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教育3第三章-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59800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安全教育3第三章-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化工安全教育3第三章-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化工安全教育3第三章-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化工安全教育3第三章-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化工安全教育3第三章-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安全教育3第三章-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安全教育3第三章-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章 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现代化工生产过程中,其原料和产品,绝大多数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有腐蚀的特性,而且多在高温、高压下运转。因此,加强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化学工业部于1999年12月12日,以化督发门1996860号颁发了关于印发“加强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和监督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必须以现有管理为 基础,把加强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 管理作为重点,并以此为主线,抓 好安全管理工作。,3.1.化学危险物品分类和性质,化学危险物品的定义:凡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并在摩擦、撞击、火源、日晒、受潮等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中毒、灼伤等人身

2、伤亡事故的化学物质以及放射性物品,都属于化学危险物品。化学危险物品根据其危险特性及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的安全管理要求,按照国家标准GBl3690-92可分为八大类。即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和腐蚀品。,3.1.1.第一类 爆炸品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3.1.1.1.分类爆炸品按其性质、用途和储运安全的要求,分为起爆器材、炸药

3、和爆炸性药品、点火器材、其他爆炸性物品等四类。(1)起爆器材 这种器材是用来引爆炸药的物品,如导爆索和雷管等。这类引爆物品危险性较大,对外界作用的敏感性很高,遇到火焰、火花,摩擦,撞击以及微小振动,都可能引起爆炸。(2)炸药和爆炸性药品 这是用途不同的两类物品。炸药通常指在工农业生产或军事上利用化学能的物品,如TNT、硝胺等。按它们的灵敏度和爆炸威力又分为三类,即起爆药、爆破药和火药。爆炸性药品是指某些具有爆炸性的化学药品,但一般不当作炸药使用,如苦味酸、叠氮等。(3)点火器材 主要用于点火和引爆雷管或黑火药,对火焰作用极为敏感,如导火索、电火绳等。(4)其他爆炸性物品 这种爆炸物品是指含有火

4、(炸)药的制品,如发令纸、小口径枪弹、信号弹、爆竹等。,3.1.1.2.特性爆炸品最主要特性是爆炸性。这是由其本身的组成和性质决定的。由于爆炸物品都具有化学不稳定性,在一定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如受热,撞击、摩擦、明火、酸碱、金属),都会发生猛烈的化学反应,引起爆炸。这样的爆炸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反应速度快 一般可在万分之一秒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化学反应,发生爆炸。爆炸的能量在瞬间放出,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如1kg硝铵炸药,完成爆炸的时间只有0.3s,它的功率大约可达到30万马力。产生大量热 爆炸时的反应热一般可以放出数百到数千千卡的热量,温度可达数千摄氏度。如1kg硝铵炸药爆炸时,能放出385649

5、40kJ的热量,可产生24003400的高温。产生大量的气体,造成高压 在爆炸的瞬间,固体状态的爆炸物迅速转变为气体状态,使原来体积成百倍地增加,同时气体高温迅速膨胀,产生高压。如1kg硝铵炸药爆炸时,可产生869963L气体,并在瞬间形成,使压力猛升到10.1103MPa,形成的冲击波对周围建筑物有很大的破坏性。不需要外界供氧 因爆炸物品本身分子中含有特殊的不稳定基团,如叠氮基(一N=N=N),重氮基(N=N)等,在爆炸时会引起分解或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一些混合爆炸物品,因其中混有的氧化剂(如黑火药中的硝酸钾)或叮燃物(如黑火药中的木炭和硫磺),故在爆炸时不需外界供氧就能发生瞬间的氧化还原反

6、应。,3.1.2.第二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为便于储运和使用,常将气体通过加压法压缩储于钢瓶内。由于各种气体的性质不同,有的被压缩成液态,有的加压后仍然为气态,所以称为液化气体或压缩气体。这类化学品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大于294kPa的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根据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四类。(1)易燃气体 这些气体极易燃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有的还有毒性,如

7、氢一氧化碳、甲烷、氯乙烷等。(2)剧毒气体 这些气体毒性极强,吸入后能引起人体中毒甚至死亡,如氯、光气、硫化氢等。(3)助燃气体 这些气体本身虽不燃烧,但却有助长火势的能力,故有扩大火灾的危险性,如氧、压缩空气、一氧化二氮等。(4)不燃气体 这些气体性质稳定,不会引起燃烧,但对人有窒息性,如氮、二氧化碳以及惰性气体等。,3.1.3.第三类 易燃液体凡在常温下的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其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的,均称为易燃液体,如乙醇、甲苯、汽油等。3.1.3.1.分类根据其闪点的高低,可分为低闪点液体(闭杯试验闪点低于-18)、中闪点液体(闭杯试验闪点在-1823)、高

