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讲义.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43799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4.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管理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设备管理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设备管理讲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设备管理讲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设备管理讲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备管理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管理讲义.ppt(1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化工生产设备管理,第一章 设备管理常用名词及解释,1.设备 设备一般指生产上所常用的机械和装置,是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工业企业中可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的总称。在机械系统,设备通常指机械和动力两大类生产设施。2.设备管理 目前我国采用并逐步推进的设备管理是指对设备的一生实行综合管理,即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规划、购置(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及更新。调拨,直至报废各个过程的活动,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两个方面。3.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是指直接或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设备。它是企业设备固定资产的

2、主要组成部分,生产设备主要包括成套设备,系统、单台机械,装置等有形资产。生产设备需要通过在生产成本中提取折旧,以补偿在长期使用中受到的物质和技术上的损耗。,4.设备规划 设备规划包括设备管理工作和新设备设置规划两个方面,设备管理工作规划是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中、长期(三年或五年)和年度计划。新设备设置规划是指新设备设置、更新和改过规划、设备规划是企业开发和生产经营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5.设备综合工程学 设备综合工程学是指以设备一生为研究对象,是管理、财务、工程技术和其它应用于有形资产的实际活动的综合,其目标为追求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设备综合工程学的活动内容包括:制定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要求

3、和可靠性、维修性设计,及各项资产的安装、试运转、维修、改造和更新,并进行有关的信息反馈。6.全员生产维修(TPM)TPM是日本现代设备管理维修制度,它是以达到最高的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确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全系统,涉及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全员参加,依靠开展小组自主活动来推行的生产维修,概括为:T全员、全系统、全效率,PM 生产维修(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维修预防)。,7.设备经济寿命 设备经济寿命(又称设备价值寿命),是根据设备的使用费(包括维持费和折旧费)来确定设备的寿命,通常是指年平均使用成本最低的年数,经济寿命用于确定设备的最佳折旧

4、年限和最佳更新时机。8.设备的技术寿命 设备在技术上有存在价值的期间,即从设备开始使用,至被技术上更为先进的新型设备所淘汰的全部经历期,技术寿命的长短决定于设备无形磨损的速度。9.设备新度 设备新度=帐面值/设备原值,设备新度是反映企业装备的新旧程度,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反映了企业装备的技术水平状况,随着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设备新度已作为评价企业装备改造,更新的一个主要指标。10.设备选型 设备选型是指购置设备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市场供应情况,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以及可靠性、维修性、操作性和能源供应等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以确定设备的优化方案。,11.技术经

5、济论证 技术经济论证是指根据技术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对设备规划从技术与经济两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论证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经济性,以达到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最佳结合,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12.设备操作规程 是指对操作工人正确操作设备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各类设备的结构不同,操作设备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编制设备操作规程时,应该以制造厂提供的设备说明书的内容要求为主要依据。13.设备使用规程 设备使用规程是对操作工人使用设备的有关要求和规定。例如:操作工人必需经过设备操作基本功的培训,并经过考试合格,发给操作证,凭证操作;不准超负荷使用设备;遵守设备交接班制度等。14.设备维护规程 设备维护规程是

6、指工人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而必须采取的措施和注意事项。例如:操作工人上班时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和加油,下班时坚持设备清扫,按润滑图表要求进行润滑等,维护工人要执行设备巡回检查,定期维护和调整等。,15.计划预修制度 按修理计划对设备进行预防哪个性的日常维护保养,检查和大、中、小修理的制度,它首创于苏联,是以修理周期结构和修理复杂系数为主要支柱,是一种事前预防性修理计划。16.设备检修计划 根据设备的实际开动台时,技术状态、检测数据,主要零部件修理类别,设备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等,采用不同的维修方法,制订预防对策计划,是一种预防性和状态性相结合的修理计划。17.设备的分级管理 在设备管理领域要实行“分级

7、管理”的原则,对国家或地方重点任务、重点产品计划完成有直接影响的关键设备,行业和地方主管部门要按照分工认真管好,对涉及全行业的设备管理规划、政策、法规和规章等必须统一制定,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设备管理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和规章制度,必须由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和检查。,18.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 设备的维护是指为保持设备规定的功能而进行的日常活动,计划检修是指恢复设备规定功能的全都检查修理工作。(检修计划是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而编制的)。设备的维护和计划检修是设备维修工作的有机构成部分,两者不可偏废,应该合理安排、密切结合、以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19.修理、改过与更新相结合 设备的

