
30、终可通过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能试验方法GB29416-2012进行验证判断。5.2.2 燃烧性能等级测试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规定的方法进行。5.2.3 防火隔离带的设置数量、固定方式应按现场检查法进行,高度方向尺寸应按现场测量法进行。5.2.4 防护层厚度应根据提供的技术报告和工程现场的测量进行评价。6保温(隔热)性6.1 控制项6.1.1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6.1.1不同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对应有不同的标准要求,比如模塑聚苯板的导热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ZT10801.1的规定,
31、挤塑聚苯板的导热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GB/T10801.2的规定,硬泡聚氨酯的导热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绝热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规定,岩棉保温板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岩棉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ZT483的规定,酚醛保温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绝热用硬质酚醛泡沫制品GB/T20974的规定,由于保温材料众多,相应的标准也多,就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来看,保温材料产品标准有22个,外保温系统标准有9个,相关的工程标准11个,因此此处不一一列举。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核查近1年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和现场抽样检测报告,现场抽样进行检测的机构由评价方指定。6.1.2 外保温
32、系统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符合当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6.1.2不同地域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不一样,对应的外保温系统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要求也不一样,目前我国主要根据气候区来定,包括现行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I3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温和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475等。严寒地区需要充分考虑冬季保温要求,一般不考虑夏季隔热,主要采用传热系数作为节能标准指标;寒冷地区主要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要兼顾夏季隔热,在设计采用时主要采用传热系数作为标准指标;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隔热
33、要求,并适当兼顾冬季保温,首先考虑整体热惰性指标,再考虑传热系数指标;夏热冬暖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隔热要求,一般可以不考虑冬季保温,首先考虑整体热惰性指标,再综合考虑传热系数指标;温和地区:考虑冬季保温,一般不考虑夏季隔热,温和地区(B区)在设计阶段主要考虑传热系数,温和地区(A区)主要通过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来进行要求。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核查近1年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和相应的标准、图集。6.1.3 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条文说明6.1.3为防止外保温系统结露、发霉等病害,应严格控制外保温系统的内表面温度。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核查防热桥构造设计计算书和相应的
34、标准、图集。6.2 评分项6.2.1 严寒地区、寒冷地区、温和地区(B区)外保温系统的保温性应根据表621中各评分项分值叠加计算,各评分项得分应按本章确定。表6.2.1评分项各指标权重评分项评分要求评分值保温系统(40)系统的传热系数超出标准要求的10%40超出标准要求的5%36未超出标准要求的5%32【条文说明6.2.1:根据我国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严寒地区、寒冷地区、温和地区(B区)设计时重点考虑外保温系统的传热系数。6.2.2 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A区)外保温系统的保温性应根据表622中各评分项分值叠加计算,各评分项得分应按本章确定。表6.2.2评分项各指标权重评分项评
35、分要求评分值保温系统(40)系统的热惰性指标热惰性指标2.5402.0V热惰性指标W2.5361.5热惰性指标2.0321.0V热惰性指标W1.528热惰性指标VLO24【条文说明621:根据我国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A区)设计时重点考虑外保温系统的热惰性指标。6.2.3 外保温系统的保温材料应根据表6.2.3中各评分项分值叠加计算,各评分项得分应按本章确定。表6.2.3评分项各指标权重评分项评分要求评分值保温材料(60分)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0.020400.0200.025360.0250.030320.0300.035280.0350.040240.04
36、00.045200.0450.050160.050O.O5512O.O550.06080.0601.05,1.101$1.10,1.15161.15,1.20141.20,1.25121.25,W1.30101.30,W1.3581.35,1.4061.40,1.4541.452【条文说明6.2.2:根据我国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保温材料主要根据自身的导热系数以及保温材料在不同地域的修正系数来进行评分。6.2.4 系统热阻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GB/T13475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GB/T1