8、闪点液体(闭杯试验闪点在2361)。3.1.3.2.特性易燃液体具有与其他液体不同的特点。(1)易燃性闪点低 易燃液体具有闪点低的特点,所以在常温下,遇到明火就能使液体表面的蒸气闪燃,引起燃烧。燃点低 易燃液体具有燃点低的特点。其燃点一般比闪点高15。挥发性大 易燃液体具有挥发性大的持点,往往在易燃液体周围蒸气浓度大,遇火易爆炸。由于大多数易燃液体的蒸气比空气重,易沉积在低洼处,不易散发,更增加了着火的危险性。点燃能量小 易燃液体的蒸气只要极小能量的火花,就可以点燃。(2)易爆性 由于易燃液体易挥发,其蒸气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明火或静电火花就会发生爆炸。(3)易流动扩散性 易燃液体粘度一

9、般都很小,很容易流动和扩散。即使容器只有细微裂纹,因渗透、毛细管浸润等作用,易燃液体也会渗出容器外,如不注意,易燃液体源源不断地挥发,造成空气中的蒸气浓度不断增高,增加了然烧爆炸的危险性。,(4)受热膨胀性 易燃液体的热膨胀系数通常比水大得多。受热后,本身体积要膨胀,蒸汽压也随之增加,使密闭容器中的压力升高,造成“胀桶”,甚至炸裂。因此,易燃液体应避热存放,罐装时,容器内应留有5以上的空间。(5)带电性 大部分易燃液体的电阻率都很大,多是电的不良导体。当其在管道、储罐、槽车等输送情况下,往往由于摩擦接触而产生静电积聚。当静电荷聚积到一定程度时,会放电而产生静电火花,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6)毒

10、性 部分易燃液体有毒,有的毒性还较大,如甲醛、甲醇、丙烯腈等。因而与之接触的人员,应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另外易燃液体与氧化剂或某些有氧化性的酸接触,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导致燃烧和爆炸;与有腐蚀性的酸接触,会造成“烂桶”,使之液体外溢,有燃烧的危险性。因此在储运时应特别注意。,3.1.4.第四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质,如五硫化磷、萘、硫等。自燃物品是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硫化钠等。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

11、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钠、甲醇钠等。3.1.4.1.易燃固体1、分类根据易燃固体的燃点高低,可分为一级易燃固体和二级易燃固体两种。(1)一级易燃固体 燃点低,易燃烧或爆炸。燃烧猛烈,并放出有毒气体,多数还具有毒性。按化学组成可分为三类。,赤磷及含磷化合物 这些物质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如赤磷、三硫化磷、五硫化磷等。硝基化合物 这些物质含有硝基或亚硝基,很不稳定,燃烧过程常发生爆炸。如H发泡剂、二硝基苯、二硝基萘 等。其他 有毒或有腐蚀性,如闪光粉(镁粉与氯酸钾粉的混合物)、氨基化钠()、重氮氨基苯()等。(2)二级易燃固体 这

12、些物质燃点比一级易燃固体高些,燃烧速度略慢一些,毒性也比较小。按化学组成可分为四类。硝基化合物 如硝基丙烷、硝化纤维制品(赛璐璐制品、硝基喷漆漆片)等易燃金属粉末 粉末飞扬后,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镁粉、铝粉等萘及其衍生物 如萘、甲基萘等。其他 如硫磺、生松香、聚甲醛等。,2、特性(1)与氧化剂接触发生猛烈的燃烧爆炸。如萘与发烟硝酸接触,硫磺粉与过氧比钠接触均易迅速发生燃烧爆炸。(2)对火种、热源、冲击、摩擦、撞击比较敏感,并引起燃烧。(3)有毒或燃烧产物有毒,如硫磷等。(4)燃烧方式有显著特点。有些易燃固体受热时,会迅速升华,在固体表面形成易燃蒸气层,一旦遇到明火和其他激发能量,也往往

