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声声慢》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334036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声声慢》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声声慢》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3《声声慢》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3《声声慢》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声声慢》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声声慢》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3声声慢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声声慢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李清照的愁情,最终能吟咏出愁韵。2.在品读赏析中,学习读懂诗歌的三法,并在课堂上能学以致用。二、学习重、难点:在品读赏析中,学习读懂诗歌的三法,并在课堂上能学以致用。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预习与自测1、了解作家作品,回忆自己所知道的李清照诗词,达到知人论世。2、自读声声慢三遍,理解诗词大意,圈画疑难字词。(二)课中导学1、导课在中国文坛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天真浪漫,浅唱“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她哀婉惆怅,低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人比黄

2、花瘦”却也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铮铮铁骨,她大声呐喊“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J她是谁呢?她就是一代词宗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她的千古名篇声声慢。2、问题呈现(合作探究、展示点拨)问题一:诵读涵咏,感知愁情。(一)初读全词, (二)再读全词, (三)三读全词, 方法一:抓词眼,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懂大意,找出词眼。尝试朗读,读出情感。(配背景音乐)知愁情。问题二:品读赏析,知晓愁因。(一)把握意象,再现愁之形合作探究:声声慢这首词中有哪些鲜明的画面?请你选择有感触的一处,按照下面的范例,发挥想象,揣摩词人心绪,描述画面,品味愁情(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分

3、享交流完善答案,最后派代表展示)。从()一句中的()(意象),我找到了“愁”的影子,我仿佛看到了李清照()(画面),体会到()的愁。我想到了()(相关的诗词曲赋)。范例一:从满地黄花堆积一句中的落花(意象)或黄花(一词),我找到了“愁”的影子,我仿佛看到了李清照独自一人看菊花凋谢满地,哀叹自己憔悴瘦损的(画面),体会到词人的孤独之愁。于是我还想到了人比黄花瘦(相关的诗词曲赋)。范例二: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句中的梧桐,我找到了“愁”的影子,我仿佛看到了李清照独自守着窗子到黄昏,丝丝细雨不断敲打怅然若失的(画面),体会到词人的独居之愁,于是我还想到了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方法二:抓意象

4、,现愁形。(二)知人论世,挖掘愁之因自主学习:词人为何而愁?(读资料自主回答)补充相关资料:1103T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愉,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这是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光。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众多金石书画在战火中所剩无几。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1130年:李清照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九月提出诉讼,与张离婚,被判刑两年。11511156年: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

5、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由亡国到丧夫,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零。总结:国破家亡夫死孀居愁苦,有亡国之恨(国愁)、颠沛之苦(家愁)、孀居之悲(情愁)。(播放声声慢音频)方法三:抓作者,知愁因。想当年,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想当年,共剪西窗烛,话尽相思苦。而如今,独守空窗熬断肠,熬熬煎煎,度日如年。落花凝愁空叹息,泪弹不尽临窗滴。师生共诵:(配背景音乐)老师:寻寻觅觅;女生:冷冷清清;男生:凄凄惨惨戚戚。老师: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女生: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男生: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老师: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女生:守着窗儿,独自

6、怎生得黑男生: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女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男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合诵: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课堂小结“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平生”,作为一个女子,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国仇家恨没有压垮她柔弱的肩膀。相反,苦难越重,她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4、当堂训练掌握三法,读懂诗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两题。愁杜甫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注释: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春。泠(11ng)泠:细流水声,写巫峡的萧森之气。异

7、域:异乡,这里指夔州。因夔州地近边荒,因此说“异域”。人今罢(Pi)病:指民力疲惫衰竭。罢,同“疲”,累。虎纵横:比喻横征暴敛。(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日日生长的江草“冷冷”的流水,衬托了诗人内心的“愁ZB.“独树花发自分明”中“自”字传达了诗人对“花发”的特殊感受。C.诗的前四句写景,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始终围绕着“愁”着笔。D.“渭水秦山得见否”表面上不置可否,实际传达出诗人坚定的信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尾联意思是不知今生能否再看见渭水秦山的长安故园,联系上下句,不是“传达出诗人坚定的信心,而是前途难料的迷茫。(2)简要分析诗人“愁”从何而来。(6分)答案:国家饱受了长期的战乱,”十年戎马暗万国;自己年老体衰,流落他乡;民众已疲惫多病却仍“虎纵横”。(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四)课后巩固微写作:一杯残酒、一声雁鸣、一片落叶、一缕秋风、一滴秋雨营造出了凄悲哀婉的千古名篇,请同学们课后多加品味,并选择一个场景,写出一篇200字左右的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