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辩证法问题.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46336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辩证法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谈谈辩证法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谈谈辩证法问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谈谈辩证法问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谈谈辩证法问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谈辩证法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辩证法问题.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谈谈辩证法问题,一、写作背景及意义,1、列宁生平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地位2、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写作背景3、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地位与意义,1、列宁生平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地位,列宁(1870-1924):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笔名。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建者、苏联缔造者。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被全世界共产主义者广泛认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和领袖”。,1870年4月22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笔名。列宁的父亲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

2、思想的教育活动家,哥哥亚历山大因参加谋刺沙皇而被处死。1887年秋,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不久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除,遭到逮捕和流放。第二年,回到喀山后他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1892年,他又开始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俄文。这时的列宁已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了。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3年中,他开始使用“列宁”这个化名,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并与另一位革命者克鲁普斯卡娅结了婚。,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转赴西欧,

3、在德国创办了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火星报。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一系列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一战爆发后,列宁又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阐明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

4、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听到沙皇垮台的消息以后,列宁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列宁在晚年患了脑溢血症,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论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列宁的全部著述达55卷,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1923年,列宁病情开始恶化,第二年不幸与世长辞,终年54岁。列宁去世后,苏联政府为了纪念列宁,在莫斯科的红场建造列宁墓,并将列宁的遗体

5、保存在水晶棺内供瞻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合称,简称马列主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关于建立无产阶级新型政党,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写作背景,本文是列宁哲学笔记中的一篇短文,写于1915年。1914年前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同年8月一战全面爆发后,国际社会各种矛盾空前尖锐化,无产阶级政党处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面临许多新问题。第二国际大多数

6、的党背叛了巴塞尔宣言,堕落成为支持本国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沙文主义的党。一些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为了替自己政治的堕落辩解,他们用诡辩冒充唯物辩证法,抹煞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欺骗工人参加战争为帝国主义卖命。,列宁为了从理论上批判和揭露第二国际社会沙文主义的诡辩论及其思维方法,阅读了大量有关辩证法的著作,并且做了大量笔记。这些笔记整理汇编后以哲学笔记为书名出版,谈谈辩证法问题就是哲学笔记中的一部分。,谈谈辩证法问题是阐发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要求,也是当时俄国革命运动的实践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奠定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基础,但是没有完成系统阐述辩证法理论的夙愿。列宁通过一系列哲学著作特别是黑格尔

7、哲学的研读,准确把握了古希腊朴素辩证法、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对辩证法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该文就是这一理论努力的成果之一。,3、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地位与意义,(1)谈谈辩证法问题的科学价值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经典著作。它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思想武器。首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列宁第一次精确地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一次指明了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第一次揭示了同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问题。,其次,第一次论述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认识的辩证本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学说

8、;第一次从认识论和阶级利益的角度深刻分析了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第三,列宁彻底清算了社会沙文主义的理论根据的反科学性,指出诡辩论的形而上学实质,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奠定了哲学理论基础,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2)谈谈辩证法问题的现实意义学习谈谈辩证法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二、基本内容导读,1、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2、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

9、认识论;3、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1)“统一物分为两个部分”,这是从客观辩证法讲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的两个部分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既对立又统一,这就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的关系。(2)“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这是从认识的辩证法讲的,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既是客观规律,也是认识规律,观念的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3)从辩证法的体系来说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实质。这是列宁在研究和总结了前人的哲学成果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一个杰出的贡献。,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列宁认为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因为科学活动本身

10、就是人们的实践活动,科学的历史发展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它的正确性不能用简单举例来说明,而必须由人类实践经验总结的科学的发展历史来检验。每一门科学都是研究对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举了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社会科学中的矛盾来说明对立统一规律既是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又是认识的普遍规律。科学史是人类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人类对矛盾运动认识的历史。,改革发展稳定,在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旧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革命的发生,有时并非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

11、抛弃。流弊被消除,使得人们更容易觉察尚存的其它流弊;痛苦的确已经减轻,但是感觉却更加敏锐。此前人们对未来无所期望,现在人们对未来无所畏惧,一心朝着新事物奔去。,“一方面是一个民族,其发财欲望每日每时都在膨胀;另一方面是一个政府,它不断刺激这种新激情,又不断从中作梗,点燃了它又把它扑灭,就这样从两方面推促了自己的毁灭。”旧制度与大革命,(1)辩证法发展观认为,发展是对立的同一。而形而上学发展观则认为,发展就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2)辩证法发展观认为,事物发展是“自己运动”,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形而上学发展观则从事物的外部寻找事物运动的动力,认为主观的感觉、思想或者神是事物运

