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的分析.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33409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生素C的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维生素C的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维生素C的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维生素C的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维生素C的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维生素C的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生素C的分析.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四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The Analysis of Vitamines,第三节 维生素C的分析,1.化学结构,特点:六碳五员环内酯(四羟基烯醇),分子中具有2个手性C原子,具有4种光学异构体。其中生理活性最强的是L(+)-抗坏血酸,二烯醇强还原性,弱酸性,UV,max 243nm,结构与性质,溶于水,不溶于氯仿或乙醚,旋光性,糖类性质,水解性,内酯结构,2、性质:,1、溶解性:维生素C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略溶于乙醇,不溶于三氯甲烷或乙醚2、酸性:烯二醇结构酸性。C3-OH,pKa=4.17(共轭效应)C2-OH,pKa=11.57(邻位羰基)一元酸.能与NaHCO3作用生成钠盐,

2、3、旋光性:分子中有2个手性C原子(C4、C5)因而有4个光学异构体,其中L(+)抗坏血酸活性最强,*,*,4、还原性:分子中烯二醇基 具有极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为二酮基生成去氢抗坏血酸,加氢可被还原为抗坏血酸。5、荧光反应,二烯醇结构,二酮基结构,L-抗坏血酸 L-去氢抗坏血酸 L-二酮古罗糖酸,(有生物活性)(有生物活性)(无生物活性),5、水解性:具有内酯结构,碱性下可水解,6、糖类的性质:化学结构与糖类相似,具有糖类的性质和反应,7、紫外吸收特性:具有共轭双键,其盐酸溶液在243nm波长有最大吸收,用于鉴别和含量测定,二、鉴别试验,(一)硝酸银反应:,+2AgNO3,+2HNO3+2A

3、g,黑色银沉淀,【方法】:(ChP2010)取本品0.2g,加水10ml溶解后,取5ml该溶液加硝酸银试液0.5ml,即生成银的黑色沉淀。,(二)与2,6-二氯靛酚反应,【方法】:取本品0.2g,加水10ml溶解,取该溶液5ml,加二氯靛酚钠12滴,试液的颜色即消失。,碱性酒石酸铜反应:,与其他氧化剂反应:Vc使KMnO4、亚甲蓝、磷钼酸等氧化剂氧化为去氢抗坏血酸,同时抗坏血酸可使其试剂褪色,产生沉淀或呈现颜色。,三、杂质检查,(一)溶液颜色与澄清度检查:原料、片剂、注射剂均需检查,控制有色杂质,ChP2010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查。【检查】取本品3.0g,加水15ml,振摇使溶解,溶液应澄清无色

4、;如显色,将溶液经4号垂熔玻璃漏斗滤过,取滤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IVA),在42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0.03。,2.铁、铜离子,维生素c中铁和铜的限量检查采用对照法在取样后,分别制成对照液及样液再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一般由四大部分组成,即光源(单色锐线辐射源)、试样原子化器、单色仪和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光电转换器及相应的检测装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这个反应的摩尔比是12。,四、含量测定,1.碘量法,a.原理,【方法】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与稀醋酸10ml使溶解,加淀粉指示液1ml,立即用碘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

5、色,在30秒内不褪色。每1ml碘液(0.05mol/L)相当于8.806mg的C6H8O6。,b、讨论 反应条件 酸性 使VC在空气中氧化速度减慢。溶剂 新沸放冷的水。减少水中溶解氧的影响。,还原性物质的影响及排除 VC注射液中常加有亚硫酸盐如NaHSO3作为抗氧剂.排除:加入丙酮或甲醛。,+,2.2,6-二氯吲哚酚滴定法 原理:在酸性条件下2,6-二氯吲哚酚氧化型是红色的;还原型是无色的;酸性下直接用2,6-二氯吲哚酚滴定,用滴定剂自身的颜色变化指示终点,不需要另外的指示剂。,所以,终点的颜色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氧化型(玫瑰红色),还原型(无色),+,+,注意事项,i.样品中其它还原物质有干扰,但由于维生素c的氧化速度较快股可以减少其影响ii.二氯靛酚滴定液不稳定需现配现用iii.另外,可以采用二氯靛酚进行剩余比色法来测定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