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审计第五讲企业管理审计.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31880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效益审计第五讲企业管理审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经济效益审计第五讲企业管理审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经济效益审计第五讲企业管理审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经济效益审计第五讲企业管理审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经济效益审计第五讲企业管理审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效益审计第五讲企业管理审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效益审计第五讲企业管理审计.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1,经济效益审计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主讲:陈希晖,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2,管理审计概述财务收支延伸的效益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设备、材料和能源审计资金管理审计,成本管理审计质量管理审计全面预算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企业管理审计,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3,一、审计目的,b-a=用量差异,c-b=价格差异,c.实际成本=实际用量*实际价格,b.过渡成本=实际用量*计划价格,a.计划成本=计划用量*计划价格,总差异,第一节 成本管理审计,1.单位成本变动的重要因素 2.进一

2、步审计的方向。,二、重点产品变动成本项目审查的通用模式,产品成本构成?,如何确定重点产品?,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4,第一节 成本管理审计,案例资料,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5,1.原材料项目(套用通用模式),+1.4,-29.56,-30.96,第一节 成本管理审计,二、变动成本项目审查的通用模式,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6,第一节 成本管理审计,二、变动成本项目审查的通用模式,其他变动项目?,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7,三、固定成本项目的审查,1.相对变动=上年(计划)某产量固

3、定成本总额增长%由产量变动引起,变动方向与产量变动相反.2.绝对变动=本年(实际)成本总额-上年(计划)成本总额 由预算控制引起.3.相对变动+绝对变动=实际变动,第一节 成本管理审计,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8,按前例资料分析审查固定计时工资项目:相对变动=240025%=600元(-)(-12元/件)绝对变动=2800-2400=400元(+)(+8元/件)实际变动=-600+400=-200(总额变动)单位成本变动=总额变动/产量=-200/50件=-4元/件评价(略),第一节 成本管理审计,三、固定成本项目的审查,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

4、(二),9,一、质量成本,为使产品达到一定质量标准所发生的预防鉴定成本和由于产品未达到一定质量标准而发生的损失费用之和称为质量成本。,第二节 质量管理审计,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10,一、质量成本,注:生产产品前为防止出现瑕疵品而发生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当瑕疵品发生后公司将承担失败成本,第二节 质量管理审计,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11,某公司品质成本分析表,第二节 质量管理审计,一、质量成本,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12,二、最佳合格率(质量经济效益的财务考虑),质量成本,合格率 100%,C,C m,Qm

5、,C1,C2,第二节 质量管理审计,使得预防鉴定成本和失败成本最低的产品合格率。,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13,第二节 质量管理审计,二、最佳合格率(质量经济效益的财务考虑),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14,某车间上年产量2100件,合格率89.2%,预防和鉴定成本1.36万元,损失费用(失败成本)14万,评价现有产品合格率,第二节 质量管理审计,二、最佳合格率(质量经济效益的财务考虑),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15,现有合格率89.2%低于96.56%,因此应提高现有合格率,适当增加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第二节

6、 质量管理审计,二、最佳合格率(质量经济效益的财务考虑),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16,思考:全面质量管理(TQM)的要求?,第二节 质量管理审计,思考:六西格玛?六西格玛管理?,99.99966%,思考: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思考: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17,第三节 全面预算管理审计,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1.概念:企业总体计划的数量说明,2.原理:将企业的年度经营目标,分解并下达到所属各内设机构或下属单位,以预算、控制、协调、考核为管理手段,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3.目标()明确企业和各部门的工作目标;

7、()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关系;()控制各部门的日常经营活动;()考核各部门的工作业绩。,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18,遵循性标准的内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12号)(1)国家相关法规;(2)行业、部门的政策;(3)组织的经营、财务计划;(4)组织的经营、财务预算;(5)组织规定的各种程序和标准;(6)组织签订的各类合同。,二、全面预算管理审计的性质与目的,1.经营和财务预算是“遵循性标准”之一.因此全面预算审计属于”遵循性审计”的性质;,第三节 全面预算管理审计,性质决定了目的、方法、报告!,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19,2.处于管理控制审计与

