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40700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茅台-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茅台-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茅台-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茅台-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茅台-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茅台-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茅台-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市场营销学案例综合分析,国酒茅台的营销策略,2,目录,面临困境:“国酒”的历史发展与危机,茅台突围的总结:变,才是不变的真理,本案例运用的营销理论及方法,3,茅台的历史发展,历史悠久 史记载,西汉时,鄱阳令唐蒙出使南越,得取赤水河名酒“枸酱”献武帝,帝饮而“甘美之”。此后,唐蒙到贵州开拓驿道,还特地绕道“枸酱”所在的仁怀。西汉以降,经唐宋至元明,赤水河一带所产美酒,逐渐名动海内,成为朝廷贡品。元、明期间,具有一定规模的酿酒作坊就已经在贵州茅台镇杨柳湾陆续兴建,出现了村村有作坊、户户闻酒香的兴旺景象。到了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4年),茅台白酒的品牌开始出现。以“回沙茅台”、“茅春”、“茅台烧春

2、”为标志的一批茅台佳酿,成为贵州白酒的精品。,4,优良品质 国际见证 1915年,在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经各国评委反复比较、品评,一致将茅台酒与法国的科涅克白兰地、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评为世界“三大蒸馏酒”,并授予金奖,自此,茅台名扬海外。,1935年3月16日,红军攻占茅台镇。当地百姓捧出珍藏的美酒,欢迎红军。对于当时的红军战士来说,茅台酒不仅是上乘的饮品,更是消除疲劳和治病疗伤的良药。从此,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就与茅台结下了不解之缘。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过后,盛大的开国宴会在北京饭店举行,茅台作为盛典的主酒斟进开国元勋们的杯中。从此以后,茅台酒被誉为“国酒”而名满中华。19

3、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50周年之际,中国历史博物馆破天荒收藏了一瓶白酒一瓶50年陈酿茅台。,5,国酒茅台的危机,老品牌如何跟上新市场,1.目标客户,茅台酒曾受新中国建国以来几代领导人的青睐,被人们尊为“国酒”。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茅台酒经常供不应求。然而,随着时间继续向前推移,20世纪90年代,茅台的发展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和挑战。茅台酒的“国酒”地位受到其他优质名牌白酒的威胁,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受茅台文化影响颇深的那一部分茅台品牌的忠实消费者渐渐老去,消费能力大大减弱。而受五粮液品牌文化熏陶、喝五粮液系列酒的消费群体成长起来并逐渐成为高档白酒市场

4、的主力消费群。长期饮用浓香型白酒,使他们对酱香型的茅台已不再垂青,茅台也因此失去了相当一部分顾客。,6,2.终端渠道 销售体制:自身口感:,茅台的经销商70以上是糖酒公司,它们基本上不做终端。而茅台酒厂自己的营销人员势单力薄,很少也不太可能深入到终端市场;同时由于管理上的问题一直处于无任务、无奖惩、无竞争的“三无”状态。相比之下,五粮液对营销人员的管理则具有市场意识,如竞争上岗、优胜劣汰、收入跟业绩挂钩等,偌大的白酒市场是“浓香型”的天下,“酱香型”白酒仅占整个市场的1%左右。与其说茅台是在跟五粮液竞争,不如说茅台是在与“浓香型”白酒为敌。香型成了茅台绕不过的一道坎,7,3.广告诉求:酒香不怕

5、巷子深?,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茅台才上电视做广告。但仅仅停留在广告的初始阶段,既没有成套的系统,又缺乏诉求核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茅台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迫于应战的窘态。在此之前,“酒好不怕巷子深”一直是茅台酒厂的指导思想。但事实上茅台作为知名品牌,靠的恰恰是品质加广告,虽然茅台迈出了主动做广告的第一步,但其广告仍然受到很多人的质疑,由以上可以看出,早期的茅台人还很缺乏市场意识。他们似乎更愿意把自己等同于贵族。就在这种自我意识高估的情况下,茅台失去了商机,丢掉了市场。对白酒生产商而言,市场意识的本质所在,就是尽量满足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将自己的优势转化为市场推动力。面对如此环境,茅台

6、该何去何从?,8,新茅台的整合营销策略,市场重新定位,一、变理念,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期,茅台一直以“国酒”自居,处处流露出“国酒”的尊贵气息,让人感到一种严肃和距离,而不能与之亲近。在那段时间里,茅台显得特别自信,可能在茅台人的眼里只有醇香的“国酒”,而没有悄然变化的市场和顾客。茅台人认识到,消费群体才应该是自己关注的目标。,“国酒”,喝国酒的人,9,二、变策略,定位,就是使品牌实现区隔。消费者面对如此众多的品牌,根据什么标准作出选择,是白酒企业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其实,人们在市场中如何认识一个品牌,主要在于品牌的个性驱动。品牌个性首先来自品牌定位。区隔就是从众多产品中,找出自己的差异,从