8、修理是指为恢复设备规定的功能而进行的技术活动,是对设备物质损耗的局部补偿,设备的改造是指用新技术、新结构和零部件对在用设备进行改装;是对设备技术损耗的局部补偿,更新是指用技术先进或性能优良的新设备代替原有设备:走对设备损耗的彻底补偿。把设备的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考虑,能使设备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也是设备管理维修的主要方法。20.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设备的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是我国推行设备管理的组织形式,专业管理是指企业设备动力系统的综向的职能管理,群众管理是指在操作工人中开展群众性的设备管理活动,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已在实践中得到肯定。,21.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9、 技术管理是指企业有关生产技术组织和管理工作的总称。经济管理是指在社会物质生产活动中,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得较大成果的管理活动的总称。在设备的寿命周期内,同时存在着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两种运动形态。实物运动形态的控制属于技术管理范畴,价值运动形态的控制属于经济管理范畴,加强设备技术和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经济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两者必须紧密结合。22.设备完好 设备完好是指符合规定的功能,处于完好状态的设备,设备完好状态的具体标准,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行业设备特点和总的要求制定,报国家经委备案,作为行业内部检查设备完好的统一尺度。23.重点设备 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性质和要求,确定

10、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起重要作用的设备,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而把这些设备作为维修与管理的重点。重点设备确定后不是长期不变的,它随企业生产结构,生产计划和产品工艺要求的改变而定期进行调整。,24.设备的突发性故障 通过事先的测试或监控不能预测到的,及事先并无明显征兆,亦无发展过程的随机故障,发生故障的概率和使用时间无关。25.设备的渐发性故障 通过事先的测试或监控可以预测的故障,发生故障的概率与时间有关,使用时间超长,发生故障的概率越高,如零件磨损、腐蚀、疲劳、老化等。26.四不放过 对发生有重大的设备事故应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的责任者没有受到

11、处理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目的是防止重复发生类似事故。27.平均故障间隔期(MTBF)MTBF分析法是指可以修理的设备从故障起到下一次故障为止,若干次的时间平均值。各企业应用MTBF分析法来分析“设备的所有停机进行维修作业”是怎样发生的,把发生的各种问题记录后做成分析表,从而找出“减少维修作业研完”的重点,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28.设备的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 日常点检是指由操作工人按规定标准,以五官感觉为主,对设备各部位进行技术状态检查的设备状态管理维修方法,定期检查是由指维修工人按规定的检查周期,以五官感觉或仪器对设备性能和精度全面检查和测量的设备状态管理维修方法。29.使用设备

12、的“五项纪律”使用设备的“五项纪律”是指:(1)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2)经常保持设备清洁,并按规定加油。(3)遵守设备交接班制度。(4)管理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5)发现异常,立即停车,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处理。30.维护设备的“四项要求”维护设备的“四项要求”是指:(1)整齐,即工具、工件、附件、安全防护装置、线路及管道,整齐、齐全、安全完整。(2)清洁,即设备内外清洁无油垢,设备四周切屑垃圾清扫干净。(3)润滑,即按时加油换油,油质符合要求,各润滑器具、油毡、油线、油标保持清洁,油路畅通。(4)安全,即严格执行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使用规程,合理使用,精

13、心维护,安全无事故。,31.动力设备管理的“八字”方针 经济运行动力设备管理的“八字”方针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动力设备经济运行是指动力系统在保证负荷供应的条件下,使整个系统达到损耗最小,费用最低的一种运行方式。32.润滑五定和三级过滤 设备润滑的五定是指:定人(定人加油);定时(定时换油);定点(定点给油);定质(定质进油);定量(定量用油)。三级过滤是指:液体润滑剂在进入企业总油库时要经过过滤,放入润滑容器要过滤,加到设备中时也要过滤。33.设备检修专业化 按地区或不同设备类别,组织专业修理厂或地区性维修中心的网点规划并实施,专业修理厂通过经济合同方式,为不具备修理力量或条件的企业检