13、会引起燃烧,如萘、樟脑等。有些易燃固体在受热后会迅速分解,产生可燃气体,倘若受热或遇到明火,很容易引起燃烧。(5)易燃固体粉末,由于质轻漂浮在空气中。当达到一定浓度,遇到火花会引起爆炸;在较高温度时,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随着反应时的温度升高,往往会引起燃烧。,3.1.4.2.自燃物品1、分类根据自燃物品发生自燃的难易程度可分为一级自燃物品和二级自燃物品两类。(1)一级自然物品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能剧烈氧化或分解,造成自燃,如黄磷、三甲基铅、铝铁溶剂等。(2)二级自燃物品 在空气中氧化速度比较缓慢,在受热、受潮、不通风等积热不散的条件下,引起氧化而自燃的物质。这类物质大多是油类(主要是

14、植物油),如油布、油纸、浸油的金属屑等。,2、特性(1)有些自燃物品自燃点低,化学性质活泼,容易被氧化,被氧化时产生热量,使本身温度升高,而温度升高又促使氧化加快,产生更多热量,很快引起自燃。如黄磷自燃点只有34左右,遇空气就能自燃,因此黄磷必须储存在盛有水的容器中隔离空气。(2)有些自燃物品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在湿热条件下,容易发生分解放热,使温度升高而导致自燃。(3)有些自燃物品混进助燃物质,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增大,容易被氧化而自燃。如疏松多孔的物质因受空气中氧气的作用较大,比较容易自燃。(4)有些自燃物品混进氧化剂和对氧化反应有促进作用的金属粉末,也能增加自燃的危险。,3.1.4.3.遇湿

15、易燃物品1、分类遇湿易燃物品按遇湿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分为一级遇湿易燃物品和二级遇湿易燃物品二类。(1)一级遇湿易燃物品 与水或酸反应速度快,放出热量高,并放出大量的可燃气体,容易引起燃烧爆炸,如活泼金属、金屈氢化物、硼氢化合物、磷化物等。(2)二级遇湿易燃物品 与水或酸反应时,比一级遇水燃烧物质反应速度慢,放出的热量、产生的气体量较少,遇着火源能引起燃烧爆炸,如锌粉、保险粉(低压硫酸钠)等。,2、特性(1)这类物质的共同特点是与水分解,放出热量并产生可燃气体。当温度达到气燃点时,立即燃烧或爆炸。因此,这类物质应避免遇水或潮湿的空气接触。活泼金属及其合金 如钾、钠、锂、钠汞齐、钾钠合金等,遇

16、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氢气和大量热量,其热量能使氢气自燃或爆炸。如金属氢化物 如氢化钠、氢化钙、氢化铝等,遇水能剧烈反应而放出氢气。如硼氢化合物 如二硼氢、硼氢化钠等,遇水反应放出氢气。如,碳的金属化合物 如碳化钙、炭化铝等,遇水反应剧烈,放出不同的可燃性气体乙炔、甲烷等。如磷化物 如磷化钙、磷化锌等,遇水生成磷化氢,在空气中能自燃。如其他 如保险粉和焊接用镁铝粉等,遇水也能产生可燃气体。(2)与酸或氧化剂的反应更为剧烈,极易引起燃烧爆炸。因此,在储运过程中,更应注意与酸和氧化剂隔离。(3)对人的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有些遇水还会产生一定的毒性,必须引起重视。,3.1.5 第五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

17、化物 氧化剂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有机过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3.1.5.1 分类(1)氧化剂 氧化剂可分为无机氧化剂和有机氧化剂。根据氧化性强弱,无机氧化剂可分为一级无机氧化剂和二级无机氧化剂。有机氧化剂主要指有机硝酸盐类。,一级无机氧化剂 这类氧化剂大多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过氧化物,氮、氯元素的含氧酸及其盐类。无机过氧化物中含有过氧基(OO),性质极不稳定,易

18、放出氧原子而分解,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如过氧化钠、过氧化钾等。在氮和氯等的含氧酸及其盐类中,氮和氯等原于呈高价状态,极易夺取电子而变成低价状态,同时又能放出氧,与可燃物迅速起氧化反应,如高氯酸钾、硝酸钾等。在高锰酸钾类物质中,含有高价态的锰原子(Mn7+),他也易得电子变成低价态的锰原子(Mn2+、Mn4+),如高锰酸钾高锰酸钠等。二级无机氧化剂 除一级以外的所有无机氧化剂均属此类。二级无机氧化剂也容易分解,但与一级氧化剂相比,稍稳定一些;也具有比较强的氧化性,能引起燃烧。如硝酸铅(N5+)、亚硝酸铅(N3+)、过硫酸钠(S7+)、溴酸钠(Br5+)、三氧化铬(Cr6+)、氧化银(Ag2O)等。

