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弟1部分专题4弟2讲.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44826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弟1部分专题4弟2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语文弟1部分专题4弟2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语文弟1部分专题4弟2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语文弟1部分专题4弟2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语文弟1部分专题4弟2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弟1部分专题4弟2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弟1部分专题4弟2讲.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讲散文阅读,1.“重要的句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作用的语句。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意。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2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结构上有特殊作

2、用的句子或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这类题的命题设置一般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等)?”或“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而在这些命题中,主要又可以分成句子的作用,首段的作用,末段的作用,中间段的作用,某一物象的作用,等等。,(2011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锈损了的铁铃铛 宗璞秋天忽然来了,从玉簪花抽出了第一根花棒开始。那圆鼓鼓的洁白的小棒槌,好像要敲响什么,然而它只是静静地绽开了,飘散出沁人的芳香。这是秋天的香气,明净而丰富。本来不用玉簪棒发出声音的,花园有共同的声音。那是整个花园的信念:一个风铃,在金银藤编扎成的拱形门当中,从缠结的枝

3、叶中挂下来。这风铃很古老,是铁铸的,镌刻着奇妙的花纹。铃中的小锤很轻巧,用细链悬着,风一吹,就摇摆着发出沉闷的有些沙哑的声音。春天和布谷鸟悠远的啼声作伴,夏天缓和了令人烦躁的坚持不懈的蝉声,秋夜蟋蟀只有在风铃响时才肯停一停。小麻雀在冬日的阳光中叽叽喳喳,歪着头对准风铃一啄,风铃响了,似乎在提醒,沉睡的草木都在活着。,“铁铃铛!”孩子们这样叫它。他们跑过金银藤编扎的门,总要伸手拨弄它。勉儿,孩子中间最瘦弱的一个,常常站在藤门近处端详。风铃是勉儿的爸爸从一个遥远的国度带回的。从他装满问号的眼睛可以看出,他觉得这铃很神秘。风铃那沉闷又有些沙哑的声音,很像是富有魅力的女低音,又像是一声长长的叹息。勉儿

4、常常梦见那总不在家的爸爸。勉儿梦见自己坐在铁铃铛的小锤上,抱住那根细链,打秋千似的,整个铃铛荡过来又荡过去,荡得高高的!他掉下来了,像流星划过一条弧线,正落在爸爸的书桌上。各种书本图纸一座座高墙似的挡住他,什么也看不见。爸爸大概到实验室去了。爸爸说过,他的书桌已经够远,实验室还更远,在沙漠里。沙漠是伟大的。,“爸爸!”勉儿大声叫。他的喊声落在花园里,惊醒了众多的草木。小棒槌般的玉簪棒吃惊地绽开了好几朵。紫薇怀疑地摇着一簇簇有皱折的小花帽。马缨花到早上才有反应。在初秋的清冷中,它们只剩了寥寥几朵,粉红的面颊边缘处已发黄,时间确实不多了。“你在这里!铁铃铛!”勉儿上学时照例招呼老朋友。他轻轻抚摸铃

5、身,想着它可能累了。风铃忽然摇动起来,幅度愈来愈大,素来低沉的铃声愈来愈高昂、急促,好像生命的暴雨尽情冲泻,充满了紧张的欢乐。众草木用心倾听这共同的声音,花园笼罩着一种肃穆的气氛。勉儿也肃立。那铃勇敢地拼命摇摆着,继续发出洪钟般的声响。声响定住了勉儿,他有些害怕。“它把自己用得太过了。”紫薇是见过世面的。好一阵,勉儿才迈步向学校走去。随着他远去的背影,风铃逐渐停下来,声音也渐渐低沉,最后化为一声叹息。不久,叹息也消失了,满园里弥漫着玉簪花明净又丰富的香气。勉儿从学校回来,走过花园,风铃沉默着。那吊着小锤的细链僵直了,不再摆动,用手拉,也没有一点动静。他自己的心悬起来,像有一柄小锤,在咚咚地敲。

6、,他没有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便和妈妈一起到沙漠中了。无垠的沙漠,月光下银子般闪亮。爸爸躺在一片亮光中,微笑着,没有一点声音。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勉儿累极了,想带着爸爸坐在铃上回去。他记得那很简单。但是风铃只悬在空中,小锤子不垂下来。他站在爸爸的书桌上,踮着脚用力拉,连链子都纹丝不动。铃顶绿森森的,露出一丝白光。那是裂开的缝隙。链子和铃顶粘在一起,锈住了。如果把它挂在廊檐下不让雨淋,如果常常给它擦油,是不是不至于?“它已经很古老了,总有这么一天的。”妈妈叹息着,安慰勉儿。花园失去了共同的声音,大家都很惶惑。玉簪花很快谢了;紫薇的绉边小帽都掉光了;马缨只剩了对称的细长叶子敏感地开

