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323906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97.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201备案号JXX-20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迤插隹CodeIStandardforgreendesignofcivilbuildings(2023版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22年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2221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进行局部修订。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L与全文强制国家工程规范

2、的有关要求相协调;2.与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技术内容对标;3.补充绿色建筑中的低碳设计相关内容;4.扩充与绿色建筑设计相关的新方向、新技术。本标准中下划线表示修改的内容,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本次局部修订的主要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要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民用及建筑绿色设计标准J6J/T229-2010修订对照表(方框部分为删除内容,下划线部分为增加内容)序号现行标准条文局部修订征求意

3、见稿1总则1总则1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规范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制定本规范。1.0.1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绿色设计,制定本I规范周,规范民用建筑的标准。2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1.0.2本标遛幽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31.0.3绿色设计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满足建筑功能和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经济效益、

4、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应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实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1.0.3绿色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统筹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约、环境宜居等性能,考虑建筑全寿命期内、生活便利、资源节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满足建筑功能和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应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实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41.0.4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1.0.4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除应符合本标超规范I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术语52.O.1民用建筑绿色设计greendesignofcivilbuildings在民用建筑设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2.0.1民用建筑绿色设计greendesignofcivilbuildings在民用建筑设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全寿命园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等方面综合性能的设计过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健康、适

6、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C62.0.2被动措施passivetechniques直接利用阳光、风力、气温、湿度、地形、植物等现场自然条件,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采用非机械、不耗能或少耗能的方式,降低建筑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等负荷,提高室内外环境性能。通常包括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遮阳、蓄热、雨水入渗等措施。2.0.2被动措施passivetechr直接利用阳光、风力、气温、形、植物等现场自然条件,通过Q计,采用非机械、不耗能或少耗(降低建筑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等f室内外环境性能。通常包括天然3通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遮iques湿度、地亡化建筑设力的方式,荷,提高左光、自然阳、蓄热。

7、雨水入渗等措施。72.0.3主动措施activetechniques通过采用消耗能源的机械系统,提高室内舒适度,实现室内外环境性能。通常包括采暖、空调、机械通风、人工照明等措施。2.0.3主动措施activetechniques通过采用消耗能源的机械系统,提高室内舒适度,提高I实现I室内网环境性能。通常包括采暖、空调、机械通风、人工照明等措施。82.0.5建筑全寿命周期buildinglifecycle建筑从建造、使用到拆除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的获取,建筑材料与2.0.5建筑全寿命圆期buiIdinglifecycle建筑从建造、使用到拆除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的获取,建筑材料与构配件的加工构配

8、件的加工制造,现场施工与安装,建筑的运行和维护,以及建筑最终的拆除与处置。制造,现场施工与安装,建筑的运行和维护,以及建筑最终的拆除与处置。2.0.6建筑电力交互grid-interactionOfbuiIding应用信息通信技术,使建筑与电网进行用电信息交互,实现供电与用电双向调节的建筑用能管理技术,一般由产能装置、储能设施、调节装置以及用电设备构成。3基本规定3基本规定93.0.1绿色设计应综合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技术与经济特性,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场地、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3.0.1绿色设计应综合建筑全寿命画期的技术与经济特性,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场地

9、、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103.0.3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等特点进行。3.0.3绿色设计应遵循被动措施优先、主动措施优化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等特点进行。113.0.4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应进行绿色设计策划。3.0.4区用建筑绿色设计应进行绿色设计策划。.123.0.5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应有绿色设计专篇,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注明对绿色建筑施工与建筑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3.0.5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强的设计文件应有绿色设计专篇Q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留注则对绿色建筑施

10、工与建筑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133.0.7绿色设计应明确建筑全寿命期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并应明确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技术措施。4绿色设计策划4绿色设计策划4.2策划内容4.2策划内容144.2.1绿色设计策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前期调研;2项目定位与目标分析;3绿色设计方案;4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4.2.1绿色设计策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前期调研及诊断;2项目定位与目标分析;3绿色设计方案;4建设运营方案与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154.2.2前期调研应包括下列内容:1场地调研:包括地理位置、场地生态环境、场地气候环境、地形地貌、场地周边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条件等;2市场调研:包括建设项目