19、有机硝酸盐类 它同无机硝酸盐相似,含有高价态的氮原子,易得电子变为低价态,如硝酸胍、硝酸脲等。,(2)有机过氧化剂 有机过氧化物根据氧化性的强弱也可分为一、二级。一级有机过氧化物 这类过氧化物与无机过氧化物相似,都含过氧基,受光和热的作用,很容易分解放出氧,性质很不稳定。故对这类物质必须加入稳定剂后方能储运。如过氧化苯甲酰等,受热、摩擦都可能发生热燃烧或爆炸,故一般都需有30%的水分才较稳定,才能储运。二级有机过氧比物 此类有机过氧化物与一级有机过氧化物相比,氧化性稍弱一些,如过氧醋酸()等。,3.1.5.2.特性 在无机化学反应中,可以由电子的得失或化合价的变化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不同的无机

20、氧化剂,可以根据其得到电子的难易,来判断氧化性的强弱。无机氧化剂其氧化性强弱的一般规律如下所述。(1)对于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得到电子能力也越强,其氧化性也越强。如这在氢与卤族元素的反应中就可以得到证明。氢与氟混合,在没有任何激发能作用的情况下,甚至在冷暗场所也会发生爆炸;氢与氯混合,要在光照的情况下引起爆炸;氢与溴混合,要在加热的情况下才能反应,并且反应缓慢。氧族元素也有同样的规律。如果将卤族与氧族元素共八种单质相比较,氟得电子能力最强,则氧化性最强,而碲得电子能力相比最弱,则氧化性也最弱。,(2)对于化合物,若其中含有高价态元素,则这个元素化合价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如(3)对于离子,所带

21、的正电荷越多,获得电子就越容易,即氧化性也就越强。(4)如果分子中含有活泼性强的原子(如氯、氮、钾、钠、锂等),其氧化性强;含有活泼性差一些的原子(如溴、碘、镁、铅、铁等),氧化性弱一些。以上规律虽不很严格,但可根据这个规律区分强氧化剂和弱氧化剂,以及区别一、二级氧化剂。如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锂以及高氯酸钾、高氯酸钠、氯酸钠等属于一级氧化剂,而溴酸钾、碘酸钠以及氯酸镁、硝酸铅等为二级氧化剂。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大多数的有机化台物都是以共价键组成,它们分子内的原子间没有明显的电子得失,很少有化学键的变化,而是把与氧的化合或失去氢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把反应中失去氧或获得氧的物质称为氧化剂。,无机氧化

22、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如下一些特点。(1)遇热分解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都有遇热分解的特性。如硝酸盐类遇热能放出氧和氧化氮气体;氯酸盐、高锰酸盐遇热特别是与火种接触,即能引起猛烈燃烧;过氧化钠受热容易分解放氧,在受热情况下遇到棉花、碳或铝粉等会发生爆炸。过氧化苯甲酰受热失水干燥后,极易燃烧和发生爆炸,所以,含水量要保持在30以上。(2)吸水性 有些氧化剂容易吸水变质。如过氧化钠、过氧化钾遇水会猛烈分解放氧,若同时遇有机物、易燃物即引起燃烧;高锰酸锌等遇水后的液体,当接触有机物质(如纸、棉花等)时往往会引起燃烧。(3)化学敏感性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品等接触时,有些会立即发生

23、不同程度的化学反应,甚至引起燃烧或爆炸。如氯酸钾、氯酸钠与蔗糖或淀粉、硫磺接触;高锰酸钾与甘油,松节油或酒精等接触;三氧化铬与甲醇、苯等混合。有的氧化剂和过氧化物经常受摩擦、震动、撞击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会引起燃烧或爆炸。如氯酸盐类、硝酸盐类,特别是有机过氧化物等。同属氧化剂的物品,由于氧化性的强弱不同,相互混合也会发生复分解反应或氧化反应,有时会造成燃烧或爆炸。硝酸铵与亚硝酸钠、硝酸铵与氯酸盐等的混合,都能造成上述事故,(4)遇酸分解 氧化剂特别是碱性氧化剂,遇酸后能产生猛烈反应。如过氧化钠等遇强酸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强碱弱酸组成的高锰酸钾与硫酸接触,立即发生爆炸和燃烧。(5)毒性 一般都具有不

24、同程度的毒性,有的还具有腐蚀性。人吸入或接触可能发生中毒、灼伤等危害。如硝酸盐、氯酸盐、三氧化铬都有一定毒性,,3.1.6 第六类 有毒品有毒品是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500mgkg,液休LD502000mgkg;经皮肤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1000mg/kg;粉尘、烟雾及蒸气吸入半数致死量LD5010mgL的固体或液体。,3.1.6.1.分类按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有毒品和有机有毒品,按其毒性大小(致死中量,

