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的野外观察方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59028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5.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鸟类的野外观察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鸟类的野外观察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鸟类的野外观察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鸟类的野外观察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鸟类的野外观察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鸟类的野外观察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鸟类的野外观察方法.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鸟类学野外识别 鸟类学野外识别是动物学野外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这一内容的实习,不仅使大家能够认识自然界中的鸟类,更重要的是使大家能够熟练掌握鸟类野外识别的方法和技术,并了解不同鸟类类群与它们所栖息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鸟类野外统计方法和原理。,一、鸟类的野外识别方法1、鸟类的实验室识别与野外识别的优缺点2、鸟类的野外观察工具(1)望远镜的使用 单筒望远镜 双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的各种参数南京产的熊猫牌双筒望远镜上的参数为:840 Field 6.5。114m/1000m 其中:8 代表该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为8倍 40表示物镜的口径为40毫米 Field 6.5。表示该望远镜的视角为6.5

2、。114m/1000m 表示该望远镜观察1000米处的物体相当于用眼睛观察114米处物体。物镜口径 40 通光量 5 放大倍率 8,(2)笔记本和记录笔的选择笔记本记录内容:鸟类的种类、数量、外形特征、地貌特征、动物行为等等信息。笔记本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方便携带,能够塞入口袋。塑料封皮为佳,防雨防水。最好采用防水用纸制作的笔记本。封面艳丽,丢失后便于寻找。记录笔的选择:最好用铅笔。其次是圆珠笔。,(3)穿着选择不宜穿着色彩艳丽的服装、帽子。不应佩戴过于醒目的装饰。如果可能,可选择迷彩服野外专用。双肩背包,便于空出双手。,(4)地图重要资料最好有生境类型了解鸟类的变迁决定调查计划和路线,(5

3、)其它工具,GPS(主要功能包括:指南针、海拔仪、地形图、地图、日出日落灯),测距仪,资料的收集1、地图2、文献3、图鉴中国鸟类图鉴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主编 钱燕文 执行主编 河南科技出版社 1995年 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south-East Asian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Japan,鸟类的观察方法 1、鸟类观察时间的选择 鸟类一天的活动频率一般具两个活动高峰。是每天天刚蒙蒙亮至早上9:00左右由于经过了一整夜的休息,需要大量觅食,所以活动频率较高;傍晚(4:00天黑)也是鸟类觅食高峰时段。在其它时段,除繁殖

4、季节外,大多数鸟类由于光照过强,气温过高和无饥饿感等原因,活动频率大大下降,因此我们在野外观察和统计鸟类时,一般应选择清晨和傍晚,特别是对于林鸟的统计尤为明显。,2、鸟类观察路线的选择 由于不同生境鸟类的种类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野外实习的观察路线除特殊需要,一般选择行走比较简便的且生境多样的线路,以保证能够使同学们能够看到更多种类的鸟类,了解鸟类的分布生境的关系。,鸟类观察的注意事项 观鸟时应尽可能保持安静,并用耳倾听鸟类的动静,如鸟类振翅声或鸟鸣,判别其方向、距离和位置。当鸟类出现时,应在最短的时间内仔细观察鸟类的性状、行为和生境类型,并按上述要求将观察到的内容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观察者应尽

5、可能在隐蔽观察,避免鸟类发现你而逃逸,使你无法仔细的观察,所以观察时一般以顺光观察为佳,避免因光影的干扰而影响观察的质量。若在开阔地观察鸟类,可采用坐姿或下蹲来观察,以免被鸟类发现。,鸟类观察正确的站位,鸟类的野外识别,1、检索表检索与鸟类的野外识别的优缺点 检索表仅适用于实验室内的鉴定,必须将动物猎获并制成标本,不利于对野生动物保护。鸟类的野外识别具有快速而准确,解决了检索表鉴别所存在的缺点。,2.鸟类的野外识别方法,(1)体形大小和形状易获信息。主要表现:体长、体重和其它形态特征。首先与你熟悉的鸟类进行比较。如喜鹊、鸽子等。另外有的鸟类头顶具凤冠,在描述中应准确记录。,大小对比,白眉鹀,棕

6、背伯劳,珠颈斑鸠,白鹭、中白鹭、大白鹭,形状对比,鸳鸯,中华秋沙鸭,大天鹅,小白额雁,绿翅鸭,青头潜鸭,(2)体色,红绿金刚鹦鹉,血雀,乌鸫,黑枕黄鹂,体色以白色为主的鸟类:白鹭、池鹭、牛背鹭、大天鹅、小天鹅、朱鹮以黑色为主的鸟类:乌鸫、八哥、鹩哥、发冠卷尾、黑卷尾、乌鸦以红色为主的鸟类:红交嘴雀、朱雀、北朱雀、红隼、棕背伯劳、赤红山椒鸟、粉红山椒鸟、红腹锦鸡以蓝色为主的鸟类:蓝翡翠、小翠鸟、白腹姬鹟,以黑白相间为主的鸟类白鹡鸰、冠鱼狗、喜鹊、黑背燕尾、小燕尾、斑啄木鸟、以绿色为主的鸟类:白头鹎、绿鹦嘴鹎、莺科鸟类、绿啄木鸟以黄色为主的鸟类:黑枕黄鹂以棕褐色为主的鸟类:雁鸭类的雌性个体、隼形目