7、而与其他产品区别开来。这是品牌定位的关键所在。,茅台一直以来以“国酒”自居,定位为“国酒品质、国酒文化”。茅台也确实凭借其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和沿袭多年的“高品牌口碑”而成为“高端白酒第一品牌”。然而,茅台酒这一高高在上的定位,使其离市场的终端渐行渐远,最终也未能抵挡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10,茅台的做法20世纪90年代后期,迫于现实的压力,茅台酒主动放低姿态、调整定位,领导班子将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市场调研上,马不停蹄地跑遍了全国许多有代表性的地方,一方面为自己“洗脑”,吸收新鲜气息,一方面寻求市场决策的突破口。,大力充实销售队伍,在全厂范围内公开招聘了一批销售员,经过培训,迅速撒向全国

8、各地。紧接着,集团就破天荒地在全国10个大城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季克良等领导带头出现在商场、专柜,亲自宣传自己的产品,一下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效果极佳。,一向低调的茅台开始以“国酒茅台,喝出健康来”为主题在媒体上大 做广告,宣传其产品对人体的肝脏等有好处,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俨然成了保健酒的代表。也就是说,茅台的市场定位由原先单纯的“国酒”变成“能够起到保健作用的国酒”。,11,调整定位,推出“年份酒”。茅台在国内白酒行业独家推出15年、30年、50年、80年等陈酿茅台酒,实行普通茅台酒的“年份制”,同时还结合国人非常关注的各种事件,及时推出入世酒、足球酒、申奥酒等产品,从而不断提高

9、茅台酒的市场价值和文化品位,引导中国白酒消费文化向更高层次推进,推出不同层次的酱香型系列酒。使茅台品牌的酱香酒在高、中、低各个档次上形成系列,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使得“老百姓的茅台酒”成为现实,向其他酒类领域延伸。除了白酒外,茅台还开发和投产了啤酒、红酒、保健酒等新品种。共同组成了以茅台酒为核心的强大的茅台品牌群体,开发其他香型白酒。在开发酱香型产品的同时,还大举进军口味大众化的浓香型白酒市场,12,值得关注的是,健康酒利润空间要比普通白酒高得多。保健酒虽然发展很快,但整个行业仍然处于成长期的初级阶段。保健酒行业的发展阶段,决定了保健酒的丰厚利润。这是茅台市场调研的结果,也是其大力宣传

10、健康酒的内在驱动力。,通过一些列市场重新定位的措施,茅台摆脱了老品牌发展的约束;其放低的姿态与新型产品定位获得了消费群体的极大认可。在拉近与消费者距离的同时,进一步将“茅台”这一品牌树立于白酒行业之首。,13,价格策略的调整,涨价风潮 2006年2月11日,贵州茅台公司调整茅台酒的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约为15,使得不同年份的茅台酒涨价在40200元不等。在消息正式公布前一天,茅台股票就迅速上扬。茅台酒价格的整体上涨,再一次引起消费者对白酒的强烈关注。因茅台的涨价,越来越多的酒厂以“原料上涨”等原因,纷纷跟随茅台掀起“涨价风潮”。而媒体的广泛关注,使茅台引发的白酒业集体“涨价”,出现了很多耐人

11、寻味的“思考”。,影响产品定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定价目标、成本、市场需求、竞争着的产品和价格等。一般说来,产品定价的上限通常取决于市场需求,下限取决于该产品的成本、费用等。在上限和下限内如何确定价格水平,则取决于一个企业的定价目标、政府的政策、法规和同类产品的价格,14,茅台涨价的原因分析,粮食原料及其他原材料价格上涨。由于国家整体经济增长加快,以及宏观调控和农业政策的实施,酒水产品的各种原材料价格以及包装材料价格也上涨,造成了白酒成本实质性上涨,这些成了推动茅台酒涨价的宏观环境因素。,税收政策调整。酒水企业税收的调整和白酒消费税的调整对白酒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品牌提升的需要。由于水井

12、坊、国窖1573、五粮液等高端酒水产品的崛起,价格上对茅台造成了压力,茅台不得不通过提价保值来继续引领老牌高端名酒的形象。,15,利润的需要。由于操作费用上升,茅台原有的利润体系已经不适用了,难于对经销渠道体系进行正常的市场管理,只有通过涨价拉升空间,留出市场管理费用来进行正常管控。,16,提价后的茅台,根据2005年的年报,和五粮液15的利润率比较,茅台28.5的利润率已经算是白酒中的佼佼者。但是五粮液旗下品种众多,而茅台则以高度酒为主,因此在总体销售上和五粮液相差较大。这次茅台提价,除去为了提高利润外,也是利用市场对五粮液一争高下。在小范围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每瓶茅台酒3040元的涨幅并没有