11、的功能要求、市场需求、使用模式、技术条件等;3社会调研:包括区域资源、人文环境、生活质量、区域经济水平与发展空间、公众意见与建议、当地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等。4.2.2前期调研及诊断应包括下列内容:1场地调研:包括地理位置、场地生态环境、场地气候环境、地形地貌、场地周边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条件等;2市场调研:包括建设项目的功能要求、市场需求、使用模式、技术条件等;3社会调研:包括区域资源、人文环境、生活质量、区域经济水平与发展空间、公众意见与建议、当地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等In4前期诊断:基于调研信息,结合现场观察、资料查询、现场检测、软件模拟等手段对项目进行诊断评估。164.2.3项目定

12、位与目标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1明确项目自身特点和要求;2确定达到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或其他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的相应等级或要求;3确定适宜的实施目标,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的目标、节能与能源4.2.3项目定位与目标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1明确项目自身特点和要求;2确定达到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或其他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的相应等级或要求;3确定适宜的主要绿色性能指标I实施I国,包括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节地与室外环境的目利用的目标、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目标、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目标、室内环境质量的目标、运营管理的目标等。标、节能与能源利

13、用的目标、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目标、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目标、室内环境质量的目标、运营管理的目标等。174.2.5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1技术可行性分析;2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3风险评估。4.2.5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1技术可行性分析;2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其中环境效益分析应包括碳排放分析;3风险评估。5场地与室外环境5场地与室外环境5.1一般规定5.1一般规定185.1.5场地应进行安全防护警示和引导标识系统设计。5.2场地要求5.2场地要求195.2.1建筑场地应优先选择已开发用地或废弃地。5.2.1建筑场地阚宜优先选择已开发用地或废弃地

14、。205.2.4场地应安全可靠,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避开可能产生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地段;2应避开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坍、地陷、地裂、泥石流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等对工程抗震危险的地段;3应避开容易产生风切变的地段;4当场地选择不能避开上述安全隐患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场地对可5.2.4场地应安全可靠,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避开可能产生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地段;2应避开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坍、地陷、地裂、泥石流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等对工程抗震危险的地段;3应避开容易产生风切变的地段;4当场地选择不能避开上述安全隐患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场地对可能产生的自然灾

15、害或次生灾害有充分的抵御能力;5利用裸岩、石砾地、陡坡地、塌陷能产生的自然灾害或次生灾害有充分的抵御能力;5利用裸岩、石砾地、陡坡地、塌陷地、沙荒地、沼泽地、废窑坑等废弃场地时,应进行场地安全性评价,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地、沙荒地、沼泽地、废窑坑等废弃场地时,应进行场地安全性评价,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106应远离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7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5.3场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5.3场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215.3.1规划设计时应对场地内外的自然资源、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调查与评估,确定合理的利用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保持和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16、。当需要进行地形改造时,应采取合理的改良措施,保护和提高土地的生态价值;2应保护和利用地表水体,禁止破坏场地与周边原有水系的关系,并应采取措施,保持地表水的水量和水质;3应调查场地内表层土壤质量,妥善回收、保存和利用无污染的表层土;4应充分利用场地及周边已有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5应合理规划和适度开发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应采取措施保证雨水的自然入渗。5.3.1规划设计时应对场地内外的自然资源、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调查与评估,确定合理的利用方式,并符合下列要求:1宜保持和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当需要进行地形改造时,应采取合理的改良措施,保护和提高土地的生态价值;2应保护

