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解剖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解剖二ppt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讲,神经系统解剖(二)(总论 端脑 小脑 间脑 边缘系统),主要内容,1、总论2、端脑(基底核、内囊)3、小脑4、间脑5、边缘系统6、脑干(颅神经)7、脊髓(脊神经)8、传导通路,总 论,神经系统的区分,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脑 脊髓,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总论-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组织,(一)神经元 neuron,1、神经元的基本构造,神经元 神经胶质,按形态:假单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按功能和兴奋传导方向: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2、神经元分类,按神经元轴突长短分中间神经元为:,胆碱能神经元单胺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根据神经元分泌的化
2、学递质的不同:,高尔基型细胞 轴突较长接替性中间神经元 或投射性中间神经元,高尔基型细胞 轴突较短局部中间神经元,有髓纤维:神经元长突起+神经膜+髓鞘无髓纤维:神经元长突起+神经膜,神经纤维,(二)突触突触前部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突触后部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反射弧感受器 感觉神经 中枢 运动神经 效应器 单突触和多突触反射 浅反射、深反射和病理反射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端 脑,中枢神经系统脑,脑由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组成。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大脑 大脑包括左、右两半球及连接两半球的中间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方为白质,
3、称为髓质。髓质内的灰质核团为基底神经节。在大脑两半球间由巨束纤维胼胝体相连。,大脑半球各脑叶,1.额叶:位于中央沟以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在其前方有额上沟和额下沟,被两沟相间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2.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为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回。3.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由颞上、中、下沟分其为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隐在外侧裂内的是颞横回。4.枕叶:位于顶枕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5.岛叶:位于外侧裂的深方,其表面的斜行中央沟分其为长回和短回。,大脑纵裂胼胝体大脑横
4、裂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额叶颞叶枕叶 顶叶岛叶,端脑的外形和分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大脑纵裂,中央沟,额叶,枕叶,顶叶,顶枕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颞叶,半球上外侧面的主要沟、回,额上沟,额下沟,中央前沟,中央沟,外侧沟,颞上沟,颞下沟,中央后沟,缘上回,角回,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顶内沟,顶上小叶,顶下小叶,半球内侧面的主要沟、回,顶枕沟,扣带回,钩,海马旁回,侧副沟,距状沟,中央旁小叶,胼胝体,嗅球嗅束嗅三角前穿质侧副沟海马旁回钩枕颞内侧回枕颞外侧回齿状回海马海马结构,半球下面,嗅球,嗅束,视神经,前穿质,视束,动眼神经,三叉神经,
5、脑桥,展神经,舌下神经,锥体,锥体交叉,垂体,嗅三角,乳头体,大脑脚,灰结节,滑车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橄榄,小脑,大脑皮质功能定位,1第躯体运动区 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4、6区),特点(1)上下颠倒,但头部是正的(2)左右交叉,一些肌则受两侧运动区的支配(3)身体各部分投影区的大小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发出纤维组成锥体束,施行对骨骼肌运动管理,2第躯体感觉区 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3、1、2区),特点(1)上下颠倒,但头部是正的;(2)左右交叉;(3)身体各部在该区投射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该部感觉敏感程度,接受背侧丘脑腹后和传入的对侧半身浅、深