7、、鸮形目以灰白为主的鸟类:鸻鹬类、夜鹭、苍鹭、鸥类、燕鸥类,(3)喙形 由于不同鸟类的食性的差异,鸟喙表现出不同形状特征,如是鸟类野外识别的重要依据之一。鸟喙的长度:通常我们可将鸟喙的长度与该头部或身体的长度进行比较。,小杓鹬,白腰杓鹬,大杓鹬,中杓鹬,鸟喙的形状:鸟喙的形状由于它们的觅食不同,因而它们的形态各异。如麻雀、雉类等适合啄食谷类的圆锥形喙;鸫类等适合取食昆虫的尖形喙;雁鸭类的适合觅食滩涂上的水生生物的匙状喙(扁形喙);猛禽适合捕食小鸟和小型哺乳动物的钩状喙等;有的喙还具有特殊形状。,红尾伯劳,蛇雕,黑脸琵鹭,血雉,极北柳莺,大白鹭,花脸鸭,黄腰太阳鸟,普通夜鹰,朱鹮,苍头燕雀,白翅

8、啄木鸟,(4)翅形:尖形翼:圆形翼:方形翼:在野外观察鸟类时,对翅形的观察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善于滑翔的鸟类,如隼形目鸟类翅端的初级飞羽的形态是野外识别的依据之一。,信天翁,翅形鉴别猛禽,白腹鹞,兀鹫,普通鵟,黑儿鸢,凤头鹰,白肩雕,阿穆尔隼,(5)尾形 鸟类的尾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是野外鸟类识别的重要依据之一。鸟类尾部形态主要可分为平尾、圆尾、凸尾、尖尾、凹尾、叉尾等。,赤胸啄木鸟,灰卷尾,白喉红臀鹎,金翅雀,金腰燕,红嘴蓝鹊,家八哥,(6)鸟类的行为 鸟类的行为复杂多变,如鸟类的繁殖行为、觅食行为、飞行姿势、降落时的姿势等等。我们在观察鸟类时,注意对鸟类的各种行为进行观察。,鸟类的发情,鹗

9、排泄,扇尾沙锥觅食,红隼悬停,黑翅长脚鹬繁殖,鸟类的站立姿势,悬木雀,栗臀,青背山雀,红喉歌鸲,白鹡鸰,褐耳鹰,鸟类的生态位分析 每一种鸟类都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异种个体如果同一空间,觅食同类食物,往往会造成种间竞争。经过自然选择,不同种类的鸟类往往选择不同的空间,这表现在有的鸟类习好在树冠顶端,有的喜欢在高大乔木的中层或下层,有的鸟类喜欢停栖在灌木丛,有的则常常出现于低矮的草丛间。因此,对于鸟类出现的生境类型的描述,将有助于我们对鸟类的识别。,高大乔木上层:白头鹎、三宝鸟、鹟科高大乔木中上层:发冠卷尾、啄木鸟、黑枕黄鹂、红翅凤头鹃、乌鸫高大乔木下层:大山雀、红头长尾山雀、灌木丛:画眉、短翅树莺

10、、山树莺、麻雀草地:麻雀、紫啸鸫电线或电线杆:棕背伯劳、三道眉草鹀、,鸟类观察记录 通过上述观察,用非常简笔画形式,将你所见鸟类的特征通过绘图法记录在笔记本上。由于不是每一个鸟类观察者都精于绘画,所以鸭蛋绘图法是一个比较易学和实用的方法之一。,鸟类学野外调查统计和观察方法,鸟类的统计技能的训练小群鸟类的计数大群鸟类的计数,常用鸟类学生态学统计,1、样线法 对于某一生境中鸟类数量的统计,由于受到地形的限制,必须采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进行采样统计,才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鸟类的真实的情况。样线法(transect census methods)是目前鸟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鸟类数量统计方法之一。样线法的种类较

11、多,常用的有固定距离样线法(fixed-distance line transect)和可变距离样线法(variable-distance line transects)两种方法。由于前一种方法比较简单,易于操作,所以我们将重点介绍固定距离样线法。,固定距离样线法的原理 调查者沿着一直线行走,并记录一定距离内所看到的或听到的鸟类的数量和种类,此样线的长度和观察宽度的乘积及为调查面积。DKN/2LW 其中:D为该样带中鸟类的密度 K为单位面积 N在W宽度的内所记录的鸟类的数量 L调查样线长度 W样线单边宽度,2统计规则,(1)对样线内的所有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统计,为了避免鸟类的重复统计,一般只

