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57196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5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二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二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二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二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 之教学策略 厦门双十中学 陈聪颖,一、2009年福建高考地理试题分析:1、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与必修三有关的试题):,图1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完成1-2题。1.影响该生态产业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能源 B.技术 C.原料 D.市场2.该生态产业园区中()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 B技术协作带来了企业间的集聚C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D物质的循环 利用形成了 第一产业和 第二产业的 联系,图2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3-4题。,3.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A B C D 4.下列地区

2、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地带的是()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西南地区 A B C D,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 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图4中的、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 走廊。完成7-9题。,7.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C常熟、张家港、大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8.与、走廊相比,走廊发展的 有利条件是()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9.促进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C

3、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 应用,促进产业升级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 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37.(37分)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9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1)分别说出A、B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4分)A:高原 B:山地(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10分)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小;水流平缓。(3)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11分)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干湿季明显;干季

4、需要水源灌溉;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雨季需要排涝;山区适宜建水库。(4)分析甲国吸引 中国投资工业 的有利条件。石油、煤、铁、水能等资源丰富;国家之间协作较好,人均收入较高,市场潜力较大;水运便利(海运与河运);政策支持。,2、试题中牵涉到高中地理必修三的内容:,一、2009年福建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第12题)资源的跨地区调配(第34题)区域城市群的分工合作、产业升级(第9题)流域开发:流域自然条件分析;(第37题)流域发展农业的措施区域工业区位因素(含部分产业转移),遵照课标和考试说明,不回避重点,不出偏题。试题难度适中,问题区分度比较明显强调地理能力重视图表数据的分析和应

5、用,重视问题探究。案例试题,内容全在教材之外,反对背书,提倡能力。注重共性与个性问题的案例,反对套题。,3、试题特点:,二、课程标准的要求1、必修三地理课程标准的三方面内容:(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区域可持续发展(3)地理信息技术应用,2、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原因,森林、湿地等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 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 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6、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 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三、“案例的教学”1、课标要求的特点(1)案例教学:“以某区域为例,分析”高中地理新课程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对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地理3”则是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之上,使学生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这一模块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由于区域存在差异性,各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各有其特性。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了

7、“区域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流域的综合开发问题”、“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及其产生的问题”等五个典型论题进行了剖析。各版本教材采用不同的案例来呈现这五个专题内容。可以看出地理三模块是典型的案例教学。,“必修3”教材的各个章节是直接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的,是以案例为主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原理则是隐含在案例中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从中提炼出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因此其实质是要求学生在前两个模块学习的基础上,能把“必修1”和“必修2”所学的地理基本原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运用到一定区域的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践中去。

8、所以,地理“必修3”教材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问题探究:问题的“分析”和“了解”: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又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分析”和“了解”的要求不同。分析把事物、概念分解简单的组成部分,分别加以考察,找出各自的本质属性及彼此之间的联系。了解清楚地知道,1、课标要求的特点(1)案例教学:“以某区域为例,分析”,2、课标与教材(区域持续发展)的思路

9、(1)思路体现在每章开头的“探讨以下问题:”,例: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在本章中,我们分别以为案例,探讨以下问题:,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么?人为因素有哪些?荒漠化防治有哪些对策和措施?2、为什么亚马孙雨林的开发和保护受到世人关注?雨林的命运和前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第一节“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第一自然段:“土地如同荒漠般的景观”概念;“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土地退化”分布“它是的产物”因素“荒漠化环境问题之一”危害与治理,2、课标与教材(区域持续发展)的思路(2)思路体现在每一节的前面:,雨林的全球环境效益、雨林生态的脆弱、雨林的开发状况,2.1:荒漠化发生的原因

10、是什么?如何防治?,2.2:亚马孙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为什么是保护?怎么保护?,碳氧平衡、水平衡、生物基因库 土壤的贫瘠 过度开发,2、课标与教材(区域持续发展)的思路(3)问题所提供的知识框架:,自然背景、人文因素,针对植被恢复的措施(可持续措施),扩大开采量怎样开发?提高外运能力 加强加工转换,3.1:山西能源资源开发条件?怎样开发?遇到什么问题?怎么办?山西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资源状况、市场、位置交通,怎么办?,遇到什么问题?,市场挑战: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核电、基地优势丧失等污染问题、(本来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产业链,产业结构升级。环境方面:提高

11、煤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三废“治理。,山西煤炭的综合利用,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3.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有哪些地理条件?开发的目标和措施 有哪些?(1)流域综合开发方向(梯级开发为中心),防洪、灌溉;航运;发电;提高水质;土地利用;旅游六方面的合理关系(地理整体性),1产业 3产业 2产业 环境改善 3产业,流域地理条件;流域开发现状,(2)依据是什么?,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早期开发后果,综合开发的结果:,4.1: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具有哪些地理条件和布局特点?存在哪些问题?怎样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东北农业区如何布局,为什么?,农业地理条件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农业三