14、修设备,这是组织检修专业化的重要形式。34.设备检修社会化 把设备检修工作从企业中分离出来,建立、健全各种独立的公用专业修理网点,承担修理任务,逐步形成社会性的修理体系。这是实现工业生产组织结构改革的一项战略目标。,第二章 化工生产设备管理概论,第一节 化工生产设备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一.设备的含义 化工厂的设备 包括工艺生产设备,如塔(精馏塔、合成塔等)、炉(加热炉、裂解炉等)、釜(反应釜、聚合釜等)、机(压缩机、风机、离心机、过滤机、破碎机等)、泵(离心泵、真空泵等)及各种换热器、冷凝器和贮罐、计量罐等;辅助设备,如机械加工制造设备、采暖及通风设备等;动力设备,如锅炉、给排水装置、变压器等;

15、运输设备,如汽车、起重机等;传输设备,如管网、电缆等;以及化验、科研用设备、仪器仪表;工业建筑物、构筑物等。非生产设备主要指管理用设备。化工生产设备就其经济用途的不同,又可分为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两大类。通用设备是指各工业行业普遍应用的设备,如工业锅炉、金属切削机床等。专用设备是指设备的结构、性能适用于某一行业或特定化工产品专用的工业设备。此外。化工生产设备按构件运动情况还分为动设备和静设备。动设备是指设备的构件产生运动或相对运动的机器设备,如泵、压缩机等。静设备是指构件不产生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设备,如塔器、换热器等。,二.设备管理的任务 设备管理是对设备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

16、动的总称。设备综合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企业生产经营项目为依据,采取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一生中的两种运动状态进行科学地、系统地、综合地管理,实现对设备的全面规划、合理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安全经济地运行,以达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的目标。如图:,设备综合管理的基本任务如图所示,合 理 选 购 增加产量 正 确 使 用 发展品种 精 心 维 护 提高质量 降低成本 定 期 保 养 保证安全 科 学 检 修 节约能源 安全经济运行 保护环境,设 备综合管理,物质形态(技术管理),价值形态(经济管理),任务,全面规划,优化

17、改造,更 新,目的,设备综合效能最高寿命周期费用最高,具体地讲,设备管理系统,围绕设备两种运动状态及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自然循环”,要开展以下各项管理工作:(一)组织管理 包括设备管理系统目标的确定及目标体系的开展;设备管理组织体制的设计及人员培训;设备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的制定、贯彻和实施。(二)设备资产的管理 包括设备资产的登记、建帐立卡;编号、分类管理;设备资产的动态管理。(三)设备的前期管理 包括企业自制设备制造前的调查研究、方案选择、经济论证以及设计、制造、安装、调试、鉴定等;外购设备的选型购置、进厂验收、安装、调试、投产等环节的初期管理和前期管理的信息反馈。(四)设备的状态管理

18、 具体指设备的技术状态管理,其中包括传统管理工作中的设备使用、检查、维护、检修润滑、密封等管理内容,即制定、贯彻、监督执行各类设备的 维护保养规程;对操作者进行培训、考核、颁发操作证,实现定人定机,组织维护、保养、评比等。这一部分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五)设备的润滑管理 包括建立各项润滑工作制度;拟订润滑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标准;编制各种润滑图表;组织实施各种润滑作业;润滑材料的管理;润滑方式及润滑装置的设计与改进;漏油设备的治理;废油的回收与再生管理等。(六)设备的检修管理 包括日常维修中故障分析及修理方案的设计和确定;修理前的检查、修理工艺的设计、修理中的现场施工管理、修

19、理后的调试交验,各项修理技术文件的制定、管理和信息反馈。(七)设备的计划管理 包括各种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的计划编制和实施。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企业系统管理的原则,建立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有关的横向联系网络。(2)根据“专群结合”的维修体制,组织“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设备管理维修体系。(3)根据修理、更新、改造相结合的方针,编制企业各种修理计划的有关更新、改造的规划,并组织实施。(4)制订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中的各项流程,明确各级人员在流程实施中的责任。(5)制订设备管理和维修的各种定额和指标,并规定相应的统计、考核办法。(6)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和维修的规章、制度、规程及细则

