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介体系.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53688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8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中介体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金融中介体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金融中介体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金融中介体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金融中介体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中介体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中介体系.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金融中介体系,教材里面本章包括三节的内容: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的构成和国际金融体系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见后面的内容)第三节 中央银行(见后面的内容),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的构成和国际金融体系,金融中介体系 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 我国金融中介体系的构成与发展国际金融机构体系,金融系统,本章将介绍金融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阐明金融体系在经济中为什么会具有如此重要的影响;介绍金融系统正常运转所必需的金融工具;说明金融系统为什么会存在信息不对称,如何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系统由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组成。,金融体系,金融机构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一、金融机构体

2、系的构成,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我 中国人民银行 国 的 商业银行 金 融 政策性银行 机 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北京 沈阳、天津、济南、上海 分行 广州、南京 武汉、成都 西安 北京 直属营业部 重庆,存款货币银行,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信实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华夏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 外资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 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产生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的职能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商业银行的类型,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 证券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

3、 融资租赁公司 投资基金 企业财务公司 邮政储蓄机构,保险公司,概念与性质保险业务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人身保险再保险保险公司的经营,资本市场的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交易所,其他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控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社融资租赁公司企业财务公司邮政储蓄机构,政策与监管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金融监管体系,组织体系金融机构自律监管系统(内部)行业自律监管系统社会舆论监管系统行政法制监管系统,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建国前夕我国金融体系的状况国民党统治区的金融体系官僚资本;四行二局

4、一库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农村的高利贷共产党解放区的金融体系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大一统”模式的特点,1.财政信贷的分口管理2.取消商业信用,集中信用于国家银行3.要求企业单一机构信贷4.固定几种结算方式5.严格现金管理,严格信贷计划管理6.统收统支、统存统贷。,“大一统”模式的特点,惟一银行行政设立性质的二重性目的:严格监督和保证计划任务的执行 和实现,我国金融体系的 改革,第一阶段(19791993):主要是突破高度集中的金融体系走向多元化。表现为:成立信托类型的金融机构建立独立经营的专业银行改造农村信用社、发展城市信用社建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二级银行体制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

5、,第二阶段(1994年后):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以中央银行为领导,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相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主要是围 绕贯彻“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原则以及 进一步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推进的。,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主要措施有:组建政策性银行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加强监管,各司其职人民银行机构设置的调整,国际金融机构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州开发银行等,金融体系的功能,金融体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降低交易费用时间与空间转换保持流动性与投资的连续性风险分担支付与清算监督与激励,其他的归纳,在时间与空间上转移资源提供分散、转移和管理

6、风险的途径提供清算和结算途径以完结商品、服务和各种资产的交易提供集中资本和股份分割的机制提供价格信息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创造货币、提供货币供给,其他的归纳:续上,金融市场的功能积累资本配置资源反映经济调节经济金融机构中的商业银行的功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三、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1.中央银行体制问题2.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3.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4.金融监管5.金融市场不健全不规范6.涉外金融风险加大,融资方式与融资结构 金融转化机制中的资金流动,融资方式金融转化机制,间接金融转化机制中,资金盈余者首先将他的金融剩余存入金融中介机构,后者将分散的金融剩余集中起来后,

7、再发放贷款。因此,存在两份独立的合约。在最终贷款者与最终借款之间就形成了一道风险屏障。直接金融转化机制是通过金融市场将资金盈余部门的剩余资金流入到资金短缺部门。资金短缺部门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金融工具筹集所需要的资金。与间接金融转化机制不同,在直接转化机制中,最终贷款者与最终借款者之间只有一份合约,最终贷款者就要直接承担最终借款者经营上的各种风险。,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的问题也就是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两种金融体系格局的对比问题两种金融体系格局的形成20世纪70年代以来直接金融为主的格局代表了金融体系演进的趋势 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金融效率的极大提高 主要原因有:为规避利率和汇率风

8、险而诞生了金融衍生交易(p251)金融自由化浪潮下的银行发展仍然相对缓慢,能创造出对自身的要求权,两种融资方式的优劣对比(p252-253),从风险角度看,从信息处理角度看,从监管角度看,从公司治理角度看,市场体制:“用脚投票”和敌意收购银行主导:凭借内部信息优势实施控制,市场体制:横向风险分担(投资组合、对冲风险)银行主导:跨期风险分散(金融中介机构的作用),市场体制:通过市场提供大量的公开信息银行主导:银企长期合作过程中拥有相关信息,市场体制:监管成本高,但适于动态产业银行主导:监管成本低,但只适于传统产业,直接金融优点与局限性,优点:(1)便于资金所有者多元化投资的需要(2)所筹资金规模