25、即半数致死量)又可分为剧毒品和毒害品。(1)无机有毒品(包括剧毒品和毒害品)氰、砷及其化台物均属此类,如氰化钠、氰化钾、氰氢酸、三氧化二砷(砒霜)、砷酸钠等。硒及其化合物,如硒,二氧化硒、亚硒酸钠等。汞、锇、锑、铍、铊、钡、铅、氟、磷、碲及其化合物,如氯化汞、锇酸酐、三氟化锑、氧化铍、氯化铊、铬酸铅、氯化钡、氟化铬、磷化锌,碲酸等。(2)有机有毒品(包括剧毒品和毒害品)各种有机氰化物、生物碱、有机汞、铅、砷和磷的化合物。卤代烃如硝基三氯甲烷、溴甲烷、四氯乙烯等。酯类如硫酸二甲酯、氯甲酸丁酯等。有机农药、杀虫剂和杀菌剂如敌百虫、敌敌畏、乐果、对硫磷等。植物碱如马钱子碱、士的宁等。卤代酮和醇如氯化

26、醇、氯丙酮等。腈类如丁腈、二氯丁腈等。硫醚、硫醇、硫酚。酚酰基类如二氯苯酚、硝基代苯甲酰氯等。苯胺、苯肼类如硝基苯二胺、硝基代苯甲酰肼等。杂环化合物及其他如喹啉、乙基吡啶等。,剧毒物品动物试验中,经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50mgkg的固体、液体,经皮肤接触半数致死量LD502mgL的固体或液体,以及吸入半数致死浓度符合下述标准的液体或气体:VLC50和LC50300mlm3。剧毒物品分为A级无机剧毒物、A级有机剧毒物、B级无机剧毒物和B级有机剧毒物四类。表31中的A级、B级剧毒物包括有机和无机剧毒物。,表31 A、B级剧毒物的致死量,3.1.6.2.特性(1)毒性是有毒品的主要特性。此外,还有

27、许多毒品具有易燃易爆、易腐蚀等危险,如氰化钾遇亚硝酸盐能猛烈爆炸;磷的金属化合物(磷化锌、磷化铝、磷化镁等)与水作用能产生磷化氢气体,会立即燃烧爆炸。因此,操作人员在使用毒品过程中,不仅要佩带必要的防毒面具,还要防止爆炸。(2)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毒性也越大。如硫酸钡在水中与脂肪中均不溶,故无毒。有的虽不溶于水,但能溶于脂肪,也有毒,称为脂肪性毒物。,3.1.7.第七类 放射性物品某些物质能从原子核内部自行不断地放出人们肉眼看不到的、具有穿透力的射线,这类物质,称为放射性物品。3.1.7.1.分类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以下几类。(1)固体放射性物质 如钴60、独居石等。(2)液体放射性物质 如发光

28、剂、医用同位素制剂等。(3)粉末状放射性物质 如夜光粉、铈钠复盐等。(4)晶体状放射性物质 如硝酸钍等。(5)气体放射性物质 如氪85、氩41、氡(Rn)222等。按其放出射线类型分类。(1)放出、射线的放射性物质 如镭226。(2)放出、射线的放射性物质 如天然铀。(3)放出、射线的放射线物质 如钴60。(4)放出中子流,同时也放出、射线中的一种或二种射线的放射性物品 按储运管理分有如下三类。(1)性同位素 如碳14、铁55、钴60、镭226、碘131等。(2)放射性化学试剂和化工制品 如氯化溴、氧化铀、硝酸铀、硝酸钍,铈钠复盐等。(3)放射性矿石、矿砂 如独居石、锆英石、铀矿石等。,3.1

29、.7.2.特性(1)放射性 放射性物品放出、射线,还有中子流。(2)许多放射性物品毒性很大,如钋210、镭226、镭228、钍228、钍230、钠22、钴60、锶90、碘131、铅210等都是有毒物品。(3)放射性物品不能用化学中和的办法阻止其放出射线,而只能设法把放射性物品清除或者采用适当材料予以吸收屏蔽。各种射线常用的吸收屏蔽材料见表32。,表32 各种射线常用的吸收屏蔽材料,3.1.8.第八类 腐蚀品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3.1.8.1.分类按腐蚀性的强弱可分为八类。(1)一级无机酸性腐蚀品 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还有酸性。主要包括具有氧化性的强酸和遇水能生成