12、动的动力,这就陷入唯心主义的外因论。(3)辩证法发展观认为,发展是旧事物的消灭和新事物的产生,即旧东西向对立面的转化、飞跃。形而上学发展观则把发展看作是同类事物的简单重复,实际上是否定了事物的发展。,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绿色崛起,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范式”转换发展模式的质变“面对河流好多好多次了,我都想对你道个歉。他们说:你是臭的,是黑的,是有毒的。我说:过去你是清澈的,是甘甜的。老话说,水是母亲,儿女却把你糟践成这样。我知道你已经忍无可忍了,不知道你是不是后悔,后悔给了我们生命!”,向自然道歉:私人定制为我们敲响警钟 2013年12月22日 新华网,对立面的同一,指的是矛盾双方依一定条件互

13、相依存、互相联结、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性质,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对立面的斗争,是指矛盾双方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的倾向,是无条件的,不论是矛盾双方依存的时候,还是转化的时候,斗争始终存在,并且是斗争的结果,因而是绝对的。,(1)相对和绝对是有区别的。相对是指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特殊的意思;绝对则是指无条件的、永恒的、普遍的意思。(2)相对和绝对又是统一的,它们的差别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所以“相对中有绝对”,相互联结,不可分割。(3)相对和绝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二者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庄子

14、画像,马克思的“这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往后的叙述向我们表明这些矛盾和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的总和中、从这个社会的开始到终结的发展。”,列宁得出结论:矛盾分析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1、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2、个别和一般互相区别。个别是具体的丰富的;一般只是概括许多个别中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不能包括个别所有的特点。个别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可以感知的;一般不是感性直观可以感知的,而是在实践基础上经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3、任何个别经过千万次的转化而与另一类的个别(事物、

15、现象、过程)相联系。这里讲转化和联系,包括个别向一般转化。,在任何命题中,都可以“发现辩证法一切要素的萌芽”;所以,“辩证法本来是人类的认识所固有的”,它渗透在认识论的一切方面;结论“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列宁对哲学史上三个时期的哲学思想的发展进行了总结,设想了四个圆圈,用以说明人类的认识史不是沿着直线,而是沿着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发展。哲学上的“圆圈”,列宁认为不一定要以人物出现的先后为顺序,而是以思想发展的逻辑为顺序。,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被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否定,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

16、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整个哲学史来看,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同样,辩证法也经历了三个形态: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唯心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从每个圆圈看都是否定之否定;从整个人类认识过程,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发展过程看也是否定之否定。,列宁说:“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各式各样观察现实、接近现实的成分(包括着从每个成分发展成的整个哲学体系),这就是它比起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来所具有的无比丰富的内容。”辩证法不仅应用于反映论,而且还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因此从认识过程看,辩证法和认识论也是一致

17、的。,列宁指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了解认识过程的辩证法,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因而不能揭露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根源,而只能简单地斥之为胡说。唯心主义就是僧侣主义。但唯心主义也是在复杂曲折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有其认识的根源。只有分析它的根源,才能找到克服唯心主义的正确方法。,人的认识既然不是直线而是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可能被片面地变成一条独立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引导到泥坑里去。唯心主义和宗教就是把认识过程的某一特征、方面,片面加以夸大,发展成为脱离了客观实际的神化了的绝对的东西。所以列宁说:“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动

18、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唯心主义还存在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常常需要用唯心主义和宗教来欺骗群众,所以列宁说“在那里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就会把它巩固起来。”唯心主义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有深刻的认识根源和阶级根源的。列宁把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比作一棵活生生的大树,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每一个认识,比作大树上花朵。凡是正确的认识就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运动,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就如结果实的花。而唯心主义这朵花,是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和指导人们正确行动的,尽管是一朵美丽的花朵,但是不结果实。但它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过程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是有它的根源的。,三、掌握唯物辩证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优秀哲学资源是思维训练的宝库 唯物辩证法对思维能力的直接指导作用,战略思维的现实性要求与辩证思维的客观性原则;战略思维的周全性要求与辩证思维的全面性原则;战略思维的灵活性要求与辩证思维的具体性原则;,战略思维的创造性要求与辩证思维的主体性原则;战略思维的整体性要求与辩证思维的系统性原则。,敬请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