9、大、期限长、稳定性高缺陷:(1)资金供给者的风险大 市场竞争中,发行证券的筹资部门有亏损和破产倒闭的可能,这种风险只能由资金供给者一方独自承担。(2)在金融市场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直接金融证券的流动 性较弱,变现能力较低。,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降低融资成本,事前的搜寻和鉴定成本;事后的监督和实施强制执行的成本,安全性高,金融中介的资产与负债多样化,可分散风险,流动性强,金融机构的间接证券,大都具有“准货币”的性质,易被人们接受,容易变现或转让,局限:对个人来说:收益率较低 对企业来说:资金使用限制较多(资金规模、期限等方面),两种融资方式的比较,分析的着眼点信息规模风险流动性资金的利用效率,

10、非正规金融,没有正规金融机构参与的、私下里协议完成的金融活动。特点:规模小,难以通过非正规金融进行大规模的资金转称地域范围小,是熟人圈里的金融,因而可以较好地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资金流动中的金融市场,按照时间量纲,我们可以将资金盈余者与资金短缺者之间联系的市场机制分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是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市场,它的主要职能是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促进物质资本的形成货币市场是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市场,它的主要职能是调剂临时性的资金余缺。,从金融体系的功能看,金融系统(体系)就是联系资金盈余者与资金短缺者之间的桥梁及其相关的资金清算和风险管理等技术与制度安排,资源的跨时空配置是通过金融系统

11、进行的,金融系统包括市场、中介、服务公司和其他用于实现家庭、企业及政府的金融决策的机构,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为稳定;机构的形式随着功能而变化,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始终是: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中国融资格局的变动趋势,储蓄与投资从财政主导型转向金融主导型直接融资的比重在逐步增加,但间接融资仍占主导地位股票融资的比重上升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比重下降,金融体系格局,探讨金融中介与市场在体系中的地位一国金融体系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世界各国金融体系的“趋同”倾向,趋同的原因,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战后通货膨胀的经常性使风险加大银行在竞争压力下不断创新各有优势与不足,而且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可预

12、见的未来:共存,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直接影响。在此,我们有必要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其管理作一概括的了解。商业银行的业务有很多。根据其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反映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一、存款货币银行的作用,充当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充当企业之间的支付中介变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向社会提供各种服务,二、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表外业务中间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存款,非存款性借款,资本,可供资金,准备金,贷款,证券,其他资产,银行资金(负债)来源,银行资金(资产

13、)用途,银行资本,1、银行资本的重要性 银行以及整个银行系统都是依靠公众的信任生存和发展的,而银行资本是银行所有者的净财富,也是银行能够承担的最大资产损失,所以银行资本是公众建立对银行信心的支柱。2、银行资本的构成 普通股 股本 永久非累积优先股核心资本 公开储备:股票发行溢价、未分配利润和公积金等附属资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贷款与证券损失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长期附属债务等 3、银行有持有低资本的动机,?,商业银行次级债,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银行的资金来源业务1、吸收存款,这是银行最重要的负债业务对于银行来说组织存款始终是获取资金的最根本途径,传统的分类:活期、定期和储蓄,

14、金融创新后,美国的银行存款则分为:交易性存款:不付息的活期存款 可转让支付命令帐户(NOW)自动转帐服务帐户(ATS)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MF)非交易性存款: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2、非存款性借款,非存款性借款不包括期限较长的资本期票和债券(1)同业拆借(2)结算过程中的资金占用(3)证券回购协议借款(4)国际金融市场借款(5)发行金融债券(6)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贴现,再贷款,商业银行次级债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长期债券,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资产业务是存款货币银行的资金运用业务1、现金资产 主要构成:,流动性最强、盈利性很小,地

15、位极其重要,是银行的一级储备,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放同业,托收未达款项,法定存款准备金,其他存放资金,超额准备金,2、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存款货币银行最重要的传统资产业务,流动性比较低,但其收益率在各种资产中也是最高的,构成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银行贷款的划分标准很多:P177页 银行发放贷款的原则,贷款的价格=利率?,借款人的品质(Character):指借款人要诚实、可靠和讲信用,有强烈归还借款的愿望。资本(Capital):自有资本越多,银行在放款时面临的风险就越低。借款能力(Capacity):银行放款时,不仅关心借款者的偿还能力,而且还要关心其法定的借款能力,如对合伙企业放