20、,并组织贯彻执行。,(八)设备信息系统的管理及综合评价 包括设备信息系统的建立、信息的收集、分类、处理、电子计算机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以及设备管理系统的综合评价,即设备利用率、维修费用率、设备完好率、设备故障率、固定资产利税率及寿命周期费用率等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等。(九)设备的经济管理 设备的经济管理是对设备全过程费用的管理,即对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系统控制。设备经济管理涉及的因素很多,制定的定额和考核指标也很多。通过对微观指标的考核,谋求提高企业的宏观经济效益,这就是企业设备经济管理所追求的目的。(十)设备安全管理 设备的安全运行状况应作为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广泛渗

21、透于设备管理各个环节之中。对设备的规划、选购要作安全评价;安装、调试要严格执行安全规程,使用、维护和检修中要加强安全检查和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在更新改造中应选用更为安全可靠的设备装置。,第二节 设备管理的形式和发展概况,设备管理是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管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设备的磨损 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都会逐渐发生磨损。磨损有两种形式:有形磨损(或称物质磨损)和无形磨损(或称经济磨损)。1.有形磨损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引起有形磨损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的使用。运转中机器设备在外力的作用下,其零部件会发生摩擦、振动和疲劳等现象,以致机器设备的实体产生

22、磨损。这种磨损叫做第种有形磨损,通常表现为:机器设备零部件原始尺寸的改变,甚至形状也发生变化。公差配合性质的改变以及精度的降低。零部件的损坏。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磨损、正常磨损、剧烈磨损。2.有形磨损的技术经济后果 有形磨损的技术后果是机器设备的使用价值降低,严重到一定程度甚至使机器设备安全丧失使用价值。有形磨损的经济后果是机器设备的原始价值部分损失甚至完全损失,,要消除有形磨损,使之局部恢复或完全恢复其使用价值,必须支出相应的费用(修理费、更换费)。3.无形磨损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 无形磨损是由于非使用和非自然力所引起的机器设备价值上的一种损失。无形磨损在物质形态上看不出来。造成无形磨损的

23、原因:一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同样设备所的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减少了,因而使原有机器设备的价值相应贬值,此称第种无形磨损;一是由于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出现了性能更加完善,生产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使原有设备的价值相应降低,此称第种无形磨损。4.无形磨损的技术经济后果 在第种无形磨损情况下,机器设备的技术结构和工作性能并未改变。这种无形磨损虽然使现有设备部分贬值的后果,但设备本身的技术特性和功能丝毫不受影响,即使用价值并未因此而变化,故不会产生提前更换的问题。在第种无形磨损情况下,由于出现较前结构更新、技术性能更完善、具有更高生产率的设备,它不仅使原有机器设备产生价值贬低的经济后果,而且也会造成

24、原有设备使用价值局部或全部丧失的技术后果。这是因为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后,虽然旧机器设备还未达到物理寿命,也能正常工作,但它的生产率已大大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如果继续使用,产品的个别成本会大大高于社会平均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旧设备虽然可用,甚至还很“年青”,用新设备代替过时的旧设备,经济上也算合算的。,(二)技术进步对设备磨损的影响 1.技术进步对有形磨损的影响 由于技术进步,如更耐用材料的出现、零部件精度更高,以及结构可靠性的增大等,可使设备的耐久性提高。但是,技术进步又加快了有形磨损的速度。例如,用高效生产技术能使生产强化,利用自动化会提高设备管理系统会大大减少设备的停歇时间等等,于是设备必将

25、常常处于连续、强化、重载条件下工作,必然加快设备的有形磨损。此外,技术进步常与提高速度、压力、载荷、温度相联系,因而也会使设备的有形磨损加剧。2.技术进步对设备无形磨损的影响 设备的无形磨损与技术进步的具体形式有关。例如,技术进步的形式表现为不断出现性能更完善、效率更高的新结构,但加工方法没有原则变化,这种无形磨损则表现为原有设备的使用价值大大降低;技术进步的形式表现为广泛采用新的劳动对象,特别是用综合的人造材料时,则加工旧材料的设备必须要被淘汰;如果形式表现为改变原有生产工艺,采用新的加工方法,则原有设备将失去使用价值。(三)设备的综合磨损及补偿 机器设备综合磨损的形式不同,补偿磨损的方式也