7、合,秋雨在叶面上滑过。那只锈损了的铁铃铛被取下了,卖给了古董商。勉儿最后一次抱住它,大滴眼泪落在铃身上,经过绿锈、裂缝和长长短短的线路波纹,缓缓地流下来。(有删节),1怎样理解第13自然段“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在文中的含意?(4分)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理解句子的含意,要注意分析句子在上下文中的意思,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以及特殊的表达技巧。本句中运用了反问,强烈地表达了对父亲的崇敬与赞美。“尽情地唱过”既指上文风铃勇敢地拼命摇摆着,发出高昂、急促、紧张、欢乐、洪钟般的声响。也指勉儿的父亲为了事业,拼命地工作,透

8、支健康甚至生命,演绎出了生命的辉煌,发出人生的最强音。【答案】爸爸就像铁铃铛那样“尽情地唱过”,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透支健康甚至生命,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2第6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描写草木惊醒后的各种情态,请结合全文回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鉴赏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分析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要注意从内容、手法、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时应抓住关键句子,文中“吃惊地”“怀疑地摇着”“才有反应”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花园里的花对孩子的表现感到惊异,形象生动,与上文相照应,“寥寥几朵”“已发黄”,“时间确实不多了”暗示着花园的共同声音发生了变化,为后文写风铃

9、与主人的遭遇作了铺垫。【答案】草木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形象生动;与前文草木沉睡和后文草木惶惑的情态呼应;烘托出紧张的气氛,预示爸爸命运的变化。,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衔接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有比喻、夸张、比拟、排比、拟人、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方面的技巧。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1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3某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

10、达效果?4请赏析“”这句话。,(2011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后面的问题。祁连雪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垂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

11、原。这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祁连雪以其丰美、清洌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敻列天南的一脉层峦叠嶂,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

12、。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在那看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八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今朝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旅途中我喜欢把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

13、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地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濛,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岭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祗,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

14、,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取材于王充闾的同名散文,有删改),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5分)_【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15、D级。理解文中重要语句要注意作者的思想观点,感情色彩。弄清楚句子在文中或段落中的位置、作用,结合语境,结合事例来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第一段中由“总以为”“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原来”等词句可知,引用古诗是与现实形成对比;尾段注意体会“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答案】开头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在强烈对比中反衬现实真相;起笔大气,在引起下文的同时,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结尾的引用既印证了前文自然景物与生命情感交融互渗的关系,引发作者的诗句来收束文章,同时又以林则徐寂寥无奈的心境映衬作者明朗向上的情绪。,散文阅读的探究题有以下命题形式:1对所

16、读的文本中的疑点、难点提出问题,要求深入研讨。这类题目要求针对文本思想内容或写作艺术上某个比较复杂、比较有深度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有一定的难度。2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让判断正误或优劣。此类型题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要求对问题本身有深入的思考,并有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能够自圆其说,方能得分。3质疑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由于长期以来很少有这种质疑性的题目,在考场中考生一般轻易不敢质疑。所以,考生平时就要摒弃“名作”完美无缺的思想,立足文本材料,适当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一些文本还可以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身世等来分析其思想内容的不足和局限。

17、,(201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想飞 徐志摩我们吃了中饭出来到海边去。云雀们也吃过了饭,离开了它们卑微的地巢飞往高处做工去。瞧着,这儿一只,那边又起了两!一起就冲着天顶飞,小翅膀动活的多快活,圆圆的,不踌躇的飞,它们就认识青天。一起就开口唱,小嗓子动活的多快活,一颗颗小精圆珠子直往外唾,亮亮的唾,脆脆的唾,它们赞美的是青天。瞧着,这飞得多高,有豆子大,有芝麻大,黑剌剌的一屑,直顶着无底的天顶细细的摇,这全看不见了,影子都没了!,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到云端里去,到云端里去!那个心里不成天千百遍的这么想?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

18、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再看回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人类初发明用石器的时候,已经想长翅膀,想飞。原人洞壁上画的四不象,它的背上掮着翅膀;拿着弓箭赶野兽的,他那肩背上也给安了翅膀。小爱神是有一对粉嫩的肉翅的。挨开拉斯(Icarus)是人类飞行史里第一个英雄,第一次牺牲。安琪儿(那是理想化的人)第一个标记是帮助他们飞行的翅膀。人类初次实现了翅膀的观念,彻悟了飞行的意义。挨开拉斯闪不死的灵魂,回来投生又投生。人类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飞!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选(19181949),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有删节,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是人