16、款时,一般就会要求所有合伙人同意借款。放款时的担保(Collateral):保证人或担保品的保管难易及变现能力。经营情况(Condition):借款者的经营管理和盈利能力。连续性(Continuity of business):指借款人经营前景的好坏。,3、证券投资,银行开展证券投资业务的目的仍然在于追求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的提高便于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组合,实现高收益、低风险便于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 主要的投资对象是信用可靠、风险较小、流动性较强的国库券、政府公债以及大公司票据与债券等;这些标准化的有价证券,尤其是国库券买卖业务的出现,使得银行的投资业务兼备了二级储备的作用。便于中央银行通过

17、公开市场操作来执行货币政策,4、票据贴现,票据贴现付款额=票据面值(1-未到期天数年贴现率/360天),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中间业务是指信用业务以外的、银行不运用或少运用自己的资金,通过替客户办理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表外业务是指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会影响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包括中间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虽然不直接形成资产和负债,但却是一种潜在的资产或负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表内业务,因此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如贷款承诺、票据发行便利、备用信用证、互换业务、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等。20世纪80年代后期,表外业务的收入就已经成为西方商业银

18、行最主要的盈利来源。,1、中间业务,银行凭借自己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中间业务,促使银行利润增加,而且仅仅承担较小的风险。目前,国际银行业界开展的中间业务多达上百种,比较常见的几种中间业务有:,2、狭义的表外业务,贸易融通:银行承兑、商业信用证等;金融保证:备用信用证、贷款承诺、贷款销售等;衍生工具: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投资银行业务,备用信用证是商业银行以证人或保人的身份接受客户的委托,对国内外的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的业务,即商业银行为交易活动的双方中的其中一方(委托人)向另一方出具书面担保,以保证委托人届时履行债务或合同义务,一旦委托人不履行合同义务,则银行

19、负有连带赔偿责任,因此,担保形成了银行的或有负债。,证券的承销、代理和证券做市等,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1、安全性原则:这是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因为银行业是一个风险高度集中的行业。安全性原则就是强调银行要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尽量采取必要的手段规避和降低风险。,安全性并不是要求银行业务不能承担风险,而是要控制好风险暴露的头寸,目前,银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传统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近年来的国家及转移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银行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2、流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保持能够随时以合适的成本获取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

20、户的提款要求和满足必要的贷款需求。流动性的要求从根本上说是由银行的经营性质所决定的注意区分两个概念:流动性不足和资不抵债。3、盈利性原则:即银行保持获取利润最大化的能力。它是银行经营的内在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指导银行投资行为,引导资金流向。,三原则的统一与冲突安全性是前提,流动性是保证,盈利性是目标,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发展,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目标是实现资产的最优组合,对已有资产在现金、贷款、证券投资和其他资产之间进行适当的分配。,银行没有必要完全依赖资产方面来保证其流动性,可以在必要时主动地负债来筹集资金保持其流动性。,将资产和负债视为一个整体,通过资产、负债结构的共

21、同调整和从资产负债两方面的配置过程中进行全盘管理,1.商业性贷款理论(The Commercial Loan Theory)亦称真实票据论,在18世纪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银行放款资金主要来自存款,放款应当是以真实商业票据作抵押的短期自偿性和商业性贷款。2.资产可转换理论(The Shiftablity Theory)也叫资产转移理论,在1918年由莫尔顿提出。认为银行可将资金的一部分投入具备次级市场条件的证券,以保持银行所需的流动性。银行持有的最佳可转换资产是政府债券。3.预期收入理论(The Anticipated Income Theory)在1949年由普鲁克诺提出。认为银行贷款应当以根

22、据借款人预期收入制定的还款计划为基础,只要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有保障,银行即使发放一些长期贷款也不会影响其流动性。,资产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之前),资产管理理论较多地关注了流动性和安全性,但导致银行盈利性下降,负债管理理论,一种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创新负债理论.1、核心思想:银行没有必要完全依赖资产方面来保证其流动性,可以在必要时主动地负债来筹集资金保持其流动性。2、具体做法:以短期借入款来应付存款的提取,负债项目一增一减,不影响资产负债规模;以借入款来应付增加贷款的要求,使资产和负债项目同时增加。,通过主动负债来解决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但银行风险大大提高了,负债管理理论,1.银行