26、不一样,补偿分为局部补偿和完全补偿。设备的有形磨损的局部补偿是修理,设备无形磨损的局部补偿是现代化改装。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的完全补偿是更新。,二.设备维修方式的演变 事后维修:由于设备结构简陋,不需要专门的维修人员,往往由设备操作者兼管维修。一般都是在设备使用到出了故障才进行修理,即事后维修。计划预修制:是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为防止设备意外损坏而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全部预防性修理、维护、监督以及保养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它以修理周期结构和修理复杂系数等一套定额标准为主要支柱,其理论根据是设备的磨损理论与磨损规律。生产维修:是对重点设备进行预防维修,对一般设备进行事后维修,使故障损失和维修费用

27、总和为最小的经济维修方式。三.现代设备管理理论概述 设备综合工程学有以下五个特征要点:(1)设备综合工程学以寿命周期费用作为评价设备管理的重要经济指标,并追求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寿命周期费用:是设备一生的总费用,包括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试车、使用、维修、一直到报废为止所有的费用总和。研究寿命周期费用的目的,是在设备经营决策的方案中,要求研究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而不能单纯地只考虑某一阶段(制造、购置或维修)的经济性。,设备寿命周期如图所示:,使 用 维 更新 修 改造 阶 段 规划 阶段,维修,使用,报 废,制定规划,安装调试,改造,选型,采购,设计,制造,(2)设备综合工程学是对设备

28、从工程技术、财务经济和组织管理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和研究的综合学科。(3)设备综合工程学是在设备维修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重点研究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设计。设备的可靠性是指设备在运行中是否准确、安全、可靠;设备的维修性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是否便于维修和很快恢复。(4)设备综合工程学把设备管理的范围扩展到设备的一生,即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管理。就是把设备的一生(整个寿命周期)包括设备的研究、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一直到报废为止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管理。(5)设备综合工程学重视设备信息的反馈。设备信息是设备管理的依据,是对设备进行有效控制的工具。全员生产维修(

29、TPM):TPM的特征是“三全”,即 全效率利用最少的资金(Money)、精干人员(Man)、高效设备(Machine)、最少的材料(Material)和最优方法(Method),即“5M”,来达到产量最高、质量好、成本低、按期交货、作业环境保持良好、没有公害、操作人员劳动情绪饱满和守纪律。全系统从设备的设计开始就采取维修预防(MP),在使用过程中实行以日常检查和维修为基本内容的预防维修,对于故障频高的设备,则采取改善维修以防止故障重复发生,建立起以设备一生为管理对象的维修体制。全员参加凡是涉及到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使用、维修、采购的所有部门,其有关人员均应参与设备管理活动,包括企业的经理

30、和工人。,第三节 设备综合管理的方针、目标、原则和组织结构,一.设备综合管理的方针、目标和原则 设备综合管理的方针是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依靠技术进步就是在设备管理中强调要努力改善和提高设备的技术素质,发挥设备效能。设备综合管理的目标是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设备综合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五个结合”的原则:(1)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2)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3)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4)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专业管理是指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的综合职能管理;群众管理是指在广大的操作、维修工人中展开群众性的设备管理活动。(5)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二.设

31、备综合管理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设备管理的组织,是分担企业中设备管理活动的各种职务,以及这些职务所组成的机构体系。它是集中每一个职能人员的努力,按照同一目标,高效率地进行工作,以使设备管理活动更富有成效的集合体。为了做好设备管理工作,企业必须设置相应的、精干的管理机构,选择合理的检修工作的组织形式,配备好维修力量,形成一个“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专群结合的设备管理系统,确保企业全部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正常运行,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这是搞好设备管理工作不可忽视的组织措施。设备管理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1)设备管理机构的设置应该和企业的生产性质、生产规模、设备数量、设备的复杂程度、管理人员的技术

32、水平、检修队伍的技术力量等相适应。结合本企业的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设置管理机构。机构的设置要有利于向先进的、现代化的设备管理过渡,逐步接近和达到现代化的管理水平。(2)设备管理机构的饿设置要服从生产的需要,在保证和促进生产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机构要力求精简,并应随着生产的发展及时地加以调整,使机构的设置精干、层次少、工作效率高,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3)设备管理机构的设置必须有利于形成有力的指挥系统和严密的管理网。管理层次要分明,管理任务要明确,相互联系要密切,领导指挥要统一。,(4)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设备管理机构的设置要与企业的其他管理机构相适应。在企

