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参赛PPT.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61004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参赛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参赛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参赛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参赛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参赛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参赛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参赛PPT.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凌源市北炉中学 曹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五章第三节,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前面透镜知识的延伸和升华,同时又是学习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理论基础,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及对其成像规律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意外发现”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物距关系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对今后进一步探究其他知识打下基础。,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

2、析教材,1、通过探究性实验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2、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从中得出规律的能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感受探究过程的开放性与协作性。通过对凸透镜成像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重难点,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

3、过渡的阶段,学生分析数据归纳规律的能力不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知识储备,技能储备,学习心理,1、知识储备光的直线传播课后习题第2题,要求学生制作针孔照相机,观察窗外的景物,记录看到像的特点,在课堂汇报、展示实验成果,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小孔到烛焰距离不同时像的特点,使学生建立描述像特点的概念:如实像、放大和缩小、倒立等。平面镜这一节使学生第一次知道虚像概念,学习了比较实像和虚像的方法。透镜这一节学习了平行光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通过作图学习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这些都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好了知识上的储备。2、技

4、能储备通过前面的小孔成像实验和平面镜成像实验,学生已经能区分实像和虚像,同时也具备了利用刻度尺读取数据的能力,从技能上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3、学习心理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对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完成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猜想 探究 创新,在规律的探究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猜想探究创新三位一体的目标,使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论证,让学生进行简单的

5、因果推理,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法,学法,猜想 探究 讨论 归纳,本节在设计意图上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所有过程由学生完成,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探究空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帮助学生形成研究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引发猜想,制定计划,观察探究,归纳总结,加强记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活学活用,能力拓展,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创设情景,引发猜想,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让同桌之间拿凸透镜互相观察对方的眼睛、

6、鼻子,适当调整他们之间的距离,能得到放大的像,有的同学在生活中通过透镜能看到缩小的像。,1、让学生们用凸透镜近距离看书上的字并观察现象,教学内容,?,活动一,教学内容,学生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并列放置,同时观察课本文字,通过对比,得出所观察到的像是不同的,进而引发学生对凸透镜成像可能与凸透镜焦距有关的猜想。,活动二,教学内容,探究-凸透镜成像,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什么样的光学仪器应用凸透镜什么样的成像规律?,什么时候成放大的像,什么时候成缩小的像?,引出今天研究的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预备知识:,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内容,1、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

7、,2、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此实验中:物体是烛焰,3、像距(v)像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所成的像应该在光屏上呈现,制定计划,观察探究,制定计划,观察探究,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从未接触过光具座,我先展示器材介绍构造(投影),再示范调节透镜、光屏和烛焰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此时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怎样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2)怎样观察虚像?,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内容,制定计划,观察探究,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内容,10cm,f=5cm,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内容,归纳总结,加强记忆,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内

8、容,U2f fv 2f 倒立缩小实像,f2f 倒立放大实像,u u 正立放大虚像,成像规律,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u=f 不成像 u=2f 等大倒立实像,归纳总结,加强记忆,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内容,故事法:当物体由无限远处经过A5B5 A4B4 A3B3 A2B2 位置时,它所成的像依次经过A5B5 A4B4 A3B3及无限远处,可以这么理解,在物体追赶自己的像的过程中,始终沿同一方向追赶,所谓是“月亮走我也走”,并且实像和虚像都遵循这一原则。当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在追赶自己的像时发现自己离像越来越近因而非常高兴,当追到二倍焦距时,物体在 A4B4位置时离像 A4B4最近而“欣喜若狂

9、”。但是物体继续追赶时,像却突然加速离自己而去,并且物体追赶的再快,而像总是跑得比自己还快。,巧记,编顺口溜法: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虚像与物同侧正,实像与物异侧倒;物远像近像越小,物近像远像越大。,当物体继续追赶到焦点时,像却“孙悟空驾筋斗云一样”跑到无限远处,即此处不成像,当物体继续追赶时,像实在无处可跑,就一个“鹞子翻身”跑到物体后面躲起来,物体“茫然不知所措”。当像跑到物体后面躲起来时,就始终在物体的后面,并且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此时图上用虚线表示。,巧记,活学活用,能力拓展,教学内容,我们学习的目的是应用,那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的应用呢?课后自己动手制作简

10、单的照相机、投影仪。,教师同时呈现flash动画,使成像的过程更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由学生谈谈本课学习的收获。,归纳总结,合作交流,探究-凸透镜成像,相信自己,1、某同学拿了一个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要想观察细小的物体,应将物体放在凸透镜下方距凸透镜 的范围内,要使此时的像放大一点,可以将凸透镜往 填“上”或者“下”)移一点;要想用它得到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在 范围内,此时像的位置在距离凸透镜 的范围内;要想用它得到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此时像的位置在距离凸透镜 的范围内。,开放训练,应用巩固,探究-凸透镜成像,2、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

11、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3、烛焰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那么:()A、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光屏上不一定能得到像 D、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像,但是像的性质不能确定。,板书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完成的,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本节课学生有学习兴趣,积极性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提高了动手能力,课后的小制作,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记住了成像的规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THE END,感谢各位专家的聆听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