12、对观察者前方飞向身后的鸟类进行统计,而对身后飞向前方的鸟类不予统计。(2)在繁殖季节,由于鸟类往往是成双成对地出现,如果在观察中听到某种鸟类的鸣声,应统计为2只。(3)对不能鉴别的种类,应合并统计在未鉴别种类内。,3采用固定距离样线法的假设条件,(1)在统计过程中,没有鸟类被漏记。(2)所有鸟类的个体未被重复记录。(3)观察者进入样带后对鸟类无影响,及不因观察者的进入而引起鸟类在样带中的进出。(4)观察者对样线至鸟类的距离观察无误(5)观察者对鸟类的鉴别准确无误。(6)每次观察必须是独立的,4样线法调查中造成误差的因素分析(1)行走速度:一般应采用相对固定的行走速度统计鸟类,行走速度一般为0.

13、51公里/小时。速度太快往往会引起一些个体记录的遗漏和种类鉴别的准确率的下降,并且可能会惊动其它鸟类,造成统计上的误差,;速度过慢,可能会造成鸟类个体的重复记录而导致数量统计的误差。,(2)样线宽度的选择:样线宽度一般不宜太宽,如果过宽往往会造成鸟种鉴别的误差和数量统计的误差,因此样线宽度一般以25米为佳,但这种设定也有缺陷,可能会造成观察范围以外的稀有种和特有种和许多有价值信息的漏记。,(3)样线的确定:样线的确定一般因以随机取样为主,但考虑到样线一般为直线,如果随机取样,可能会因河流、建筑物、悬崖峭壁等障碍物而无法连续观察,所在学样线的确定上,可结合随机取样,适当调整的原则指定样线的位置。

14、,(4)由于调查者的经验上的 差异,即使有经验的鸟类观察者一般也不太可能将距离样线一定距离内所有鸟类全部观察到。,(二)样点法(point count methods)样点法是70年代才出现的鸟类统计方法,与样线法一样也是目前鸟类统计中使用最广泛的种类。具体原理与样线法基本相似,可以认为是观察者行走速度为零时的样线法。样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无距离估计样点法(point count without distance estimation)、固定半径样点法(fixed-radius point counts)和可变半径样点法(variable-radius point counts)。我们在这

15、里重点介绍以下固定半径样点法。,固定半径样点法的原理 固定半径样点法是记录某一特定点周边一定半径内所有鸟类(包含听到的和看到的所有鸟类)个体,然后用多点统计数据和样点总面积来测定鸟类的密度的数量统计方法。,(2)样点大小的半径确定 样点半径的确定样点半径大小应适中。样点半径不宜过大,及要保证在能够将半径内所有鸟类观察到,同时也样点半径也不能过小,以致于观察者的进入对鸟类产生影响而出现个体的迁出。由于森林中观鸟时,视野比较小,且观察者有隐蔽物,对鸟类的影响较小,所以样点半径一般可选择25米左右;在开阔地带观察鸟类时,由于视野开阔,隐蔽物较少,所以样点半径可选择50米左右。,(3)样点数量的确定

16、Morrison等(1981)认为,每个调查路线上有46个调查点,就可以有效估计大多数鸟类的密度,但样点设置越多,统计结果越准确,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通常设置20个以上的样点。为了保证统计的独立性,所以两个样点一般不能有重叠或相邻的区域,以避免个体的重复计数。一般样点间的距离在100米以上。(4)密度计算 D N/3.14 r2 其中:D为鸟类的密度 N 为每个样点观察到鸟类的个体数,如果在繁殖季 节统计雄性个体,通常加倍计数 r 为样点半径(米),固定样点半径法的优点是避免了在样线法统计时,由于行走速度的差异而造成的误差,同时,此法不仅可用于繁殖季节,其它季节也同样适用;样线法一般以直线作为

17、调查路线,而样点法则可以用于其它复杂的环境,如多岩石、河流等障碍物区域,这样统计出来的数据更能够反映出鸟类与生境之间的关系。,(三)鸟类的频率指数估计法 我们在工作中,通常要对群落中各种鸟类的数量进行评价,造出群落中哪些鸟类是优势种,哪些是稀有种。鸟类频率指数的估计法是比较简便的方法之一。鸟类频率指数(RB)是鸟类遇见百分率(R)和每天遇见数(B)的乘积。遇见鸟类的天数(d)鸟类的总数 RB=RB-100-调查总天数(D)调查的总天数(D),频率指数(RB)是确定鸟类优势种的重要指标之一,当某种鸟类的RB值大于500时,该种类为群落中的优势种,通常可用“”表示;当RB值介于200500之间,该种类为普通种;当RB值小于200,则该种类为稀有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