33、业中设备管理机构与其他机构,如计划、技术、财务、安全、生产、劳资、质量等管理机构息息相关,因此设备管理机构的设置一定要考虑到相互关系,和其他机构之间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要有密切的配合,共同做好企业的管理工作,推动和促进企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5)设备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有利于企业全员参加设备管理工作,有利于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6)设备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有利于各项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检查、落实。(7)设备管理机构的设置,要与企业各类检修工作的不同组织形式相适应,保证做到用好、修好、管好设备。我国化工企业的设备管理机构一般分为二级管理,即厂级和车间级。根据设备检修的组织形式不同设置相应的机

34、构体系。目前设备检修工作的组织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1)分散管理的组织形式(2)集中管理的组织形式(3)混合管理的组织形式(4)专业管理的组织形式,要搞好设备管理,明确设备管理各级机构和人员的任务和职责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对有关机构和人员提出的职责要求。(一)企业厂长的主要职责(1)对全厂设备动力负全面责任。全面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对设备动力工作的方针,政策、条例和有关规定,在经营责任制中,组织制定设备动力管理的组织和经济措施,使工厂达到无泄漏标准和实现设备动力管理中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设备更新改造和实现措施、设备新度系数)。(2)协调生产维修和设备的经济与技术的关系,搞好设备的计划修理;组

35、织维修备件的生产和供应。(3)厂长可以根据企业情况委托一名副厂长负责处理设备动力方面的工作。(二)设备付厂长职责(1)根据国家和上级有关设备动力的方针、政策、条例和目标,负责审定企业设备动力规章制度、管理办法。(2)根据企业长远或年度经营方针、目标,提出对设备动力科工作的要求和考核指标。(3)审批生产装置停工检修、大修理工程、设备更新、设备动力方面的技措、零星购置和动力生产、平衡供应等项计划,以及审批设备动力方面的设备运行、维修、检验等规程和标准,并检查执行情况。(4)审查上级要求填报的设备动力工作报表,闲置设备的外调及主要设备的报废。,(5)负责设备动力系统的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以及主要机具

36、设备分配。(6)组织开展全厂的设备检查、评比、总结和奖惩。(7)负责设备安全运行,组织重大设备动力事故的处理。(8)组织或参加重点基建和技措工程的方案审查及竣工验收。(三)动力设备科职责(1)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设备动力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法规,结合具体情况组织编制本厂设备维护、检修、检验技术规程、定额指标及管理制度等并上报各项报表。(2)在上级动力设备部门的业务领导下,负责全厂动力设备的业务管理,设备的技术改造,固定资产的查定、使用、更新、迁移、报废,抓好设备的用、管、修等工作。(3)组织建立和健全设备的技术资料,建立主要设备的技术档案。推广国内外设备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行设备状况,技术

37、经济分析,对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进行总结。(4)组织编制,落实设备年、季、月检修计划,系统(装置)停车大修计划,并组织计划的实施。负责统一平衡、安排、控制、使用大修及设备更新费用。(5)组织设备防腐蚀、密封、润滑及水质处理工作。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开展设备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工作,以及审查设备改造的合理化建议等。(6)组织对全厂设备状况定期检查、鉴定评级,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和隐患,提高设备完好水平。,(7)制定设备大、中、小修验收规范,组织设备中、小修的验收大修质量检查的验收工作,并参加基建、技措、安措等项目的设计会审及验收工作。(8)组织编制、审定备品配件消耗定额,切实抓

38、好备品配件的测绘、资料管理,定额计划、制造、定货、机械加工管理等工作。作好备品配件的统一管理,抓好用、管、修、供。(9)组织对蒸汽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运输设备、高压电容、仪器仪表、继电保护、绝缘等进行定期检查、检验,参与编制审查动力、燃料消耗定额,制定节约措施,加强仪表的管理。组织动力系统的正常供应和安全运行及处理动力运行方式的重大变更。(10)组织重大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和上报工作,并组织抢修。(11)按规定,负责设备的合理使用,对一切危害设备的行为有权制止和提出处理意见,在紧急情况下,有权命令生产部门停车,并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12)根据批准的设备改造更新项目,组织技术经济论证,并负责设