13、让消费者望而却步,五粮液、水井坊、国窖1573等全国性高档白酒品牌每年喧嚣声不断,它们高高在上的价格对茅台形成了很大的压力。为了不至于被对手甩得太远,缩短与它们的价格差距,保持自己在高档白酒阵营的第一方阵地位,茅台也必须提高自己的价格;提价也正是反映了“国酒茅台主动出击,用营销来解决竞争”的决心,17,小结,涨价策略不仅仅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就茅台提价来说,提价一是为了增加茅台利润,二是为了增强茅台的竞争实力。茅台是有定价能力资格的企业,这种能力能够帮助茅台弥补提价后的短期销量下滑。而品牌资源和生产工艺则决定了茅台的定价能力,这是很多白酒企业所不具备的。茅台酒根据自身的优势,灵活运用价格策略,

14、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8,渠道策略转变,转变的原因:终端滞后 终端促销滞后一直困扰着茅台。茅台酒的销售方式主要有两种,即代理商制和专卖店形式。在茅台酒的销售上,团购占了近一半,其次是餐馆,而商场销售量则不大。为了提高品牌形象,并且摆脱商场终端的控制,茅台花大力气增加专卖店的数量,改革原有渠道,出台稳定价格体系的政策以及增强打假的力度。从2006年开始,茅台在重点城市大力发展直销酒店,并按照专卖店的管理模式统一装修、统一标志、统一供货等,并分为渠道创新、客户策略、地域拓展三方面对销售终端进行策略转变。,19,渠道创新:,在2004年以前,茅台的主流渠道是各省市的糖酒公司。在当时,这些老字号信

15、誉好、网络覆盖面宽,茅台酒的70%以上产品都通过这类渠道销售。但随着消费环境的巨变和多种渠道的崛起,国有企业的陈旧机制和坐商观念日渐阻碍产品销售,比如造成众多的地区、县市级处于空白状态,深受恶意的低价和窜货困扰。为此,茅台开始寻求渠道变革,2004年后,茅台推出了全新的渠道策略总经销制。茅台分片区成立分公司,辖区内的经销商都必须从分公司提货而不再直接同茅台股份公司联系。茅台率先在广东试行总经销制,在区域营销方面大胆尝试以一家大经销商代替过去多家经销商同级共存的模式,至此,茅台已经完全突破旧制,开始了“国酒茅台专卖店+区域总经销商+特约经销商”所构筑的“复合渠道营销”方式,20,客户战略,茅台加

16、大了对与渠道与终端消费者的关注,建立了24小时免费语音呼叫服务,同时各片区多次召开经销商座谈会,厂商共同策划婚宴促销、商超堆头、酒店展示等活动。另外,茅台还在贴近消费者上大做精彩文章,大力推进“个性化营销”。这种创新,主要表现在包装和为客户量身定做上。2005年1月,茅台还为拥有350多家门店的武汉中百集团提供“专供酒”,由此开创了针对单个零售商推出专供酒的先河。实际上,这是一举多得,不仅低成本地利用零售商的网络渠道资源迅速扩大了产品覆盖面,而且还可以抵制假酒、防止窜货、预防超市低价销售等,21,地域拓展,茅台的销量主要集中在贵、京、津、冀、鲁、豫地区,而苏浙沪地区和广东、福建则相对弱势。茅台

17、在销售薄弱地区,市场份额甚至无法达到竞争对手五粮液的一半。针对这种情况,茅台尝试了独家总经销商的模式,为总经销商开发定制酒交由总经销商独立运作,实现放活经营权、实现快速突破的目的。2004年茅台在深圳成立了独立法人的茅台深圳商贸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隶属于茅台集团的独立子公司,这个公司的权责几乎等同于未来的茅台广东总经销商。从2004年1月1日起,所有的广东经销商都必须从深圳商贸公司提货,深圳商贸公司将给在广东销售的所有茅台酒颁发“身份证”,即广东专销标贴,外埠的茅台酒一律不得在广东销售。这种模式在其它销售薄弱的地区也陆续开展,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茅台的销售地区差异问题。,22,小结 事实证明,茅

18、台渠道策略的转变是有效而且成功的。这种独特的销售方式让茅台的利润从2000年的3.9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35.3亿元,提升近10倍。目前,茅台在全国已有600多家专卖店。创新的销售渠道模式,不仅及时的满足了白酒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进一步拓展了茅台“国酒”的市场并将“茅台”这一品牌深入人心,使茅台立于白酒行业的不败之地,23,茅台突围的总结,“只有变,才是市场中永不变的真理”,这或许最能说明茅台成功的原因。如果把1999年前后的茅台做一次比较,大家会发现其实茅台主要有“两变”:一是变理念,二是变策略。,理念:策略:,“国酒”,市场消费群体的需求,放低姿态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市场定位,产品及价格,渠道策略,酱香型为主,开发多品种各档次”老百姓的茅台酒,涨价策略,树立品牌,增强竞争力,构筑“国酒茅台专卖店+区域总经销商+特约经销商的复合渠道营销”方式,24,本案例运用的营销理论及方法,市场营销观念演变和发展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市场营销发展战略营销环境分析品牌的含义和名牌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