12、大布局;建设重点:商品粮基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生态农业建设,气候、地形、土壤 工业支持、交通发达、人均耕地面积大,存在什么问题?,开发过度,土地利用不合理 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原退化;环境污染,怎么办?,平原区、草原区、山区,4.2: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怎样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哪些问题?该怎样解决?,珠三角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因素?推进状况如何?,2、课标与教材(区域持续发展)的思路(4)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其他因素:,区际联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的跨地区调配,产业转移,四、教学思考:1、教学设计考虑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地理)的 能力要求(1)获取

13、和解读地理信息 准确和完整理解所获的文字、图形语言形式的信息 如:荒漠化概念的获取(一系列过程图片)(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地理数据、概念、特征、分布、原理、规律 自主学习获得的相关地理知识 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 地理基本技能:如坐标、数据转换、图表填绘、图文转换、地理观测和实验等,如:荒漠化的形成:位置 气候气候的异常;,人为因素植被破坏,地表状况,荒漠化,(3)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等地理概念、特征、分布、发展变化、原理规律等的描述 运用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表 达的问题(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

14、 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用科学语言、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 和结果 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如: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是土地荒漠化吗?为什么?,四、教学思考:1、教学设计考虑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地理)的 能力要求,2、问题的探究(1)问题的探究作为实施课程的主线:问题教学法可以从两个角度切入:,从学生角度而言,预习提问自学思考 小组讨论听课获启发小组讨论 获得认识,提高能力;从教师角度而言,设计问题引发学生自学思考 思考结果反馈讲课引导思考启发学生 小组讨论,用旧知寻答完善认识。即提出质疑探讨释疑归纳总结应用创新。,如: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5、在“荒漠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这个大问题上设计一系列问题层层探究:土地荒漠化的概念是什么?有哪些类型的土地荒漠化?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哪种类型的土地荒漠化?影响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因素有哪些?我国西北地区潜在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是什么?我国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是什么?防治荒漠化的原则是什么?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是什么?这些具体措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能力要求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设计,落实一个个的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的思维链:探究问题上有联系,2、问题的探究,区域环境问题 产生的自然、人文因素 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 防治的措施,(3)重视课后的问题研究:,2、问题的探究,课后的问

16、题研究提供相应的案例,注重教学方法与正课的区别:,问题研究研究什么(目标)?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如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出现的问题:湿地生态环境效益的丧失。问题的研究方法:(研究性学习)如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了解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分析“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 原因 搜集相关资料,理解停止开发三江平原荒地的原因材料的收集:提供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始材料,“获取解读信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过程,。,分解问题,形成问题链,降低难度:(研究性学习)比如: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商品粮?什么是商品粮基地?影响农业的区

17、位因素有哪些?影响商品粮基地的因素有哪些?通过这样层层来降低难度,学生就非常容易找到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即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来分析,不会觉得束手无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可以分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地理必修三的“问题研究”注重对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 探究,并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探究解决方案”(研究性学习),3、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重学生对地理分析方法的掌握:案例教学提供了一类问题的研究和分析的方法:虽然各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点,但同一类问题又都带有共性。因此,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能从分析一个典型的实

18、例中,在掌握相关的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研究的方法,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类的问题:(如土地荒漠化问题)如尝试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南方丘陵低山的“红漠化”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因素产生的危害 防治的措施。其他问题如:土壤盐碱化、红漠化、石漠化等,例如,在人教版中“我国的西气东输”一节中,教材首先是简单介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然后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最后分析了西气东输工程对于东西部发展带来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把教学的设置大致按照以下环节考虑:要实施西气东输,前提和现实的条件是我国的资源在区域分布不均,即我国西北地区油气资源丰富,而我国东

19、部地区却相对缺乏;其次是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和需求在区际之间存在差异,即我国中西部对能源的消费量所占的比重较小,而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和消费量却非常大;再次是在区域间实现资源的调配需要有技术的可行性给予支撑,即我国能够在西部和东部之间实施油气资源的调配,是我国目前的科技技术足以支撑这项工程的实施;最后的关键是实施资源的调配输出地和输入地需要实现双赢,即我国实施西气东输最终对西部大开发和东部沿海地区两个区域之间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对“西气东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在分析资源调配时,能形成以下的基本分析方法:,对于资源分布不均与需求的差异,在教学中就需要从地质、自然、社会经济发