39、备的选型。(13)负责自制设备的制造、安装、验收、调试工作。(14)负责收集和传递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修信息反馈工作。(15)组织全厂设备、零部件、管道的修旧利废工作,落实修旧利废的经济责任制管理。(16)协同教育部门,组织对设备动力方面技术力量的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四)车间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1)车间主任职责:1.对本车间设备的操作、维护、检修、安全运行负全面责任。2.在动力设备科的业务领导下,负责车间的动力设备管理工作。3.认真执行上级各项设备管理制度,技术规程和决定,依靠群众,深入实际,积极提出加强设备管理、维护、检修等有效措施,以改善设备状况。4.组织训练

40、、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精心维护设备,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对危害设备的行为提出批评及处理意见。5.领导编制、落实年、季、月设备检修、备品配件、修旧利废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大修技术方案、设备改造方案的制定及新材料、新技术的试用和推广应用工作。组织提出本车间备品配件消耗定额和储备的依据。合理使用备品配件,抓好用、管、修。6.定期组织本车间的设备检查、评级活动。对设备缺陷和跑、冒、滴、漏,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搞好文明生产。组织好设备管理信息、传递工作。7.领导检修工段认真搞好设备检修、执行检修定额,提高检修效率,确保检修质量,并组织好日常维护工作。负责车间内中、

41、小修项目的验收管理。8.组织车间有关设备方面的技术业务学习,加强安全技术教育,抓好档案技术资料的积累和固定资产及设备事故的管理工作。,(2)车间设备员的职责:1.在厂动力设备科的业务领导下,协助车间主任做好本车间动力设备方面的管理工作,并对生产工段、班组进行设备技术指导。2.贯彻执行动力设备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指导操作、维修工人搞好设备的正确使用,精心维护和设备检修等工作。坚持对车间的设备运行和检修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监督。3.负责贯彻执行各级管理部门有关设备运行、操作、检修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参加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填写设备事故报告。4.协助车间主任组织设备检查评比工作,制订和落实整改措施,并

42、安排消除设备缺陷与跑冒滴漏工作,提高设备完好水平和降低泄漏率。5.编制车间设备的检修计划或并检查执行情况,负责检修前的技术方案交底,检修中的质量检查、检修后的试车验收和记录整理归档工作。6.负责编制备品配件、材料、修旧利废等计划工作,不断总结设备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存在问题,逐步提高管理水平。7.负责设备的防腐蚀、密封、润滑、压力容器和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的管理工作。8.负责设备档案、技术资料、图纸、固定资产台帐的管理及固定资产调拨、更新和报废等业务工作。9.组织维修工人的技术学习,提高维修技术水平。10.搞好设备管理工作,并及时准确填报各种设备动力报表。,(五)操作工的职责(1)对本

43、岗位的设备,负有管好、用好、维护好的直接责任并要做到“四懂、三会”。(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包括开车前检查准备;运行中的调整;停车后的妥善处理等。认真控制运行中的各项指标,如压力、温度、流量、时间、转速等。严格禁止设备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3)认真检查设备。对本岗位的设备根据工艺流程确定巡回检查路线,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检查设备运行使用情况;听设备运行的声音、看温度、压力、流量、液面等控制计量系统的工作情况;检查安全保护罩、防护栏、设备管路保温是否完全;检查安全阀、制动器、事故报警、停车等装置是否失效;检查设备工艺管路的静、动密封点泄漏情况;检查设备地脚螺栓及其他联接部件螺

44、栓有无松动或因联接松动而产生振动,有无异常的撞击和摩擦等等。发现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查清原因,及时调节。发现异常情况,如特殊响声、振、严重泄漏、火花等危险情况,应作紧急处理,并向车间主任及设备管理人员及时报告,同时将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详细记录在操作记录上。,(4)精心维护保养设备。对本岗位的操作设备,要严格执行维护保养制度,具体内容包括:检查轴承及有关部位的温度与润滑情况,认真搞好设备润滑,执行设备润滑规定,严格按“五定”、“三级过滤“的要求进行润滑(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定人;领油、转桶、加油时进行过滤);检查有关部位的压力、振动和杂音;检查传动皮带、钢丝绳和链条的紧固情况和平衡度等。使所有

