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总论中枢神经系统.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25815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5.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总论中枢神经系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神经总论中枢神经系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神经总论中枢神经系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神经总论中枢神经系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神经总论中枢神经系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总论中枢神经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总论中枢神经系统.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神经系统,2,第十六章 总论,1、控制和调节其它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维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统一。3、人类神经系统不仅适应环境,还能主观改造世界。,神经系统的功能:,3,一、神经系统的区分,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含有绝大多数神经元的胞体。,2.周围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内脏神经主要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组成。,4,一般可把周围神经系统分为三部分: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躯体运动神经躯体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内脏感觉神经,按分布对象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按传导功能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5,二、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

2、统的基本组织是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神经元(M),神经元的构造,神经元 神经胶质,神经元,胞体,突起,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6,三、神经系统常用术语(M),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之处。富含血管,在新鲜标本上色泽灰暗。,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之处,外面包有髓鞘,色泽白亮。,3.神经节:,1.灰质:,2.白质:,4.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处。,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聚处。,7,在皮质深面的白质,称为髓质medulla。,5、皮质:,在大、小脑表面成层配布的灰质,称为皮质。,6、髓质:,8,四、神经系统的活

3、动方式,反射弧:完成反射的形态学基础(M)包括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 作出适宜的反应,称为反射。,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即是反射活动。,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9,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10,外形: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 两个膨大 颈膨大 腰骶膨大,一、位置和外形,位置:(M)位于椎管内 上端平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 下端(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第一节 脊 髓,颈膨大,腰骶膨大,终丝,11,脊髓圆锥终丝马尾 脊神经(31对)前根(运动)后根(感觉),第一胝神经,终

4、丝,马尾,终丝,脊髓圆锥,后正中沟,前根,后根,12,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脊神经,脊神经节,前根,后根,脊髓表面6条沟,13,C1-C4平对,C5-T4上一节,T5-T8上两节,T9T12上三节,L1L5 10-12胸椎,S1S5 C0 1腰椎,脊髓节段和椎骨的对应关系,脊神经 颈神经8 胸神经12腰神经5 骶神经5尾神经1,14,中央管:中央灰质:胞体和突起-板层白质:神经纤维束 上、下行纤维束 固有束,二、脊髓的内部结构,15,16,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脊髓的机能:1.传导功能感觉 脊髓 脑脑 脊髓 躯干四肢运动,大部分内脏运动2.反射功能躯体反

5、射内脏反射,感觉神经末梢,传入神经纤维,中间神经元,骨骼肌,传出神经纤维,脊髓,17,牵张反射(包括深反射和肌张力反射),肌肉、肌腱,脊神经后根,-运动神经元,脊神经前根,肌肉收缩,深反射(腱反射):,脊髓反射:,18,颅腔枕骨大孔脑分为六部分:(M)端脑 间脑 小脑 脑干 重1400克,端脑,间脑,脑干,中脑,脑桥,延髓,小脑,中脑 脑桥 延髓,第二节 脑 Brain,19,脑Brain,脑干(brain stem),端脑(teleencephalon),间脑(diencephalon),小脑(celebellum),中脑(midbrain),脑桥(pnos),延髓(medulla oblo

6、ngata),20,脑干(brain stem),中脑(midbrain),脑桥(pnos),延髓(medulla oblongata),21,一、脑干 brain stem,脑干由下至上分为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脑干背面与小脑之间形成第四脑室有10对脑神经与脑干相连,其中延髓4对,脑桥4对,中脑2对。,22,1.脑干腹侧面,(一)脑干的外形,(1)延髓:倒置圆锥体 下:枕骨大孔 上:延髓脑桥沟 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2)脑桥 三叉、展、面、前庭蜗神经 小脑中脚,(3)中脑 大脑脚 脚间窝动眼神经,23,2.脑干背侧面,(2)脑桥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3)中脑 上丘 下丘(4)菱形窝 第

7、四脑室底,(1)延髓 小脑下脚-纤维连小脑,24,3.第四脑室(M),第四脑室脉络组织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正中孔 外侧孔蛛网膜下隙的小脑延髓池,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近似四棱锥形底为菱形窝尖朝小脑蚓部,25,(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构成 1.灰质:聚集成团:脑神经核3-12对脑神经 中继核经过脑干的上下行纤维束换元 网状核位于脑干网状结构中,内脏感觉核内脏运动核,躯体感觉核躯体运动核,26,2.脑干的白质:上行传导束 下行传导束 出入小脑的纤维束,27,3.【脑干网状结构】,在脑干中央区纤维纵横交错,内有大量的神经元胞体。共同组成脑干网状结构。,28,【脑干网状结构】,

