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第1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43035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第1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第1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第1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第1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第1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第1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第1章.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计算机通信接口概述,第一节 PC的总线结构和I/O接口方框图,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系统2.计算机系统的标准结构:总线结构3.计算机的三总线结构: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8255、8250、82518253、8259,键盘、打印机显示器、软硬盘A/D、D/A等,4.总线结构的优点:(1)简化了软、硬件的设计(2)简化了系统结构(3)便于系统的扩展和更新,5.I/O接口(1)定义:接口是CPU与“外部世界”的连接电路,负责“中转”各种信息。(2)组成:总线连接逻辑、I/O端口(3)总线连接逻辑包括:I/O端口寻址逻辑、信号(如读、写)转换逻辑、

2、缓冲逻辑(4)I/O端口信号类型:数据、输入状态、输出控制(5)I/O端口方向: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双向端口,CPU,接口电路,I/O设备,数据,DB,控制信号,CB,状态信号,可能是单向的,AB,总线连接逻辑,I/O端口,常见接口插槽,PS2鼠标,PS2键盘,千兆网,10/100M网卡,USB,并行口,MIDI/游戏接口,显示器接口,1394,1394a,麦克风/音箱/线入接口,串行口,1.输入口:CPU 接口电路 外设(1)逻辑电路:DB07(数据总线)、PSn(由地址总线译码产生)、IOR(控制总线、相同的)(2)对输入口电路的要求:执行输入指令时,才把数据送到总线上,平时不能对总线有任

3、何影响,所以通过三态门(三态缓冲器)接在总线上。(3)工作过程分析:A.说明电路连接情况B.不交换数据时,PS和IOR均为高电平,三态门呈高阻态,端口数据对总线无影响C.输入数据时PS和IOR有效,三态门被使能,数据送到总线上,第二节 输入口和输出口(与图1-2-1一致),2.输出口:CPU 接口电路 外设(1)对输出口电路的要求:由于CPU向总线输出数据的时间很短(少于1us),而外设需要数据的持续时间比较长,所以输出口要有保持数据的功能,用锁存器即可。(2)逻辑电路:DB07、PSn(由地址总线译码产生)、IOW(相同的)(3)工作过程分析:A.说明电路连接情况B.执行输出指令时,PS和I

4、OW由无效变为有效,在CLK引脚产生上升沿,总线数据被锁存到锁存器的输出端,1.概念:时钟周期、总线周期和指令周期,每两个时钟脉冲上升(下降)沿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T状态,也称为时钟周期(Clock Cycle),CPU与存储器或输入/输出端口进行一次数据交换所花费的时间称为一个总线周期(Bus Cycle)对于8088CPU,它的总线周期是其与存储器或输入/输出端口存取一个字节所花费的时间。,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指令周期(Instruction Cycle),第三节 I/O端口操作时序,2.I/O端口读周期时序(PC/XT机)(1)包含5个时钟周期(2)指令:IN(3)解释工作过程,3

5、.I/O端口写周期时序(PC/XT机)(1)包含5个时钟周期(2)指令:OUT(3)解释工作过程4.结论:接口设计必须满足工作时序的要求。,第四节 I/O编址与访问,1.I/O端口相关概念,(1)I/O端口,I/O端口是供CPU直接存取访问的接口中的寄存器或电路。,接口中的命令口、状态口和数据口均为I/O端口。,(2)I/O端口地址,是对接口中的不同寄存器或电路的编号,该编号加上该接口的基地址称为该端口的I/O端口地址。,CPU通过向命令端口发命令来对接口,最终对设备进行控制。访问设备实际上是访问相关的端口。,(3)命令、接口与I/O端口关系,一个接口中有多个I/O端口;,一个I/O端口可接受

6、多种命令,对应多个寄存器。,2.I/O端口编址,(1)存储器映象I/O编址(I/O统一编址),一个I/O端口等同于一个存储器单元。存储单元和I/O端口统一编址。,优点:,对I/O端口的访问命令与对存储器单元访问相同,不必使用专用I/O指令;外设数目或I/O寄存器数几乎不受限制。系统读写控制逻辑较简单。,缺点:,I/O端口占用部分MEM空间,可用MEM空间减小;对MEM访问指令较长,执行速度较慢;I/O端口地址译码时间较长。,应用:Motorola系列和Apple 系列均采用此方式,(2)隔离I/O编址(I/O独立编址),I/O端口地址空间与存储器地址空间相互独立。,应用:Z-80系列和x86系

7、列均采用此方式。,优点:,MEM地址空间不受I/O端口地址空间影响;I/O端口数量不多,占用地址线少,地址译码简单,速度较快,使得此类指令执行速度快;使用专用I/O命令(IN/OUT),与MEM访问命令(LOAD/STORE、MOV)有明显区别,便于理解和检查。,MEM,I/O设备,N-10,存储类指令,I/O类指令,K-10,缺点:,3.PC系列I/O端口访问,(2)I/O端口地址寻址方式,I/O端口支持直接寻址和间接寻址方式。直接寻址是使用一字节立即数寻址,端口寻址范围为00HFFH共256个。间接寻址是使用DX寄存器间接给出I/O端口地址,可寻址的范围是0000HFFFFH共64K个端口

8、。,(1)I/O端口地址空间,I/O端口地址空间:理论上有64K个独立编址的8位端口空间。两个连续8位端口可作为16位端口,4个连续的8位端口可作为32位端口处理。注意端口地址对齐。,(4)I/O端口与存储器间I/O指令块I/O指令,格式:INSB/W/D、OUTSB/W/D。,参数:用DX指定I/O端口地址,输入/输出时的目的/源RAM地址用ES:DI(EDI)/DS:SI(ESI)指定。EFLAG寄存器中DF位来决定地址加和减。,结果:通过前缀REP在I/O端口和连续的存储器空间之间传送数据。,(3)I/O端口与累加器间I/O指令寄存器I/O指令,格式:IN、OUT。,结果:完成I/O端口

9、和EAX、AX、AL之间的数据传送,可使用直接寻址和间接寻址方式。举例:mov dx,3fdhmov al,36h in al,dxout 43h,al,第五节 输入输出控制方式,1.程序控制I/O,(1)无条件传送方式,(2)条件传送方式(查询方式),2.中断传送方式,3.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方式,特点:数据的传送不经过CPU而由DMA负责,但I/O设备管理由CPU控制,简化CPU对I/O的控制。(见P9.图1-5-4),要求:需要DMA控制器及相关逻辑支持。,应用:适用与高速度大量数据传送时。(如:软盘、硬盘数据传输),1.根据通信的方向,通信分为:(1)单工通信:单向通信(2)半双工通信:交替双向通信(3)全双工通信:同时双向通信2.根据能同时传输的数据位数,通信分为:(1)并行通信(2)串行通信第七节(自学:了解),第六节 计算机通信的基本概念,补充: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6.8086/8088微处理器,7.8086/8088引脚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