30、强酸的物质,如硝酸、硫酸、氯磺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2)一级有机酸性腐蚀品 具有强腐蚀性及酸性的有机物,如甲酸、二氯乙醛等。(3)二级无机酸性腐蚀品 主要是一些氧化性较差的强酸,如盐酸、磷酸、四氯化铝等。(4)二级有机酸性腐蚀品 主要是一些较弱的有机酸,如冰醋酸、醋酐等。(5)无机碱性腐蚀品 主要是碱金属的氢氧化物以及与水能生成碱性的腐蚀物质,具有强碱性,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硫化钠、氧化钙等。(6)有机碱性腐蚀品 主要为有机碱金属化合物和胺类,如甲醇钠、二乙醇胺等。(7)其他无机腐蚀品 如次氯酸钠、三氯化锑等。(8)其他有机腐蚀品 如甲醛、苯酚等。,3.1.8.2.特性(1)腐蚀性是腐

31、蚀品的主要特性。对人体、物品都有腐蚀作用,能造成人体化学灼伤,能与金属、布匹、建筑物、木材等发生化学反应而使之腐蚀破坏。(2)大多数腐蚀品有毒,有的还是剧毒品,如溴素、氢氰酸等。(3)有些腐蚀品,特别是有机腐蚀品都具有易燃性,如甲酸、冰醋酸、甲醛等。(4)有些腐蚀品还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如浓硝酸、发烟硫酸、高氯酸(浓度72以下)、溴素等。当这些物品接触木屑、食糖、纱布等可燃物时,会发生氧化反应,甚至会引起燃烧。,3.2.化学危险物品的储存、运输和包装,化工系统是生产、使用、储存化学危险物品最集中的行业,在某环节如果管理、使用不当,都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甚至社会性灾害。国此,在化学危险品的储运过程中,

32、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化学危险品管理规则,防止各类事故发生。3.2.1.化学危险物品的储存化学危险品仓库是化学危险品储存的场所,所以化学危险品仓库的设计、建筑等必须符合有关安全。防火规定,并考虑对周围居民区的影响。3.2.1.1.库房设计、建筑要求化学危险品仓库应采用单层建筑,确定合理的耐火等级,有足够的防火间隔,每座库房不宜过大,并应考虑采用防火墙隔成隔间。同时,防火设计也要齐全,避免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另外,化学危险品仓库库址要选择在人烟稀少、交通方便的地方。化工厂的易燃、可燃液体储罐,应位于厂区的边缘,且位于明火及散发火花地点的平行风向或下风向,但不可布置在产生飞火设备的下风向。油罐区

33、、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3.2.1.2.对储存的安全管理化学危险品应当分类、分项堆放,堆垛之间的主要通道,应当有安全距离,不得超量储存。由爆炸物质、一级易燃物质、遇水燃烧物质、剧毒物质和浓酸不得露天堆放。受阳光照射容易燃烧、爆炸和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物品,和桶装、罐装等易燃液体、气体,应当在阴凉通风地点存放。化学危险品入库前必须进行登记,入库后应当定期检查。应采取双人收发、双人记帐、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和双人使用的“五双制”方法严加管理。仓库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对进入仓库内的机动车必须采取防火措施。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化学危险物品,不得在同一仓库或同一储存

34、室存放,并要配备消防力量和灭火设施以及通讯、报警装置。,3.2.1.3.根据化学危险品的特性以及灭火办法的不同,要严格按规定分类储存。A、爆炸性物品的储存爆炸性物品必须存放在专用仓库内。仓库不能设置在居民聚集的地方,并应与周围建筑、交通要道、输电线路等保持一定距离。爆炸性物品仓库不得同时存放性质相抵触的爆炸性物质,并不得超过规定的储存数量。如雷管不能与其他炸药混合储存。切爆炸性物品不得与酸、碱、盐类以及某些金属、氧化剂等同库储存。雷汞与硝酸作用会分解为硝酸汞、二氧化碳和水;遇浓硫酸可猛烈分解而爆炸,含有水分的雷汞与多数金属如镁、铝、铜、铅、铁、锡、镍、银等都能起作用。雷汞与铝作用猛烈,湿雷汞能