23、券理论 最古老的负债理论,商业银行以贵金属做准备发行银行券,银行券的数额与货币兑现准备的数额之间的比例视经济形势而变动。该理论的核心是强调负债的适度性。2.存款理论 银行负债的主要理论,认为存款是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是存款者放弃货币流动性的一种选择,银行应当为此支付利息并关注存款的稳定和安全。该理论最主要的特征是其保守性倾向,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起了保障和促进作用。3.购买理论 一种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创新负债理论,主张以负债的方法来保证对银行流动性的需要。具体做法:以短期借入款来应付存款的提取,负债项目一增一减,不影响资产负债规模;以借入款来应付增加贷款的要求,使资产和负债项目同时增加。

24、,通过主动负债来解决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但银行风险大大提高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1.偿还期对称理论 认为银行流动性资产和盈利性资产的分配应根据资金来源的性质与流转速度来决定,即银行资产的偿还期应与负债的偿还期保持高度的相对性。该模式的核心内容是用负债的期限结构去制约资产的期限结构,通过不断到期的资产来满足银行清偿负债的要求。2.资金集中管理理论亦称资金蓄水池管理。不考虑资金来源的性质及期限长短,而是把所有资金集中起来,根据“三性”要求进行资产分配。,资产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和利率风险管理,“没有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良好的风险管理水平,银行的经营和赢利能力就要大打折扣,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25、可以这样讲,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银行总是力图找到愿意支付高利率而且看来不大会违约的借款者以及回报率高但风险却比较低的证券,同时通过资产多样化求得风险最小。,但是,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总是存在,导致银行面临违约风险,信用风险管理战略,筛选和监控“银行业的工作就是生产信息”花旗银行前负责人沃尔顿里斯顿 筛选是银行将风险小的客户从市场中挑出来进行放款,为此银行都设定了一定的贷款门槛,而且必须充分掌握每一个借款人的可靠信息;监控则是指对借款人取得款项后的活动持续监督和控制。贷款专业化:指银行集中于当地企业或某一个特定行业的企业发放贷款。(提高信息鉴别能力),从风险管理的角

26、度来看,专业化有悖于分散化原则。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贷款专业化又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这样可以利用专业化分工的好处。银行集中在某一特定的行业发放贷款,能更好地对行业内的各个企业比较分析,筛选出信用较好的企业。,与客户保持长期而密切的联系原则 银行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的信用关系来获得企业的相关信息,从而有利于银行加强对借款者的监控和信贷风险管理。(减少银行信息收集成本、提高借款者的违约成本)(重复博弈)信用配给:指银行拒绝向贷款申请者提供全部或部分的贷款,使借款者的借款需求只能得到部分的满足,或根本就得不到满足。补偿余额:是指借款者必须在发放贷款的银行开立的账户上保留贷款总额某一个百分比的资金。补偿余

27、额部分地发挥着抵押的功能,此外,它有助于银行对借款者进行监控。,首付要求 个人在向银行申请住房抵押贷款时,银行通常会要求一定比例的首付款。首付要求越高,弱化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功能就越强。首付要求还可以对借款者起到一种自动筛选的作用,没有一定收入的人因为无法支付必要的首付款,也就自然被排斥到了银行信贷市场之外。抵押贷款利用资产证券化化解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管理战略,缺口管理 缺口管理的条件:一是其效果取决于管理者对利率的预测准确度;二是实施时要受到一些实际情况的约束;三是没有考虑不同资产和负债类型在利率敏感度方面的差异持久期管理 它衡量的是银行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市场价值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分析,分析

28、基础就是Macaulay的持续期间这个概念。Duration 1938年Macaulay提出 在既定时间内,资产获得全部现金流的平均等待时间 1939年Nicks发展了这一概念 现金流量现值的利率弹性的绝对值,持久期考虑了时间价值问题,缺口管理的分析并没有考虑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期限差异,实际上是不同的。因此度量利率风险的另一方法为存续期分析。它实际上是分析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平均存续期在利率变化时对银行利润的影响。规避利率风险的方法就可以通过敏感型资产和负债的存续期来进行。它是计算在利率变化时(考虑平均存续期)资产的收益与负债成本的各自变化的比较。,不良贷款问题,贷款的五级分类:正常 关注 次级 可