17、和利用地表水体,禁止破坏场地与周边原有水系的关系,并应采取措施,保持地表水的水量和水质;3应调查场地内表层土壤质量,妥善回收、保存和利用无污染的表层;4应充分利用场地及周边已有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5应合理规划和适度开发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应采取措施保证雨水的自然入渗In6应保护场地内原有植被,中龄期以上乔木应保留或移植。225.3.4场地规划设计时应进行场地5.3.4场地规划设计时应进行雨水控制利雨洪控制利用的评估和规划,减少场地雨水径流量及非点源污染物排放,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进行雨洪控制利用规划,保持和利用河道、景观水系的滞洪、蓄洪及排洪能力;2进行水土保持规划,采取避

18、免水土流失的措施;3结合场地绿化景观进行雨水径流的入渗、滞蓄消纳和净化利用的设计;4采取措施加强雨水渗透对地下水的补给,保持地下水自然涵养能力;5因地制宜地采取雨水收集与利用措施。用专项设计,场地雨洪控制利用的评估和规J,减少场地雨水径流量及非点源污染物排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充分利用场地空间,采用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植草沟、下凹式绿地等有渗滞蓄功能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避免或减少采用人工雨水调蓄池进行雨洪控制利用规划,保持和利用河道、景观水系的滞洪、蓄洪及排洪能力2应结合场地竖向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保障汇水分区的地面雨水能自流汇入I进行水土保持规划,采取避免水土流失的措圃;3应根据接入的

19、断接雨水汇水量计算确定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设置位置和规模结合场地绿化景观进行雨水径流的入渗、滞蓄消纳和净化利用的设卜;4应结合场地保留的现状水系、地形,或者景观设计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采取措施加强雨水渗透对地下水的补给,保持地下水自然涵养能力5具有滞蓄功能的绿色雨水设施应采取防止水质恶化的措施因地制宜地采取雨水收集与利用措施O235.3.6应规划场地内垃圾分类收集方式及回收利用的场所或设施。5.3.6生活垃圾容器和收集点设置应与周围景观协调,垃圾收集点等应设置在下风向、且应便于运输,有害垃圾应单独设置收集容器和临时贮存场所应规划场地内垃圾分类收集方式及回收利用的场所或设施245.4

20、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5.4.4场地设计时,宜采取下列措施改善室外热环境:1种植高大乔木为停车场、人行道和广场等提供遮阳;2建筑物表面宜为浅色,地面材料的反射率宜为0.30.5,屋面材料的反射率宜为0.3-0.6;3采用立体绿化、复层绿化,合理进行植物配置,设置渗水地面,优化水景设计;4室外活动场地、道路铺装材料的选择除应满足场地功能要求外,宜选择透水性铺装材料及透水铺装构造。5.4.5场地交通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场地出入口宜设置与周边公共交通设施便捷连通的人行通道、自行车道,方便人员出行;2场地内应设置安全、舒适的人行道路、自行车道,并应设便捷的自行车停车设施;5.4场地规划包室外环境5.4.

21、4场地设计时,应囿采取下列措施改善室外热环境:1建筑阴影区外的步道、游憩场、庭院、广场等室外活动场地宜种植高大乔木刚植高大乔木为停车场、人行道和广西提供遮阳;2建筑阴影区外的机动车道宜种植树冠大小合适的行道树;二3除功能构件和绿化之外,建筑物表面和场地地面宜为浅色材料的反射率宜为0.30.5,屋面材料的反射率宜为0.30.6;口4宜采用立体绿化、复层绿化,宜合理进行植物配置,宜设置渗水地面,宜优化水景设计;口5_室外活动场地、道路铺装材料的选择除应满足场地功能要求外,宜选择透水性铺装材料及透水铺装构造。5.4.5场地交通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场地步行出入口应结合公共交通站点就近设置,且应为无障

22、碍出入口,宜设置与周边公共交通设施便捷连通的人行通道、自行车道心前人员出行|;2室外场地的人行道路与停车场、建筑出入口及建筑内部有无障碍需求的空间、场地出入口和公共绿地和城市道路人行道路之间应无障碍衔接,形成连贯的步行系统;2_J设置连续场地内宜采取人与的、照明充足的安全二分流措施,应、舒适的人行置合理、方便道路、自行车道,并应设置位出入I鲤4E无障碍机的自行车停车设施J把置充电桩的停车场和乍库应设置动车停车位并安装有充电桩。265.4.6场地景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场地水景的设计应结合雨洪控制设计,并宜进行生态化设计;2场地绿化宜保持连续性;3当场地栽植土壤影响植物正常生长时,应进行土壤改