35、与铜作用生成碱性雷酸铜,与锌作用生成雷酸锌,均易爆炸。硝酸铵与亚硝酸盐、氯酸盐储存在一起,能生成一种不安定的亚硝酸铵及氯酸铵,都容易引起爆炸。浓度在72%以上的高氯酸、40%以上的双氧水都有极强的氧化性,也应于其他炸药分别储存。爆炸物质的堆放,为了通风、装卸和便于出入检查,堆垛不应过高过密。一般堆垛的高度,不宜超过1.8米。对敏感度高的雷管等,垛高不宜超过1.5米。墙距不少于0.5米,垛与垛的间隔不少于1米。为了防潮,在垛堆下应垫有边长为10厘米的方型垫木。爆炸性物品仓库的温度湿度应加强控制和调节,大多数爆炸性物质都具有吸湿性,吸湿后容易降低或失去爆炸效能。有些爆炸性物品在受热时,会引起分解而

36、自燃;在冻结时,能析出不稳定的晶体,容易爆炸。爆炸性物品仓库夏季库温一般不超过30,绝对湿度经常保持在75%以下,最高不超过80%,冬季一般应保持在1525之间。,B、压缩气体、液化气体和易燃气体的储存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必须与爆炸性物质、氧化剂、易燃物质,自燃物质、腐蚀性物质隔离储存。易燃气体不得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共同储存;易燃气体和剧毒气体也不能与腐蚀性物质混合储存,因腐蚀性物质使钢瓶受到损坏。氧气不得与油脂混合储存。C、易燃液体储存易燃液体有易燃,易挥发和受热膨胀流动扩散的特性。其蒸气与空气混合成一定的比例,遇火即能发生爆炸,故应储存于通风阴凉的地方,并与明火保持定的距离,在一定区域的范

37、围内严禁火焰。D、易燃固体储存易燃固体有燃点低、燃烧快、并能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等特性。因此,易燃固体的储存仓库要阴凉、干燥,要有隔热措施,忌阳光照晒。硝化棉、赛璐珞和赤磷等,应有专用仓库储存。容易挥发的樟脑、萘等宜密封堆垛。多数易燃固体受潮后容易变质,还可能发生燃烧,因此要求严格防潮,必须堆放在垫板上或有防潮条件的地坪上。易燃固体多属还原剂,遇氧反应剧烈,应与氧和氧化剂分开储存。在储存中应重视防毒。,E、自燃物品储存的安全管理一级自燃物品不能和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混合储存,它和遇湿易燃物品因灭火方法或因其中不稳定剂性质相抵触,而不能混合储存。自燃物品、易燃的固体和液体以及腐蚀品,都不能混合储存。

38、自燃物品必须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仓库中,并注意做好防火防毒工作。一级自燃物品,特别是硝化纤维胶片的储存温度不能过高,同时要经常通风散热,故库温不宜超过27,相对湿度下宜超过80%。可插入温度计监测此类物质,检查中发现起泡、发粘、发霉等,立即搬出库外散热摊凉。二级自燃物品,如油布、油纸等,若紧密卷曲,折叠堆放,由于积热不易扩散,也容易引起自燃。因此规定这些浸油物质应采用木格箱之类容易散热的包装,堆放时不宜过高积压,以防自燃。F、遇湿易燃的物品的储存遇湿易燃的物品,受潮湿作用后,会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遇到酸类及氧化剂,就会起剧烈反应。因此,储存该类物质的库房,应选地势稍高的地方,不致被夏季雨水

39、浸湿。堆垛时用干燥的枕木或垫板,库房的门窗可以密封,库房的相对湿度,一般保持在75以下,最高不超过80%。,G、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储存一级无机氧化剂与有机氧化剂不能混合储存;一级氧化剂不能与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混合储存;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不能与毒物混合储存;硝酸盐与硫酸、发烟硫酸、氯磺酸不能混合储存。严格控制储存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仓库的温、湿度。可以采取库密封、分垛密封与自然通风相结合的方法,控制库房温度和湿度。一般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库房内相对湿度宜保持在80%以下,不宜超过85%。H、毒害品储存毒害品主要的危险是侵入人畜体内或接触皮肤引起中毒。有不少毒害品具有腐蚀性、易燃性,遇水燃烧

40、性、挥发性,储存时都应加以注意。毒害品应储存在阴凉通风的干燥场所,不应在露天存放,并且勿与酸类相近。严禁与食品同存一库。包装封口必须严密,无论是瓶装、盒装、箱装或其他包装,外面均应贴(印)有明显名称和标志。发现有包装破损和散漏时,应尽快用土或锯木屑掩盖,然后清扫洗刷。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穿戴防毒面具,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毒害品。储存毒害品的仓库,应有中毒急救、清洗,中和,消毒用的药物等以备用。,I、放射性物品储存放射性物品的储存应按照卫生部、公安部、国家科委所颁布的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办理。放射性物品应存放在专用的安全储藏地,库房应远离生活区,根据放射剂量、成品、半成品、原料的种类分别进行