8、业务流程审计的交叉点,二、全面预算管理审计的性质与目的,第三节 全面预算管理审计,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20,4全面预算管理审计的目的是:()适当性包括适当的基础工作,适当的编制程序,预算各部分之间适当的衔接关系等()有效性包括各部门预算的有效执行,对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保证等,二、全面预算审计的性质与目的,3.全面预算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预算控制和业绩报告”是内部控制程序的重要部分,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审计也属于内部控制审计范畴.,第三节 全面预算管理审计,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21,6全面预算管理审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9、或遵循性审计报告()全面预算管理审计专项报告,二、全面预算审计的性质与目的,5.全面预算管理审计的方法可以借鉴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第三节 全面预算管理审计,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22,销售预算,期末库存预算,生产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现金预算,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现金流量表,资本预算,长期销售预算,第三节 全面预算管理审计,1.各部分的衔接关系,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23,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存货量预计期初存货预计采购量,预计采购量=(预计生产量单耗)+预计期末存量-预计

10、期初存量,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24,()定额消耗(占用)制度和价格标准;()授权审批制度;()定期报告和差异分析制度;()合理确定各项收入,支出中的现金比例;()合理确定期末存货占下期产销量的比重等。,2.全面预算基础工作的审计,第三节 全面预算管理审计,三.适当性审计,底稿,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25,1)第一种就是 自上而下(战略观念,集权思想)2)第二种就是 自下而上(作业基础,民主思想)3)第三种就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搏弈,集权为主)以上三种模式实际上是三种管理思想的体现.我国财政部提倡的是第三种。,三.适当

11、性审计,第三节 全面预算管理审计,3.编制程序,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26,财政部规定,下达目标.董事会在企业战略和财务预测的基础上,于每年 九月底以前提出下一年度企业预算目标,包括销 售目标、成本费用目标、利润目标和现金流量目 标,并确定预算编制的政策。,编制上报.各单位根据上述要求,结合自身特点提出本单位 详细预算方案,于10月底前报公司财务部。,3.编制程序,第三节 全面预算管理审计,三.适当性审计,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27,审议批准.12月底以前董事会审议批准企业年度总预算。,下达执行.财务部将年度总预算,在次年1月底以前,

12、分 解为一系列的指标,正式逐级下达各预算执行 单位。,审查平衡.财务部进行汇总、分析和常规性审查,并在11月 底提出修正方案,第三节 全面预算管理审计,3.编制程序,三.适当性审计,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28,第三节 全面预算管理审计,三.适当性审计,通过预算委员会正式下达到各部门,体现公司治理要求:董事会编制;股东会批准;管理层执行。,有利于公司治理的完善,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29,某公司“两上两下”的预算管理过程,高管层,事业部/职能部门,2周,2周,3周,2周,时间分配,各部门上报业务总结、明年业绩预期与粗预算,领导批示下达目

13、标,下发详细的预算表单,各个部门上报详细工作计划和预算,审批下发预算,C 部门业务总结、明年业绩预期与粗预算,D 高管与业务部门讨论业务发展重点与相关业务目标,E 各部门编制详细的计划与预算,F 财务部汇总数据,编制预算,A 预算准备,财务预算表单,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30,预算编制过程应是一个上下不断沟通协调的过程,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该采用上下结合不断沟通协调的方式,这样既有利于上级目标在下级的落实,也有利于充分发挥下属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目前的预算目标制定过程,根据总部要求确定各子公司预算目标,双方商定最后的预算目标,签订生产经营承包责任

14、书,目前的预算目标制定过程中只有几家大的子公司预算制定过程中总部与下面进行几次反复的沟通最后确定下来。其他的公司仅是很简单的就利润指标讨价还价,有的公司目标修改后预算原稿也未作正式修改。,“我们这里总部没有专门派人下来与我们沟通协商,最后我们在仓促中做出的预算也就是应付一下总部。”,预算编制程序的每次沟通协调,既能使企业目标越来越客观、明确,同时又是一次较量,是对上级管理者业务熟悉程度和管理能力的一种考验。,子公司自报其预算目标,资料来源:员工访谈,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31,浙江电信例:,董事会审议批准下达(省公司),平衡、协商、调整(预算委员会),预算草案和期

15、望目标(分公司及部门),省公司总期望目标(预算委员会),预测决策,第三节 全面预算管理审计,三.适当性审计,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32,4、工作底稿,第三节 全面预算管理审计,三.过程适当性审计,审计事项:定额制度和价格标准 被审单位:索引号:A2-1,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33,第三节 全面预算管理审计,四、结果有效性审计,1.审计程序,差异,对差异进行分析,因素分析,风险分析,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34,2.工作底稿,第三节 全面预算管理审计,四、有效性审计,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