45、的偶发故障的苗头及不正常状态能及早发现并处理,尽快使其恢复正常功能与安全运行,及时消除跑、冒、滴、漏。日常维护活动,应包括紧螺栓、紧泵的填料函或更换填料及置换一些小的标准件等。(5)对本岗位所负责的设备和岗位环境要认真清扫,搞好卫生,做好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文明生产。(6)认真填写设备运行记录、缺陷记录、事故记录及操作日记,认真细致地做好设备情况的交接班工作。,第三章 设备的基础管理,第一节 设备的前期管理 一.设备前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分工 设备前期管理可分为规划、实施、总结评比三个阶段,包括申请购置、方案审查、论证决策、设备采购(或自制改造)、进厂验收、安装调试、移交生产及前期信息反馈等环节

46、。各有关部门在设备前期中的职责分工如下:(1)使用部门 根据本部门使用设备设备的劣化程度,产品质量升级和扩大生产的需要,提出购置设备的申请计划;参与配合新设备的安装及试车验收,负责记录并提供设备使用初期的有关信息。(2)工艺技术部门 根据工艺改革、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科研的需要,提出长远或年度技措所需的设备订货计划;参与厂部组织对设备选型购置计划的分析论证,对投资方案提出可行性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审批自制设备设计任务书;参与新设备的试车验收。(3)设备动力部门 根据设备的劣化程度、役龄情况,提出设备更新改造计划;参与设备规划的分析、论证,提出选型、购置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参与设备进

47、厂验收、安装调试。,(4)规划部门 根据各部门提出的申请购置计划和企业生产经营规划的要求,提出设备购置的初步规划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竟了及有关部门审定后,编制企业长、短期设备更新(购置)制造方案,并组织计划的实施。(5)设备制造部门 根据厂部决策的自制项目,进行设备设计与制造;经论证定型后整理图纸资料进行移交;收集初期使用信息。(6)质量检查部门 负责外购、自制设备和安装质量检查及试车验收。(7)基建部门 根据企业设备投资规划中最后决定所列出的外购设备明细,按质、按量、按交货期的要求,进行设备定型,组织进厂验收,委托安装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验收和移交。(8)财务部门 参与设

48、备规划的分析论证,进行投资经济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筹措资金,进行资金平衡,控制资金的合理使用;结算工程费用;进行投资后经济效果分析。二.设备规划的实施(一)设备的选择和购置 设备的选择与评价,实际上是对采购对象经过技术经济分析,进行选优的过程。选择设备时应遵循的总原则是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实用。,设备选择必须考虑以下因素:(1)设备的生产性 设备的生产性是指设备的生产效率,选择设备时总是力求选择以最小的输入获得最大的输出的设备。目前,提高设备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有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高效率的设备一般自动化程度高,因而投资多、能耗大、维修复杂。因此,设备的生产效率要与企业的经营

49、方针、发展规划、生产计划、技术力量、管理水平、动力和原材料供应等相适应,不能盲目追求生产效率。否则,生产不平衡,服务供应工作跟不上,不仅不能发挥设备全部效能,从而使产品成本增加,造成经济损失。(2)设备的可靠性 设备的可靠性是指设备或系统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无故障执行规定功能的概率。所谓规定条件是指使用条件、维修条件和环境条件,如化工工艺条件(压力、温度、流量等)、能源条件、介质条件、转速等。规定时间一般指在经济寿命期,即预计设备正常发挥功能的总时间。规定功能即额定出力。一个系统,一台设备的可靠性愈高,则故障率愈低,效益愈好。在选择设备时应从可靠性观点分析设备的结构是否合理,强度是否足够

50、,制造质量是否优良。(3)设备的维修性 设备的维修性是指需要修理的设备或零部件具有易于维修的程度和性质。维修性好的设备一般结构简单、合理;维修零部件可迅速拆卸,易于检查,便于操作,实现了通用化和标准化,零部件互换性强等。因此在选择设备时必须重视设备的维修性以减少维修的时间和费用。(4)设备的操作性 设备的操作性是指操作方便、可靠。就是设备的结构设计要符合人类工效学的要求,即设备结构应适合人的能力,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作用提供良好劳动条件。,(5)设备的节能性 设备的节能性是指设备对能源利用的性能。节能性好的设备表现为热效率高、能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耗少(包括一次能源消耗和二次能源消耗)。能源在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