23、良;4种植设计应符合场地使用功能、绿化安全间距、绿化效果及绿化养护的要求;5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场地种植条件、易养护的乡土植物,不应选择易产生飞絮、有异味、有毒、有刺等对人体健康不利的植物;6宜根据场地环境进行复层种植设计。5.4.6场地景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场地水景宣的设计应结合雨水综合利用设施雨洪控制放时对进入室外景观水态设施削减径流污染,体的雨水,宜利用生可利用水生动、植物保障室外景观水体水质并宜进行生态化设计2场地绿化宜1的绿地宜向公众开放3当场地栽植一时,应进行土壤改良4种植设计应/化安全间距、绿化效5应选择适应件、易养护的乡土植絮、有异味、有毒、的植物,种植区域覆足所在地乔木健

24、康生6应回根据场:为主,乔木、灌木、保持连续性,公共建筑_;土壤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符合场地使用功能、绿果及绿化养护的要求;当地气候和场地种植条物,不应选择易产生飞有刺等对人体健康不利土深度和排水能力应满长需求;地环境采用以植物群落草坪、地被植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复层种植设计。275.4.7室外吸烟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外吸烟区布置应避开建筑主出入口的主导风的上风向,与所有建筑出入口、新风进气口和可开启窗扇的距离不应少于8m,且距离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不应少于8m;2室外吸烟区宜与绿植结合,并合理配置坐椅和带烟头收集的垃圾筒,从建筑主出入口至室外吸烟区的导向标识应完整、定位标识醒目,吸烟区应设

25、置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标识。285.4.8室外健身场地和空间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1风环境良好、日照充足的区域宜设置室外健身场地,并宜配置健身器材、休息座椅;2宜结合园路、人行道路等设置宽度不少于1.25m的专用健身慢行道,面层宜采用弹性减振、防滑和环保的材料。6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6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6.1一般规定6.1一般规定296.1.4建筑造型应简约,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符合建筑功能和技术的要求,结构及构造应合理;2不宜采用纯装饰性构件;3太阳能集热器、光伏组件及具有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功能的室外构件应与建筑进行体化设计。6.1.4建筑造型应简约,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符合

26、建筑功能和技术的要求,结构及构造应合理;2不宜采用纯装饰性构件Q3太阳能集热器、光伏组件及具有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功能的室外构件应与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306.1.5建筑应设置便于识别和使用的警示和引导标识系统。316.1.6应采取保障人员安全的防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采取措施提高阳台、外窗、窗台、防护栏杆等安全防护水平;2建筑物出入口应设外墙饰面、门窗玻璃意外脱落的防护措施,并宜与人员通行区域的遮阳、遮风或挡雨措施结合;3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集热器、光伏组件及具有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外部设施功能的室外构件应与建筑主体结构进行一体化设计,并应

27、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4宜利用场地或景观形成可降低坠物风险的缓冲区、隔离带;5建筑应采用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玻璃;6建筑应采用具备防夹功能的门窗。6.2空间合理利用6.2空间合理利用326.2.1建筑设计应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提倡建筑空间与设施的共享。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宜减少交通等辅助空间的面积,并宜避免不必要的高大空间。6.2.1建筑设计应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提倡建筑空间与设施的共享。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宜减少交通等辅助空间的面积,并应囿避免不必要的高大空间。336.2.11走廊、疏散通道等通行空间应满足紧急疏散、应急救护等要求,且应保持畅通。346.2.12办公等公共建筑宜设置室内