6、感觉。,一侧视觉区接受双眼同侧半视网膜来的冲动,3视觉区 距状沟上、下方的枕叶皮质(17区),17区,4听觉区 颞横回(41、42区),5平衡觉区 中央后回下端,6嗅觉区 海马旁回钩的内侧部及其附近7味觉区 中央后回下部(43区),8内脏运动中枢 边缘叶,9语言中枢,(1)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 Broca 区(44、45区)(2)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8区)(3)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22区)(4)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角回(39区),书写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Wernicke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失写症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运动性失语(Br
7、oca失语)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感觉性失语阅读中枢顶下小叶角回失读症,视距听颞横 听颞上后行 视角书额中 说额下后用,端脑的内部结构,基底核(1)纹状体,(2)屏状核,(3)杏仁体,基 底 核,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纹状体:尾状核与豆状核合称纹状体。豆状核又分为内侧的苍白球和外侧的壳两部分。苍白球发生较早,叫旧纹状体。壳与尾状核发生较晚,叫新纹状体。,纹状体的功能 为大脑新皮质控制下的次级运动中枢,属锥体外系。人类纹状体损伤后的症状(1)运动低下强直综合征:如震颤性麻痹或Parkinson综合征。(2)运动过多一张力障碍综合征:如手足徐动症和舞蹈症。,基 底 核,内囊:位于背
8、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板(上、下行传导束),内囊(internal capsule),尾状核头,丘脑前辐射,额桥束,壳,豆状核,丘脑皮质束,顶枕颞桥束,听辐射,视辐射,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背侧丘脑,丘脑上辐射,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内 囊 模 式 图,内囊损伤表现:“三偏”症状(偏瘫、偏麻、偏盲),小 脑,中枢神经系统小脑,中枢神经系统小脑,小脑髓体,小脑皮质,四对小脑核: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小脑中央核,下脚 连延髓三对小脑脚 中脚 连脑桥 上脚 连中脑,小脑分叶:前叶原裂以前的部分 后叶原裂以后的部分 绒球小结叶,小脑体,1、前庭小脑(原小脑)绒球小结叶 通过与前庭神经
9、核的往返纤维联系保持身体平衡,维持体态姿势、协调眼球运动。,小脑的机能分区、纤维联系和功能,前庭小脑的纤维联系,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前庭神经核,小脑下脚,绒球小结叶,内侧纵束,眼外肌运动神经元,前庭脊髓束,躯干肌运动神经元,小脑蚓 小脑半球中间部 顶核 中间核(球状核、栓状核),2、脊髓小脑(旧小脑),控制四肢及躯干肌的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控制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脊髓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脊髓小脑束,小脑下脚小脑上脚,小脑蚓,顶核,中间核,小脑半球皮质,对侧红核,红核脊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皮质脊髓侧束,前庭神经核脑干网状结构,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小脑半球外侧部,3、大脑小脑
10、(新小脑),控制上下肢肌的精确运动的计划和运动的协调。,控制四肢肌精细运动的计划和协调,大脑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间 脑,分为四部分:背侧丘脑 下丘脑 底丘脑 上丘脑,中枢神经系统间脑,背侧丘脑:占间脑4/5,1、非特异性中继核团(古丘脑):中线核、板内核 网状核,2、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 腹前核、腹外侧核 接受小脑齿状核 苍白球和黑质 的传入纤维,产生具有意识的感觉和调节躯体运动的作用,3、联络核团(新丘脑):前核、内侧核、外侧核背侧群,与下丘脑、边缘系统有往返纤维联系,在功能上进入高级活动领域,具有情感意识的辨别能力,还参与学习和记忆。,背侧丘脑的功能,1、最
11、大的皮质下接收站,接受所有体内外环境刺激而来的外周感受冲动和本体感受冲动;2、又是一个中继站,将来自皮肤、内脏感受器、视觉和听觉通路、下丘脑、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的冲动传递到大脑皮质;3、重要的整合中枢和协调中枢,将不同的冲动在丘脑内整合并产生感情色彩,比如痛苦、反感、舒适等;4、所有的冲动必须经过丘脑才能产生意识,所以丘脑被称为“意识闸门”;5、丘脑的一些核团还是上行激活网状系统(ARAS)的组成部分,ARAS对正常的状态意识必不可少;6、丘脑与基底节、小脑、脑干和运动性皮质区相联系,与调节运动有关。,上丘脑:调节昼夜规律;底丘脑:与基底节有功能联系,参与锥体外 系功能;下丘脑:1、内分泌
12、中心。2、内脏神经系统的皮质下中枢。如:体温调节、呼吸、循环、摄食、生殖、水盐代谢等。3、与边缘系统密切联系,参与情绪行为的调节。,边 缘 系 统,组成:边缘叶:隔区(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扣带 回、海马旁回、海马结构(海马、齿状回)有关皮质下结构:杏仁体、下丘脑、丘脑前核等 功能:“内脏脑”与内脏活动有关与情绪和记忆有关参与个体生存与种族繁衍功能,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钩海马齿状回岛叶前部颞极,边缘叶,中央旁小叶,胼胝体沟,楔前叶,胼胝体(压部),楔叶,顶枕沟,距状沟,舌回,侧副沟,枕颞内侧回,枕颞沟,枕颞外侧回,额上回,扣带沟,扣带回,胼胝体干,穹窿,透明隔,胼胝体膝,胼胝体嘴,前连合,终板旁回,胼胝体下区,钩,海马旁回,嗅脑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