29、疑 损失,负债管理如何降低成本?,1、负债成本的具体内容 利息成本 经营成本 准备金比率与可动用资金成本2、负债成本的分析指标 平均成本 边际成本,是银行贷款、投资的最低收益界限,是银行为得到最后一单位资金所必须花费的成本,它是银行从事盈利性资产时的定价标准,三、商业银行的两种类型,职能分工型: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全能型:混业经营、混业监管两种类型形成的历史与现状发展趋势,四、金融创新的概念,关于金融创新的含义,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从广义的角度理解,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微观利益和宏观效益的考虑而对机构设置、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进行的

30、金融业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该定义包括: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金融创新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和提高金融业宏观效率;金融创新的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金融创新的表现形式是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的创新。从以上概念看,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金融创新的历史。由金融创新所带来的效应不仅改变了微观金融领域的服务方式、服务品种和服务范围,而且直接影响了各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因此,从不同的角度解释金融创新的原因成为当代金融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创新的原因,技术推进论货币促成论财富增长论约束诱导论制度改革论规避管制论交易成本论,技术革命对金融创新的影响一直伴随着金融发展的

31、全过程。技术进步是金融创新的基本保障。货币促成论的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认为20世纪70年代的通胀和汇率、利率的波动,是金融创新的重要成因。财富增长论从金融创新需求的角度来解释。认为随着财富的增多,人们要求避免风险的愿望增加,促使金融业发展,金融资产增加,金融创新产生。约束诱导论认为金融业回避或摆脱内部和外部的制约是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制度改革论认为金融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改革。金融体系的任何因制度改革而引起的变动都可视为金融创新。规避管制论认为,金融创新主要是由于金融机构为了获取利润而回避政府的管制而引起的。交易成本论认为,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首要动机,交易成本的

32、高低决定了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的创新是否具有实际价值,而金融创新就是对科技进步导致的交易成本降低的反应。,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一),从理论上讲,金融管制是金融创新的障碍。但从金融创新的历史实践来看,金融管制又是金融创新的诱发因素,二者之间存在内在的一致性。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博弈包含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金融监管诱发金融创新的形成。第二个过程是金融创新促进金融监管的变革。因此,金融创新客观推动了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和完善。监管当局的新管制又会导致新的创新,二者不断交替,形成一个相互推动的动态的博弈过程。,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二),金融创新加大了监管当局金融监管的难度。金融创新使中央银行观测本国金融

33、流量结构失去了稳定基准,使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中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都难以发挥作用。银行机构面临着利率风险、衍生金融产品交易风险、资产证券化风险等,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巨大损失,而且由于支付与信息系统的创新,使这些风险瞬息之间就可能扩散和蔓延使得监管更加困难。由于表外业务自由度大、透明度差,因而银行机构大量表外业务的问世,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在金融创新中,银行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往往使其收益减少,削弱其抵抗风险的能力,当有效管理尚未形成时,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三),金融创新部分抵消了金融监管的预期效应,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种内容和结构的金融监管政策。这个博弈

34、过程不断反复进行,但其决非无意义的反复,每一次“创新一监管一再创新”都不会单纯地回归原点,而是作为推动改革的主要因素,一步步确立金融结构。经济主体进行金融创新得不偿失,收益小于成本时,便会终止金融创新,最终,稳定的金融结构得以确立。这个过程也是金融领域中的帕累托改进过程。,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是指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放松金融管制后出现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充分经营、公平竞争的趋势。包括:价格、业务、市场和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四个方面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金融创新使原有的金融管制措施失去了应有的效力,各国不得不取消管制措施,导致了金融自由化,是创新的结果。另一方面

35、,自由化又为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促进了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金融创新具有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的功能很多创新的工具规避了利率、汇率、通货膨胀及信用风险为分散和转移金融风险创造了新的途径:如股指期货、制度创新等同时,金融创新也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使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增大金融产品的风险伴随创新过程也在增大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表外风险推动了金融同质化、自由化和国际化,“伙伴风险”变大为金融投机活动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场所,金融创新的内容,包括:金融业务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制度的创新,金融业务的创新,负债业务的创新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自动转账