28、健身空间,居住建筑应设置公共活动场地。6.3日照和天然采光6.3日照和天然采光356.3.2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房间的有效采光面积和采光系数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和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居住建筑的公共空间宜有天然采光,其采光系数不宜低于0.5%;2办公、旅馆类建筑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不宜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要求;3地下空间宜有天然采光;4建筑主要功能房间有眩光控制措施,在建筑受阳光直射的位置宜设置遮阳设施。遮阳设施可采用活动外遮阳设施、中置可调遮阳设施等;也可以结合立面效果采用固定遮阳设

29、施。5设置遮阳设施时应符合日照和采光标准的要求。6.3.2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房间的有效采光面积和采光系数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和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居住建筑的公共空间宜有天然采光,其采光系数不宜低于0.5%;2办公、旅馆类建筑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不宜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要求;幽地下空间宜有天然采光;3建筑主要功能房间有眩光控制措施,在建筑受阳光直射的位置宜设置遮阳设施。遮阳设施可采用活动外遮阳设施、中置可调遮阳设施等;也可以结合立面效果采用固定遮阳设施。第设置遮阳设施时应符合日照和采

30、光标准的要求。366.4.5可采取下列措施加强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1采用导风墙、捕风窗、拔风井、太阳能拔风道等诱导气流的措施;2设有中庭的建筑宜在适宜季节利用烟囱效应引导热压通风;3住宅建筑可设置通风器,有6.4.5回应采取下列措施加强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1宜采用导风墙、捕风窗、拔风井、太阳能拔风道、高低位开窗等诱导气流的措施;2设有中庭或边庭的建筑宜在适宜季节利用烟囱效应引导热压通风,透光中庭、边庭的顶部应设置可开启外窗。在条件允许组织地引导自然通风。时周边的房间宜设置开向中庭、边庭的通风窗;3住宅建筑可设置窗式或墙式自然通风器,有组织地引导自然通风。6.5围护结构6.5围护结构376.5.

31、1建筑物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外窗的气密性能、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6.5.1窗地面才建筑物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三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外窗的气密性能、屋顶透明部分(中庭、天窗)面比、外窗通风开口面积限值、外门窗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外门窗及幕墙的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性能及其他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386.5.2除严寒地区外,主要功能空间的外窗夏季得热负荷较大时,该外窗应设置外遮阳设施,并应对夏季遮阳和冬季阳光利用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天窗、东西向外窗宜设置活动外遮阳。6.5.2的外门

32、i外门窗J遮阳和,宜的遮F除严寒地区外,建筑主要功能空间弁夏季太阳辐射得热负荷较大时,该立设置外遮阳设施,并应通过对夏季冬季阳光利用进行综合分析,选择适日方式,其中天窗、东西向外窗宜设置活动:东向、西向宜采用可调节外遮阳。396.5.4外墙设计可采用下列保温隔热措施:1采用自身保温性能好的外墙材料;2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外墙采用浅色饰面材料或热反射型涂料;3有条件时外墙设置通风间层;4夏热冬冷地区及夏热冬暖地6.5.4外墙设计蛔采用下列保温隔热措施:1宜采用自身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外墙材料;2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外墙宜采用浅色饰面材料或热反射型涂料;3有条件时外墙宜设置通风间层或墙面

33、绿化;4夏热冬冷地区及夏热冬暖地区东、西向外墙宜采取遮阳隔热措施。区东、西向外墙采取遮阳隔热措施。406.5.5严寒、寒冷地区与夏热冬冷地区的外窗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避免大量设置凸窗和屋顶天窗;2外窗或幕墙与外墙之间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充并用密封材料嵌缝;3采用外墙保温时,窗洞口周边墙而应做保温处理,凸窗的上下及侧向非透明墙体应做保温处理;4金属窗和幕墙型材宜采取隔断热桥措施。6.5.5严寒、寒冷地区与夏热冬冷地区的外窗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不宜避免大量设置凸窗和屋顶天窗;2外窗或幕墙与外墙之间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充并用密封材料嵌缝盘窗洞口与外窗本体的结合部位应严密;3采用外墙保温