16、计(二),35,1.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2.保护资产安全完整;3.信息的真实可靠;4.遵循性标准得到遵循;5.提高营运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第四节 内部控制审计,一、内部控制评价的两种目的,(一)内部控制的目的,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36,(二)内部控制评价的两种目的,第四节 内部控制审计,思考:内部控制审核?目的?对象,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37,二、内控理论的四个发展阶段,第四节 内部控制审计,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38,三、内部控制的五要素,第四节 内部控制审计,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

17、理审计(二),39,四、内部控制审计,(一)评价标准:适当、合理、有效 1.判断组织已有标准的适当性;2.基于组织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选择(如果没有)。(二)审计范围 1.可以是全部活动的全部控制要素;2.也可以是部分活动和部分控制要素。(三)审计方法 1.调查方法包括调查表、调查问卷、流程图、文字叙述等;2.测试方法包括询问、查阅文档、实地观察等。,第四节 内部控制审计,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40,五、各要素的审查(略)参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一)控制环境的审查内容;1.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2.管理权限的集中程度;3.管理行为守则的健全、有效性;4.管理层对逾越既

18、定控制程序的态度;5.组织文化及组织成员的理解和认同;6.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有效性;7.组织各层人员的知识和技能;8.重要岗位的权责相称程度和胜任程度;9.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的合理性;10.员工聘用、培训、业绩考核与激励。,第四节 内部控制审计,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41,五、各要素的审查,(二)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有效性评价内容:风险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影响组织 目标实现的可能性。1.可能引发风险的内外因素;(识别)2.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预计后果;(评估)3.对抗风险的能力;(应对)4.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效果。(机制),第四节 内部控制审计,2023/10/

19、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42,五、各要素的审查,(三)控制活动的适当、合法、有效性:控制目标:可以接受的风险水平,即不影响组织 目标实现的风险水平;控制活动:各种内部控制的程序;各种应对措施。1.评价控制活动的适当性;2.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控制作用;3.对组织目标实现的保证(相对)作用;4.活动执行的有效性。,第四节 内部控制审计,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43,五、各要素的审查,(四)组织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目标-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可靠和有序运行。1.获取财务、非财务信息的能力;2.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适当性;3.信息沟通传递渠道的便捷与畅通;4.管理信

20、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五)监督包括以下两方面:1.内部审计机构实施的独立监督,评价内部 审计发挥作用的状况;2.管理层的自我评估。,第四节 内部控制审计,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44,1风险的定义美国人韦氏(Webster)给出的经典定义:“风险是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一个项目中的损失可能有:质量的降低;费用的增加;项目完成的推迟等。风险(Risk)=损害*发生的概率,第五节 风险管理审计,一、风险与风险管理,(一)风险及其特征,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45,1风险的定义王晓霞:“风险是一个事件的不确定性,这个事件对目标的实现具有影响。”,

21、第五节 风险管理审计,一、风险与风险管理,(一)风险及其特征,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46,(1)客观性,事件本身具有客观性;(2)客观条件的变化(时间和信息)是风险的重要成因,对客观条件的科学预测是风险管理的前提;(3)风险大小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变化;(4)可管理性、可控制性,一、风险与风险管理,第五节 风险管理审计,风险的特征,(一)风险及其特征,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47,1.风险管理以科学管理方法控制风险,以保障组织或 项目目标实现的活动。2.风险管理的含义包括:1)风险管理的主体是不同的社会单元;2)一般包括识别、估计、评价、控

22、制(应对)、监控等环节;3)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风 险水平,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第五节 风险管理审计,(二)风险管理,一、风险与风险管理,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48,3.下列特征的项目尤其应该风险管理创新多,使用新技术多;投资数额巨大;边设计、边施工、边科研的项目;合作关系复杂的项目;业主严格要求,受多种因素制约的项目;有重要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意义;目标没有最终确定的项目等。,第五节 风险管理审计,一、风险与风险管理,(二)风险管理,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49,二、风险管理过程,询问法 概率分析 风险控制对策 风

23、险管理报表分析法 历史资料统计 回避 制度流程分析法 理论分布分析 损失控制 保险经纪人现场勘察法 风险量确定 分离 项目经理索赔记录 外推方法 分散 自我评估 部门配合 风险费用分析 转移 内部审计环境分析 风险评价准则 自留 保险,(一)我国的毕星等项目管理,第五节 风险管理审计,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50,(二)我国邱莞华等提出6阶段的循环,第五节 风险管理审计,二、风险管理过程,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51,案例:A型探测舱风险管理过程,(一)项目背景:某公司开发一航空型号产品,经论 证认为该产品的制约关键是A型探 测舱,决定对