19、没有不想飞的”,并结合现实,谈谈“想飞”的积极意义。(8分)_【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这是一道探究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要展开来作答,要能够自圆其说。答探究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吃透文本,深刻理解;二是联系实际。同时,注意分析要深刻,不能蜻蜓点水;要自圆其说,不能前后矛盾。【答案】在作者看来,人原来都是会飞的,但因各种缘故,多数人“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而不能飞是件可怕的事;飞上天空,就能将世界“看一个明白”,彻悟做人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做人要志存高远,不懈追求等角度谈积极意义。(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能言之成理也可。),散文阅读四步骤解

20、答散文阅读题要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1整体阅读,把握中心意思拿到一篇文章,不要急着去做题,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通过阅读,初步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1)了解大概,把握主旨。阅读时先要看文章标题,弄清楚文章的体裁及描写对象,根据文体特点思考把握主旨的方向。如果是散文,其主旨大多是抒情、明志、言理,可以从“情、志、理”入手把握,了解作者写了什么见闻、经历,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寄托了作者哪些理想、感悟;如果是小说,则要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看它选取了什么生活片断,刻画了什么人物形象,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2)抓住线索,逐段筛选信息,概括内容大意。这里所说的“概括”当然不是用准

21、确的语言表述出来,而是要抓住关键语句,边读边思考,对每段内容有个大致印象,想清楚文章哪几段是叙述、描写,哪几段是议论、抒情;哪几部分是实写,哪几部分是虚写。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和写作思路。,(3)关注注释。有的文章末尾还有注释,这些大都用来交待文章的出处、创作时间及时代背景,这也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时要充分重视,不可视而不见。如果关注了这些要点,就不难把握文章的主旨。紧扣主旨思考问题,就能迅速找到设题点和答题点,为答题做好第一步工作。2审析题干,确定答题区域审题是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许多考生不注意审题,在一知半解的基础上盲目答题,结果洋洋洒洒一大篇,却答非所

22、问,不能得分。这应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审题时以下几个环节不可忽视:(1)把握命题意图。要看清楚题目中有几个问题,快速判断每一个小题主要考查的是哪一个知识点,明确“要考什么”,这样就能大大提高解题的准确率。(2)明确答题范围。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设置都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即依据原文出题,哪怕是一些能力极强,要求发挥想象的试题,也不可能脱离原文而单独出题。对题干明确指定了答题的阅读范围的试题,要迅速确定有效阅读区位;对“联系全文”“从全文来看”一类的题目,也要快速找到重要语段。要关注作品前后的勾连,既要避免答题范围过大,宽泛而不严谨,又要防止思虑不周,以偏赅全。,3分析题型,找准答题方向确定有效阅读区位后

23、,还要分析题型,并扣住题目要求进一步细读文章,搜索相关材料,找出最切题的语句。(1)理解含义类。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思考重点为词句的字典义和语境义。(2)具体表现类。多为归纳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和概括观点态度方面的试题。观点句的理解要看它的上下文语境,材料所说明的观点要看它前面的议论句,散文的主旨句往往在抒情议论性语句中。(3)原因目的类。涉及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三个能力层级的所有知识点,答案一般分散于全文,要仔细思考题目与文章中心的关系,透视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找出相关语句。(4)表达作用类。此类试题是高考最常用的形式,其要求一般为“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24、“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等。其解题思路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如承上启下、构成线索等;二是在表达文章主旨方面的作用,如突出主旨,揭示文章主旨等;三是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如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等。,一般来说,无论是词句运用、题材选取还是表现手法的作用,都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思考:词句的表层含义是什么?(材料的内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其深层含义是什么?对表达思想、文章主旨有何作用?有何表达效果?当然并不是说每一道题的答案都要包括这五个点,要具体题目具体分析,但在思考阶段,这五个方面都应作为重要的思考点。(5)品味赏析类。“赏析”是个很宽

25、泛的词,可从语言技巧如用词精当和表现手法两方面答题。而且答案要包括表达效果,如对表达思想感情、表现主旨方面的作用。4组织语言,规范简明表述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思考,答案的轮廓便找到了,接下来就是组织答案。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紧扣题意,选用合理句式。紧扣题意,就是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选用恰当的句式,就是明确不同题型的答题程式,如,比喻、拟人,其答题模式一般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设问,其答题模式一般是:引起读者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等等。(2)紧扣原文,优化整合。文学作品阅读题的答案一般都在原文中,即使需要概括的题目,答案涉及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也在原文中,这就要求组织答案时必须紧扣文本,整合信息。整合信息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而是要根据题目要求变换表达角度,把文章中那些实质一致而表达方式不同的内容加以整理,形成答案。(3)综合分析,分条表述。评分时一般都是“按点给分”,因此答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条分缕析地组织答案,而且对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最好用数字标明每一点,以使要点清晰明白,一目了然。(4)简洁用语,注意字限。有些题目有字数限制,对这要严格遵守,不可超字。即使没有规定答案的字数,也应表达简洁、准确,当然不能遗漏要点,言而不明,说而不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