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朝制度的革.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55548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唐朝制度的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隋唐朝制度的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隋唐朝制度的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隋唐朝制度的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隋唐朝制度的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隋唐朝制度的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唐朝制度的革.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隋唐朝制度的革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府兵制募兵制,赋税制度,军事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土地制度均田制,前期租庸调制,中后期两税法,三省六部制,沿革,隋文帝创立,唐太宗明确三省职权,职权,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意义,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意义,1、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 2、加强了皇权 3、影响深远,科举制,原因(背景),沿革,创立,完善,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意义,原因,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

2、位后被废除,士族门阀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兴起,意义,1、2、3、4、5、,消极,积极,府兵制,西魏创立-内容,隋文帝改革府兵制,唐太宗调整和健全府兵制,府兵制的崩溃,隋文帝改革府兵制,措施,作用,有益于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改革内容 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到田地,不再实行军民异籍。,太宗调整和健全府兵制,措施,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也加重农民负担,府兵制的崩溃,原因,、,崩溃,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募兵制,特征(内容),作用,积极,消极,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国家也建立了强有力的军队,给以后的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均田制,隋唐沿

3、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长期战乱无主的荒地,租庸调制,前提,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隋朝租调制和赋役制度的改革,唐朝的租庸调制,隋朝租调制和赋役制度的改革,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租调数量比北周轻,农民服役时间也短,后又规定交纳一定的绢代替服役,以庸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推行,作用,、,内容,租,庸,调,唐朝的租庸调制,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也得到巩固,保证生产时间,赋役负担相对减轻,前提,两税法,背景,内容,、,目的,作用,积极,消极,、,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内容,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杂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积极,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

4、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A,科举制在1905年被废除的主要原因是 A新式学堂毕业生逐渐成为官员的主要来源 B学子罢考抵制科举制 C四书五经等德学经典已失去文化教育价值 D该制度已不能满足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D,唐朝两税法得以实施的主

5、要原因在于A它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B它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赋税负担 C它限制了土地兼并,增加了政府收入 D它适应了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D,唐朝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完善中央集权 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唐朝科举制A.导致士族制度的衰落 B.诱导士人埋头攻读四书五经C.使选才任官有了较客观的标准 D.增加了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C,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为此推行了A.科举制度 B.均田制 C.三省六部制 D.两税法,B,隋唐开创科举制,从本质上看是A.

6、封建国家选拔官吏的需要B.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C.网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D.庶族地主掌权的需要,C,府兵制崩溃的根本原因是A.均田制的破坏 B.兵役繁重,士兵逃亡C.府兵地位下降 D.社会上以当府兵为耻,A,关于募兵制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A.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 B.导致军阀的形成C.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 D.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A,唐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无田可授,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均田制遭到破坏 B.安史之乱的影响C.唐中央政权腐败和政策失误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唐朝的两税法的实行纳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扩大了

7、纳税面,使负担相对合理 遏制了土地兼并,增加了政府的税收A.B.C.D.,D,下列对中国封建社会盛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是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政策后出现的B都出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 展的结果C出现的重要原因是当朝帝王的良好的个 人素质 D盛世时期,阶级矛盾非常缓和,不会出现 激化的结果,也没有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D,唐朝政权中,处于行政节制中心重要位置的是A中书省 B尚书省C门下省 D六部,B,唐高宗修订姓氏录规定:“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这一原则所产生的最直接影响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B巩固了士族门阀特权C打击了土族门阀特权D提高了庶族地主地位,D,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

8、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这个机构应是A中书省和门下省B尚书省和中书省C尚书省和门下省D礼部和吏部,A,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主要原因是A赋税沉重导致农民逃亡,土地荒芜B安史之乱造成农业生产破坏C国家把土地分配给皇室和官僚地主D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D,两税法体现出杨炎的理财思想是A轻徭薄赋 B无夺农时C平均负担 D开源节流,C,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摘自资治通鉴材料二 初,府兵之置,居无事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

9、绝祸乱之萌也。摘自新唐书,1)材料一中反映中书省、门下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2)比较唐朝三省与美国三权分立有何异同。,(1)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国家的重要政令,对不可行的政令应驳回,不同点:唐朝的三省是封建权力机关,主要是政令与行政权力的分散,最终有利于皇帝集权。美国的三权分立是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利的分散,是为了防止集权,确保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实行。,(2)相同点:都是通过权利的分散达到中央政府部门互相制约与平衡,防止集权。,(3)材料二反映府兵制有哪些特点?府兵制的实施有何影响?,(4)除三省六部制与府兵制外,唐朝在制度上还有哪些创新?,(3)特点:军民合一、

10、兵将分离。利: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也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控制的户口和税收。弊:加重了府兵的负担;兵将不熟,影响军队战斗力。,(4)完善科举制,实行募兵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等。,“苛政猛于虎”。秦、隋二世而亡是后世许多开国君主的前车之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一个畏字促使不少统治者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社会繁荣。请选择一个中国古代的一个繁荣时期,简要分析其原因与表现。,史称:“得人者昌,失贤则亡。”试结合唐朝前期百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经验教训。,“开元年间,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结合唐朝由盛而衰的史实评述作者这一