24、其进行重点风险管理。(二)风险管理过程 1.风险管理规划。包括:(1)根据项目总目标,提出探测舱风险管理目标;(2)成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研制单位人员组成的 风险管理团队;(3)确定风险管理各阶段的策略方法等。(略),二、风险管理过程,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52,2.风险识别:德尔非法和头脑风暴法得出两级 风险因子(六个一级风险因子),案例:A型探测舱风险管理过程,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53,2.风险识别:德尔非法和头脑风暴法得出两级 风险因子(六个一级风险因子),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54,3.风险估计(

25、1)风险估计主要解决以下问题: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可能的结果范围和危害程度;预期发生的时间;一个风险因素产生风险事件的概率。(2)风险估计工具 风险可能/危害分析矩阵(见案例)项目假定测试(模拟技术)数据精度分级。,案例:A型探测舱风险管理过程,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55,4.风险评价(1)评价目的:进行风险重要程度排序,确定项目关键风险;确定项目整体风险水平。(2)评价方法和工具:故障树分析法(FTA);Monte Carlo 模拟法;外推法 层次分析法(AHP)(见案例),案例:A型探测舱风险管理过程,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

26、56,风险估计与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非定量事件作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方法。、通过专家打分,得到一级风险因子判断矩阵 m 引进风险 研制风险 制造风险 进度风险 经费风险 不可预见引进风险 1 0.333 0.5 0.333 1 1研制风险 3 1 2 1 2 3制造风险 2 0.5 1 1 2 2进度风险 3 1 1 1 2 3经费风险 1 0.5 0.5 0.5 1 1不可预见 1 0.333 0.5 0.333 1 1,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57,、用几何平均数法求得一级风险因子权重:,以权重作为风险排序的依据:,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

27、管理审计(二),58,5.风险应对,(1)风险应对的目的:改变风险后果的性质;改变风险发生的概率;改变风险后果的大小。(2)风险应对的策略和方法:减轻风险:集中力量应对威胁最大的几个风险;预防风险:有形方法工程技术手段;无形方法程序和教育手段;转移风险:借用合同协议,转移部分损失;适用于概率不高,潜在损失大的风险;,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59,5.风险应对,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60,对二级风险因子的应对策略:,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61,三、风险管理审计框架,(一)风险管理是管理层的一项主要职责 管理层

28、应该确保组织中存在良好的风险管理 过程并有效发挥作用。(二)对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估和报告是 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三)内部审计师应该对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5个方面)的充分性发表意见:,第五节 风险管理审计,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62,1.识别组织风险,并进行排序;2.确定组织可以接受的风险;3.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水平的活动;4.持续的监督,定期对风险及控制的有效性 进行再评估;5.定期报告,公司定期向利益关系人传达风 险及其控制情况。,第五节 风险管理审计,三、风险管理审计框架,(三)内部审计师应该对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5个方面)的充分性发表意见:,2

29、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63,(四)不同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有很大区别,审计 应该确认所选择的过程对组织活动性质是适当的。(五)审计应取得充分的证据,确认上述5个目标的实现,以形成风险管理过程是否充分的意见。(六)风险管理审计的方法 1.研究与审阅信息资料与组织有关的当前发展 趋势或行业信息,确认 是否存在影响组织的 风险,或进行再评估;,三、风险管理审计框架,第五节 风险管理审计,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64,2.检查公司政策、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会议记录,评价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对风险的接受水平;3.查阅以前发表的风险评估报告;4.与组织

30、管理层讨论有关部门的目标、相关风 险及其控制活动;5.收集信息,独立评估风险管理活动的有效性,是否代表本行业的最佳实务;,三、风险管理审计框架,第五节 风险管理审计,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65,(七)内部审计在组织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随时间、组织文化、人员能力等而发展变化:1.在风险管理中不起作用;2.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审计;3.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4.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具体由高级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来规定。内部审计不应对风险管理过程及其结果承担责任。,三、风险管理审计框架,第五节 风险管理审计,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66,风险管理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关系。,风险管理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的关系,思考,2023/10/17,第五部分 企业管理审计(二),67,本讲到此结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