41、储存。放射性物质入库时,应加强验收。入库前应了解放射剂量,应用放射性探测仪进行测试和校核,并加以记录,安排储存搬运放射性物品时要做好人身防护。库内温度不宜过高,要注意包装的完整如有损坏,应及时处理。J、腐蚀品储存腐蚀品因其性质各异,储存要求也有所不同。易燃易挥发和受冻会结冰的腐蚀品均应储存在冬暖夏凉的库房里。遇水或吸潮分解发烟而放出有毒气体的五溴化磷、五氯化锑等,必须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处所。碱性腐蚀品容易吸潮,包装的封口必须严密。常用的酸类共同储存在一座库房内时,要用防火墙分离开,库内不应储存可燃液体及易燃物。硝酸具有强腐蚀性且不稳定,极易分解并放出有毒的气体,比空气重,容易积聚在仓库下部空间,

42、应加强通风。稀硫酸应储存在内有铅板或陶瓷等耐酸材料衬里的储槽内。浓硫酸具有极强的吸水性,包装必须严密。盐酸只能储存在有耐酸防护层的储槽及耐酸坛内。稀硫酸、稀盐酸在冬季严寒时会被冻结,应采取保暖措施,以防坛、瓶、罐、桶的胀裂。,3.2.2.化学危险物品的运输运输化学危险物品必须按照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办理(1)化学危险物品有铁路、水路发货到达或中转应在郊区或远离市区的指定专用车站或码头装卸。(2)装卸化学危险物品的车船应悬挂危险货物明显标记。(3)装卸化学危险物品,必须轻装轻卸,防止撞击、滚动、重压、倾倒和摩擦,不得损坏包装容器。包装外的标记要保持完好,电瓶车以及输送机械等装卸用具的电气设备

43、,必须符合防火防爆要求。(4)装运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危险物品,车船上应设有相应的防火、防爆、防毒、防水、防日晒等设施,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防毒面具。装运粉末状的化学危险物品,应有防止粉尘飞扬的措施。(5)装运过化学危险物品的车厢、船舱、装卸工具以及车站、码头等有关场所,应在装运完毕后,予以清洗和必要的消毒处理。沾有化学危险物品的废弃物和垃圾必须存放在指定地点,根据其化学特性加以处理后清除。(6)汽车装运化学危险物品应有明显的标志,并按公安部门规定的时间、指定的路线及车速行驶。不准将化学危险物品任意卸在道路上。停车时应与其他车辆、明火场所、高压电线、仓库和人口稠密处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气瓶

44、集装车气瓶头部以朝向同一方向运输时气瓶分阀和总阀均应关闭。(7)火车装运化学危险物品应按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办理。(8)船舶装运化学危险物品,在航行停泊期间,应与其他船舶、高压输电线、码头、仓库和人烟稠密的地方保持定的安全距离。不准用水泥船装运化学危险品。用其他船舶装运化学危险品时,应固定可靠,不准超载。油船或驳船在装卸易燃液体时,应将岸上输油管与船上的油管紧密连接,并将船体与油泵船的金属部分用导线连接,使其互通电路,防止静电火花产生。(9)在化工厂内装运化学危险物品,应按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GB 4387 84)执行。,3.2.3.化学危险物品的包装 化学危险物品的包装应遵照危险

45、货物运输规则、气瓶安全监察规则和化学工业部液化气体铁路槽车安全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办理。在包装时应遵守以下规定。(1)容器的包装应当紧固、密封。采用的包装材料应适合危险物品性质的要求。(2)包装前,承包单位(部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对槽车、气瓶或其他包装容器和材料进行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行包装。(3)当发现如下情况之一,应事先进行处理,否则严禁包装。包装容器的标志、字样、外观漆色等脱落不易识别。槽车、气瓶或包装容器的安全附件不齐、损坏以及不符合有关规定。液化气体槽车和各种气瓶等内部没有余压、超过检验期限,以及钢印不全或不能识别的。氧化剂包装容器及氧气瓶口已沾染油脂等可燃物质的。(4)充装易燃液体和压缩、液化气体时,必须严格执行“充装标准”,严禁超量充装。(5)凡是出厂的易燃、易爆、毒害等产品,应在包装好的物品上印贴牢固清晰的专用包装标志。包装标志的名称、适用范围图形、颜色和尺寸等基本要求,应当符合中国GB 190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的规定,其包装标志的图形有21种。如果发现包装标志不符合规定或是脱落,不得出厂、入库和托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