11、观点。,内容,初税亩,1.春秋时期,公元前594年,2.鲁国实行“初税亩”,3.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征税,4.承认土地私有,标志着,实质,租庸调法,1.唐朝前期,2.成年受田男子必须缴纳,租,调,和服徭役,不服徭役的可以纳绢代役,庸,(谷物),3.保证了农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内容,特点,4.按人丁收税;纳绢代役,(布帛),从府兵制到募兵制,改革府兵制,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对府兵制做了重大改革。府兵制原为西魏、北周的兵制。府兵为职业军人,兵士都由军府统领,不列入州县户籍,家属也随营居住,编为军户。改革后,军人除仍有军籍、隶属军府外,又与其家属一起编为民户,隶属于州县;

12、有了固定的住处,可以按均田令分得土地,从事生产;同则还要按规定轮番到京城宿卫,或执行其它任务。从此,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起来,成为兵农合一,寓兵于农的制度。,两税法,背景,唐中期以来,随着均田制的破坏,租庸调制已无法继续推行,于是,造成政府财政大大减少。为了保障政府的财源,统治者不得不采取适应当时形势的新赋税制度。,特点,比较租庸调制与两税法两税法的最大特点是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即以资产税取代自战国以来的人丁税。,从府兵制到募兵制,改革府兵制,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对府兵制做了重大改革。府兵制原为西魏、北周的兵制。府兵为职业军人,兵士都由军府统领,不列入州县户籍,家属也随营居住

13、,编为军户。改革后,军人除仍有军籍、隶属军府外,又与其家属一起编为民户,隶属于州县;有了固定的住处,可以按均田令分得土地,从事生产;同则还要按规定轮番到京城宿卫,或执行其它任务。从此,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起来,成为兵农合一,寓兵于农的制度。,【例题3】府兵制和募兵制的特点及评价【解析】(1)府兵制特点:与均田制结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兵将分离。评价:有益于国家的统一(政府管理的户口增加、兵员扩大)、富强(农业发展、赋税增加)和民族融合(清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兵将分离,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沉重的军费负担加在农民身上。()募兵制特点:职业兵,兵将形成隶属关系。

14、评价: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导致军阀割据的局面形成。()变化原因:均田制破坏;兵士逃亡较多;府兵地位下降;为增强军事力量,实行募兵制。,第3课时隋唐制度的革新课前热身,()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三省为()机构。()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三省的长官都是()。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权,加强()权。六部为()省下设机构。()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的方式选拔官员。()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两科为主。武则天时,首创了()和()。开元年间,任用()主

15、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三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皇)权。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隋朝沿袭前代的府兵制,并加以改革,不再实行()异籍,府兵制与()制结

16、合,有益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府兵制也是唐朝的基本兵制,到()年间,府兵制崩溃。唐玄宗为增强军事力量,实行()。隋唐时期,在土地制度上,沿用北魏以来的()。在赋税制度上,隋和唐前期推行()。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隋朝沿袭前代的府兵制,并加以改革,不再实行(军民)异籍,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有益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府兵制也是唐朝的基本兵制,到(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唐玄宗为增强军事力量,实行(募兵制)。隋唐时期,在土地制度上,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赋税制度上,隋和唐前期推行(租庸调制)。780

17、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制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基本是以丁计税 实行实物地租和劳役地租相结合 封建国家对人身的控制严格 地主和农民的负担比较平均合理A.B.C.D.,A,该题从制度、人才促进唐朝前期繁盛的作用作为切入点,深入论证两者作用的同时,还要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地位。对该题摆出的观点,你可持肯定和否定态度,但必须观点鲜明,且论证有力。,10.关于制度、人才对唐朝前期兴盛的作用,史学界大致有两种看法:(一)制度和人才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其中制度是主要的,人才是次要的;(二

18、)制度和人才相辅相成,其中人才是主要的,制度是次要的。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所学阐明你的理由。,答案:基本同意第一种观点:(1)从政治上讲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尤其是三省的机制互相牵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实行集体宰相制,避免宰相的专权,又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君主专制,这一制度是唐前期政治清明的保证。(2)唐前期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广大农民有一定土地和劳动时间,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又定程度上限制了地主官僚兼并土地,是经济走向繁荣的保证。(3)唐朝前期科举制的进一步完善,打击了腐朽的土族势力,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又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保证了唐朝前期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4)唐朝前期人才作用也是重要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勤于政事,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姚祟、宋璟等有名的贤相辅政,圣君贤相是唐兴盛的重要原因。(5)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是唐前期政治的又一特色。武则天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唐玄宗前期重视官员的人选,亲自考核县令,都促进了唐前期的繁荣。(6)唐朝前期科举制,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公平、公正、公开,使一般平民子弟通过考试做官,发挥了积极作用。(7)制度保证了人才的选拔,选拔人才又进步完善制度,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