36、服务(ATS)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货币市场存单(MMC)以及协定账户(NA)、清扫账户(SA)资产业务的创新消费信用住宅放款银团贷款以及平行贷款、分享股权贷款、组合性融资等中间业务的创新信托业务租赁业务等 以及清算体系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创新,它一方面是指欧洲货币市场上金融工具的创新;另一方面是指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以及定价理论的发展欧洲货币市场上的金融创新。如多种货币贷款、平行贷款、浮动利率贷款、票据发行便利、远期利率协议等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价模型,金融制度的创新,表现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种类和规模迅速增加跨国银行得到迅速发展金融机构出现同质化趋势金融监管的国际化,金融创新的货币

37、政策效应,金融创新导致:某些金融创新改变了持有不同金融资产的绝对和相对成本,同时也减少了用一种金融资产交换另一种金融资产时的交易成本由金融创新所产生的新的金融资产对传统的Ml资产产生了替代效应,使Ml资产的替代弹性提高,从而增加了Ml的利率需求弹性金融创新使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基本区别几乎消失殆尽,而存款与非存款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也受到了严重的侵蚀金融创新改变了货币供给过程本身,并影响货币当局控制货币总量的能力。,金融创新与货币供给,使货币当局对货币供给的控制难度增大:使货币定义及其计量的难度增大使货币乘数增大:通货存款比、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变小使货币当局对基础货币的可控性程度降低

38、由于融资渠道的增多,使得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减少,金融创新与货币需求,使货币需求的结构改变,导致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性增强出现了既具有交易功能,又具有投资功能的新型帐户,使人们减少交易性的货币需求,增加投资性的货币需求,而后者受利率、汇率等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多,因此造成整个货币需求量不稳定改变了货币流通速度人们会把资金从储蓄帐户转移到NOW帐户,因此会使M1流通速度下降改变了金融资产对利率的弹性因为种类增加,可供选择的品种增多,必然增强对利率的弹性,金融创新与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金融市场的创新与发展,削弱了央行对本过货币的控制能力(欧洲货币市场)金融业务的创新导致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和金融同质化,削

39、弱了央行的货币控制能力(存款货币的创造)使得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功效变化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再贴现率政策的功能弱化传统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趋于失效强化了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使得货币政策效应下降:既影响货币供求,又影响货币当局的宏观调控。,五、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就是商业银行将非标准化的贷款资产集中起来,组成资产集合,然后再将集合的资产细分为标准化的可以转让的证券资产。是将贷款或应收账款转换为可流通的金融工具的过程。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与金融形势的变化密切相联。,金融体系发展的阶段,金融体系本位时期:银行是积累储蓄和进行投资的主要渠道金融市场本位时期:强金融市场本位时期:资产证券化,资产

40、证券化的优点:,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增加资金流动性分解和规避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结构,资产证券化的意义,对于那些信用等级较低的金融机构,存款和债务凭证的发行,成本高昂。如能证券化和出售一部分资产组合,由于证券的较高等级,可以获得较低的发行成本。证券化能够使金融机构减少甚至消除其信用的过分集中,同时继续发展特殊种类的组合证券。证券化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能力,实现规模经济。证券化能将非流动资产转换成可流通证券,使其资产负债表更具有流动性,而且能改善资金来源。证券出售后,将证券化的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移出,可以提高资本比率。资产证券化具有明确的金融创新意义。资产证券化具有信用风险转移创新

41、、提高流动性创新和信用创造创新的作用。,证券化的主要程序,确定资产证券化的目标,组成资产池。由发起人分析自己资产证券化的融资要求,根据清理、估算、信用考核等程序决定债务人的信用、债权资产价值等,将应收和可预见现金流资产进行组合,形成一个资产池。,组建特殊目的公司(SPV),特殊目的公司是专门为实现资产证券化而设立的实体。SPV成立后,与原始债权人签订合同,原始权益人将资产池中的资产转移出售给SPV,这一步称为真实出售。真实出售可以保证原始权益人一旦发生破产,证券化了的资产不会遭到清算,从而保障投资人的权益,它使资产本身的回报风险与原始权益人的整体风险相分离,从而实现破产隔离的目的。,进行信用增

42、级,在完成真实出售、实现破产隔离之后,SPV需要进行信用增级。信用增级的技术有多种,如在银行开立现金担保账户,当未来收益不能足额实现时,由此账户给予投资者一定的补偿;或由银行与金融机构作为第三方担保,从而实现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增级。,安排证券的发售,经过信用增级和对资产支持证券进行重新评级后,SPV通过投资银行发售证券,获取发行收入以向原始权益人支付购买资产的价格。同时,SPV委托投资银行安排证券的流通和上市。SPV获得资产的现金收入,按期向投资者偿付本息。,中国的直接转化与间接转化,资料来源:人民银行统计司,六、存款保险制度,1、存款保险的目的 单一目的就是保护存款者的利益;复合目的则除了保