34、时,窗洞口周边墙面应做保温处理凸窗的上下及侧向非透明墙体应做保温处理I;4金属窗和幕墙型材值幢采取隔断热桥措施5除严寒地区外,东向、南向及西向外窗和透光幕墙宜采取遮阳措施。6.6室内声环境6.6室内声环境416.6.1建筑室内的允许噪声级、围护结构的空气声隔声量及楼板撞击声隔声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T50118的规定,环境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6.6.1建筑专隔墙、楼板和I声隔声量及楼W内的允许噪声级以及外墙、逾笠建筑口围护结构的空气板撞击声隔声量应符合国家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I要求规定I,环境噪声宜同符合GB/T50118

35、的J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426.6.2毗邻城市交通干道的建筑,应加强外墙、外窗、外门的隔声性能。6.6.2毗邻力遮的建筑,省墙、外窗、外戈市交通干道或临近其他噪声殳置噪声隔离带,且应加强外的隔声性能。436.6.3下列场所的顶棚、楼面、墙面和门窗宜采取相应的吸声和隔声措施:6.6,3下列场所的顶棚、楼面、墙面和门窗宜采取相应的吸声和隔声措施:1学校、医院、旅馆、办公楼等相关1学校、医院、旅馆、办公楼建筑的走廊及门厅等;2车站、体育场馆、商业中心等大型建筑的人员密集场所;3空调机房、通风机房、发电机房、水泵房等有噪声污染的设备用房。建筑的封闭走廊出门厅等;2车站、体育场

36、馆、商业中心、博览建筑等氏型!建筑阐内人员密集的高大空间函;3空调机房、通风机房、发电机房、水泵房等产生振动或噪声的机电有噪声污染的I设备用房In4其他对吸声有特殊要求的房间。446.6.5建筑采用轻型屋盖时,屋面宜采取防止雨噪声的措施。6.6.5建筑采用轻型屋盖时,屋面宜采取防止雨噪声的措施,屋盖隔声性能宜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相关功能房间与上层房间之间的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低标准限值要求。6.7室内空气质量6.7室内空气质量456.7.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必须符合相应国家标准的要求,材料中甲醛、苯、氨、氢等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6.7.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I必须符合相应国I家标准的要求,材料

37、I中的甲醛、苯、氨、氨等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国塞现行出胭国标准的规定。6.8工业化建筑产品应用6.8工业化建筑产品应用466.8.2建筑宜采用工业化建筑体系或工业化部品,可选择下列构件或部品:1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结构构件等工业化生产程度较高的构件;2整体厨卫、单元式幕墙、装配式隔墙、多功能复合墙体、成品栏杆、雨篷等建筑部品。6.8.2建筑宜采用工业化建筑体系或工业化部品,可选择下列构件或部品:1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结构构件、木构件等工业化生产程度较高的构件;2整体或集成厨卫、单元式幕墙、装配式隔墙、多功能复合墙体、装配式吊顶、成品栏杆、雨篷等建筑部品。6.9延长建筑寿命6.9延长建筑寿命476.9

38、.4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可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6.9.4宜采用耐久性好的防水和密封材淤I,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室内装饰装修一标准GB50153的规定。结构构件的抗力及耐久性应符合相应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材走&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可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的规定。结构构件的抗力及耐久性应符合相应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486.9.5新建建筑宜通过采用先进技术,适当提高结构的可靠度水平,提高结构对建筑功能变化的适应能力及承受各种作用效应的能力。6.9.5卫生间、浴室的地市墙面、顶棚应设置防潮层。正应设置防水层,新建建筑宜通过采用先进技术,适当提高结构的可靠度水

39、平,提高结构对建筑功能变化的适应能力及承受各种作用效应的能力。496.9.6改、扩建工程宜保留原建筑的结构构件,必要时可对原建筑的结构构件进行维护加固。6.9.6改、扩建工程宜保留原建筑的结构构件,必要时可对原建筑的结构构件进行维护加固。610无障碍设计5()6.10.1应按需求合理配置无障碍设施,无障碍通行流线和无障碍设施处应设置连贯和清晰的无障碍标识。516.10.2面向公众的公共建筑应设置家庭卫生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位置应靠近公共卫生间(厕所),内部应留有直径不小于L50m的轮椅回转空间;2面积不应小于6.501112;3内部应设无障碍坐便器、无障碍洗手盆、多功能台、低位挂衣钩、儿童

