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64449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教学课件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教学课件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教学课件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教学课件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10/21,1,第二章 血液,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功能,2023/10/21,2,一、血细胞的生成与造血微环境二、红细胞生理三、白细胞生理四、血小板生理,2023/10/21,3,一、血细胞的生成与造血微环境,1:造血部位到18岁左右,只有脊椎骨、肋骨、胸骨、颅骨和长骨近端骨骼处才有造血骨髓,2023/10/21,4,2023/10/21,5,一、血细胞的生成与造血微环境,2:造血干细胞全能造血干细胞(totipoten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造血祖细胞(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多向性祖细胞(multipotential

2、progenitor cell)定向性祖细胞(committed progenitor cell)(红系、粒-巨噬系、巨核系、淋巴系祖细胞)前体细胞(precursors),2023/10/21,6,2023/10/21,7,一、血细胞的生成与造血微环境,3:造血微环境与造血调控4:造血生长因子的信号转导5:造血动力学6:个体发育中造血活动的变迁,2023/10/21,8,二、红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数量(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三)、红细胞的功能(四)、红细胞生成与调节(五)、贫血(六)、红细胞的破坏,2023/10/21,9,(一)、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数量,1、形态:双凹

3、圆蝶形、无核,没有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平均直径 兔7.1,马5.4,牛5.6,猪6.2,人8,鸡7.5-12,鸭12.8m最大边缘厚度2.0m,中心厚度1.0m2、结构:液态镶嵌模型的红细胞膜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 Hb Hb含量:12-16g/100ml;11-15g/100ml,2023/10/21,10,2023/10/21,11,2023/10/21,12,2023/10/21,13,(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膜的通透性,红细胞以脂质双层为支架脂溶性气体、尿素及水自由通过带负电荷离子易通过带正电荷离子则很难通过大分子物质难通过,2023/10/21,14,(二)、红细胞的生理特

4、性,2:可塑变形性概念: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及恢复原状的能力影响因素:表面积/体积正变流动性与弹性正变粘滞性反变,2023/10/21,15,(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3:悬浮稳定性(1)概念: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的特性(2)产生机制:红细胞膜唾液蛋白与血浆白蛋白都带负电荷,产生了同性相斥作用(3)衡量指标: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血沉:将与抗凝剂混匀的血液静置于一支小玻璃管(如分血计)中,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2023/10/21,16,2023/10/21,1

5、7,红细胞叠连与血沉,2023/10/21,18,(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血沉正常值(魏氏法):0 15 mm/h;:0 20 mm/h。(4)血沉与悬浮稳定性的关系:呈反变关系(5)血沉的影响因素:带正电荷的纤维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红细胞叠连血沉月经、妊娠、活动性肺结核、风湿、恶性肿瘤 血沉,2023/10/21,19,(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4: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性脆性/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脆性与抵抗力呈反变关系衰老和在低温中保存的红细胞其渗透脆性大。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减小,2023/10/21,20,RBC 脆性

6、实验,把红细胞放入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中,观察红细胞形态的实验,2023/10/21,21,(三)红细胞的功能,1.运输O2和CO2::运输O2 约为溶解于血浆O2的70倍(hemoglobin),运输CO2约为溶解于血浆CO2的18倍(碳酸酐酶,HCO3-)2.缓冲酸碱:RBC内有多种缓冲对,2023/10/21,22,Hemoglobin珠蛋白(1212)亚铁血红素(珠蛋白亚铁血红素=11)1个Hb结合4个O2分子,每个红细胞含2.8108个Hb,每个Hb结合109个O2分子(1.34mlO2/gHb),2023/10/21,23,(四)、红细胞生成与调节,1:红细胞的生成过程 红系

7、干细胞(原始血细胞)红系定向祖细胞(原红细胞)红系前体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2023/10/21,24,干细胞,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urst forming unit-erythroid,BFU-E),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erythroid,CFU-E),红系前体细胞,红细胞,O2感受器(O2 时刺激),EPO生成部位(肾为主,肝少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血O2分压,(促其分化,增殖),爆式促进因子(burst promoting activator,BPA),早、晚期红系祖细胞,2:红细胞生成的调

8、节,2023/10/21,25,2023/10/21,26,雄 H、甲状腺 H,生长素增强 EPO的作用,2023/10/21,27,2023/10/21,28,贫血: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五)、贫血,2023/10/21,29,(六)、红细胞的破坏动画,红细胞寿命 120 天,红细胞破坏的器官是肝、脾脾功能亢进易发生脾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程:,2023/10/21,30,2023/10/21,31,三、白细胞生理,(一)、白细胞的形态、分类和数量(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三)、白细胞的生理功能,2023/10/21,32,(一)、白细胞的形态、分类和数量,形态含细胞核和线粒体;是真正具有细胞结