37、0294或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GB/T10295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系统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规定的方法进行计算。6.2.5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修正系数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I3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规定的方法进行计算。7耐久性7.1 控制项7.1.1 外保温系统的耐候性、耐冻融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的规定。【条文说明7.1.1】耐久性方面,外保温系统应能承受外界环境温度、湿度和收
38、缩的变化,比如太阳照射后的突然降雨(热后急冷)、太阳照射与未照射部位之间的温差作用、低温冻融等,不应产生裂缝以及破坏性的、不可逆的变形现象。组成材料应该是耐腐蚀的或被处理成耐腐蚀的,具有化学和物理的稳定性。耐久性性能评价从两个方便入手,一是外保温系统的耐久性,二是外保温系统组成材料的耐久性。外保温系统的耐久性包括耐冻融、耐候性、吸水量、水蒸气透过性能等,比较关键的是耐冻融和耐候性。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核查近1年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工程应用报告,以及相应的标准、图集。7.1.2 外保温系统保温材料的耐久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机保温材料的体积吸水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
39、等的规定;2无机保温砂浆类、胶粉聚苯颗粒浆料类、无机保温板类、有机无机复合保温材料类保温材料的软化系数、体积吸水率、抗冻性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3岩棉类、玻璃棉类保温材料的酸度系数、质量吸湿率、湿热抗拉强度保留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7.1.2外保温系统组成材料中保温材料是核心材料,保温材料的相关耐久性必须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核查近1年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工程应用报告,以及相应的标准、图集。7.1.3 玻纤网布的耐碱强力、耐碱强力保留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的规定。【条文说明7.1.3外保温系统组成材料中玻纤
40、网布是防护层起到抗裂作用的关键材料,玻纤网布的相关耐久性必须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核查近1年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工程应用报告,以及相应的标准、图集。7.2 评分项7.2.1 外保温系统的耐久性应根据表721中各评分项分值叠加计算,各评分项得分应按本章确定。表7.2.1外保温系统评分表评分项评分要求评分值外保温系统性能(50分)外保温系统的耐候性系统拉伸粘结强度耐候试验后系统拉伸粘结强度2标准要求的40%15标准要求的30%W耐候试验后系统拉伸粘结强度标准要求的40%13.5标准要求的20%W耐候试验后系统拉伸粘结强度标准要求的30%12标准要求的10%W耐候试验后系
41、统拉伸粘结强度标准要求的20%10.5标准要求W耐候试验后系统拉伸粘结强度标准要求的10%9外保温系统的耐冻融性系统拉伸粘结强度冻融试验后系统拉伸粘结强度2标准要求的40%15标准要求的30%W冻融试验后系统拉伸粘结强度标准要求的40%13.5标准要求的20%W冻融试验后系统拉伸粘结强度标准要求的30%12标准要求的10%W冻融试验后系统拉伸粘结强度标准要求的20%10.5标准要求W冻融试验后系统拉伸粘结强度标准要求的10%9外保温系统的水蒸气透过性防护层水蒸气透过性能防护层水蒸气湿流密度1.20g(m2h)101.00g(m2h)W防护层水蒸气湿流密度1.20g(m2h)90.85g(m2h
42、)W防护层水蒸气湿流密度1.00g(m2h)8外保温系统的吸水性系统吸水量系统吸水量W350gn10350g?V系统吸水量W400gm29400gm2系统吸水量W450gm28450g?V系统吸水量W5OOgm27【条文说明7.2.1:外保温系统的保温材料不同,拉伸粘结强度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对于使用EPS、石墨EPS、XPS、石墨XPS、PUR、保温浆料等保温材料的外保温系统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的规定,使用岩棉类保温材料的外保温系统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岩棉薄抹灰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T480的规定,使用无机轻集料砂浆的外保温系统依据现行行业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
43、统技术规程JGJ/T253的规定,使用真空绝热板的外保温系统应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用真空绝热板应用技术规程JGJZT416的规定等。7.2.2 保温材料的耐久性应根据表722中各评分项分值叠加计算确定。表7.2.2保温材料耐久性评分表评分项评分要求评分值保温材料(30分)耐水性能有机保温材料的体积吸水率1.0%,或无机保温材料、有机无机复合保温材料的软化系数20.80,或岩棉类、玻璃棉类保温材料的湿热抗拉强度保留率270%151.0有机保温材料的体积吸水率2.0%,或无机保温材料、有机无机复合保温材料的软化系数20.70,或岩棉类、玻璃棉类保温材料的湿热抗拉强度保留率260%122.0V有机保
44、温材料的体积吸水率W3.0%,或无机保温材料、有机无机复合保温材料的软化系数20.50,或岩棉类、玻璃棉类保温材料的湿热抗拉强度保留率250%9收缩线性收缩率WO.10%,或尺寸稳定性0.2%15性能0.10%V线性收缩率W0.15%,或0.20%V尺寸稳定性0.3%130.15%V线性收缩率W0.20%,或0.30%尺寸稳定性W0.4%110.20%V线性收缩率W0.25%,或0.40%尺寸稳定性W0.5%90.25%V线性收缩率W0.30%,或0.50%尺寸稳定性W0.6%7【条文说明7.2.2】:同保温材料的收缩性能参数指标不一样,有些保温材料尺寸稳定性,比如EPS、XPS、PU等,有些
45、保温材料是线性收缩率,如保温浆料、无机保温板等。7.2.3 胶粘剂的耐久性应根据表7.2.3中各评分项分值确定。表7.2.3胶粘剂耐久性评分表评分项评分要求评分值胶粘剂(10分)耐水性能胶粘剂的耐水强度/原强度280%1070%W胶粘剂的耐水强度/原强度V80%860%胶粘剂的耐水强度/原强度V70%67.2.4防护层的耐久性应根据表7.2.4中各评分项分值叠加计算确定。表7.2.4防护层耐久性评分表评价项评价要求权重防护层(10分)耐水性能胶粘剂的耐水强度/原强度280%570%W胶粘剂的耐水强度/原强度V80%460%胶粘剂的耐水强度/原强度V70%3耐冻融性能胶粘剂的耐冻融强度/原强度280%570%W胶粘剂的耐冻融强度/原强度80%460%胶粘剂的耐冻融强度/原强度70%38施工性8.1 控制项8.1.1 外保温系统应有相应的施工工法。【条文说明8.1.1外保温系统有自己专用的施工工法,是外保温系统施工技术成熟的标志之一。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核查外保温系统的施工工法和工程应用报告。8.1.2 外保温系统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