40、座便器、儿童安全座椅和救助呼叫装置等设施,宜设置儿童小便器、多功能床;4应设置水平滑动式门或向外开启的平开门;5门口及内部不应有高差。526.10.3有母婴使用的公共建筑应设置母婴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为独立房间;2内部应设置洗手盆、婴儿尿布台、桌椅、挂衣钩、插座等必要的家具和设施,宜设置冰箱、微波炉等。536.10.4老年人或残疾人经常使用的建筑的无障碍通道应至少侧设置扶手,通道通行净宽不小于L8m时应两侧设置扶手,宜设置为双层扶手。546.10.5建筑室内公共区域的墙、柱等处的阳角宜为圆角。7建筑材料7建筑材料与结构7.1一般规定7.1一般规定557.1.4建筑材料的选用应综合其各项指

41、标对绿色目标的贡献与影响。设计文件中应注明与实现绿色目标有关的材料及其性能指标。7.1.4建筑材料和结构体系的选用应综合其各项指标对绿色目标的贡献与影响。设计文件中应注明与实现绿色目标有关的材料及其性能指标。567.1.5主体结构应满足承载力和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非结构构件应与主体结构连接牢固并能适应主体结构的变形。577.1.6结构设计应根据规则性、抗震性、适变性、耐久性及其他专业的要求进行结构性能、结构体系、结构材料和结构构件的优化设计。7.2节材7.2节材587.2.3在保证安全性与耐久性的情况下,应通过优化结构设计降低材料的用量,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受力特点选择材料用量7.2.3在

42、保证安全性与耐久性的情况下,应通过优化结构设计降低材料的用量,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受力特点选择材料用量少的结少的结构体系。宜采用节材节能一体化、绿色性能较好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2在高层和大跨度结构中,合理采用钢结构、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及组合构件;3对于由变形控制的钢结构,应首先调整并优化钢结构布置和构件截面,增加钢结构刚度;对于由强度控制的钢结构,应优先选用高强钢材;4在跨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技术等;5基础形式应根据工程实际,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宜选择埋深较浅的天然地基或采用人工处理地基和复合地基。构体系。宜采用节材节能一体化、绿色性能较好

43、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2在高层和大跨度结构中,合理采用钢结构、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及组合构件;3对于由变形控制的钢结构,应首先调整并优化钢结构布置和构件截面,增加钢结构刚度;对于由强度控制的钢结构,Sg殛选用高强钢材;4在跨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技术等Q|5基础形式应根据工程实际,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宜选择埋深较浅的天然地基或采用人工处理地基和复合地基。7.3选材7.3选材597.3.6设计宜选用耐久性优良的建筑材料。.7.3.6设计宜选用耐久性优良的建筑材料日并宜符合下列要求:1对于混凝土构件,宜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或采用高耐久混凝土;2对于钢构件,

44、宜采用耐候结构钢及耐候型防腐涂料;3对于木构件,宜采用防腐木材、耐久木材或耐久木制品。607.3.8设计宜选用体现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建筑材料。7.4结构617.4.1(原6.9.4)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可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的规定。结构构件的抗力及耐久性应符合相应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627.4.2(原69.5)新建建筑宜通过采用先进技术,适当提高结构的可靠度水平,提高结构对建筑功能变化的适应能力及承受各种作用效应的能力。637.4.3(原6.9.6)改、扩建工程宜保留原建筑的结构构件,必要时可对原建筑的结构构件进行维护加固。647.4.4地基基础设计应结合建筑所在地实际情况,依据勘察报告、上部结构体系及使用要求,综合考虑施工条件、场地环境和工程造价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性能比较、优化基础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原7.2.3-5款】基础形式应根据工程实际,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直选择埋深较浅的天然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