9、构的血细胞,2023/10/21,33,(一)、白细胞的形态、分类和数量,分类:根据形态、功能和来源,白细胞可以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根据胞浆颗粒的噬色性质,粒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数量:相对稳定;但随生理状况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变化 WBC 总数10109/L白细胞增多 WBC总数 4109/L 白细胞减少存在:血管内、组织间隙和骨髓,2023/10/21,34,白细胞,颗粒细胞,无颗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50%70%,嗜酸粒细胞 07%,嗜碱粒细胞 01%,单核细胞 2%8%,淋巴细胞 20%40%,2023/10/21,35,动物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正常值

10、,2023/10/21,36,健康动物各类白细胞百分比,2023/10/21,37,(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1:ameboid movement变形运动所有的白细胞(除淋巴细胞)都能伸出伪足作变形运动,并凭藉这种运动穿过血壁,这一过程称又为血细胞渗出(diapedesis)2:chemotaxis趋化性白细胞具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游走的特性3:phagocytosis吞噬作用白细胞把异物包围起来并吞入胞质内的过程,2023/10/21,38,趋化性,2023/10/21,39,吞噬作用,2023/10/21,40,(三)、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吞噬病源微生物尤其是

11、化脓菌、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等 非特异免疫功能,参与炎症反应与脓肿形成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碱性蛋白酶消化分解)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通过释放组胺引起过敏反应;释放肝素参与体内的脂肪代谢;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局部限制过敏反应,2023/10/21,41,(三)、白细胞的生理功能,单核细胞(monocyte)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形成网状内皮系统,增强吞噬力,能吞噬较大颗粒淋巴细胞(lymphocyte)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T 淋巴细胞在胸腺成熟;可分 T4、T8 两亚群,主要参与细胞免疫;细胞免疫

12、的效应形式主要有两种: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破坏靶细胞膜,直接杀伤靶细胞;另一种是释放淋巴因子,最终使免疫效应扩大和增强。B 淋巴细胞在骨髓成熟;经抗原诱导分化为浆细胞,通过生成释放免疫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大多数疫苗就是通过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2023/10/21,42,四、血小板生理,(一):血小板的来源、形态与数量(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三):血小板的生理功能,2023/10/21,43,(一):血小板的来源、形态与数量,来源:成熟巨核细胞裂解而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形态:两面微凸的圆盘状或梭形,其平均直径2-4m,平均 容积8m3,厚度为0.5-0.75m 数量:(人100-3

13、00109/L,猪130-450109/L)血小板50109/L 出现紫癜 血小板1000109/L 易出现血栓 可随机体情况而发生变化,如剧烈运动和妊娠期显著增加,大量失血和组织损伤时则显著减少,2023/10/21,44,血小板光学显微镜,血小板电子显微镜,2023/10/21,45,(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1:粘着 Platelet adhesion 血小板发挥作用的开始胶原 Fibrinogen血小板糖蛋白(GP)vW因子2:释放 血小板受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体、-颗粒或溶酶体内的ADP、5-HT、TXA2、-血小板巨球蛋白、PF4等物质排出 血小板活化,收缩破损血管,2023/10

14、/21,46,血小板粘着与聚集,2023/10/21,47,2023/10/21,48,(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3:聚集aggregation 血小板彼此聚合(1)参与物质:纤维蛋白原、Ca2+、GP(2)生理性致聚剂:ADP、肾上腺素、5-TH、组胺、胶原、凝血酶、环前列腺素(负性)(3)病理性致聚剂: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药物(4)聚集时相:第一时相可逆聚集时相,迅速,损伤组织外源性ADP 第二时相不可逆聚集时相,缓慢,血小板内源性ADP 形成微血栓,2023/10/21,49,2023/10/21,50,血小板聚集,2023/10/21,51,(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4:收缩 血小

15、板内的收缩蛋白发生收缩作用 使微血栓硬化与牢固5:吸附 血小板表面吸附凝血因子(、等)于其磷脂表面 促进凝血过程6:修复 血小板能融合、修复受损伤的内皮细胞 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2023/10/21,52,(三)、血小板的生理功能,1:参与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定义:小血管破裂出血,经数分钟后,自行停止出血的现象指标:出血时间 13 min过程:血管收缩减少或阻止短时间内的血液流失 血小板止血栓(白血栓)的形成松软、暂时性的凝血块 血液凝固(红血栓)坚实的凝血块,2023/10/21,53,Hemostasis,2023/10/21,54,(三)、血小板的生理功能,2:参与凝血1)

16、血小板表面质膜能结合有多种凝血因子2)血小板因子PF1、2、3、4、5促进血凝,PF6则抑制纤溶。3)能加速凝血因子表面激活进程、加快凝血酶原的激活;抵抗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它们的抑制作用。3:修复小血管受损的内皮细胞,维持血管壁的完整4:参与纤维蛋白的溶解:如 纤溶酶、PF6,2023/10/21,55,You should now be able to,1:state normal values for Hb,red cell count,white cell count,platelet count;2:explain how nutritional deficiencies lead to anaemia;3:explain how leucocytes are classified and outline the function of each type;4:explain how platelet works during platelet plugg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