8、上行网状激动系统 参与睡眠发生,29,二、小脑 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位于颅后窝前面隔第四脑室与脑干相邻(上、中、下脚)上方与大脑枕叶相邻,枕叶,脑桥,延髓,第四脑室,小脑的功能:调节下行运动通路的活动,30,颅底内面观internal surface of base of skull,31,小脑半球小脑蚓小脑前、后切迹小脑扁桃体表面的浅沟:原裂 后外侧裂 水平裂,(一)小脑的外形,32,(二)小脑的内部结构,1小脑皮质,2小脑核,33,3.小脑髓质(白质),1)小脑下脚,2)小脑中脚,3)小脑上脚,34,三、间脑,大脑半球掩盖了间脑的两侧和背面 部分腹侧部露于脑底,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连接大脑

9、半球和中脑,5个部分: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垂体,大脑脚,脑桥,延髓,松果体,丘脑间粘合,(一)背侧丘脑,35,(二)后丘脑,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36,37,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垂体乳头体,(三)下丘脑,垂体,灰结节,视交叉,大脑脚,38,下丘脑功能:,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进行调节。参与情绪行为的调节调节机体昼夜节律,39,四、端脑,大脑纵裂,胼胝体,大脑横裂,皮质,髓质,基底核,侧脑室,40,大脑纵裂-胼胝体大脑横裂,(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3个面:上外侧面、内侧面、下面3条沟: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5个叶:额叶、顶叶、枕叶 颞叶、岛叶,41,上外侧面,内侧

10、面,下面,胼胝体,42,外侧沟,中央沟,额叶,颞叶,顶叶,枕前切迹,顶枕沟,岛叶,枕叶,43,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1.上外侧面,44,中央后沟,顶内沟,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缘上回,角回,45,颞上沟,颞下沟,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横回,46,内侧面,胼胝体沟,扣带沟,扣带回,中央旁沟,缘支,舌回,楔叶,距状沟,中央旁小叶,47,下面,眶回,嗅球,嗅束,嗅三角,前穿质,枕颞沟,枕颞内侧回,枕颞外侧回,侧副沟,海马旁回,海马旁回钩,海马沟,齿状回,48,(二)大脑皮质功能定位,1第躯体运动区 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4、6区),特点(1)上下

11、颠倒,但头部是正的(2)左右交叉,一些肌则受两侧运动区的支配(3)身体各部分投影区的大小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发出纤维组成锥体束,施行对骨骼肌运动管理,49,2第躯体感觉区 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3、1、2区),特点(1)上下颠倒,但头部是正的;(2)左右交叉;(3)身体各部在该区投射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该部感觉敏感程度,接受背侧丘脑腹后和传入的对侧半身浅、深感觉。,50,3第躯体感觉、运动中枢4.视觉区 枕叶皮质(17区)外侧膝状体的纤维 一侧损伤双眼对侧偏盲,17区,51,5听觉中枢:内侧膝状体,颞横回(41、42),52,7.嗅觉区,海马旁回钩内侧部及附近,6.平衡觉区,中央后

12、回下端,8.味觉区,中央后回下部(有争议),9.内脏运动中枢,边缘叶,53,10.语言中枢,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8),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1/3(44、45),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22),阅读中枢:,角回(39),临床:此区受损,发音正常,不能用语言表达运动性失语。,临床:此区受损,听觉正常,但不理解语言的含义,答非所问。感觉性失语。,临床:此区受损,手运动正常,但不会写 字。失写症。,临床:此区受损,视觉正常,但不理解文字含义。失读症,54,借左、右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有脉络丛、脑脊液,17-70,71,(三)端脑的内部结构1.基底核白质内、靠近脑底 纹状体 屏状核 杏仁

13、体调节内脏活动和情绪2.侧脑室 左右各一,延伸至脑叶内,3.大脑皮质-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55,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联络纤维,连接同侧半球各叶与回之间的纤维,投射纤维,连接皮质与皮质下中枢的上下行纤维,(四)大脑半球的髓质,56,投射系,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髓质,外囊,内囊:,背侧丘脑,尾状核,豆状核,57,对侧半身深浅感觉障碍,对侧半身随意运动障碍,“三偏”症状,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内囊损伤表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58,1、组成:,(二)边缘系统:,边缘叶和相关的皮质,额叶眶部,岛叶,颞极,杏仁体,下丘脑,上丘脑,中脑被盖,及皮质下结构,59,2、特点:,1)发生上较古老,2)纤维联系复杂,如海马回路(海马旁回-海马结构乳头体丘脑前核扣带回-海马旁回)、穹隆等。,3、功能:,2)与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关,3)与情绪、精神、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1)与内脏活动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