43、护存款者的利益外,还对面临破产的金融机构,提供清偿能力紧急援助或紧急资金援助。2、存款保险制度的组织形式 官办、银行业自己组织、政府和银行合办 3、存款保险的对象 对象:本国的全部银行、外国银行的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 范围:本国货币存款和外币存款。,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问题,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比较,第三节 中央银行,一、中央银行的产生1.客观要求:银行券的集中发行、票据清算、充当最后贷款人、金融业的统一监管问题。2.产生途径:由股份制或私人商业银行发展而来(如瑞典银行、英格兰银行);直接由政府出资建立(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英格兰银行发展成为中央银行,1928年,只有英格兰

44、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在流通中使用,其它的全部退出流通领域。,1872年,开始担负最后贷款人的角色。,1854年成为英国银行业的票据交换中心。,1844年,英国首相皮尔主持通过英格兰银行条例(皮尔条例)。规定英格兰银行为唯一的发行银行。,1833年,英国国会规定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具有无限法偿资格,但并没有垄断货币发行权。,1694年成立,最早的私立股份制银行、由政府帮助设立。,独占货币市场,央行正式产生,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美国联邦储备体系(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FRS)成立于1913年。美国中央银行的建立是北部工业区域和各州自治势力妥协的结果,因此,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

45、特点是:全国划分为12个联邦储备区,每区设立1家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储备体系的活动通过这12家联邦储备银行进行。,二、中央银行的发展,雏形阶段:17世纪末1843年逐步发展阶段:18441913年不断完善阶段:一战结束以后中央银行国有化:1945年法兰西银行 1946年英格兰银行立法形式确定中央银行职责:如1957年德意志联邦银行法世界性的金融合作加强了央行职能:如1944年布雷顿森林国际金融会议后建立 的IMF是各国中央银行职能在世界范围内 的扩展。,中国人民银行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1)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1948.12.1)(2)中国人民银行一身二任、大一统

46、的金融体制(3)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银行职能(1983.9.17),二元银行制建立(4)按经济区域设立分支机构(1998)(5)1992年8月,国务院决定成立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将证券业的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1998年,国务院决定成立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将保险业的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6)2003年4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成立银监会,建立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工明确、互相协调的金融分工监管体制。,三、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是唯一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负责金融业监管的特殊金融机构,是政府的金融管理机构。,1、中

47、央银行是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 2、中央银行又不同于其他国家机关 3、中央银行从本质上说仍然是金融机构 4、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四、央行的三大职能,1、发行的银行,含义:中央银行垄断银行券(法定货币)的发行权,并控制整个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以维护本国货币的正常流通与币值稳定为宗旨。,发行的银行是央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2、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1)集中保管各商业银行及其它存款机构的准备金(2)最后贷款人(3)集中清算,最能体现央行是特殊金融机构的性质,也是其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基本条件,3、国家的银行,制定和实施金融政策;进行金融监管 银监会;参加国际金融活动;代理国

48、库;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银监会的职能及组织机构,主要职责:(一)制定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的规章制度和办法;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提出制定和修改的建议。(二)审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其业务范围。(三)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管,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四)审查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五)负责统一编制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报表,抄送中国人民银行,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六)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提出存款类金融机构紧急风险处置的意见和建议。(七)负责国有重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八)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49、,组织机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设15个职能机构,其中业务机构共有5个:银行监管一部 承办对国有商业银行等的监管工作。银行监管二部 承办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工作。银行监管三部 承办对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等的监管工作。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 承办对全国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期货和保险类除外)的监管工作。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 承办对农村和城市存款类合作金融机构的监管工作。到2003年底,36个银监局和296个银监分局基本组建到位。,五、各国中央银行制度比较,(一)所有制形式,3、公私混合所有制:如日本、比利时。4、无资本的央行:如韩国的中央银行,2、集体所有:央行的资本由金融机构

50、持有,如意大利银行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1、国家所有:大多数国家。,中国人民银行的资本归国家所有,(二)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1、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单一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具体分为:(1)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这种制度是在一国国内只建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这种制度是在一国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银行。,2、复合中央银行制度 复合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没有设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是有一家大银行集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行经营职能于一身的银行制度。3、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由参加货币联盟的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