20、展条件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要实现双赢,也可以引导学生从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分析对输出地和输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学生形成了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对于分析同类型的案例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加以很好地分析和解决。,大的方面问题:(如生态建设问题):,3、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重学生对地理分析方法的掌握:同类的问题:(如土地荒漠化问题),如:探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一般研究方法和思路:介绍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带来的危害治理措施亚马孙流域的雨林破坏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产生的原因(雨林的环境效益、开发的过度)保护其他的问题如:湿地、土壤盐碱化等。又如:流域的地理特征

21、分析流域的开发利用方向 流域开发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案例的优化问题:教学设计的选择 按照知识能力要求设计 重视“过程与方法”的优化:地理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有三条要求:“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关键在于问题探究的方式选择:一个地理老师两种教学设计比较:例如:教学设计一:教师讲解荒漠化的概念

22、,提出教学主题“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师生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完成教材“活动”内容: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人为原因分析师生分析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完成教材“活动”内容:前苏联垦荒区的荒漠化问题及防治措施。教学设计二展示一组荒漠化景观图片,学生思考什么是荒漠化?有哪些表现?引导学生找出课本呈现的三个相关案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前苏联垦荒区的荒漠化,全班同学依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案例,自由组合成三个小组。各小组学生阅读教材呈现的资料,讨论、分析案例各小组表述案例分析成果,并板书主要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三个案例中的共同点(如分布地区、原因、措施

23、)和差异性师生总结探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一般研究方法和思路:介绍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带来的危害治理措施教师提出新课题:尝试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学生课后完成。,(3)共性与个性的问题:普遍性规律与特殊性规律 的问题,不能将案例作为答题的套路,注重相同问题在不同区域的表现。今年(2009年),有不少的重大考试的试题,如市质检、省质检、其他地区的质检等,出现大量的套题,依然取得高分,但方向是错误的。今年高考以及以后试题将进一步严谨,进一步加强区分度。关键在于共性规律和个性规律。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自然带的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地理环境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

24、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如陆地上的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大致可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这是共性。但实际分布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又具有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非地带性。这就是个性。具体实际情况中可能个性更具特点。,例如:同样一种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可以有很大的不同,如上海与广州、昆明与贵阳;又如斯里兰卡岛同为热带季风气候,但东西岸的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同。例如:南回归线穿过马达加斯加岛,但东岸为雨林气候。再如:欧洲西部海洋性气候特征典型。,自然地理环境的共性与个性包括:各个要素的 成因、分布、特征,人文地理也有共性与个性的差别

25、:一种情况是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的人文地理现象;试题例子:图9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10分)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小;水流平缓。(3)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11分)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干湿季明显;干季需要水源灌溉;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雨季需要排涝;山区适宜建水库。,纬度位置应该是热带雨林气候,但图中信息告诉你是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由此影响河流的水文特点

26、。由此也影响解决农业问题的措施农田灌溉系统。,另一种是人文地理规律中的个性。这个方面比较复杂。,人文地理也有共性与个性的差别:一种情况是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的人文地理现象;,例如:与城市中心等距离的地点地租能力的不同,可以是受交通的影响,也可以是受地质、地形,或是其他人文因素的影响。又如:泰国、缅甸的的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就有:商品率高;我国东部江浙一带水稻种植业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因为有严隆平的“杂交水稻”等。,再如:尼罗河建大坝的利和弊与其他河流有所不同:尼罗河利:防洪、灌溉、发电、航运、水产养殖、旅游、减轻大气污染。弊:土壤肥力下降、河口地带水产资源减少、海水倒灌、三角洲盐碱化、海岸后

27、退。长江利在中下游:改善生态环境(防洪灌溉)、减轻 血吸虫病、减轻湖泊淤积、调节局部 气候、减轻环境污染。弊在库区:土地淹没、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 环境污染、诱发地质灾害、库区淤积、水生生物的影响。,4、区域知识铺垫问题案例教学的知识铺垫,必修三的核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是研究问题的平台。由于初中地理课程两年学制(初一和初二开课)的设置,初中和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存在明显的断层;地理学科在初中属于弱势学科,学生往往并不重视,学生对区域地理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不牢固的。这些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必修三”教学的顺利进行。,(1)范围和内容:,4、区域知识铺垫问题案例教学的知识铺垫,中国地理区域:中国地理总论:位置、行政区划、地形、河流、气候、河湖、资源等。中国三大自然区域对比。世界地理区域:世界十三个自然地理分区:位置、地形、河流、气候、河湖、资源等。,(2)教学方法设计:,区域分析方法:从位置入手,通过地图等材料分析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区域分析方法:区域比较法,在地理现象和成因等 方面的比较。区域分析方法:学习区域分析方法,探究新区域区域内部的共性与个性规律,大连代怀孕 大连代怀孕 闯鬻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